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文档序号:1190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43次 英文

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指的是列车可以在包含不同厂商设备的线路或网络中安全运营,无需通过换乘即可到达目的地,同时可实现“大站快车”的新型运营模式,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另外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轨道交通的建设、维修和运营成本,有利于不同线路的车辆综合备用,有利于线路改造及延长。

列车运行图(以下简称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车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以及停站时间,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运行图是列车在各区间运行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状态的时间,是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图解,也是二维线条图。

运行图调整是指在实际运营早晚点发生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后续运行计划调整到吻合目标运行计划的过程。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厂商都有各自成熟的单线运行图调整算法,其核心逻辑都是通过调整当前列车后续停靠站的到发时间及区间运行时间实现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地铁线路已经形成网络,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也逐渐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单线的运行调整算法已不能满足跨线运营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包括:

若列车在跨线调整模型的本线上存在早晚点且基于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调整状态为失败,则获取所述列车在所述本线上的调整结果;

根据所述跨线调整模型,确定所述本线上所述调整结果中最后调整站是否为跨线站;

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运行图调整;

其中,所述跨线调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跨线站,以及多个本线和邻线,每个所述本线和所述邻线以跨线站作为分割点,且两者之间是前后接续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还包括:

若最后调整站不是跨线站,则恢复所述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所述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根据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跨线运行图进行调整,包括:

将所述最后调整站的调整结果发送给所述邻线中的跨线站;

在所述邻线上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的运行图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根据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跨线运行图进行调整之后,包括:

若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成功,发送通知给所述列车所在的本线,更新列车跨线运行图的调整结果,所述列车按照更新后的运行图行驶;

若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失败,则恢复所述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所述恢复所述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包括:

若仅在本线上通过运行图调整算法,获得调整状态为失败,则仅恢复本线的运行图,并通知人工控制;

若在邻线上通过运行图调整算法,获得调整状态为失败,则恢复邻线的运行图后通知本线进行运行图恢复,并通知人工控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通过配置设置最大调整站数,默认值为当前站到所在线最后一站之间的数量,用于表征运行图调整算法接收一个调整点所能调整的最大站数;

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将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则表示调整成功;

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或调整到最后一站,未能将当前运行加护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则表示调整失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若列车在跨线调整模型的本线上存在早晚点且基于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调整状态为失败,则获取所述列车在所述本线上的调整结果;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跨线调整模型,确定所述本线上所述调整结果中最后调整站是否为跨线站;

调整模块,用于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跨线运行图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跨线调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跨线站,以及多个本线和邻线,每个所述本线和所述邻线以跨线站作为分割点,且两者之间是前后接续的。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所述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提出运行图调整算法标准,实现可靠的跨线运行图调整;并能适配按照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运行图进行调整,满足复杂跨线运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跨线调整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调整到/发点”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整体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江跳线和重庆5号的线站分布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01001车次跨线运行调整实例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本发明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若列车在跨线调整模型的本线上存在早晚点且基于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调整状态为失败,则获取所述列车在所述本线上的调整结果;

步骤102、根据所述跨线调整模型,确定所述本线上所述调整结果中最后调整站是否为跨线站;

步骤103、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运行图调整;

其中,所述跨线调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跨线站,以及多个本线和邻线,每个所述本线和所述邻线以跨线站作为分割点,且两者之间是前后接续的。

具体的,为了实现列车的互联互通,即列车跨线运行,保证列车在对应的运行图中按点到发是前提保障。为了实现列车跨线运行按点到发,本发明提出了跨线调整模型是指在一趟列车跨线运营时,对应的运行图是存在跨线站的,并且将运行线分割为本线和邻线,且两者之间是前后接续的,通过本线时间在前,通过邻线时间在后,对应的将运行线分割为多个本线和邻线构成。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跨线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趟列车(运行图中的一条运行线)从“线1”出发跨线运营,到达跨线站后只可选择“线2”或者“线4”进行运行。因为运行图调整是以列车(运行线)为最小单位进行调整的,所以在跨线调整过程中所有待调整的运行线都是前后接续的,不存在分叉的情况。基于以上情况,可将复杂的跨线情况,分解为多个“本线+邻线”的模型。以图1情况为例,可将其定义为“‘本线(线1)+邻线(线2)’+‘本线(线1)+邻线(线4)’+‘本线(线2)+邻线(线3)’”模型。

列车首先在跨线调整模型的本线上运行,确定列车在本线上的实际到发点,与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中每站的打发点进行比较,若出现了早晚点的情况,即列车在本线上某一站的实际到发时间早于或者晚于目标运行计划中该站的到发时间,到发时间包括:到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例如在线1的某个站点A,目标运行计划中到发时间t0是(10:22:05,10:23:00),而实际的到发时间t1是(10:22:55,10:23:40),则列车在站点A存在晚点情况;若实际的到发时间t2是(10:20:00,10:20:55),则列车在站点A存在早到情况。

在列车存在早晚点的情况下,在本线上运用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实现本线上运行图的调整,如果在本线的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未能将本线当前的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则进一步确定最后调整站是否为跨线站,如果是跨线站,在邻线上运用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运行图调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通过提出运行图调整算法标准,实现可靠的跨线运行图调整;并能适配按照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运行图进行调整,满足复杂跨线运用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最后调整站不是跨线站,则恢复所述列车的当日计划运行图。

具体的,确定最后调整站不是跨线站,即本线上的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的调整结果反应了其对应的调整状态是失败,则恢复列车在本线上的运行图,即目标运行计划,发出调整失败通知,进行人工干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通过提出运行图调整算法标准,实现可靠的跨线运行图调整;并能适配按照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运行图进行调整,满足复杂跨线运用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根据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跨线运行图进行调整,包括:

将所述最后调整站的调整结果发送给所述邻线中的跨线站;

在所述邻线上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的运行图进行调整。

具体的,单线运行图调整算法依据列车“实际到发点”进行调整,该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跨线运行的要求。如图3所示,假设列车在本线站A产生到点且出现晚点,本线运行图调整算法开始调整,若调整到跨线站时仍未调整回到目标计划运行,单线运行图调整算法会返回调整状态为失败的结果。对于跨线调整,上述情况并未调整结束,应该将跨线站的调整的结果传递给邻线,由邻线的运行图调整算法进一步调整。

因此,需要新增“调整到发点”类型,其值为本线运行图调整算法调整到跨线站的调整结果(跨线站调整后的到/发时间)。邻线运行图调整算法可按到发点调整逻辑进行调整,但要区别出其不是实际到发点。

根据在本线上运用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的调整结果,确定调整结果中的调整状态为失败,且最终调整站为跨线站时,发送该调整结果给跨线调整模型中对应的邻线上对应的跨线站,在邻线上以新的跨线站到发点运用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的运行图进行调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通过提出运行图调整算法标准,实现可靠的跨线运行图调整;并能适配按照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运行图进行调整,满足复杂跨线运用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根据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跨线运行图进行调整之后,包括:

若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成功,发送通知给所述列车所在的本线,更新列车跨线运行图的调整结果,所述列车按照更新后的运行图行驶;

若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失败,则恢复所述列车的当日计划运行图。

具体的,调整结果包括调整状态和最后调整站点,调整状态包括调整成功或者失败,最后调整站点表示该站点调整后的时间和区间信息。

可选的,所述恢复所述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包括:

若仅在本线上通过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获得调整状态为失败,则仅恢复本线的目标运行计划,并通知人工控制;

若在邻线上通过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获得调整状态为失败,则恢复邻线的目标运行计划后通知本线进行运行图恢复,并通知人工控制。

具体的,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包括本线和邻线的目标运行计划,如果在本线上通过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的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失败,且最后调整站不是跨线站,则仅恢复本线上的运行图,即本线上的目标运行计划。

如果在本线上通过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的第一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失败,即在本线上,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或调整到最后一站,未能将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且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需要进一步在邻线上采用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或调整到最后一站,未能将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即第二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失败,则将邻线的运行图进行恢复,恢复为邻线的目标运行计划,同时通知跨线调整模型中对应的本线,即与该邻线关联的本线,恢复其对应的目标运行计划,最后通知人工控制,实现在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将权限交给人工控制,提高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通过配置设置最大调整站数,默认值为当前站到所在线最后一站之间的数量,用于表征运行图调整算法接收一个调整点所能调整的最大站数;

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将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则表示调整成功;

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或调整到最后一站,未能将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则表示调整失败。

具体的,最大调整站数可以根据经验人为设定或者根据统计结果设定,主要为了避免在同一个本线或者邻线上耗费过多的资源循环运用运行图调整算法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如果最大调整站数设置值过大,可能导致在本线或者邻线上将所有站点循环计算多次,造成资源浪费;

如果最大调整站数设置值过小,可能在本线或者邻线上还没有将所有站点循环一次,即给出了判断结果,造成得到的调整结果不够准确。

调整结果包括调整状态和最后调整站,其中调整状态包括调整成功和调整失败。调整状态为调整成功,意味着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将本线和/或邻线的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最后调整站包括:本站名称和到发时间。

调整状态为调整失败,意味着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或调整到最后一站,未能将本线和/或邻线的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通过提出运行图调整算法标准,实现可靠的跨线运行图调整;并能适配按照标准实现不同厂商的运行图进行调整,满足复杂跨线运用的需求。

下面以图4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整体流程。

复杂的跨线情况可简化为多个独立的“本线+邻线”模型,故其核心为单个“本线+邻线”模型的跨线调整流程。如图4所示为“本线+邻线”模型流程图,下面描述该流程步骤:

1、列车实际到发点在本线产生,进2;

2、判断是否早晚点,是进3,否进10;

3、本线运行图调整算法根据列车实际到发点早晚点情况进行运行图调整,调整成功进10,调整失败进4;

4、获取调整末站,判断该站是否为跨线站,若是进5,否进8;

5、将本线调整算法调整到跨线站的结果(调整后在跨线站的到发时间)作为“调整到/发点”发送给跨线,进6;

6、跨线调整算法根据“调整到/发点”调整运行图,进7;

7、判断运行图是否调整成功,是进9,否进8;

8、恢复运行图,若仅本线调整算法调整了只需恢复本线运行图,若邻线调整算法调整了运行图则需恢复邻线运行图后通知本线进行运行图恢复;

9、通知本线调整成功;

10、结束。

为了更充分的说明,以江跳线-重庆5号线跨线调整为实例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江跳线和重庆5号的线站分布图。如图5所示江跳线和重庆5号线跨线站为跳蹬站。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01001车次跨线运行调整实例图。如图6所示,01001次列车从江跳线圣泉寺站跨线运行到重庆5号线华岩寺站的跨线运行图。其中黑色实线代表01001次列车当日计划运行图(简称当日计划),黑色虚线代表01001次列车根据已有实际到/发点调整后的运行图(简称工作计划),黑色加粗线覆盖处代表已出现实际跑过的区域。

如图6所示,当前在江跳线石林寺站产生一个到点S(11:52:45)比计划(11:50:50)晚点2分45秒,进行运行图调整,调整过程如下:

1、江跳线运行图调整算法调整,调整到跳蹬站时,到/发点调整到S(11:58:50/11:59:50),未能达到(11:57:50/11:59:00);

2、构建“调整发点(11:59:50)”(或调整到点(11:58:50))发送给重庆5号线;

3、重庆5号线根据调整发点(或调整到点)进行调整,但是该点在运行图上不能标为加粗黑色(即认为该点位实际跑过区域);

4、调整到金建路站时到点调整为S(12:07:50)已调整回当日计划,调整成功;

5、反馈江跳线运行图调整成功,调整结束。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装置与上文描述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若列车在跨线调整模型的本线上存在早晚点且基于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调整状态为失败,则获取所述列车在所述本线上的调整结果;

判断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跨线调整模型,确定所述本线上所述调整结果中最后调整站是否为跨线站;

调整模块703,用于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运行图调整;

其中,所述跨线调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跨线站,以及多个本线和邻线,每个所述本线和所述邻线以跨线站作为分割点,且两者之间是前后接续的。

可选的,判断模块702还用于若最后调整站不是跨线站,则恢复所述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

可选的,调整模块703还用于将所述最后调整站的调整结果发送给所述邻线中的跨线站;

在所述邻线上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的运行图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执行模块704,用于若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成功,发送通知给所述列车所在的本线,更新列车跨线运行图的调整结果,所述列车按照更新后的运行图行驶;

若调整结果中调整状态为失败,则恢复所述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

可选的,执行模块还用于恢复所述列车的目标运行计划,包括:

若仅在本线上通过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获得调整状态为失败,则仅恢复本线的运行图,并通知人工控制;

若在邻线上通过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获得调整状态为失败,则恢复邻线的运行图后通知本线进行运行图恢复,并通知人工控制。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预设模块705,用于预先通过配置设置最大调整站数,默认值为当前站到所在线最后一站之间的数量,用于表征运行图调整算法接收一个调整点所能调整的最大站数;

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将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则表示调整成功;

在最大调整站数范围内或调整到最后一站,未能将当前运行计划调整回目标运行计划,则表示调整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图8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选的,处理器8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若列车在跨线调整模型的本线上存在早晚点且基于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调整状态为失败,则获取所述列车在所述本线上的调整结果;

根据所述跨线调整模型,确定所述本线上所述调整结果中最后调整站是否为跨线站;

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运行图调整;

其中,所述跨线调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跨线站,以及多个本线和邻线,每个所述本线和所述邻线以跨线站作为分割点,且两者之间是前后接续的。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若列车在跨线调整模型的本线上存在早晚点且基于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调整状态为失败,则获取所述列车在所述本线上的调整结果;

根据所述跨线调整模型,确定所述本线上所述调整结果中最后调整站是否为跨线站;

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运行图调整;

其中,所述跨线调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跨线站,以及多个本线和邻线,每个所述本线和所述邻线以跨线站作为分割点,且两者之间是前后接续的。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互通跨线运行图调整的方法的步骤,例如包括:

若列车在跨线调整模型的本线上存在早晚点且基于第一运行图调整算法得到调整状态为失败,则获取所述列车在所述本线上的调整结果;

根据所述跨线调整模型,确定所述本线上所述调整结果中最后调整站是否为跨线站;

若最后调整站是跨线站,则基于第二运行图调整算法,对所述列车在邻线上进行运行图调整;

其中,所述跨线调整模型包括至少一个跨线站,以及多个本线和邻线,每个所述本线和所述邻线以跨线站作为分割点,且两者之间是前后接续的。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轨道工程车运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