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握把以及可携式的电子装置

文档序号:6998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75次 英文

伸缩握把以及可携式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11408379.4,申请日为2018年11月23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伸缩握把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结构简单元件数量简化的伸缩握把以及可携式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可携式的电子装置,为了能够方便移动或携带,会在壳体的一侧边上设置握把以供抓握。而所设置的握把有完全固定式的,即在壳体上直接一体成型或是锁固设置具有供握持的提把。另外也有可伸缩式的握把,当组装后,握把可以具有一定范围的拉伸。借此,对于不同尺寸的手在抓握时,都可以轻松使用,而不会觉得难以握持。

但为能够达到伸缩握把的效果,常需要将握把元件拆成多个零件再加以组装至电子装置的壳体上,以达成可伸缩的效果。然而,也因此使得所需要制造的元件数量增加、组装的工序增加,且花费在制造元件及组装工序上的时间也相对应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伸缩握把,由于仅需要使用握把与连杆设至壳体,即可使得握把产生可伸缩效果,所需要制造的元件数量可减少,组装上也可以更为容易,进而可以减少花费在制造元件及组装工序上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携式的电子装置,通过应用上述伸缩握把,可以减少花费在制造元件及组装工序上的时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伸缩握把,设于壳体,所述伸缩握把包括:

握把,该握把的二端分别包括第一凸部;以及

二个连杆,各该连杆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设于该壳体,该第二端部包括一滑槽,各该连杆的该滑槽套设于该第一凸部。

作为优选方案,该连杆还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位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该连接部的中间段较该连接部的二侧凹下。

作为优选方案,该握把还包括二个第一限位部,各该第一限位部邻近于一个该第一凸部,当该握把受力推顶该连杆的该第二端部时,该第二端部抵止于该第一限位部。

作为优选方案,各该连杆的该第一端部包括导槽,该壳体包括二个第二凸部,各该导槽套设于一个该第二凸部。

作为优选方案,该壳体具有二个第二限位部,各该第二限位部邻近于一个该第二凸部,当该连杆的该第一端部受力推顶至该壳体时,该第一端部抵止于该第二限位部。

作为优选方案,当各该连杆容设于该握把及该壳体内时,各该第一凸部位于各该连杆的该滑槽邻近该导槽的一端部,各该第二凸部位于各该连杆的该导槽邻近该滑槽的一端部。

作为优选方案,该握把还包括握持部以及二个夹持件,二个该夹持件设于该握持部的二端部,且二个该第一凸部也对应设置于该握持部的二端部。

作为优选方案,该握持部为一体式不可拆的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该握持部利用双料射出制程于该握持部的外表面包覆软性塑料。

作为优选方案,位于该握持部中央的手握部为一完整弧状矩形长条。

一种可携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该可携式的电子装置还包括伸缩握把,该伸缩握把设于壳体,该伸缩握把包括:

握把,该握把的二端分别包括第一凸部;以及

二个连杆,各该连杆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设于该壳体,该第二端部包括一滑槽,各该连杆的该滑槽套设于该第一凸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伸缩握把设于壳体,伸缩握把包括握把以及二个连杆,握把二端分别包括第一凸部,各连杆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于壳体,第二端部包括滑槽,各连杆的滑槽套设于一个第一凸部,通过单一握把并于握把的二端分别设置第一凸部,随后再将各连杆具有滑槽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凸部,通过第一凸部与滑槽的相对位移,使得握把可以达到伸缩的效果。利用本发明的伸缩握把设于壳体,由于仅需要使用握把与连杆设至壳体,即可使得握把产生可伸缩效果,所需要制造的元件数量可减少,组装上也可以更为容易,进而可以减少花费在制造元件及组装工序上的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可携式的电子装置,通过应用上述伸缩握把,可以减少花费在制造元件及组装工序上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握把与壳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握把的部份放大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握把于收纳状态的部份透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握把于握持状态的部份透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伸缩握把;10-握把;11-握持部;111-手握部;112-组装部;113-软性塑料;12-夹持件;13-第一凸部;14-第一限位部;15-锁固螺丝;20-连杆;21-第一端部;211-导槽;22-第二端部;221-滑槽;23-连接部;90-壳体;91-底壳;92-上盖;93-锁固螺丝;94-第二凸部;95-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请先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握把1与壳体90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握把1的部份放大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握把1于收纳状态的部份透视示意图。图3为方便说明及清楚内部结构,因此省略部份元件,并将部分元件以透视绘制。请先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伸缩握把1是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90上,以便能够方便使用者握持,好携带电子装置移动。

如图1至图3可见,伸缩握把1包括握把10以及二个连杆20。握把10包括握持部11、二个夹持件12及二个第一凸部13。二个夹持件12及二个第一凸部13分别设置于握持部11的二端。以下说明中,由于握把10左右二端对称设置,将仅就单边进行细部结构说明,但可以知道的是另一边会具有相对应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为一体式不可拆的结构,位于中央的手握部111为一完整弧状矩形长条,以方便手部的抓握。而由手握部111向左右延伸出组装部112。由图1及图2可见,组装部112厚度小于手握部111的厚度,且第一凸部13凸设于组装部112处。当连杆20设于组装部112处后,再将夹持件12通过二个锁固螺丝15设于组装部112。

在本实施例中,手握部111及组装部112为一体式不可拆的结构,可通过例如射出成型等方式形成,且为单一部件。借此,通过将握把10的握持部11设计为一体成型的完整握持结构,而没有拆分为上下或左右拆开的二个组件再对应接合,可提升握把10的握持部11处的结构强度,而不会在摔落受力时而容易造成损坏。尤其是在中间手握部111处,因为会较手握部111的二侧的组装部112较为凸出而可能为摔落时主要受力处,因此以且有一定厚度又一体成型的无接缝结构,可有效提升手握部111的结构强度。

而由图3的部份透视图可见,本实施例中的握持部11处是采用双料射出制程所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采用单一材料射出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先利用较为硬质的塑料射出成型包手握部111及组装部112,并于外表面包覆软性塑料113(以虚线绘制的部分)。软性塑料113可以仅包覆手握部111或包覆手握部111及组装部112。虽然是以二种不同材质制成握持部11,但由于是采用双料射出成型,在结构上仍为一完整部件。而通过在外包覆的软性塑料113,可提供握持时手部抓握较为舒适的手感。而当受力撞击时,软性塑料处也可以提供吸震效果。另外,由于在手握部111处内部是采用鱼骨结构,也可提供一定的弯折弹性而带来吸震效果。

接着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各连杆20包括第一端部21、第二端部22以及连接部23。第一端部21及第二端部22分别连接于连接部23的二端。由图2大略可见在连接部23的中间段会较连接部23的二侧略凹下。如此,当握把10靠近壳体90而于收纳状态时(如图3所示的状态),壳体90及握把10会分别夹持连杆20于大约连接部23的中间段处。此时,由于连接部23的中间段较连接部23的二侧略凹下,所以壳体90及握把10的夹持将较为松,而使得连杆20与壳体90或连杆20与握把10之间的相对移动可较为容易。而当握把10及壳体90分别夹持于连接部23的二侧时(即如图4所示的状态),由于连接部23的二侧较中间段凸出,因此连接部23二侧的厚度会较中间段来得厚,使得握把10与连杆20或壳体90与连杆20间产生近似于紧配的效果,而较难产生相对移动。

借此,当握把10要由收纳状态(图3的状态)移动至握持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时,由于中间段凹下,连杆20与握把10及壳体90的相对移动较为容易,使用者可以较为轻松地将握把10拉出至握持状态。而一旦移动至完全拉出的握持状态(图4)时,由于握把10与连杆20或壳体90与连杆20间产生近似于紧配的效果,可使得在握把10与连杆20及壳体90与连杆20之间较不易产生相对移动。如此,当使用者手握握把10提着电子装置移动时,壳体90、连杆20及握把10间较不会任意相对移动,而避免产生晃动或向连杆20二端来回施加作用力的问题。

更详细地说,当握把10位于如图4所示的握持状态时,当使用者手握握把10拿着电子装置移动时,壳体90会受向下的重力,而持续给予连杆20向下方的作用力。当使用者走路的过程中,即可能因走路而提供整个电子装置上、下方向的作用力。若此时壳体90与连杆20可轻松自由相对移动时,壳体90将会额外对连杆20产生向下的作用力。而连杆20另一端的握把10则是产生向上的作用力,而对连杆20产生向二端外部施加的作用力。长久可能加快连杆20损坏的速度,且在握持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此上下来回晃动产生的额外作用力,也可能让使用者手部感受到额外的向下作用力,而觉得不易握持。

接着,请同时看到图2及图3,连杆20的第一端部21具有导槽211,且在连杆20的第二端部22具有滑槽221。连杆20第二端部22的滑槽221会套设于握把10的第一凸部13,而使得第一凸部13可于滑槽221的限位导引作用下于滑槽221内移动。

由图1及图2可见,壳体90包括底壳91、二个上盖92、二个锁固螺丝93以及二个第二凸部94。二个第二凸部94分别设置于底壳91的二侧,二个上盖92分别通过锁固螺丝93锁固至底壳91。当连杆20第一端部21的导槽211套设于第二凸部94后,再将上盖92对应设至底壳91,再利用锁固螺丝93锁取,以使得上盖92及底壳91夹持连杆20的第一端部21。且使得第二凸部94可于导槽211的限位导引作用下于导槽211内移动。

借此,由于滑槽221与第一凸部13间可相互移动,而使得握把10能够向外拉伸,且由于导槽211与第二凸部94间也可相互移动下,可使得握把10再向外部拉伸,而增加可拉伸的幅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导槽211与第二凸部94的设置,而直接将连杆20的第一端部21直接枢设或固设于壳体90,仅保留滑槽221与第一凸部13的相对移动结构。在此实施例中,仍可具有伸缩握把1的功用,还可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化。

接着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握把1于握持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方便说明及清楚内部结构,因此省略部份元件,并将部分元件以透视绘制。由图3及图4可见,在壳体90的底壳91上邻近于各第二凸部94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部95。当连杆20受力移动至图3所示的收纳状态而推顶壳体90时,连杆20的第一端部21将抵止于第二限位部95。借此,当连杆20受力移动至收纳状态而推顶壳体90时,连杆20的第一端部21可以在第二限位部95的限制下,抵止于第二限位部95处,而不会再持续向壳体90内部移动。且在第二限位部95的限位作用下,使用者通过手感也可以得知已移动到位,而不会再持续施力于握把10。且为使得第二限位部95能提供较佳的限位作用,第二限位部95的形状可对应于第一端部21的外型,而使第一端部21可以更为容易地容设抵止于第二限位部95。

同样由图3及图4可见,在握把10的二端的组装部112上邻近于各第一凸部13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4。当连杆20受力移动至图3所示的收纳状态而推顶握把10时,连杆20的第二端部22将抵止于第一限位部14。借此,当连杆20受力移动至收纳状态而推顶握把10时,连杆20的第二端部22可以在第一限位部14的限制下,抵止于第一限位部14处,而不会再持续向握把10内部移动。且在第一限位部14的限位作用下,使用者通过手感也可以得知已移动到位,而不会再持续施力于握把10。且为使得第一限位部14能提供较佳的限位作用,第一限位部14的形状可对应于第二端部22的外型,而使第二端部22可以更为容易地容设抵止于第一限位部14。

由图3可见,当伸缩握把1于收纳状态时,此时连杆20会如图1所示容设于握把10与壳体90内。当各连杆20容设于握把10及壳体90内时,各第一凸部13将位于各连杆20的滑槽221邻近导槽211的一端部,各第二凸部94位于各连杆20的导槽211邻近滑槽221的一端部。当握把10位于收纳状态时,可使得连杆20完整收纳于握把10与壳体90内部,而不会由外部直接看到连杆20二端部的导槽211或滑槽221。再者,通过使得当第一凸部13及第二凸部94分别抵止于滑槽221及导槽211的一端部时即为收纳状态,可使得使用者在操作握把10时能通过手感而得知是否已完成收纳,避免过度操作握把10。

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伸缩握把1通过单一握把10并于握把10的二端分别设置第一凸部13,随后再将各连杆20具有滑槽221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凸部13,通过第一凸部13与滑槽221的相对位移,使得握把10可以达到伸缩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于壳体90上设第二凸部94,且将连杆20具有导槽211的一端套设于第二凸部94,则可通过第二凸部94与导槽211的相对位移,使得握把10进一步可以达到更多伸缩的效果。由于仅需要使用握把10与连杆20设至壳体90,即可使得握把产生可伸缩效果,所需要制造的元件数量可减少,组装上也可以更为容易,进而可以减少花费在制造元件及组装工序上的时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携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该可携式的电子装置还包括伸缩握把,该伸缩握把设于壳体,该伸缩握把包括握把和二个连杆,该握把的二端分别包括第一凸部,各该连杆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设于该壳体,该第二端部包括一滑槽,各该连杆的该滑槽套设于该第一凸部。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遮蔽模块及操作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