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文档序号:9730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92次 英文

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传统7T1C结构的驱动电路中,会对驱动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优化,一般通过大电流老化的方式来降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然而,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静电摩擦产生静电场,会使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发生正偏,在发光阶段,输入的数据信号对应的开关薄膜晶体管漏电流增大,从而拉低了器件工作电压(VDD);当加载到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上后,出现不良画面。现阶段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手机屏幕上涂静电液,从而将产生的静电导出,从而解决静电场所带来的问题。但是,涂静电液工艺增加了造价成本和工艺时间,涂静电液还存在复发不良的风险。

因此,目前现有技术在解决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正偏导致的画面不良现象时,存在工艺成本高和时间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解决了显示面板由于阈值电压正偏产生的发绿等不良现象,并且无需进行额外的工艺处理,降低了工艺成本,避免了增加工艺时间。

第一方面,本申请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信号存储子电路和驱动子电路;其中:所述存储子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平衡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平衡模块接入数据信号,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驱动子电路连接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平衡模块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和所述数据信号;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存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所述存储模块初始化;所述驱动电路处于信号写入阶段时,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存储模块;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所述平衡模块平衡所述开关模块两端的电压,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平衡模块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数据信号,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可选的,所述存储模块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被配置为接入初始化电压,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

可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

可选的,所述信号存储子电路还包括第五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存储模块。

可选的,所述信号存储子电路还包括第六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初始化电压,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存储模块。

可选的,所述驱动子电路还包括第七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驱动子电路还包括第八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输出端,所述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有机发光二极管。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存储模块,在所述驱动电路的复位阶段初始化;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写入阶段时,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存储模块;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并控制所述平衡模块平衡所述开关模块两端的电压。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平衡模块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数据信号,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控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关闭;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写入阶段时,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打开;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控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关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打开。

可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控制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关闭;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控制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打开。

可选的,所述信号存储子电路还包括第五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存储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和发光阶段时,控制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关闭;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写入阶段时,控制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打开。

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通过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其中,存储子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平衡模块和存储模块;开关模块的第一端通过平衡模块被配置为接入数据信号,开关模块的第二端通过驱动子电路连接至存储模块;平衡模块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和数据信号;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存储模块,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发光阶段平衡模块可对开关模块两端的电压进行平衡,可降低开关模块的漏电流,提高驱动模块的驱动电流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有机发光二极管产生发绿等不良现象;并且该方案无需进行额外的工艺处理,降低了工艺成本,避免了增加工艺时间。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示例性的信号时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复位阶段时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中各薄膜晶体管的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写入阶段时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中各薄膜晶体管的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阶段时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中各薄膜晶体管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该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信号存储子电路和驱动子电路。

请参阅图1,存储子电路包括开关模块10、平衡模块20和存储模块30;开关模块10的第一端被配置为通过平衡模块20接入数据信号,开关模块10的第二端通过驱动子电路连接至存储模块30;平衡模块20还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和数据信号;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模块40,驱动模块40的控制端连接存储模块30,驱动模块40的输入端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驱动模块40的输出端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

当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进行工作时,分为三个阶段:复位阶段、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

当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存储模块30初始化;当驱动电路处于信号写入阶段时,数据信号写入存储模块30;当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平衡模块20平衡开关模块10两端的电压,驱动模块40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发光阶段平衡模块20对开关模块10两端的电压进行平衡,可降低开关模块10的漏电流,提高驱动模块40的驱动电流稳定性,从而避免有机发光二极管产生不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具有如下的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2,其中:开关模块10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平衡模块20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至存储模块30,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数据信号,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连接至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其中,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2关闭;驱动电路处于信号写入阶段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打开;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关闭,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打开。

存储模块30包括存储电容Cst;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连接至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还接入初始化电压,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驱动模块40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至存储模块30,如可连接至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具体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其中,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第四薄膜晶体管T4关闭;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第四薄膜晶体管T4打开。

在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关闭,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的电压初始化为初始化电压。

在驱动电路处于信号写入阶段时,也即进行阈值电压补偿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打开以使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写入数据信号。

在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关闭,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关闭后,数据信号无法输入,并且由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打开后使得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和漏极能够同时置为高电平;因此,针对第一薄膜晶体管T1而言,Vds=0。此时,故漏电流较少,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正偏或负偏对第四薄膜晶体管T4中的电流大小的影响可以忽略。作为驱动晶体管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中的驱动电流大小稳定,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能够稳定的工作,可有效避免显示面板中出现发绿等不良的现象。

信号存储子电路还可包括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源极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连接存储模块30;如连接至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其中,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和发光阶段时,第五薄膜晶体管T5关闭;驱动电路处于写入阶段时,第五薄膜晶体管T5打开。通过对第五薄膜晶体的控制,能够保证数据信号能够有效的写入到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

信号存储子电路还可包括第六薄膜晶体管T6;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初始化电压,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漏极连接存储模块30,如连接至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其中,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第六薄膜晶体管T6打开;驱动电路处于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时,第六薄膜晶体管T6关闭。通过对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控制,能够保证存储电容Cst在复位阶段时可被正确的复位。

驱动子电路还可包括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漏极连接驱动模块40的输入端,具体的,连接至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其中,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和写入阶段时,第七薄膜晶体管T7关闭;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第七薄膜晶体管T7打开。通过对第七薄膜晶体管T7的控制,可保证在发光阶段为第四薄膜晶体管T4提供工作电压,在其他阶段断开工作电压,保证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被复位,以及使数据信号有效写入。

驱动子电路还可包括第八薄膜晶体管T8;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源极连接驱动模块40输出端,具体的,可连接至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漏极连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其中,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和写入阶段时,第八薄膜晶体管T8关闭;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第八薄膜晶体管T8打开。通过对第八薄膜晶体管T8的控制,可保证在未进入发光阶段之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能够被有效的初始化。

驱动子电路还可包括第九薄膜晶体管T9;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源极被配置为接入初始化电压;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漏极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其中,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和发光阶段时,第九薄膜晶体管T9关闭;驱动电路处于写入阶段时,第九薄膜晶体管T9打开。通过对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控制,可保证在写入阶段对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有效初始化。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对每个薄膜晶体管进行准确控制,以使驱动电路在不同阶段实现对应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五薄膜晶体管T5以及第九薄膜晶体管T9的栅极均被配置为接入扫描控制信号;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七薄膜晶体管T7以及第八薄膜晶体管T8均被配置为接入发光控制信号;第六薄膜晶体管T6被配置为接入复位信号。扫描控制信号、发光控制信号、复位信号以及数据信号均可来自于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均可采用P型薄膜晶体管,并且可采用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技术制备驱动电路,保证电路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中,可对5T1C、6T1C、7T1C以及7T2C等驱动电路优化应用。

请参阅图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具体的,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控制所述存储模块,在所述驱动电路的复位阶段初始化。

步骤S20: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写入阶段时,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存储模块。

步骤S30: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发光阶段时,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并控制所述平衡模块平衡所述开关模块两端的电压。

具体的,在步骤S10中,在所述驱动电路处于复位阶段时,可具体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八薄膜晶体管T8和第九薄膜晶体管T9关闭,第六薄膜晶体管T6打开,以使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的电压初始化为初始化电压。

在步骤S20中,可具体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九薄膜晶体管T9打开,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六薄膜晶体管T6、第七薄膜晶体管T7和第八薄膜晶体管T8关闭,以使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写入数据信号。

在步骤S30中,可具体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六薄膜晶体管T6和第九薄膜晶体管T9关闭,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七薄膜晶体管T7和第八薄膜晶体管T8打开,以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

上述步骤S10-S30的控制过程过通过扫描控制信号、发光控制信号以及复位信号,如图4所示,在图4中示出了扫描控制信号(Gate)、发光控制信号(Emission,EM)、复位信号(Reset)以及数据信号(Data)的各阶段的时序图。在上述的屏幕像素的驱动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实现方式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可参见前述的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中的相关介绍,不再赘述。

为了使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更加易于理解,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本实施例的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的控制及原理进行进一步阐述。如下:

在复位阶段(第一阶段)时,请参阅图5,第六薄膜晶体管T6将会被控制打开,此时第四薄膜晶体管T4也会被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五薄膜晶体管T5、第七薄膜晶体管T7、第八薄膜晶体管T8以及第九薄膜晶体管T9均被控制关闭,电容的第二极板与工作电压VDD一直接通,使节点Vs'=VDD且保持恒定,从而保证第一极板的电压稳定。在该阶段中,节点Vg=Vinit,节点Vs1、节点Vs2为浮接(floating)状态,保留上一发光阶段的状态:Vs1=Vs2=VDD;其中,Vinit为初始化电压。

在写入阶段(第二阶段)时,请参阅图6,复位信号转换,此时第六薄膜晶体管T6被控制关闭,节点Vg=Vinit,并使第四薄膜晶体管T4维持开启的状态。扫描控制信号转换,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三薄膜晶体管T3以及第五薄膜晶体管T5打开,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七薄膜晶体管T7以及第八薄膜晶体管T8维持关闭,Vdata信号依次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写入到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随着数据信号的写入,节点Vg的信号逐渐升高,直到Vg=Vdata+Vth,第四薄膜晶体管T4关闭,信号写入完成,Vth为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阈值电压。进一步的,Gate信号转换,与之导通的下一行Reset信号(Reset n+1)同时转换,第九薄膜晶体管打开,使初始化电压Vinit信号写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上,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信号初始化。

在发光阶段(第三阶段)时,请参阅图7,扫描控制信号转换,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五薄膜晶体管T5以及第九薄膜晶体管T9关闭,节点Vg电压将维持在Vg=Vdata+Vth。EM信号转换,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七薄膜晶体管T7以及第八薄膜晶体管T8被打开,节点电压Vs1由Vdata转变为VDD;且节点Vs2=VDD,就有Vs1=Vs2=VDD。因此,对于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正偏或负偏而言,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漏电压差Vds=0V,使得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漏之间电压实现平衡,故漏电流较少,从而对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驱动电流I影响较小,改善了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正偏引起的显示面板发绿等不良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其中存储子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平衡模块和存储模块;开关模块的第一端通过平衡模块被配置为接入数据信号,开关模块的第二端通过驱动子电路连接至存储模块;平衡模块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和数据信号;驱动子电路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存储模块,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被配置为接入工作电压,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发光阶段平衡模块可对开关模块两端的电压进行平衡,可降低开关模块的漏电流,提高驱动模块的驱动电流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有机发光二极管产生不良;并且该方案无需进行额外的工艺处理,降低了工艺成本,避免了增加工艺时间。

第二实施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一屏幕像素的驱动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具体实现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像素电路、显示面板、装置及感测驱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