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桩基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桥梁桩基施工方法。背景技术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很多中小型桥梁,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当桥梁墩、台基础位于地表水位以下时,目前中小型桥梁桩基施工大多采用更改或填堵河道,但这种方法需要增加临时征地更改河道或截断河流等不经济、施工难度大;少数采用钢板桩围堰,但这种方法施工难度高,成本高;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希望见到的。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桩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设计图纸于河道内放出桥梁设计桩位,并做出标记;
步骤S2,根据放出的桥梁设计桩位确定待安装过水管涵的位置及排数,并设置位于施工区域的河道包括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且设置河道待安装过水管涵的一侧为第一侧;
步骤S3,在所述河道的第一侧的迎水面设置第一封堵物以于所述河道的第二侧形成分流河道;
步骤S4,安装过水管涵,并于所述过水管涵的两侧放置第二封堵物以对所述过水管涵进行限位;
步骤S5,根据现场桩基施工进度要求查看在桩基施工工期内河道的历史最高水位,根据所述历史最高水位获取土堤填筑标高;
步骤S6,将所述过水管涵的两侧回填土方至所述土堤填筑标高形成土堤;
步骤S7,将位于河道上游一侧的所述第一封堵物拆除;
步骤S8,对所述分流河道进行回填;
步骤S9,于所述土堤的顶部放出桥梁设计桩位的施工位置,并根据所述施工位置进行后续的桩基施工工艺。
较佳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
根据设计图纸的桥梁设计桩位的平面坐标,在河道中测出桥梁设计桩位,并于水上做出标记。
较佳的,在所述步骤S2中:
根据放出的桥梁设计桩位,在沿桥梁横向并离放出的桥梁设计桩位外侧边线2m以上的区域内计算待安装过水管涵的位置及排数。
较佳的,所述第一封堵物和所述第二封堵物均为土袋。
较佳的,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过水管涵由多节过水管涵段组成;
其中,从河道的上游至下游依次安装多节所述过水管涵段,且相邻过水管涵段之间安装有橡胶止水圈。
较佳的,所述出土堤填筑标高大于所述历史最高水位。
较佳的,所述土堤填筑标高与所述历史最高水位之差为0.4~0.6m。
较佳的,在所述步骤S6中,将所述过水管涵的两侧分层对称回填土方至所述土堤填筑标高形成土堤。
较佳的,所述步骤S8具体为:
对所述分流河道进行回填,并在回填过程中进行分层碾压,且分层回填分流河道直至回填标高与土堤顶部平齐;
较佳的,所述步骤S9中:
利用全站仪于所述土堤的顶部放出桥梁设计桩位的施工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桥梁桩基施工方法,通过利用过水管涵排泄河水,筑土堤给桥梁桩基施工提供施工场地,可有效降低大量土方作业,且该方法施工工艺简单,不需要增加临时征地修建便道、便桥,可有效减少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桥梁桩基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桥梁桩基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桥梁桩基施工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桥梁桩基施工的俯视图;
其中:1为河道,2.为过水管涵,3为土袋,4为桥梁设计桩位,5为土堤,6为分流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桩基施工方法,可适用于河宽度30米以内、水深在3米以下的桥梁桩基施工,能有效解决在中小型有水河流中施工桥梁桩基需要增加征地更改河道或截断河流等不经济、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此方法施工难度低,不需要增加临时征地,经济适用。具体的,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设计图纸于河道1内放出桥梁设计桩位4,并做出标记;具体的,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的桥梁设计桩位4的平面坐标,在河道1(例如河道1宽度12m,水深1m)中测出桥梁设计桩位4,并于水上做出标记。
步骤S2,根据放出的桥梁设计桩位4确定待安装过水管涵2(该过水管涵2为混凝土过水管涵2)的位置及排数,并设置位于施工区域的河道1包括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且设置河道1待安装过水管涵2的一侧为第一侧。
具体的,测量人员根据放出的桥梁设计桩位4,在沿桥梁横向并离放出的桥梁设计桩位4外侧边线2m以上的区域内计算待安装过水管涵2的位置及排数,以保证待安装过水管涵2的位置位于不影响桩基施工的位置。
步骤S3,在河道1的第一侧的迎水面设置土袋3以于河道1的第二侧形成分流河道6。
具体地,根据计算后不影响桥梁设计桩位4的施工位置,在河道1的第一侧的上游迎水面设置土袋3及填筑土袋3围堰以于河道1的第二侧形成分流河道6,分流河水。
步骤S4,根据步骤S2中确定的待安装过水管涵2的位置及排数安装过水管涵2,并于过水管涵2的两侧放置土袋3以对过水管涵2进行限位。
优选的,在步骤S4中,上述过水管涵2由多节过水管涵段组成;其中,从河道1的上游至下游依次安装多节过水管涵段,且相邻过水管涵段之间安装有橡胶止水圈。
具体地,河道1分流后开始在沿桥梁横向、离设计桩位4外侧边线2m以上不影响桥梁设计桩位4施工位置地方铺设单排或多排预制的混凝土过水管涵2,其中,过水管涵2的内径为1m,外径为1.2m,单根长2.5m;铺设过程中从河道1上游往下游依次安装过水管涵段;为防止铺设的过水管涵2漏水,在每节过水管涵段的连接部位安装遇水膨胀的橡胶止水圈以达到过水管涵2连接部位不漏水的效果。
具体地,在铺设完第一节过水管涵段后,在第一节过水管涵段的两侧放置土袋3,将第一节过水管涵段固定,之后再安装第二节过水管涵段并进行固定,即在每节水管涵段安装完毕后,再依次在该节水管涵段的两侧对称放置土袋3,以固定过水管涵2。
步骤S5,根据现场桩基施工进度要求查看在桩基施工工期内河道1的历史最高水位,根据历史最高水位获取土堤填筑标高。
具体的,查看当地的水文地质信息,查看该河道1在计划桩基施工工期内的历史最高水位,根据最高水位再加高回填0.5m得出土堤5填筑标高。
步骤S6,将过水管涵2的两侧分层对称回填土方至土堤5填筑标高形成土堤5,以为打桩机制造工作面;具体的,在土袋3放置完成后,将过水管涵2两侧进行回填,回填时对称、分层回填,分层碾压,以防止过水管涵2侧压力过大造成位移而出现漏水。
步骤S7,将位于河流上游一侧的土袋3拆除;以将河水引流至过水管涵2,河水通过过水管涵2流向下游。
步骤S8,对分流河道6进行回填,并在回填过程中进行分层碾压,且分层回填分流河道6直至回填标高与土堤5顶部平齐。
步骤S9,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于土堤5的顶部放出桥梁设计桩位4的施工位置并做好标记,之后根据施工位置进行后续的桩基施工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抹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