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综合评价体系辅助政府碳管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管理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基于综合评价体系辅助政府碳管理的方法。背景技术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比如普通百姓简单的烧火做饭都能造成碳排放,任何物体被火烧后的废气都会产生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综合评价也叫综合评价方法或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指使用比较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于多个指标、多个单位同时进行评价的方法,它不只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方法系统,是指对多指标进行综合的一系列有效方法的总称,综合评价方法在现实中应用范围很广,综合评价是针对研究的对象,建立一个进行测评的指标体系,利用一定的方法或模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被评价的事物作出定量化的总体判断。
现有政府对碳管理时,一般了解的都是局部企业的数据,不能对于企业碳排放量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企业的评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碳排放的管理也不是较为方便,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个接一个的进行评价,缺乏统一管理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综合评价体系辅助政府碳管理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政府对碳管理时,一般了解的都是局部企业的数据,不能对于企业碳排放量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企业的评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碳排放的管理也不是较为方便,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个接一个的进行评价,缺乏统一管理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综合评价体系辅助政府碳管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企业用户端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对企业碳资源综合指标、碳资产分类统计信息和碳排放总量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传输到管理系统中;
S2、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接收模块对企业用户端上传的数据进行接收,并将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中,中央控制系统通过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获得碳排放评价结果;
S3、中央控制系统将步骤S2中得到的评价结果传输到综合评价分析模块中,进行综合分析,获得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S4、步骤S3中的得到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结果输出模块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中,中央控制系统根据碳排放量的综合分析,通过规划指令指定模块制定对应的规划,并将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输到控制终端中,控制终端根据指令进行公文发布。
进一步的,所述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包括评价指标建立模块,所述评价指标建立模块的输出端与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多指标评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多指标评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评价值综合合成模块和评价结果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多指标评价模块的输入端与加权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评价结果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综合分值排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评价指标建立模块包括评价指标定性选择模块和评价指标定量选择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控制系统通过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获得碳排放评价结果的方法为:评价指标定性选择模块选择评价指标,获得备选指标集合,评价指标定量选择模块从备选指标集合中分析来指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将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可以综合的指标评价值;通过多指标评价模块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加权处理模块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评价完成之后,评价值综合合成模块通过加权系数合成方法将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一个指标,得到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同时评价结果输出模块将评价结果传输到综合分值排序模块,综合分值排序模块将评价的结果根据综合分值大小进行排序。
进一步的,所述综合评价分析模块包括评价对象综合得分排序分析模块、评价对象因素和指标影响分析模块、评价对象类型分析模块、评价对象动态分析模块和各要素和具体指标分布分析模块。
进一步的,综合评价分析模块对碳排放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获得综合评价分析结果的方法为:评价对象综合得分排序分析模块通过综合评价,使得各个碳排放量有且只有一个综合得分,对于综合得分数据进行排序分析,能够描述和区分出各个碳排放量的综合优劣和好坏;评价对象因素和指标影响分析模块对于碳排放量特征的描述可以进行层次分解,能够反映各个层次的特征,进而分析碳排放量的各个层次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情况和对整体综合得分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评价对象类型分析模块根据各个层次的得分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使用因素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碳排放量的类型进行划分,以解决各个碳排放量的本质特征的描述问题;评价对象动态分析模块通过各个时期碳排放量的综合评价得分及各个层次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比较分析,可以揭示碳排放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和结构变化情况;各要素和具体指标分布分析模块通过各个层次的得分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分析各个层次因素得分在各个碳排放量上的分布,各个具体指标在各个碳排放量上的分布情况,以揭示各个层次因素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分布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企业用户端与管理系统实现双向连接,并且管理系统与大数据库实现双向连接,所述管理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控制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控制终端包括指令接收模块和公文发布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企业用户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信息接收模块,用户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碳流数据,并通过信息接收模块收集、显示自身的碳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碳资产综合指标采集模块、分类统计信息采集模块和碳排放总量采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并且中央控制系统与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规划指令指定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综合评价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综合评价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分析结果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析结果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综合评价体系辅助政府碳管理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基于综合评价体系辅助政府碳管理的方法,通过企业用户端与管理系统实现双向连接,并且管理系统与大数据库实现双向连接,管理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现与控制终端实现双向连接,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包括评价指标建立模块,评价指标建立模块的输出端与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多指标评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多指标评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评价值综合合成模块和评价结果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多指标评价模块的输入端与加权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评价结果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综合分值排序模块和汇总指标修正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辅助政府进行碳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对企业碳排放量进行管控,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2)、本发明基于综合评价体系辅助政府碳管理的方法,通过综合评价分析模块包括评价对象综合得分排序分析模块、评价对象因素和指标影响分析模块、评价对象类型分析模块、评价对象动态分析模块和各要素和具体指标分布分析模块,综合评价能够对于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描述,能够对于研究对象的整体状态进行综合测定,能够对于研究对象的复杂表现进行层次分析,能够对于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分析,能够有效的体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企业用户端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终端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管理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企业用户端、11-数据采集模块、111-碳资产综合指标采集模块、112-分类统计信息采集模块、113-碳排放总量采集模块、12-信息接收模块、13-信息传输模块、2-管理系统、21-中央控制系统、22-数据接收模块、23-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231-评价指标建立模块、2311-评价指标定性选择模块、2312-评价指标定量选择模块、232-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233-多指标评价模块、234-评价值综合合成模块、235-评价结果输出模块、236-加权处理模块、237-综合分值排序模块、24-规划指令指定模块、25-综合评价分析模块、251-评价对象综合得分排序分析模块、252-评价对象因素和指标影响分析模块、253-评价对象类型分析模块、254-评价对象动态分析模块、255-各要素和具体指标分布分析模块、26-分析结果输出模块、3-大数据库、4-无线通讯模块、5-控制终端、51-指令接收模块、52-公文发布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综合评价体系辅助政府碳管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企业用户端1通过数据采集模块11对企业内部的有效数据进行采集,对企业碳资源综合指标、碳资产分类统计信息和碳排放总量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信息传输模块13传输到管理系统2中;
S2、管理系统2中的数据接收模块22对企业用户端1上传的数据进行接收,并将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21中,中央控制系统21通过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23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定性选择模块2311根据实际经验和专家的判断来选择评价指标,获得备选的指标集合;评价指标定量选择模块2312在备选的指标集合中,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方法来选择指标;评价指标定性选择模块2311和评价指标定量选择模块2312共同对评价指标进行建立;然后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232将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可以综合的指标评价值,解决评价指标的可综合性问题,然后通过多指标评价模块233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加权处理模块236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评价完成之后,评价值综合合成模块234在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指标评价值后,就可根据碳管理的特点,选取恰当的合成方法将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一个指标,以得到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同时评价结果输出模块235将评价结果传输到综合分值排序模块237;综合分值排序模块237将评价的结果根据综合分值大小进行排序;
S3、总体评价完之后,中央控制系统21将评价结果传输到综合评价分析模块25中,评价对象综合得分排序分析模块251通过综合评价,各个碳排放量有且只有一个具体的综合得分,对于综合得分数据进行排序分析,能够描述和区分出各个碳排放量的综合性优劣和好坏;评价对象因素和指标影响分析模块252对于碳排放量特征的描述可以进行层次分解,因此,在进行综合时可以反映各个层次的特征,进而分析碳排放量的各个层次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情况和各个层次和各个具体指标对于整体综合得分的贡献率、影响程度和方向;评价对象类型分析模块253根据各个层次的得分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使用因素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对于碳排放量的类型进行划分,以解决各个碳排放量的本质特征的描述问题;评价对象动态分析模块254通过各个时期碳排放量的综合评价得分及各个层次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比较分析,可以揭示碳排放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和结构变化情况,增量的符号变动情况等等;各要素和具体指标分布分析模块255通过各个层次的得分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得分,分析各个层次因素得分在各个碳排放量上的分布,各个具体指标在各个碳排放量上的分布情况,以揭示各个层次因素和各个具体指标的分布特征;
S4、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结果输出模块26将结果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21中,中央控制系统21根据碳排放量的综合分析通过规划指令指定模块24制定合适的规划,并将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传输到控制终端5中,控制终端5根据指令进行公文发布。
本发明中,企业用户端1与管理系统2实现双向连接,并且管理系统2与大数据库3实现双向连接,管理系统2与无线通讯模块4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无线通讯模块4通过无线与控制终端5实现双向连接,控制终端5包括指令接收模块51和公文发布模块52。
本发明中,企业用户端1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1和信息接收模块12,数据采集模块11的输出端与信息传输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数据采集模块11包括碳资产综合指标采集模块111、分类统计信息采集模块112和碳排放总量采集模块113。
本发明中,管理系统2包括中央控制系统21,中央控制系统21的输入端与数据接收模块22的输出端连接,并且中央控制系统21与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23实现双向连接,中央控制系统21的输出端与规划指令指定模块24的输入端连接,并且中央控制系统21的输出端与综合评价分析模块25的输入端连接,综合评价分析模块25的输出端与分析结果输出模块26的输入端连接,分析结果输出模块26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系统21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中,综合评价分析模块25包括评价对象综合得分排序分析模块251、评价对象因素和指标影响分析模块252、评价对象类型分析模块253、评价对象动态分析模块254和各要素和具体指标分布分析模块255。
本发明中,碳管理综合评价单元23包括评价指标建立模块231,评价指标建立模块231的输出端与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232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评价指标同性质转换模块232的输出端与多指标评价模块233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中,多指标评价模块233的输出端分别与评价值综合合成模块234和评价结果输出模块235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多指标评价模块233的输入端与加权处理模块236的输出端连接,评价结果输出模块235的输出端分别与综合分值排序模块237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中,评价指标建立模块231包括汇总指标修正模块2311和评价指标定量选择模块2312。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纺织类产品的标准比对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