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料结构、具有该取料结构的取料装置及应用该取料装置的取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零件加工取料设备的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取料结构、具有该取料结构的取料装置及应用该取料装置的取料方法。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零件逐渐朝向轻量化、小型化发展,并且此类零件一般为大批量、自动化生产,在这类零件生产过程中,取料过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有一种零件,其本身尺寸较小,一般在10mm以下,在零件上开有孔洞,目前对该种零件取料时一直是个比较费劲的问题,因为零件本身较轻且小,利用常规吸嘴很难同时保证取料精度。
例如笔记本电脑中常用的一种按键结构--剪刀脚,其具有键帽稳定,回弹迅速,压力均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薄膜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中。剪刀脚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并且剪刀脚中间为了按键的键轴穿过都会开有通孔,其表面也一般是凹凸不平特定形状。
上述特点就导致了在生产该种类零件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人工取料或者采用吸嘴取料,都难以实现自动化、准确地取料过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料结构、具有该取料结构的取料装置及应用该取料装置的取料方法,其可以准确、高效自动化地对带孔的轻量化零件进行取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取料结构,包括:
一竖直设置的主体块,所述主体块顶面开设有主调节槽,所述主体块底面竖直设有主撑杆,所述主体块的竖直侧面设有主复位槽;
一竖直设置的副体块,所述副体块顶面开设有副调节槽,所述副体块底面竖直设有副撑杆,所述副体块的竖直侧面设有副复位槽;
所述主调节槽与副调节槽连通,所述主调节槽与副调节槽错位设置;
一水平设置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同时贯穿主体块和副体块设置,所述主体块和副体块均转动设置于固定轴上;
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条边分别卡嵌设置在主复位槽和副复位槽内;
一竖直设置的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底端为楔形,所述下压块可同时插设在主调节槽与副调节槽内;
所述固定轴上还设有用于限定主体块与副体块贴合的限位组件。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下压块竖直向下移动,由于楔形面,下压块的两个面分别给予主调节槽和副调节槽相反的力,从而使得主体块与副体块之间沿着固定轴的轴线朝向相反方向错位旋转,从而带动主撑杆与副撑杆绕着固定轴的轴线朝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使得主撑杆与副撑杆能够插入到零件的孔内,撑开后与被取零件的孔相抵接,从而可以将零件取出,在面对一些带孔的轻量化、小型的零件,该种方式的取料更加快速,更加精准,限位组件则是为了避免主体块与副体块沿着固定轴的轴线分离。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套设在固定轴上的两个限位圆环,两个所述限位圆环分别设置在主体块与副体块相背离的一侧,两个所述限位圆环分别与主体块和副体块的侧壁贴合。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块朝向副体块的侧面竖直设有凸起的主限位块,所述主体块朝向副体块的侧面开设有凹陷的主让位槽,所述主限位块以及主让位槽分别位于主体块侧面的边缘处;所述副体块朝向主体块的侧面竖直设有凸起的副限位块,所述副体块朝向主体块的侧面开设有凹陷的副让位槽,所述副限位块以及副让位槽分别位于副体块侧面的边缘处,所述主限位块卡接副让位槽设置,所述副限位块卡接主让位槽设置。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主限位块与副让位槽之间的配合、副限位块与主让位槽之间的配合,均使得主体块与副体块在受到复位扭簧的回复力以及下压块的挤压力之后,能够保持正面对贴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主调节槽与副调节槽之间的错位距离始终保持不变,从而保证每次下压块下压时主体块与副体块之间的错位更加稳定精确。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块朝向副体块的竖直侧面设有主定位凸起,所述主定位凸起位于主让位槽下方,所述副体块朝向主体块的竖直侧面设有副定位凸起,所述副定位凸起位于副让位槽的下方。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压块竖直下压的过程中,主体块与副体块发生相反方向的错位旋转,直到主限位块与副定位凸起的顶端抵触、副限位块与主定位凸起的顶端抵触,从而使得主体块与副体块之间的旋转停止,避免因下压块失误造成越位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取料结构的取料装置,包括:
一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竖直开设有多个安装槽;
所述取料结构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轴固定穿插设置在安装槽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安装槽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主体块与副体块的外侧壁贴合,所述安装槽长度方向的两端与主体块以及副体块之间留有间隙;
以及用于带动多个下压块竖直方向移动的下压组件;
以及用于带动下压组件、安装板以及取料结构整体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取料装置将多个取料结构组合到一起,利用下压组件带动多个下压块同时撑开取料结构,使得主撑杆以及副撑杆插入零件的孔内,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将零件取出,可以同时对多个零件进行取料,有效提高取料效率,安装槽的设定对主体块以及副体块形成限位,使得取料过程更加稳定。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压组件包括:
一水平设置并位于安装板上方的下压板,多个所述下压块竖直设置在下压板的底面;
竖直固定连接在下压板上表面的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贯穿下压板设置,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压板的底面竖直设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螺纹连接在下压板内。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用于限定下压板的下压距离,使得下压块的下压距离始终保持准确,从而能够保证主撑杆以及副撑杆撑开的开口大小,从而更准确有效地进行取料,而限位柱螺纹连接则是可以视零件开孔的大小适应性的调整下压板下压的距离,使得主撑杆以及副撑杆撑开的角度更好地适应不同开孔尺寸零件的取料。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柱的底面设有缓冲垫片。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压块下压的幅度更加平缓,即主撑杆以及副撑杆撑开的过程更加稳定,提高取料的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基于上述取料装置的取料方法,包括:
Step1、将取料结构一一同轴对应待取料的零件设置;
Step2、启动驱动组件,带动安装板竖直向下移动,主撑杆与副撑杆竖直插入到零件的孔中;
Step3、启动下压组件,带动下压块竖直向下移动,直到将主撑杆以及副撑杆撑开;
Step4、启动驱动组件,带动零件上升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可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的主体块以及副体块,利用楔形的下压块推动主体块和副体块绕着固定轴朝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带动主撑杆以及副撑杆将零件撑开,实现对轻量化、带孔零件的高效准确取料,在主体块与副体块之间设有复位扭簧使得取料后可自动复位;
2.通过对主限位块与副让位槽、副限位块与主让位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取料结构的使用更加准确、稳定;
3.通过将多个取料结构巧妙的组合成取料装置,可一次性精准平稳地对多个零件取料,有效地提高了取料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取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取料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副体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取料结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取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取料装置去掉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主要用于展示取料结构与安装板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实施实施例3中的取料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1、主体块;11、主调节槽;12、主撑杆;13、主复位槽;14、主限位块;15、主让位槽;16、主定位凸起;2、副体块;21、副调节槽;22、副撑杆;23、副复位槽;24、副限位块;25、副让位槽;26、副定位凸起;3、固定轴;4、复位扭簧;5、下压块;6、限位圆环;7、安装板;71、安装槽;72、安装孔;8、下压组件;81、下压板;82、下压气缸;9、驱动组件;91、驱动气缸;92、框架;10、限位柱;101、缓冲垫片;17、第一限位槽;18、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取料结构。其包括一个竖直设置的主体块1,主体块1设为矩形块状,在主体块1的底端竖直设有主撑杆12,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副体块2,副体块2同样设为矩形块状,在副体块2的底端竖直设有副撑杆22,副体块2与主体块1之间相互贴合,主撑杆12与副撑杆22之间相互贴合;以及水平同时贯穿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设置的固定轴3,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均可绕着固定轴3的轴线旋转。
参照图1和图2,还包括竖直设置在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上方的下压块5,下压块5的底端设为楔形面,在主体块1的顶面竖直开设有主调节槽11,在副体块2的顶面竖直开设有副调节槽21,在主体块1与副体块2贴合时,主调节槽11与副调节槽21是连通的,主调节槽11与副调节槽21之间是错位的,即两者之间在沿着主体块1与副体块2贴合方向上是有部分重合的。
在工作时,下压块5向下移动,在下压块5底端刚进入主调节槽11以及副调节槽21时,下压块5底端的其中一个侧面与主调节槽11的内侧壁贴合,另一侧面与副调节槽21的内侧壁贴合,下压块5继续向下进给时,由于楔形面的存在,两个楔形面分别给予与自身贴合的面一个挤压力,从而迫使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分别朝向相反的旋转方向错位旋转,进而带动主撑杆12以及副撑杆22朝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进而可以插入零件的孔内,并与零件孔的边缘处抵紧,从而实现取料的功能。
参照图2和图3,在主体块1朝向副体块2的竖直侧面还一体设有套筒,套筒同轴套设在固定轴3外侧壁,在套筒上固定套设有复位扭簧4,在主体块1上设有主复位槽13,主复位槽13是由1a面与2a面之间配合形成的,在副体块2上设有副复位槽23,复位扭簧4的两条边分别卡嵌在主复位槽13以及副复位槽23内,在取料结束之后,复位扭簧4分别给予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一个力,使得主体块1与副体块2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旋转,进而使得主体块1与副体块2之间发生错位旋转之后能够自动复位,从而保证使用。为了防止主体块1与副体块2沿着固定轴3的轴线方向脱离,在固定轴3上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为两个位于主体块1与副体块2相背离两侧的限位圆环6,限位圆环6固定套设在固定轴3上,两个限位圆环6分别与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背离的侧面贴合。
参照图2和图3,在主体块1朝向副体块2的竖直侧面上还设有一凸起的主限位块14,主限位块14位于该竖直侧面的边缘处,在主体块1朝向副体块2的竖直侧面还设有一凹陷的主让位槽15,主让位槽15同样位于该竖直侧面的边缘处,并且主让位槽15远离主调节槽11的一侧设为完全开放式的;在副体块2朝向主体块1的竖直侧面上还设有一凸起的副限位块24,副限位块24位于该竖直侧面的边缘处,在副体块2朝向主体块1的竖直侧面还设有一凹陷的副让位槽25,副让位槽25同样位于该竖直侧面的边缘处,并且副让位槽25远离副调节槽21的一侧设为完全开放式的。
结合图1、图2和图3,在主体块1与副体块2之间贴合时,主限位块14卡接在副让位槽25内,副限位块24卡接在主让位槽15内,在复位扭簧4给予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相互靠近的力时,主限位块14与主让位槽15的卡接配合、副限位块24与副让位槽25的卡接配合使得主体块1与副体块2恰好处于正面对的贴合状态,避免复位扭簧4的恢复力过大发生错位的情况,从而保证主调节槽11与副调节槽21之间的错位精准度,有利于后续使用。
参照图2、图3和图4,在主体块1朝向副体块2的竖直侧面还设有主定位凸起16,主定位凸起16的凸起厚度小于主定位凸起16的厚度,主定位凸起16位于主让位槽15下方,在副体块2朝向主体块1的竖直侧面设有副定位凸起26,副定位凸起26位于副让位槽25的下方,主定位凸起16的厚度加上副定位凸起26的厚度等于主限位块14的凸起的厚度。结合图1,该设定使得主定位凸起16与副定位凸起26之间可形成第一限位槽17,防止主体块1与副体块2之间发生错位过大的情况。副限位块2与主让位槽12的底面同样形成第二限位槽18,防止主体块1与副体块2之间发生错位过大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取料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工作时,下压块5向下移动,在下压块5底端刚进入主调节槽11以及副调节槽21时,下压块5底端的其中一个侧面与主调节槽11的内侧壁贴合,另一侧面与副调节槽21的内侧壁贴合,下压块5继续向下进给时,由于楔形面的存在,两个楔形面分别给予与自身贴合的面一个挤压力,从而迫使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分别朝向相反的旋转方向错位旋转,进而带动主撑杆12以及副撑杆22朝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进而可以插入零件的孔内,并与零件孔的边缘处抵紧,从而实现取料的功能;
取料结束后,下压块5上升,复位扭簧4将主体块1与副体块2的位置回复的初始位置。
实施例2
参照图5和图6,为本实施例公开的具有上述取料结构的取料装置,该取料装置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安装板7,安装板7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槽71,安装槽71横截面为矩形,并且安装槽71的长度方向平行安装板7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71排列成规则的矩形横纵设置,取料结构一一对应安装在安装槽71中。
参照图7,具体的安装方式为,固定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槽71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为了方便安装,将沿着安装板7宽度方向的多个固定轴3设为一个整体的固定轴3,在安装板7上开设有安装孔72,便于安装轴整体装入。在安装后,安装槽71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分别与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相背离的侧面贴合,安装槽71长度方向两端面与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之间均留有间隙,便于主体块1以及副体块2绕着固定轴3旋转。
结合图5和图6,还包括用于带动多个下压块5竖直方向移动的下压组件8,下压组件8包括一水平设置的下压板81,下压板81位于安装板7的上方;以及竖直固定设置在下压板81上表面中心处的下压气缸82,下压气缸82的活塞杆竖直贯穿下压板81设置,下压气缸82的活塞杆与下压板81上表面固定连接。在工作时,启动下压气缸82,缸体作为驱动力带动下压板81竖直移动。
参照图5和图8,在下压板81的底面还竖直设有多个限位柱10,限位柱10的底端与安装板7表面留有一定距离,限位柱10用于限定下压板81竖直下压的距离,保证下压距离的准确性,限位柱10是螺纹连接在下压板81上的,所以通过旋动限位柱10可改变限位柱10底端与安装板7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下压板81下压的距离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直径孔的取料。在限位柱10的底面还设有缓冲垫片101,提高取料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5,取料装置还包括一驱动组件9,驱动组件9用于带动下压组件8、安装板7以及取料结构整体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驱动组件9包括倒置设置的C型框架92,框架92的底端分别与安装板7长度方向两端上表面固定连接,以及设置在框架92顶面中心处的驱动气缸91,驱动气缸91在使用时安装在某一固定件上。
实施例3
参照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上述取料装置的取料方法,该取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取料装置的安装:将驱动气缸91竖直安装在某一固定件上,安装板7的下方正对待取料零件,并使得安装槽71一一同轴对应零件的孔设置;
Step2、启动驱动气缸91,带动下压组件8、取料结构以及安装板7整体下移,直到主撑杆12以及副撑杆22均伸入一部分到零件的孔内;
Step3、启动下压气缸82,使得下压气缸82的缸体带动下压板81竖直下压,进而使得下压块5竖直下压至主调节槽11以及副调节槽21中,完成零件的取料过程;
Step4、启动驱动气缸91,将零件取出;
Step5、启动下压气缸82,带动下压块5上升,复位扭簧4将主体块1与副体块2之间复位。
后续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即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