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缓冲装置

文档序号:1768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64次 英文

电梯轿厢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电梯轿厢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输的交通工具,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其安全保护已经日臻完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电梯坠落蹲底事故仍时有发生,蹲底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对乘客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安全。

现有电梯的缓冲装置只能在货梯落到井道底部才发生作用,而无法在电梯坠落过程中使电梯的速度减小,如果电梯坠落速度过快,井道底部即使有缓冲装置,可能也难以避免被困人员受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缓冲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用于缓冲安装于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上厢体、下厢体及挡板,所述上厢体与所述下厢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挡板连接所述上厢体的内壁且下端延伸至所述下厢体的内壁,以覆盖所述空隙,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还包括:

轿厢缓冲机构,所述轿厢缓冲机构包括由所述下厢体的上部朝向所述上厢体伸出的滑杆、安装于所述滑杆的第一弹簧件及安装于所述上厢体的下部并套设于所述滑杆的直线轴承,所述第一弹簧件的下端连接所述滑杆的底部,所述直线轴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件;

侧缓冲机构,所述侧缓冲机构包括连接所述上厢体或所述下厢体的外侧壁的伸缩杆、连接所述伸缩杆的端部的第一铁块、第二铁块及安装于所述电梯井或所述下厢体的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铁块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内壁并连接有一通电部件,所述第二铁块与所述第一铁块之间具有可相互吸附的距离,所述通电部件与所述速度传感器均电连接一控制器;及

底缓冲机构,所述底缓冲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下厢体的底部的若干缓冲块及一一对应所述缓冲块的下缓冲组件,所述缓冲块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成半圆或椭圆状,所述下缓冲组件包括下筒体、上筒体、第二弹簧件、第三弹簧件及缓冲弧片,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上底面,所述第二弹簧件套设于所述下筒体的外壁且下端连接所述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套设于所述下筒体的上部,所述上筒体的下端抵接所述第二弹簧件的上端,所述第三弹簧件安装于所述下筒体内,所述第三弹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弧片,所述缓冲弧片的形状与所述缓冲块相互适配并安装于所述上筒体的顶部。

上述的电梯轿厢缓冲装置,设置了轿厢缓冲机构、侧缓冲机构及底缓冲机构,轿厢缓冲机构可以在平时运行以及坠落过程中吸收冲力,底缓冲机构可以在平时运行以及坠落过程中进行缓冲,使得电梯下降过程中得到减速和缓冲,保护电梯内的人的安全,侧缓冲机构在电梯发生坠落时启动,通过磁吸力从侧面吸收电梯的冲力,从而减缓电梯的下降速度,保护人的安全。

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杆安装于所述下厢体的外壁,所述直线轴承安装于所述上厢体的外壁。

一实施例中,所述侧缓冲机构还包括电连接所述通电部件的开关,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电梯轿厢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铁块与所述第一铁块之间具有0.1cm-50cm的距离。

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块包括聚乙烯外壳及填充于所述外壳内的泡沫体,所述缓冲弧片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还包括内缓冲机构,所述内缓冲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下厢体内的踏板、定位组件及弹簧组件,所述踏板与所述下厢体的底板之间形成缓冲腔体,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筒及定位杆,所述定位筒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厢体的底板,所述定位杆的顶部连接所述踏板,所述定位杆对应所述定位筒设置并可伸入所述定位筒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筒的总长度大于所述缓冲腔体的高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组件充满所述缓冲腔体。

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组件包括钢丝网及安装于所述钢丝网内的若干支撑弹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用于缓冲安装于电梯井内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上厢体、下厢体及挡板,所述上厢体与所述下厢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挡板连接所述上厢体的内壁且下端延伸至所述下厢体的内壁,以覆盖所述空隙,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还包括:

轿厢缓冲机构,所述轿厢缓冲机构包括由所述下厢体的上部朝向所述上厢体伸出的滑杆、安装于所述滑杆的第一弹簧件及安装于所述上厢体的下部并套设于所述滑杆的直线轴承,所述第一弹簧件的下端连接所述滑杆的底部,所述直线轴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件;

内缓冲机构,所述内缓冲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下厢体内的踏板、定位组件及弹簧组件,所述踏板与所述下厢体的底板之间形成缓冲腔体,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筒及定位杆,所述定位筒的顶部连接所述踏板,所述定位杆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厢体的底板,所述定位杆对应所述定位筒设置并可伸入所述定位筒内;及

底缓冲机构,所述底缓冲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下厢体的底部的若干缓冲块及一一对应所述缓冲块的下缓冲组件,所述缓冲块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成半圆或椭圆状,所述下缓冲组件包括下筒体、上筒体、第二弹簧件、第三弹簧件及缓冲弧片,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电梯井的上底面,所述第二弹簧件套设于所述下筒体的外壁且下端连接所述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套设于所述下筒体的上部,所述上筒体的下端抵接所述第二弹簧件的上端,所述第三弹簧件安装于所述下筒体内,所述第三弹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弧片,所述缓冲弧片的形状与所述缓冲块相互适配并安装于所述上筒体的顶部。

上述的电梯轿厢缓冲装置,设置了轿厢缓冲机构、侧缓冲机构及底缓冲机构,轿厢缓冲机构可以在平时运行以及坠落过程中吸收冲力,底缓冲机构可以在平时运行以及坠落过程中进行缓冲,使得电梯下降过程中得到减速和缓冲,保护电梯内的人的安全,内缓冲机构通过在电梯内对人体的下降速度进行缓冲,防止电梯坠落时人的速度也随之增大,吸收电梯施加于人体的冲力,从而保护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D-D向剖视图;

图7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1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的下缓冲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图5的E-E向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梯轿厢去掉了部分侧板及门的结构;

图11是图10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下缓冲组件的踏板与电梯轿厢呈分离状态;

图12是图1所述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的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5的F-F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厢缓冲装置100,用于缓冲安装于电梯井10内的电梯轿厢20,电梯轿厢20包括上厢体21、下厢体22及挡板23,上厢体21与下厢体22之间具有空隙,挡板23连接上厢体21的内壁且下端延伸至下厢体22的内壁,以覆盖上述的空隙,该电梯轿厢缓冲装置100还包括轿厢缓冲机构30、侧缓冲机构40及底缓冲机构50,轿厢缓冲机构30、侧缓冲机构40及底缓冲机构50均可以对电梯轿厢20产生缓冲或减速作用,保护电梯轿厢20内人的安全性。

请参照图2,轿厢缓冲机构30包括由下厢体22的上部朝向上厢体21伸出的滑杆31、安装于滑杆31的第一弹簧件32及安装于上厢体21的下部并套设于滑杆31的直线轴承33,第一弹簧件32的下端连接滑杆31的底部,直线轴承33的下端连接第一弹簧件32的上端。

当电梯正常运动时,滑杆31在直线轴承33内滑动,第一弹簧件32在正常范围内伸缩;当电梯发生异常下坠时,上厢体21速度加快,此时直线轴承33迅速下移,压缩第一弹簧件32,由于第一弹簧件32的压缩力对冲了一部分冲力,产生了减速作用,对下厢体22内的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中,轿厢缓冲机构30的数量为若干个,分布于电梯轿厢20的外壁,这样能够使得电梯轿厢20运行更稳定。其中第一弹簧件32采用高硬度的粗弹簧,保证其承重强度。

进一步地,上述的轿厢缓冲机构30还包括上安装座24与下安装座25,上厢体21设有上安装座24,直线轴承33安装于该上安装座24内,下厢体22设有下安装座25,滑杆31或者滑杆31的下部安装于该下安装座25内。采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保证轿厢缓冲机构30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4与图6,侧缓冲机构40包括连接上厢体21或下厢体22的外侧壁的伸缩杆41、连接该伸缩杆41的端部的第一铁块42、第二铁块43及安装于电梯井10或下厢体22的速度传感器44,第二铁块43安装于电梯井10的内壁并连接有一通电部件,第二铁块43与第一铁块42之间具有可相互吸附的距离,通电部件与速度传感器44均电连接一控制器。速度传感器44用于检测电梯轿厢20下落的速度,当下落速度正常时,不启动侧缓冲机构40;当下落速度大于正常的极限速度时,控制器接收到速度传感器44的信号,控制通电部件开启,对第二铁块43进行通电,第二铁块43通电后产生磁性,对第一铁块42产生磁吸力,伸缩杆41随之进行伸缩,从而吸收电梯轿厢20的下落的冲力,从而减缓电梯轿厢20下降的速度。

其中,伸缩杆41包括第一伸缩杆410、第二伸缩杆411及第三伸缩杆412,第一伸缩杆410平行于电梯井的底面,一端连接电梯轿厢20,另一端连接第一铁块42,第二伸缩杆411及第三伸缩杆412分别斜置,一端连接电梯轿厢20,另一端连接第一铁块42,以使得第二伸缩杆411与第三伸缩杆412形成三角状。该伸缩杆41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能够更稳定地拉动电梯轿厢20,促使电梯轿厢20减速。其中第二伸缩杆411可以设置为普通的伸缩杆,也可以设置为气缸或液压缸。

其中,伸缩杆41可以全部设置在上厢体21或下厢体22上,也可以第一伸缩杆410设置在上厢体21上,第三伸缩杆412设置在下厢体22上,第二伸缩杆411设置在上厢体21或下厢体22上均可。本实施例中,伸缩杆41设置在下厢体22上,从而当电梯轿厢20降至接近电梯井10的底部时,给电梯轿厢20缓冲力。图中示出了第一伸缩杆410设置在上厢体21上,第三伸缩杆412设置在下厢体22上的情况。

其中,通电部件可以包括电线及连接电线的充电器或其他电路部件,以能够为第二铁块43通电。

第二铁块43与第一铁块42之间具有0.1cm-50cm的距离。该距离可以确保第二铁块43与第一铁块42之间具有足够的吸力。

进一步地,侧缓冲机构40还包括电连接通电部件的开关,该开关安装于电梯轿厢20内。当电梯轿厢20异常下坠时,电梯轿厢20内的乘客还可以按下该开关,来控制电梯轿厢20减速。

进一步地,电梯井10的内壁开设有容置槽,第二铁块43安装于容置槽内。

一般情况下,第二铁块43与第一铁块42之间的磁吸力,可用于降低电梯轿厢20的下落速度,不能直接让电梯轿厢20停下;若电梯轿厢20重量较轻,甚至在磁吸力作用下停止时,控制器可自动感应,控制通电部件断开,第二铁块43通电结束,从而电梯轿厢20再次运行。

请参照图6,底缓冲机构50包括安装于下厢体22的底部的若干缓冲块51及一一对应该缓冲块51的下缓冲组件52,该缓冲块51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成半圆或椭圆状,请参照图7与图9,下缓冲组件52包括下筒体53、上筒体54、第二弹簧件55、第三弹簧件56及缓冲弧片57,下筒体53的底部安装于电梯井10的上底面,第二弹簧件55套设于下筒体53的外壁且下端连接下筒体53,上筒体54套设于下筒体53的上部,上筒体54的下端抵接第二弹簧件55的上端,第三弹簧件56安装于下筒体53内,第三弹簧件56的一端连接下筒体53的底部,另一端连接缓冲弧片57,缓冲弧片57的形状与缓冲块51相互适配并安装于上筒体54的顶部。当电梯下降至底部时,无论是正常下降还是加速下坠,底缓冲机构50都可起到缓冲作用,作用原理是:缓冲块51从接触到下缓冲组件52开始产生变形,对电梯轿厢20产生缓冲作用,吸收一部分电梯轿厢20的冲击力,当缓冲块51变形足够大时,上筒体54下压压缩第二弹簧件55,从而进一步吸收冲击力,直至电梯轿厢20停止下降。

第三弹簧件56的材料硬度要大于第二弹簧件55的材料硬度,这样可以对整个下缓冲组件52进行更好地支撑。

一实施例中,缓冲块51包括聚乙烯外壳及填充于该外壳内的泡沫体,缓冲弧片57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请参照图9,进一步地,缓冲弧片57的底部朝向下筒体53凸设有定位柱570,定位柱570伸入第三弹簧件56内,以使缓冲弧片57更稳定地连接第三弹簧件56。

请参照图10,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梯轿厢缓冲装置100还包括内缓冲机构60,请参照图11与图13,该内缓冲机构60包括安装于下厢体22内的踏板61、定位组件62及弹簧组件63,踏板61与下厢体22的底板之间形成缓冲腔体64,定位组件62包括定位筒65及定位杆66,定位筒65的顶部连接踏板61,定位杆66的底部连接下厢体22的底板,定位杆66对应定位筒65设置并可伸入定位筒65内。

请参照图11,一实施例中,定位杆66与定位筒65的总长度大于缓冲腔体64的高度。由此使得定位杆66未伸入定位筒65内时,弹簧组件63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当乘坐电梯的人多,达到一定质量时,弹簧组件63压缩,对重量进行缓冲;当电梯轿厢20加速下坠时,内部的乘客也有向下的加速度,此时弹簧组件63可以吸收乘客向下的冲力,从而保护乘客安全。

请参照图11与图13,一实施例中,弹簧组件63充满缓冲腔体64。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弹簧组件63也可以占据部分缓冲腔体64,均可以实现其目的,但是弹簧组件63充满缓冲腔体64时,缓冲效果更好。

一实施例中,弹簧组件63包括钢丝网(图未示)及安装于钢丝网内的若干支撑弹簧。该弹簧组件63的结构类似于床垫内弹簧组件的结构,钢丝网可以对支撑弹簧起到支持作用,防止支撑弹簧下榻而不够支撑力。

上述的电梯轿厢缓冲装置,设置了轿厢缓冲机构、侧缓冲机构及底缓冲机构,轿厢缓冲机构可以在平时运行以及坠落过程中吸收冲力,底缓冲机构可以在平时运行以及坠落过程中进行缓冲,使得电梯下降过程中得到减速和缓冲,保护电梯内的人的安全,侧缓冲机构在电梯发生坠落时启动,通过磁吸力从侧面吸收电梯的冲力,从而减缓电梯的下降速度,保护人的安全。

上述的各结构可以任意组合,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用于缓冲安装于电梯井10内的电梯轿厢20,电梯轿厢20包括上厢体21、下厢体22及挡板23,上厢体21与下厢体22之间具有空隙,挡板23连接上厢体21的内壁且下端延伸至下厢体22的内壁,以覆盖上述的空隙,电梯轿厢缓冲装置包括上述的轿厢缓冲机构30、侧缓冲机构40及底缓冲机构5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缓冲装置,用于缓冲安装于电梯井10内的电梯轿厢20,电梯轿厢20包括上厢体21、下厢体22及挡板23,上厢体21与下厢体22之间具有空隙,挡板23连接上厢体21的内壁且下端延伸至下厢体22的内壁,以覆盖上述的空隙,电梯轿厢缓冲装置包括上述的轿厢缓冲机构30、内缓冲机构60及底缓冲机构5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电梯导轨支架预装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