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鼠标功能模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鼠标功能模拟系统。背景技术
鼠标是计算机系统仅次于键盘的最为常用的设备,也称点输入设备。鼠标器是由位置传感器、专用处理器芯片和采样机构组成的。当鼠标器相对桌面移动时,采样机构按X,Y相互垂直的方向把位置和距离信息传往传感器,由传感器将它转换为脉冲,输入给专用处理器,然后由专用处理器按照接口(串口或USB口)通讯协议,将动作位移相应的数据格式传送到达主计算机,进而实现鼠标对主计算机的输入控制。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输入形式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由键盘鼠标的模式开始向指笔输入更为直观的交互模式进行演变,现有的移动终端开始支持触控输入或电子笔输入,以实现对移动终端更为精准的输入控制,移动智能设备的种类也在更新迭代,移动智能设备的功能更加丰富,所实现的功能也更加丰富,但是随着终端的大型化,触控输入或电子笔输入也会暴露很多弊端,如存在触控接触不到的区域,无法对其进行操作,使得对移动终端的控制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使得对于智能终端的控制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鼠标功能模拟系统,可以解决现有的对于移动终端的控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鼠标功能模拟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以对输入位置进行检测,判定输入位置是否位于输入舒适区;
切换模块,与检测模块连接,当输入信号位于输入舒适区时,判断输入舒适区是否饱和,若非饱和,则将输入信号显示于在所述输入舒适区,若饱和,则切换显示区域,则将输入信号显示于非输入舒适区;
显示模块,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将输入信号在对应区域进行显示;
移动智能设备为触控大屏,所述触控大屏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用以对用户的身高进行检测,根据用户的实际身高确定用户的输入舒适区,红外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以将红外传感器感测到的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和第三高度H3,且H1<H2<H3,若红外传感器感测的用户身高信息≤第一高度H1,则选择触控大屏上的第一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为非输入舒适区;
若第二高度H2≥红外传感器感测的用户身高信息>第一高度H1,则选择触控大屏上的第二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第一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为非输入舒适区;
若第三高度H3≥红外传感器感测的用户身高信息>第二高度H2,则选择触控大屏上的第三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四区域为非输入舒适区;
若红外传感器感测的用户身高信息>第三高度H3,则选择触控大屏上的第四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为非输入舒适区。
进一步地,对于触控大屏上的输入信号接收区域,第一区域设置在第二区域的下方,第二区域设置在第三区域的下方,第四区域设置在第三区域的上方,且第一区域的面积、第二区域的面积、第三区域的面积以及第四区域的面积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连接有第一控制器、第二区域连接有第二控制器,第三区域连接有第三控制器,第四区域连接有第四控制器,
当第一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连接,用以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将第一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并将与主控器连接的其他控制器作为副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辅助控制器的输入顺序;
当第二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三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连接,用以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将第二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并将与主控器连接的其他控制器作为副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辅助控制器的输入顺序;
当第三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所述第三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连接,用以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将第三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并将与主控器连接的其他控制器作为副控制器,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以控制辅助控制器的输入顺序;
当第四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所述第四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连接,用以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将第四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并将与主控器连接的其他控制器作为副控制器,所述第四控制器用以控制辅助控制器的输入顺序。
进一步地,当以第一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检测第一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1,第一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一信号处理量H10,用以表征第一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若第一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1≥0.9×H10,表示第一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已经接近第一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则在第一时间间隔T1后启动第二控制器;
若第一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1≤0.1×H10,表示第一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第一控制器的处理极限,则在第三时间间隔T3后启动第二控制器;
若0.9×H10>第一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1>0.1×H10,则在第二时间间隔T2后启动第二控制器。
进一步地,当以第二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检测第二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2,第二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二信号处理量H20,用以表征第二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若第二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2≥0.8×H20,表示第二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已经接近第二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则在第一时间间隔T1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第二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2≤0.2×H20,表示第二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第一控制器的处理极限,则在第三时间间隔T3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0.8×H20>第二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2>0.2×H20,则在第二时间间隔T2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进一步地,当以第三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检测第三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3,第三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三信号处理量H30,用以表征第三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若第三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3≥0.7×H30,表示第三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已经接近第三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则在第一时间间隔T1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第三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3≤0.3×H30,表示第三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第三控制器的处理极限,则在第三时间间隔T3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0.7×H30>第三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3>0.3×H30,则在第二时间间隔T2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进一步地,当以第四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检测第四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4,第四控制器内设置有第四信号处理量H40,用以表征第四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若第四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4≥0.6×H30,表示第四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已经接近第四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则在第一时间间隔T1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第四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4≤0.4×H30,表示第四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第四控制器的处理极限,则在第三时间间隔T3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0.6×H30>第四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4>0.4×H30,则在第二时间间隔T2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量H10=第二信号处理量H20=第三信号处理量H30=第四信号处理量H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过程中在触控大屏的显示区域内存在用户输入的输入舒适区,在该输入舒适区进行输入时用户保持基本的站立姿势即可,无需弯腰或哈腰,处于用户的输入舒适区,完成大屏的输入功能。
尤其,通过基于用户的身高信息所在的范围,确定不同身高用户的输入舒适区,便于在用户输入时匹配最佳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然后间接确定非输入舒适区,在输入舒适区内的信息饱和后,将对应的信息在输入舒适区输入,但是显示在非输入舒适区,进而完成两个区域的信息显示,提高了触控大屏的利用效率。
尤其,通过设置四个相同的区域面积,以便于对用户的最佳输入区域进行界定,便于实现分区输入,实现对各区域的操作,使得对于移动触控大屏的控制更为灵活,且无论是任意区域均可以进行输入控制,使得对于触控大屏的输入空间的利用更为高效。
尤其,通过每个区域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以实现对各区域的控制,不同的区域的身份不同时,其对应的控制器所实现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当第一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则将第一区域连接的第一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其他区域连接的控制器则为辅控制器,主控制器来控制辅控制器的工作顺序,在实际过程中,通过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实现辅控制器对应区域的有效工作,提高触控大屏的输入效率,实现触控大屏的高效利用。
尤其,通过设置第一信号处理量H10,对于第一控制器的信号处理能力进行表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是第一区域的信号输入量接近饱和时,则需要在第一时间间隔后启动第二控制器,将对应的信号输入并显示在第二区域,实现对与第二控制器工作时间节点的准确判断,提高移动智能设备的输入效率。
尤其,通过设置第三信号处理量H30,对于第三控制器的信号处理能力进行表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是第三区域的信号输入量接近饱和时,则需要在第一时间间隔后启动第一控制器,将对应的信号输入并显示在第一区域,实现对与第一控制器工作时间节点的准确判断,提高移动智能设备的输入效率。
尤其,通过采用相同的判定标准,使得各个区域的信号处理能力均衡,便于对相应的非输入舒适区控制器启动时间的精准判定,提高输入信号的处理能力,提高移动智能设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鼠标功能模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鼠标功能模拟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10,用以对输入位置进行检测,判定输入位置是否位于输入舒适区;
切换模块20,与检测模块连接,当输入信号位于输入舒适区时,判断输入舒适区是否饱和,若非饱和,则将输入信号显示于在所述输入舒适区,若饱和,则切换显示区域,则将输入信号显示于非输入舒适区;
显示模块30,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将输入信号在对应区域进行显示。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鼠标功能模拟系统中的移动智能设备可以是移动的触控大屏,在使用过程中在触控大屏的显示区域内存在用户输入的输入舒适区,在该输入舒适区进行输入时用户保持基本的站立姿势即可,无需弯腰或哈腰,处于用户的输入舒适区,完成大屏的输入功能。
具体而言,输入信号可以是触控信号,当输入信号的输入过程中,若输入位置位于输入舒适区时则在输入舒适区显示该输入信号;当输入舒适区已经信息饱和时,将输入信号显示于非输入舒适区。
具体而言,触控大屏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用以对用户的身高进行检测,根据用户的实际身高确定用户的输入舒适区,红外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以将红外传感器感测到的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和第三高度H3,且H1<H2<H3,若红外传感器感测的用户身高信息≤第一高度H1,则选择触控大屏上的第一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为非输入舒适区;
若第二高度H2≥红外传感器感测的用户身高信息>第一高度H1,则选择触控大屏上的第二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第一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为非输入舒适区;
若第三高度H3≥红外传感器感测的用户身高信息>第二高度H2,则选择触控大屏上的第三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四区域为非输入舒适区;
若红外传感器感测的用户身高信息>第三高度H3,则选择触控大屏上的第四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为非输入舒适区。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鼠标功能模拟系统通过基于用户的身高信息所在的范围,确定不同身高用户的输入舒适区,便于在用户输入时匹配最佳区域为输入舒适区,然后间接确定非输入舒适区,在输入舒适区内的信息饱和后,将对应的信息在输入舒适区输入,但是显示在非输入舒适区,进而完成两个区域的信息显示,提高了触控大屏的利用效率。
具体而言,对于触控大屏上的输入信号接收区域,第一区域设置在第二区域的下方,第二区域设置在第三区域的下方,第四区域设置在第三区域的上方,且第一区域的面积、第二区域的面积、第三区域的面积以及第四区域的面积相等。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四个相同的区域面积,以便于对用户的最佳输入区域进行界定,便于实现分区输入,实现对各区域的操作,使得对于移动触控大屏的控制更为灵活,且无论是任意区域均可以进行输入控制,使得对于触控大屏的输入空间的利用更为高效。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区域连接有第一控制器、第二区域连接有第二控制器,第三区域连接有第三控制器,第四区域连接有第四控制器,
当第一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连接,用以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将第一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并将与主控器连接的其他控制器作为副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辅助控制器的输入顺序;
当第二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三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连接,用以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将第二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并将与主控器连接的其他控制器作为副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辅助控制器的输入顺序;
当第三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所述第三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连接,用以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将第三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并将与主控器连接的其他控制器作为副控制器,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以控制辅助控制器的输入顺序;
当第四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所述第四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连接,用以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将第四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并将与主控器连接的其他控制器作为副控制器,所述第四控制器用以控制辅助控制器的输入顺序。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每个区域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以实现对各区域的控制,不同的区域的身份不同时,其对应的控制器所实现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当第一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则将第一区域连接的第一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其他区域连接的控制器则为辅控制器,主控制器来控制辅控制器的工作顺序,在实际过程中,通过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实现辅控制器对应区域的有效工作,提高触控大屏的输入效率,实现触控大屏的高效利用。
具体而言,当以第一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检测第一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1,第一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一信号处理量H10,用以表征第一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若第一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1≥0.9×H10,表示第一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已经接近第一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则在第一时间间隔T1后启动第二控制器;
若第一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1≤0.1×H10,表示第一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第一控制器的处理极限,则在第三时间间隔T3后启动第二控制器;
若0.9×H10>第一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1>0.1×H10,则在第二时间间隔T2后启动第二控制器。
具体而言,第一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为第一区域内的信号饱和状态下所需要进行处理的信号总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和第四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可以进行类比,分别对应第二区域内的信号饱和状态下所需要进行处理的信号总量、第三区域内的信号饱和状态下所需要进行处理的信号总量和第四区域内的信号饱和状态下所需要进行处理的信号总量。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信号处理量H10,对于第一控制器的信号处理能力进行表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是第一区域的信号输入量接近饱和时,则需要在第一时间间隔后启动第二控制器,将对应的信号输入并显示在第二区域,实现对与第二控制器工作时间节点的准确判断,提高移动智能设备的输入效率。
具体而言,当以第二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检测第二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2,第二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二信号处理量H20,用以表征第二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若第二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2≥0.8×H20,表示第二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已经接近第二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则在第一时间间隔T1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第二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2≤0.2×H20,表示第二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第一控制器的处理极限,则在第三时间间隔T3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0.8×H20>第二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2>0.2×H20,则在第二时间间隔T2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信号处理量H20,对于第二控制器的信号处理能力进行表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是第二区域的信号输入量接近饱和时,则需要在第一时间间隔后启动第一控制器,将对应的信号输入并显示在第一区域,实现对与第一控制器工作时间节点的准确判断,提高移动智能设备的输入效率。
具体而言,当以第三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检测第三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3,第三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三信号处理量H30,用以表征第三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若第三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3≥0.7×H30,表示第三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已经接近第三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则在第一时间间隔T1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第三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3≤0.3×H30,表示第三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第三控制器的处理极限,则在第三时间间隔T3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0.7×H30>第三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3>0.3×H30,则在第二时间间隔T2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信号处理量H30,对于第三控制器的信号处理能力进行表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是第三区域的信号输入量接近饱和时,则需要在第一时间间隔后启动第一控制器,将对应的信号输入并显示在第一区域,实现对与第一控制器工作时间节点的准确判断,提高移动智能设备的输入效率。
具体而言,当以第四区域作为输入舒适区时,检测第四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4,第四控制器内设置有第四信号处理量H40,用以表征第四控制器的最大信号处理能力,若第四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4≥0.6×H30,表示第四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已经接近第四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则在第一时间间隔T1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第四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4≤0.4×H30,表示第四区域的输入信号输入量很少,远远没有达到第四控制器的处理极限,则在第三时间间隔T3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若0.6×H30>第四区域内的信号输入量I4>0.4×H30,则在第二时间间隔T2后启动第一控制器。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四信号处理量H40,对于第四控制器的信号处理能力进行表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是第四区域的信号输入量接近饱和时,则需要在第一时间间隔后启动第一控制器,将对应的信号输入并显示在第一区域,实现对与第一控制器工作时间节点的准确判断,提高移动智能设备的输入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信号处理量H10=第二信号处理量H20=第三信号处理量H30=第四信号处理量H40。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相同的判定标准,使得各个区域的信号处理能力均衡,便于对相应的非输入舒适区控制器启动时间的精准判定,提高输入信号的处理能力,提高移动智能设备的工作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用于改善设备的单手操作的用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