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进行着柔性显示器的开发。柔性显示器的特征是薄、轻和柔软性。在这样的柔性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中,为了提高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机械强度,已经提出了在显示器表面设置保护片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45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设置有这样的保护片的显示装置中,期望能够抑制弯曲性的下降。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弯曲性下降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冲击分散层、变形缓和层和冲击吸收层。冲击分散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光提取侧,并且具有50GPa以上的杨氏模量。变形缓和层设置在冲击分散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具有比冲击分散层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冲击吸收层设置在变形缓和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
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具备上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和电子设备(1)中,因为冲击吸收层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所以在显示面板内也容易形成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的面。
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具备显示面板、冲击分散层、变形缓和层、冲击吸收层和第一极小面。冲击分散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光提取侧,并且具有50GPa以上的杨氏模量。变形缓和层设置在冲击分散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具有比冲击分散层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冲击吸收层设置在变形缓和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呈凝胶状。第一极小面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并且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
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具备上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和电子设备(2)中,因为在显示面板上设置有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的第一极小面,所以在弯曲显示装置时施加于显示面板的应力变小。
因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和电子设备(1),冲击吸收层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另外,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和电子设备(2),在显示面板上设置有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的第一极小面,所以在弯曲显示装置时,可以减小施加于显示面板的应力。因此,可以抑制弯曲性的下降。
再有,不一定限定于这里所记载的效果,也可以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任何一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表示在弯曲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时产生的变形的大小。
图5表示在弯曲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时产生的变形的大小。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冲击吸收层的橡胶硬度与保护片的耐冲击性的关系的图。
图7是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表示图1等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具备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概略结构例的方框图。
符号说明
1、1A 显示装置
3 电子设备
10 显示面板
11 基板
12 UC膜
13 显示元件层
14 密封膜
15 偏光板
20 保护片
21 冲击吸收层
22 变形缓和层
23 冲击分散层
25 定时控制部
26 信号处理部
27 驱动部
28 显示像素部
30 接口部
50 保护构件
100 显示装置
120 保护片
121 冲击吸收层
S1 第一面
S2 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全都表示本发明所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等,仅仅是一个例子,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因此,对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再有,各个附图仅是示意图,图示并不一定严密。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对实质上同一的结构附加同一的符号,并且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再有,说明按以下的顺序进行。
1.实施方式(具有在显示面板的光提取面设置的保护片的显示装置的例子)
2.变形例(在显示面板的光提取面的相反面上具有保护构件的例子)
3.应用例1(显示装置的例子)
4.应用例2(电子设备的例子)
<1.实施方式>
[结构]
图1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截面结构的一例。显示装置1例如适用于可以折弯的显示器即柔性显示器。该显示装置1具备:具有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的显示面板10,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第一面S1上的保护片20。第一面S1是显示面板10的光提取面,第二面S2与该第一面S1对向。保护片20从显示面板10(第一面S1)侧依次具有冲击吸收层21、变形缓和层22和冲击分散层23。例如显示装置1具备控制显示面板10的控制器,并且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显示面板10。输入了控制信号的显示面板10生成图像光,并且生成的图像光通过第一面S1和保护片20被从外部取出。
(显示面板10)
图2示意性地表示显示面板10的截面结构的一例。显示面板10例如是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依次具有基板11、UC(Under Coat)膜12、显示元件层13、密封膜14和偏光板15。显示面板10的第一面S1设置在偏光板15侧,第二面S2设置在基板11侧。显示面板10例如具有可挠性(柔性)。
基板11例如是可挠性基板,由PI(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构成。基板11也可以使用玻璃或金属等构成。基板11也可以由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醇(PVA)、聚乙烯苯酚(PVP)、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三乙酰纤维素(TAC)等树脂材料构成。基板11也可以是膜状或片状。
设置在基板11与显示元件层13之间的UC膜12防止例如钠离子等物质从基板11向上层(显示元件层13等)移动,由氮化硅(SiN)膜和氧化硅(SiO)膜等绝缘材料构成。例如UC膜12也可以是从靠近基板11的位置依次层积有氮化硅(SiN)膜和氧化硅(SiO)膜的叠层膜。UC膜12例如设置在基板11的整个表面上。
在UC膜12与显示元件层13之间,例如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Transistor)(未图示)。该薄膜晶体管是例如顶栅型、底栅型或双栅极型薄膜晶体管,并且在基板11上的选择性区域具有半导体层。该半导体层包含沟道区域(活性层),并且由氧化物半导体构成,该氧化物半导体含有例如铟(In)、镓(Ga)、锌(Zn)、锡(Sn)、钛(Ti)和铌(Nb)等中的至少1种元素的氧化物作为主要成分。具体地说,作为该氧化物半导体,可以列举:氧化铟锡锌(ITZO)、氧化铟镓锌(IGZO:InGaZnO)、氧化锌(Zn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InO)等。再有,该半导体层也可以由低温多晶硅(LTPS)或非晶硅(a-Si)等构成。
设置在基板11与偏光板15之间的显示元件层13包含多个像素,并且包含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元件通过配置有多个上述薄膜晶体管的底板显示驱动。该有机EL元件从UC膜12侧依次具有例如阳极电极、包括发光层的有机层和阴极电极。阳极电极例如连接于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对阴极电极,例如通过配线等供给各个像素共同的阴极电位。在有机EL元件中,也可以在阳极电极与发光层之间从阳极电极侧依次具有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在有机EL元件中,也可以在阴极电极与发光层之间从阴极电极侧依次具有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
显示元件层13上的密封膜14覆盖显示元件层13的端部,并且与UC膜12接触。也就是说,显示元件层13被密封在密封膜14与基板11之间。该密封膜14发挥抵御水分等从外部浸入显示元件层13的作用。密封膜14由例如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和氧化铝(AlO)等无机材料构成。密封膜14也可以例如以由这样的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交替地层积3层以上的方式构成。
设置在密封膜14上的偏光板15隔着显示元件层13与基板11对向。该偏光板15由例如圆偏光板构成,发挥抑制射入显示面板10的外部光的反射的作用。
(保护片20)
保护片20保护显示面板10的第一面S1。通过设置具有如下的冲击吸收层21、变形缓和层22和冲击分散层23的保护片20,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的耐擦伤性和耐冲击性。
冲击分散层23例如设置在保护片20中离显示面板10的第一面S1最远的位置。该冲击分散层23具有:分散从外部施加的冲击使之不集中于一点的功能,以及防止由于刮擦等引起表面受伤的功能。冲击分散层23具有50GPa以上的杨氏模量。冲击分散层23具有例如60GPa~70GPa的杨氏模量。这样的冲击分散层23由例如具有可挠性的强化玻璃构成。例如冲击分散层23由厚度为3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强化玻璃构成。
设置在冲击分散层23与冲击吸收层21之间的变形缓和层22用于提高冲击分散层23的抗裂纹性,具有比冲击分散层23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例如变形缓和层22具有1GPa以上且10GPa以下的杨氏模量。即使在冲击分散层23使用高抗弯构件的情况下,如果在其下层具有非常柔软的冲击吸收层21,那么也可能由于负荷而冲击分散层23产生很大挠曲,从而导致超过弯曲致断应变而破裂。通过在冲击分散层23与冲击吸收层21之间设置如上所述的变形缓和层22,可以提高冲击分散层23的抗裂纹性。
变形缓和层22由例如具有比冲击分散层23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高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固化型透明树脂层构成。该固化型透明树脂层由例如紧贴冲击分散层23设置的湿层压材料或干层压材料等构成。湿层压材料例如通过将能量固化树脂(例如UV固化树脂)涂布在冲击分散层23上再固化而形成。干层压材料例如通过在冲击分散层23上贴合树脂膜而形成。
变形缓和层22的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通过使变形缓和层22的厚度为10μm以上,容易覆盖冲击分散层23表面的微小凹凸。通过使变形缓和层22的厚度为100μm以下,容易维持保护片20的可挠性。
设置在变形缓和层22与显示面板10(第一面S1)之间的冲击吸收层21呈凝胶状,在冲击分散层23受到冲击时,对应冲击分散层23产生的弯曲而变形。由此,冲击分散层23受到的冲击被冲击吸收层21吸收,能够抑制起因于冲击的对显示面板10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凝胶状的冲击吸收层21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由此,在显示面板10上形成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的面(后述的图5的极小面λ2),对此在后面详细叙述。因此,在弯曲显示装置1时,能够减小施加于显示面板10的应力。
冲击吸收层21更优选地在室温下具有100kPa以下的储能模量。由此,可以更加减小施加于显示面板10的应力。另外,冲击吸收层21通过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的储能模量,容易发挥冲击吸收性。在此,室温为15度以上且35度以下的温度。储能模量例如能够使用旋转流变仪来测定。
这样的冲击吸收层21优选地具有17以上且30以下的橡胶硬度。冲击吸收层21的橡胶硬度更加优选17以上且24以下。由此,容易维持保护片20的耐冲击性(参照后述的图6)。橡胶硬度例如能够通过ASTM D 2240硬度计type00测定。
冲击吸收层21例如由凝胶状的树脂层构成,具体地说,能够在冲击吸收层21中使用凝胶状的粘合剂等。这样的冲击吸收层21例如也可以发挥将保护片20直接或间接贴合在显示面板10的第一面S1上的作用。冲击吸收层21由例如丙烯酸类的凝胶状粘合剂构成。在冲击吸收层21中,也可以使用硅凝胶等其他的凝胶状粘合剂。冲击吸收层21的厚度为例如1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动作]
在该显示装置1中,根据从外部输入的映像信号,显示元件层13的各个像素被显示驱动,从而显示映像。这时,例如每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被电压驱动。具体地说,如果对该薄膜晶体管供给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那么前述的半导体层活化(形成沟道),其结果是:在薄膜晶体管的一对源·漏电极之间,有电流流动。利用对这样的薄膜晶体管的电压驱动,进行显示面板10的映像显示。在显示面板10中生成的图像光被从第一面S1通过保护片20取出至外部。
[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因为冲击吸收层21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所以也容易在显示面板10内形成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的面。以下,使用比较例对该作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3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的截面结构。该显示装置100具有:显示面板10,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第一面S1上的保护片120。保护片120从显示面板10(第一面S1)侧依次具有冲击吸收层121、变形缓和层22和冲击分散层23。在该保护片120中,冲击吸收层121的储能模量在室温下是10MPa。也就是说,该冲击吸收层121在室温下具有比1MPa大的储能模量。在这一点上,显示装置100的保护片120与显示装置1的保护片20不同。
图4表示通过模拟求得的折弯显示装置100时产生的变形的大小与层积方向的变形的位置(坐标)的关系的结果。模拟使用构造分析软件进行,该构造分析软件使用有限元法分析。在下列表1中表示该模拟的条件。冲击吸收层121为厚度100μm、弹性摸量0.01GPa(10MPa)的超弹性模型。变形缓和层22为厚度30μm、弹性摸量3GPa的弹塑性模型。冲击分散层23为厚度100μm、弹性摸量70GPa的弹性模型。密封膜14为厚度65μm、弹性摸量6GPa的弹塑性模型。从基板11到显示元件层13为厚度40μm、弹性摸量10GPa的弹性模型。
[表1]
从图4可知,在显示装置100中,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最小的面(极小面λ1)存在于冲击分散层23内。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储能模量高的冲击吸收层121,那么极小面λ1形成在杨氏模量高的冲击分散层23内。在极小面λ1中由弯曲引起的变形大致为0(零)。
冲击分散层23的杨氏模量例如为60GPa~70GPa左右,比变形缓和层22和冲击吸收层121的杨氏模量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该冲击分散层23的高杨氏模量对极小面λ1的位置有很大影响,极小面λ1形成在冲击分散层23中(图4)。在显示装置100中,因为显示面板10与极小面λ1远离,所以施加于显示面板10的应力容易变大。
如果以小曲率半径(曲率半径R)弯曲显示装置100,那么将有较大的应力施加在远离极小面λ1的显示面板10上,而由于该应力,薄膜晶体管、显示元件层13和密封膜14等有可能破损。
对此,在显示装置1中,因为冲击吸收层21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所以也容易在显示面板10内形成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的面。
图5表示通过模拟求得的折弯显示装置1时产生的变形与层积方向的位置(坐标)的关系的结果。该模拟与显示装置100的模拟(图4)相比,冲击吸收层21的储能模量以外的条件相同。在图5中,以冲击吸收层21的储能模量为30kPa进行了模拟。
像这样,因为通过使用储能模量低的冲击吸收层21,冲击吸收层21中的应力得到缓和,所以在显示面板10内也形成变形极小的面(极小面λ2)。也就是说,在显示装置1中,存在极小面λ1和极小面λ2,极小面λ1存在于冲击分散层23内,极小面λ2隔着冲击吸收层21与极小面λ1对向。虽然在极小面λ2中由弯曲引起的变形实质上为0(零),但是在极小面λ2中,也可以在能够获得本公开的效果的范围内产生微小的变形。通过在显示面板10内形成极小面λ2,在显示装置1中,与显示装置100相比,施加于显示面板10的薄膜晶体管、显示元件层13和密封膜14等的应力变小。因此,即使以小曲率半径弯曲显示装置1,也能够抑制显示面板10的破损。在此,极小面λ2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一极小面”的一个具体例子,极小面λ1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二极小面”的一个具体例子。
另外,冲击吸收层21优选地具有17以上且30以下的橡胶硬度。由此,容易维持保护片20的耐冲击性。以下,对该保护片20的耐冲击性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保护片20中,通过使冲击吸收层21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能够减小在弯曲显示装置1时施加于显示面板10的应力。另一方面,因为随着冲击吸收层21的储能模量变低,在从外部施加冲击时冲击吸收层21容易破碎,所以不易维持保护片20的耐冲击性。
图6表示冲击吸收层21的橡胶硬度与耐冲击性的关系。耐冲击性通过30g重的落球试验求得,并且用显示面板10产生破损时的落球的高度表示。橡胶硬度由ASTM D 2240硬度计type00测定。
从图6可知,随着冲击吸收层21的橡胶硬度变大,显示装置1的耐冲击性得到提高。在冲击吸收层21的橡胶硬度为18以上且24以下时,显示装置1的耐冲击性大致平直。另一方面,在使用橡胶硬度为42的冲击吸收层21的情况下,冲击吸收性反而下降。如果冲击吸收层21的橡胶硬度为17以上且30以下,那么冲击被冲击吸收层21吸收,能够维持足够的耐冲击性。另外,如果冲击吸收层21的橡胶硬度过大,那么冲击吸收层21不易变形,在保护片20中不易吸收冲击。因此,通过使冲击吸收层21具有17以上且30以下的橡胶硬度,容易维持保护片20的耐冲击性。冲击吸收层21的橡胶硬度更优选17以上且24以下,这样能够获得保护片20的高耐冲击性。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冲击吸收层21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所以在弯曲显示装置1时,可以减小施加于显示面板10的应力。因此,可以抑制弯曲性的下降。
另外,通过使冲击吸收层21具有17以上且30以下的橡胶硬度,容易维持保护片20的耐冲击性。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2.变形例>
图7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A)的截面结构。在该显示装置1A中,在显示面板10的第二面S2上设置有保护构件(保护构件50)。除了这点之外,显示装置1A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同样的结构,其作用和效果也相同。
隔着显示面板10与保护片20对向的保护构件50例如保护显示面板10的第二面S2侧,由例如板状构件构成。通过设置保护构件50,显示装置1A的刚性得到提高,可以抑制在显示面板10受到冲击时的显示面板10的局部弯曲的发生。
保护构件50优选地由杨氏模量较高且不易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作为这样的保护构件50的构成材料,能够使用例如42合金(42Ni-Fe)、SUS(Steel Use Stainless)、镁(Mg)合金、铝(Al)等金属材料。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保护构件50,可以从显示面板10的第二面S2有效地散热。保护构件50也可以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材料构成。保护构件50的刚性也可以与保护片20的刚性大致相同。
<3.应用例1>
对适用有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1A的电子设备的应用例(应用例)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显示装置1的模块结构例。
[显示装置1的模块结构例]
图8是显示装置1,1A的概略结构例的示意方框图。该显示装置1,1A以映像的形式显示从外部输入的映像信号或在内部生成的映像信号,并且除了前述有机EL显示器之外,也适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1,1A例如具备定时控制部25、信号处理部26、驱动部27和显示像素部28。
定时控制部25具有生成各种定时信号(控制信号)的定时发生器,并且根据这些定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部26等的驱动控制。
信号处理部26例如对从外部输入的数字映像信号进行所定的补正,并且将由此获得的映像信号向驱动部27输出。
驱动部27以包括例如扫描线驱动电路和信号线驱动电路等的方式构成,并且通过各种控制线驱动显示像素部28的各个像素。
显示像素部28以包括例如有机EL元件或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前述的显示元件层13)和像素电路的方式构成,该像素电路用于以分别驱动每个像素的方式来驱动显示元件。
<4.应用例2>
[电子设备的结构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显示装置1,1A也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
图9是具备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1,1A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3)的应用例的方框图。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3,可以列举:例如电视机、个人电脑(PC)、智能手机、平板个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电子设备3例如具备上述显示装置1,1A和接口部30。接口部30是输入来自外部的各种信号和电源等的输入部。该接口部30另外也可以包括例如触控面板、键盘或操纵按钮等用户接口。
虽然上面列举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说明了本公开的技术,但是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等,可以做出各种变化。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记载的各层的材料和厚度不限于所列举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和厚度。并且,在显示装置中,没有必要具备上述全部的层,或者也可以除了上述各层之外进一步具备其他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虽然对显示元件层13包含有机EL元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示元件层13也可以包含例如液晶显示元件等其他显示元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虽然对保护片20包含1个冲击吸收层21、1个变形缓和层22和1个冲击分散层2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保护片20也可以包含多个冲击吸收层21、多个变形缓和层22或多个冲击分散层23。
再有,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仅仅是例示,并不限定于此,另外,也可以有其他效果。
另外,本技术也能够采用以下结构。
(1)
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
冲击分散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光提取侧,并且具有50GPa以上的杨氏模量;
变形缓和层,设置在所述冲击分散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具有比所述冲击分散层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以及
冲击吸收层,设置在所述变形缓和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
(2)
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
冲击分散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光提取侧,并且具有50GPa以上的杨氏模量;
变形缓和层,设置在所述冲击分散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具有比所述冲击分散层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
冲击吸收层,设置在所述变形缓和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呈凝胶状;以及
第一极小面,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
(3)
所述(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有第二极小面,
所述第二极小面设置在所述冲击分散层上,并且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
(4)
所述(1)至所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层具有17以上且30以下的橡胶硬度。
(5)
所述(1)至所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层具有17以上且24以下的橡胶硬度。
(6)
所述(1)至所述(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变形缓和层具有1GPa以上且10GPa以下的杨氏模量。
(7)
所述(1)至所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可挠性。
(8)
所述(1)至所述(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含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9)
所述(1)至所述(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有保护构件,
所述保护构件隔着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冲击分散层对向。
(10)
所述(1)至所述(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分散层由强化玻璃构成。
(11)
所述(1)至所述(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变形缓和层包含树脂。
(12)
所述(1)至所述(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层的储能模量在室温下为100kPa以下。
(13)
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冲击分散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光提取侧,并且具有50GPa以上的杨氏模量;
变形缓和层,设置在所述冲击分散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具有比所述冲击分散层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以及
冲击吸收层,设置在所述变形缓和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在室温下具有10kPa以上且1MPa以下的储能模量。
(14)
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冲击分散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光提取侧,并且具有50GPa以上的杨氏模量;
变形缓和层,设置在所述冲击分散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具有比所述冲击分散层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
冲击吸收层,设置在所述变形缓和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呈凝胶状;以及
第一极小面,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由弯曲引起的变形极小。
本公开含有涉及在2020年3月1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20-045591中公开的主旨,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此,以供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虽然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能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可替换项,但是它们均包含在附加的权利要求或它的等同物的范围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叠屏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