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路基结构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建设到来,尤其是“县县通高速”理念提出后,高速公路施工将向山区转移,山区高速路基基本上为高填方路基,且填挖交错。高填方路基由于受自重大、工期紧、山区雨季长,以及施工的不规范,使得路基极容易发生沉降,尤其是在横纵向填挖交界处,沉降明显,导致路面开裂、沉陷等问题,对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山区高速填挖交界处路基填筑已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难题。
排水结构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积水,避免路面结构内渗水;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路面排水结构对于日常的普通降水,能够很好的完成排水工作,但是在降雨量过大时,现有设计无法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改变,从而易导致排水不及时,使得路基路面上产生积水情况,影响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且现有技术中的路基一侧边坡具有能够有效保障路基稳定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边坡多是使用混凝土和石材进行保护边坡,坡内容易积水,且没有排水结构,不方便将边坡内的积水排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容易导致保护层移动,严重还会造成坍塌,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将水流导向排水水沟,避免路面积水,方便排出边坡的积水,避免边坡坍塌的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结构,包括基础路段,所述基础路段包括填方路段、过渡路段以及挖方路段,所述填方路段上设有过渡台阶以及第一排水沟,所述挖方路段设有第二排水沟以及边坡;
所述基础路段中第一排水沟到第二排水沟的路段自其中部向第一排水沟以及第二排水沟倾斜向下,倾斜角度为0.5°~1.5°;
所述基础路段中第一排水沟到第二排水沟的路段包括水泥砂砾层、水泥碎石层、沥青下封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水泥砂砾层位于路段底层,水泥砂砾层上铺有水泥碎石层,所述水泥碎石层上铺有沥青下封层,沥青下封层上铺有沥青混凝土面层;
所述边坡上设置有平台,平台上设有平台水沟,所述边坡顶部设有截水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水沟包括碎石层、混凝土层、水泥砂浆面,所述碎石层铺于最底层,混凝土层铺于碎石层上,并于上表面设有半圆弧状水沟,所述混凝土层上表面铺有水泥砂浆面,所述水泥砂浆面与混凝土层上表面平行,所述水泥砂浆面上盖有网孔盖板,此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渗水的同时,避免大型垃圾进入第二排水沟,将第二排水沟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沟两侧自外部向内部倾斜向下,倾斜角度为20°~70°,所述第一排水沟由强度不小于 MU30的浆砌片石堆砌而成,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将水流汇集到第一排水沟内。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排水沟由砂浆强度不小于M7.5的浆砌片石堆砌而成,此设置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高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边坡设有弧形镶边石,所述弧形镶边石内侧种植有植物,所述弧形镶边石与弧形镶边石之间修筑有流水槽,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将边坡内积水导流到平台排水沟以及第二排水沟内,种植植物可以提高路坡本体的留水能力,可以更好的保留土壤,防止土壤流失。
进一步的,所述边坡上设置有踏步阶梯,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工作人员攀爬检修。
一种公路填挖交界路基施工操作方法;实施时,对原坡面的基底层进行清理与压实,具体包括开挖纵向临时水沟,纵向沟挖出土方培在沟外侧作沟埂,以免路基外侧地表水排入路基基底;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在施工前砍伐挖根,并将地表土予以清除,路堤基底清理、平整、晒干后再整平压实,填方地段清除表土200mm,压实度不小于90%;在路堤底部填以砂、砂砾、碎石等材料进行加固,使其形成水稳性好稳定层;
在填方路段上进行填挖交界处过渡段的位置开挖过渡段台阶,并进行环形压实;
在公路的一侧进行开挖,与此同时,公路的另一侧进行回填工作,且在路基上要铺设土工格室,并填土压实;
在路面上分别铺上水泥砂砾层、水泥碎石层、沥青下封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
对填方路段进行坡面施工,并在填方路段底部设置第一排水沟等,再对挖方路段的边坡进行施工,挖设堆砌截水沟与平台排水沟,在坡面铺设弧形镶边石,并在弧形镶边石之间修筑流水槽。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挤出路段向两侧倾斜,便于将路面水流导向两侧的排水沟内,边坡上的截水沟与平台水沟的设置,便于将边坡积水排出,避免边坡坍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横断截面示意图;
图2是第二排水沟结构示意图;
图3是边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填方路段;2、过渡路段;3、沥青混凝土层;4、沥青下封层;5、水泥碎石层;6、水泥砂砾层;7、第一排水沟;8、过渡台阶;9、第二排水沟;9-1、碎石层;9-2、混凝土层;9-3、水泥砂浆面;9-4、网孔盖板;10、边坡;11、平台;12;平台排水沟;13、截水沟;14、流水槽;15、踏步台阶;16、弧形镶边石;17、植物;18、挖方路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结构,包括基础路段,所述基础路段包括填方路段1、过渡路段2以及挖方路段18,所述填方路段1上设有过渡台阶8以及第一排水沟7,所述挖方路段18设有第二排水沟9以及边坡10;
所述基础路段中第一排水沟7到第二排水沟9的路段自其中部向第一排水沟7以及第二排水沟9倾斜向下,倾斜角度为0.5°~1.5°;
所述基础路段中第一排水沟7到第二排水沟9的路段包括水泥砂砾层6、水泥碎石层5、沥青下封层4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3,所述水泥砂砾层6位于路段底层,水泥砂砾层6上铺有水泥碎石层5,所述水泥碎石层5上铺有沥青下封层4,沥青下封层4上铺有沥青混凝土面层3;
所述边坡10上设置有平台11,平台11上设有平台水沟12,所述边坡10顶部设有截水沟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沟9包括碎石层9-1、混凝土层9-2、水泥砂浆面9-3,所述碎石层9-1铺于最底层,混凝土层9-2铺于碎石层9-1上,并于上表面设有半圆弧状水沟,所述混凝土层9-2上表面铺有水泥砂浆面9-3,所述水泥砂浆面9-2与混凝土层9-2上表面平行,所述水泥砂浆面9-3上盖有网孔盖板9-4,此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渗水的同时,避免大型垃圾进入第二排水沟,将第二排水沟9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沟7两侧自外部向内部倾斜向下,倾斜角度为20°~70°,所述第一排水沟7由强度不小于 MU30的浆砌片石堆砌而成,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将水流汇集到第一排水沟7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排水沟12由砂浆强度不小于M7.5的浆砌片石堆砌而成,此设置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提高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坡10设有弧形镶边石16,所述弧形镶边石16内侧种植有植物17,所述弧形镶边石16与弧形镶边石16之间修筑有流水槽14,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将边坡内积水导流到平台排水沟以及第二排水沟内,种植植物可以提高路坡本体的留水能力,可以更好的保留土壤,防止土壤流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坡10上设置有踏步阶梯15,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便于工作人员攀爬检修。
实施时,对原坡面的基底层进行清理与压实,具体包括开挖纵向临时水沟,纵向沟挖出土方培在沟外侧作沟埂,以免路基外侧地表水排入路基基底;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在施工前砍伐挖根,并将地表土予以清除,路堤基底清理、平整、晒干后再整平压实,填方地段清除表土200mm,压实度不小于90%;在路堤底部填以砂、砂砾、碎石等材料进行加固,使其形成水稳性好稳定层;
在填方路段上进行填挖交界处过渡段的位置开挖过渡段台阶8,并进行环形压实;
在公路的一侧进行开挖,与此同时,公路的另一侧进行回填工作,且在路基上要铺设土工格室,并填土压实;
在路面上分别铺上水泥砂砾层6、水泥碎石层5、沥青下封层4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3;
对填方路段1进行坡面施工,并在填方路段底部设置第一排水沟7等,再对挖方路段18的边坡进行施工,挖设堆砌截水沟与平台排水沟,在坡面铺设弧形镶边石16,并在弧形镶边石16之间修筑流水槽1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