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4270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120次 英文

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脚手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地下结构施工时,经常需要搭设脚手架进行辅助作业。脚手架按照排布方式一般分为双排脚手架和单排脚手架,其中单排脚手架只有一排立杆,水平横杆的一端放置在荷载结构上,上铺跳板形成作业平台,竖向荷载由立杆和荷载结构共同承担。在空间限制地区,双排脚手架由于占用空间较大无法搭设,只能通过搭设单排脚手架进行施工。

现有的单排脚手架多采用将横杆直接预埋在荷载结构内,在结构浇筑的过程中容易移位,使得横杆的定位不准备,导致后期的安装存在问题;另外由于横杆预埋在荷载结构中,施工完毕后拆卸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更方便和快速地实现地下室单排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包括横杆、纵杆、立杆以及跳板,所述横杆长度方向的一端利用与荷载结构可拆卸连接的连墙件固定,所述横杆远离荷载结构的一端利用扣件与包括纵杆和立杆的单排外架连接,所述跳板铺设在相邻的横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排脚手架的荷载结构施工完成后,先将连墙件固定到荷载结构上,之后连接横杆以及将横杆与单排外架进行连接,最后铺设跳板形成作业平台,由于无需预埋,可根据需要准确确定连墙件的安装位置,保证横杆固定更加方便,同时由于连墙件与荷载结构是可拆卸连接的,保证脚手架施工完成后的拆卸更加高效。

优选的,所述荷载结构为护坡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护坡桩作为单排脚手架的荷载基础时,由于护坡桩施工是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无法进行预埋操作,只能在下部基坑开挖外后进行,利用连墙件将横杆固定在护坡桩上,之后进行脚手架的搭设;采用将护坡桩作为荷载基础可满足地下室外墙施工前进行脚手架的搭设,不会对外墙产生影响,保证外墙的施工质量。

优选的,所述荷载结构为地下室外墙的墙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下室外墙作为单排脚手架的荷载基础,进行脚手架施工。

优选的,所述连墙件包括利用膨胀螺栓固定在荷载结构上的连墙板,所述连墙板背离荷载结构的一侧固定有承载横杆的承重板以及与承重板配合将横杆夹持在中间的夹板,所述夹板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于连墙板上并与连墙板垂直的连接轴上,所述夹板远离连接轴的一端与承重板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夹板将横杆夹持在承重板和夹板之间,对横杆进行锁定,承重板对横杆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横杆的连接的牢固,使得整个脚手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夹板朝向承重板的端面为与横杆配合的弧面,所述承重板朝向夹板的端面上固定有与横杆配合的弧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夹板和弧形板与横杆充分接触,提高连墙件与横杆的摩擦面积,避免横杆在横向拉力的作用下与连墙件脱离。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和夹板相对的面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横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横杆起到进一步的限制,提高横杆抵抗横向拉力的能力。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远离连墙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向夹板伸出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承重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间隔的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限制横杆的让位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杆放入让位口后,两侧的限位板形成对横杆的阻挡部,防止横杆径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背离夹板的一侧设置有分别与承重板和连墙板固定连接的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承重板起到较好的支撑,增强承重板的强度,避免承重板发生变形。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靠近连墙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与连墙板平行并与连墙板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横杆上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固定有卡环,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允许卡环插入并限制横杆水平拉出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承重板与连墙板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连接部对横杆起到限位作用,能够提高横杆的抗拉能力。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

S1、物料进场,连墙件、横杆、纵杆、立杆、跳板和扣件清点准备并堆放到位;

S2:测量放线,在荷载结构上确定出连墙件的安装位置;

S3、架体搭设,首先将连墙件固定荷载结构上,之后利用连墙件固定横杆,横杆利用扣件连接立杆或纵杆,最后铺设跳板形成作业平台;

S4、脚手架施工,施工完成后依次拆除跳板、纵杆、立杆、横杆以及连墙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单排脚手架的施工,安装和拆卸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荷载结构施工完毕再进行连墙件的安装以及横杆的固定,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连墙件的安装位置,无需进行调整即可保证脚手架的安装质量;

2.通过将连墙件可拆卸固定在荷载结构上,在脚手架施工完毕后能够快速进行拆除作业,并且连墙件可重复利用;

3.通过在横杆上设置与卡槽配合的卡环以及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环,保证横杆与连墙件的连接强度,提高横杆的水平抗拉程度,保证脚手架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横杆与护坡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连墙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连墙件与横杆的连接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连墙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连墙件与横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护坡桩;21、安装槽;3、墙体;4、横杆;41、卡环;42、限位环;5、纵杆;6、立杆;7、扣件;8、跳板;9、连墙件;91、连墙板;911、安装孔;92、连接部;921、卡槽;93、承重板;931、通孔;94、限位板;941、让位口;942、斜面;95、连接轴;96、弧形板;961、限位槽;97、夹板;971、耳板;972、螺栓孔;973、螺母槽;98、锁紧螺栓;981、锁紧螺母;99、加强部;10、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为单排脚手架体系,搭设在开挖的基坑1内位于护坡桩2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由于地下室外墙与基坑1的护坡桩2之间的空间限制,无法搭设双排脚手架,使得脚手架施工只能选择单排脚手架体系。同时,在搭设脚手架进行施工时,地下室外墙尚未浇筑,单排脚手架的搭设需借助基坑1内的护坡桩完成。

参照图1、图2,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包括与护坡桩2利用连墙件9连接的横杆4。横杆4水平设置并垂直于基坑1的坑壁。横杆4的数量根据设计需要确定。横杆4远离护坡桩2的一端利用扣件7连接稳定连接立杆6。相邻的立杆6之间利用扣件7与水平设置并平行于基坑1的坑壁的纵杆5稳定连接。立杆6和纵杆5形成外部单排外架。沿纵杆5长度方向相邻的横杆4上铺设跳板8形成作业平台。

参照图2、图3,连墙件9安装在护坡桩2表面开设安装槽21的位置。在护坡桩2上开设安装槽21,使得安装点更加平整,保证连墙件9安装的稳定性。

连墙件9包括方形的连墙板91。连墙板91与安装槽21匹配。连墙板91的四角均开设有贯穿板面的安装孔911。安装孔911均为腰型孔。安装孔911平行于连墙板91的侧边并且沿连墙板91的周向相邻的两个安装孔911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

连墙板91的板面中间位置设置与连墙板91垂直的承重板93。承重板93的板面与连墙板9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平行。承重板93靠近连墙板9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与连墙板91平行且相对的连接部92。连接部92为板状。连接部92与连墙板91焊接。

承重板93远离连墙板9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垂直于承重板93并与连接部92相对的限位板94。限位板94沿连接部9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且两限位板94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让位口941。限位板94相对的侧边为斜面942从而使让位口941向远离承重板93的方向逐渐扩大。

本申请中的连接部92、承重板93和限位板94为一体连接,整体上形成U型。加工时,可采用槽钢进行制作,在槽钢其中的一侧腿部上开设让位口941,并将另一侧腿部与连墙板91焊接。

连接部92与其中一个限位板94之间设置有与连接部92和限位板94垂直且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连接部92和限位板94焊接的连接轴95。连接轴95上转动连接有夹板97。夹板97朝向承重板93的端面中间位置为圆弧面且圆弧面的轴向垂直于连墙板91。夹板97的圆弧面部位于两个限位板94之间。

承重板93与夹板97的圆弧面部相对的位置焊接固定有与夹板97配合的弧形板96。

夹板97远离连接轴95的一端固定连接耳板971。耳板971开设贯穿板面的螺栓孔972。螺栓孔972为C型开口孔且开口背离夹板97。

承重板93上与螺栓孔972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承重板93的通孔931。耳板971背离连墙板91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栓孔972配合的螺母槽973。耳板971和承重板93之间利用锁紧螺栓98以及与锁紧螺栓98配合的锁紧螺母981连接。锁紧螺栓98依次穿过通孔931和螺栓孔972后利用锁紧螺母981锁紧。锁紧螺栓98的直径小于螺栓孔972的开口的相对内壁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从螺栓孔972中滑出。当锁紧螺母981拧紧后被限制在耳板971上的螺栓槽内,锁紧螺栓98不会脱出螺栓孔972。

承重板93背离夹板97的一侧设置有分别与连墙板91和承重板93焊接固定的加强部99。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强部99采用腿部裁成三角形的槽钢制作,并将腿部分别与连墙板91和承重板93焊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墙板91、连接部92、承重板93、限位板94、弧形板96、夹板97和加强部99均为镀锌钢材制作,从而增强脚手架连墙件的抗腐蚀能力,延长连墙件9的使用寿命。

连墙板91利用穿过安装孔911的膨胀螺栓10固定在护坡桩2位于安装槽21内的部位上。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实施原理为:根据设计需要,首先在护坡桩2上放出安装槽21的位置,剔凿护坡桩2形成安装槽21,将连墙板91利用膨胀螺栓10固定在安装槽21内与护坡桩2紧贴,加强部99位于承重板93的正下方对承重板93起到支撑;将水平的横杆4放入让位口941中,转动夹板97使夹板97与承重板93相对,利用锁紧螺栓98和锁紧螺母981使夹板97将横杆4夹紧;横杆4远离护坡桩2的一端搭扣连接立杆6,之后连接纵杆5和安装跳板8,形成稳定的单排脚手架体系。

本申请的连墙件9无需预埋,在使用完毕、脚手架拆除的同时从护坡桩2上拆卸,可重复多次周转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横杆4无需焊接,拆卸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

S1、物料进场,连墙件9、横杆4、纵杆5、立杆6、跳板8和扣件7清点准备并堆放到位;

S2:测量放线,在护坡桩2上确定出安装槽21的位置,在基坑1的底板上确定出立杆6的位置;

S3、架体搭设,首先利用膨胀螺栓10将连墙板91固定在护坡桩2上,之后利用夹板97锁定横杆4,横杆4利用扣件7连接立杆6,立杆6利用扣件7连接纵杆5,最后铺设跳板8形成作业平台;

S4、脚手架施工,施工完成后依次拆除跳板8、纵杆5、立杆6、横杆4以及连墙件9。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与实施例一的情况不同,在搭设脚手架之前已经完成地下室外墙的浇筑施工。参照图4,与实施例一种的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连墙件9的连墙板91利用直接固定在墙体3的外壁上。

参照图5、图6,横杆4朝向连墙件9的一端固定有向外伸出的卡环41,横杆4的外壁上靠近卡环41的位置固定有向外伸出的限位环42。

连接部92朝向横杆4的端面上开设阶梯状的卡槽921。卡槽921与横杆4的卡环41配合并且横杆4的卡环41能够从连接部92远离承重板93的一侧插入卡槽921内。

弧形板96和夹板97相对的端面上均开设有与横杆4的限位环42配合的限位槽961。当横杆4的卡环41插入卡槽921内时,限位环42插入限位槽961内。

结合图7,通过在横杆4上设置与卡槽921配合的卡环41以及与限位槽961配合的限位环42,保证横杆4与连墙件9的连接强度,提高横杆4的水平抗拉程度,保证脚手架系统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外墙脚手架系统的实施原理为:根据设计需要,首先在墙体3上放出连墙件9的安装位置,将连墙板91利用膨胀螺栓10固定墙体3上,加强部99位于承重板93的正下方对承重板93起到支撑;将水平的横杆4放入让位口941中,卡环41和限位环42分别插入卡槽921和限位槽961内,转动夹板97使夹板97与承重板93相对,利用锁紧螺栓98和锁紧螺母981使夹板97将横杆4夹紧;横杆4远离护坡桩2的一端搭扣连接立杆6,之后连接纵杆5和安装跳板8,形成稳定的单排脚手架体系。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件组装加工平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