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显示技术有关,尤其是关于一种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A至图1C及图2。图1A至图1C分别为可支持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几种常见的调光方法例如延伸垂直前沿(Extend Vertical Front Porch,VFP)、T1A及跳帧(Skip frame)等调光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显示面板PL分别接收来自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时脉信号GCLK及来自栅极驱动电路的源极时脉信号SCLK的示意图。
如图1A及图1C所示,当使用延伸垂直前沿调光方法与跳帧调光方法进行显示面板的调光时,由于延伸垂直前沿调光方法与跳帧调光方法在较高更新频率(例如90Hz)与较低更新频率(例如60Hz)的应用下均会使用对应于较高更新频率(例如90Hz)的栅极驱动信号GOA,导致在较低更新频率(例如60Hz)时的运算需加快而造成功耗大幅增加的问题。
如图1B所示,当使用T1A调光方法进行显示面板的调光时,T1A调光方法在较高更新频率(例如90Hz)与较低更新频率(例如60Hz)的应用下会分别使用对应于较高更新频率(例如90Hz)与较低更新频率(例如60Hz)的栅极驱动信号GOA。在较低更新频率(例如60Hz)时,栅极时脉信号GCLK及源极时脉信号SCLK的时序能够一致(如图3A所示),使得显示面板PL的充放电正常而能维持良好的亮度均匀度(如图3B所示)。然而,在较高更新频率(例如90Hz)时,对应于显示面板PL的边缘两侧的栅极时脉信号GCLK及源极时脉信号SCLK的时序不一致(如图4A所示),造成显示面板PL的边缘两侧因充放电不足而出现偏暗/偏色(例如边缘偏红)现象,严重影响显示面板PL的亮度均匀度(如图4B所示)。
为了解决此一问题,传统的作法会先纪录显示面板在较高更新频率(例如90Hz)与较低更新频率(例如60Hz)的应用下的亮度不均(Mura)分布,由以在较高更新频率与较低更新频率的应用下分别使用各自相对应的去亮度不均(Demura)补偿数据,使得显示面板在任何更新频率的应用下均能维持良好的亮度均匀度。
然而,由于上述作法需储存在各种不同更新频率下的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因而导致其所需的存储器容量大幅增加,亟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于此实施例中,该亮度补偿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当显示面板的更新频率为第一更新频率时,利用对应于第一更新频率的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b)当显示面板的更新频率从第一更新频率变为第二更新频率时,仍利用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以及(c)利用特定亮度补偿技术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
于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更新频率不同于第二更新频率。
于一实施例中,特定亮度补偿技术为边缘弯曲补偿(Edge BendingCompensation,EBC)技术。
于一实施例中,特定亮度补偿技术系通过改变显示面板的至少一显示区域所对应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来消除该至少一显示区域由于充放电不足所造成的色偏现象。
于一实施例中,改变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系指提升水平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
于一实施例中,改变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系指降低水平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
于一实施例中,改变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系指提升垂直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
于一实施例中,改变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系指降低垂直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
于一实施例中,改变补偿数据增益曲线还支援针对不同颜色各别设定。
于一实施例中,改变补偿数据增益曲线还支援针对不同显示区域各别处理。
于一实施例中,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波形系随显示面板的电阻及电容充放电的不同而变化。
于一实施例中,该亮度补偿方法还包括:量测显示面板于第一更新频率下的面板特性并据以计算得到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量测显示面板于第二更新频率及其他更新频率下的面板特性并据以产生对应于第二更新频率及其他更新频率的多个补偿参数;根据显示面板的当前更新频率产生相对应的补偿数据增益表;以及根据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与补偿数据增益表得到显示面板于当前更新频率下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
于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面板特性包括非线性变化的亮度不均(Mura)。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其使用边缘亮度补偿技术来解决传统的T1A调光方法在较高更新频率下亮度均匀度变差的问题,且不会如同传统的延伸垂直前沿调光方法及跳帧调光方法在较低更新频率下增加功耗,使得显示面板无论在任何更新频率的应用下均能维持良好的亮度均匀度及功耗。
此外,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无需额外扩增存储器的容量,故可有效节省成本及空间,并且无论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Mura)为线性变化或非线性变化,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均可同时适用,故能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仅能补偿线性变化的亮度不均的缺点。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分别为传统的延伸垂直前沿调光方法、T1A调光方法及跳帧调光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面板分别接收来自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时脉信号及来自栅极驱动电路的源极时脉信号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在使用传统的T1A调光方法时,源极时脉信号与栅极时脉信号在较低更新频率(例如60Hz)下的时序一致而使显示面板充放电正常以维持良好的亮度均匀度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在使用传统的T1A调光方法时,源极时脉信号与栅极时脉信号在较高更新频率(例如90Hz)下的时序不一致,导致显示面板充放电异常而于其两侧边缘出现色偏现象的时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的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6A为对应于图5中的步骤S10的示意图。
图6B为对应于图5中的步骤S12及S14的示意图。
图7A为显示面板出现色偏现象的一实施例。
图7B为用以补偿图7A所示的色偏现象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示意图。
图8A为显示面板出现色偏现象的另一实施例。
图8B为用以补偿图8A所示的色偏现象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示意图。
图9A为显示面板出现色偏现象的又一实施例。
图9B为用以补偿图9A所示的色偏现象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分别为显示面板出现色偏现象的其他实施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GOA...栅极驱动信号
VSYN...垂直同步信号
GCLK...栅极时脉信号
SCLK...源极时脉信号
PL...显示面板
CHA...充电
S10~S14...步骤
R1...第一显示区域
R2...第二显示区域
R...红色
G...绿色
B...蓝色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并在附图中说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于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的面板特性可包括线性变化或非线性变化的亮度不均(Mura),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均可适用,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5,图5为此实施例中的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此实施例中的亮度补偿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10:当显示面板的更新频率为第一更新频率(例如60Hz)时,利用对应于第一更新频率的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
步骤S12:当显示面板的更新频率从第一更新频率变为第二更新频率(例如90Hz)时,仍利用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以及
步骤S14:于第二更新频率下,利用特定亮度补偿技术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
需说明的是,当第一更新频率小于第二更新频率时,亦即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于较低的第一更新频率与较高的第二更新频率下均利用对应于较低的第一更新频率的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接着,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在较高的第二更新频率下还进一步利用特定亮度补偿技术对显示面板的至少一显示区域进行补偿,由以提升显示面板在较高的第二更新频率下的亮度均匀度。
值得补充的是,本发明亦可使用第二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应用于第二更新频率对于显示面板进行补偿。再搭配利用特定亮度补偿技术对于提升显示面板在较低的第一更新频率下的亮度均匀度。
因此,无论显示面板的更新频率如何变化,通过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可使显示面板相对应地维持良好的亮度均匀度,而不会如同现有技术中的部分区域出现色偏现象。
于实际应用中,特定亮度补偿技术可以是边缘弯曲补偿(Edge BendingCompensation,EBC)技术,其可通过改变显示面板的至少一显示区域(例如左右两侧边缘处,但不以此为限)所对应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来消除显示面板的该至少一显示区域(例如左右两侧边缘处,但不以此为限)在较高的更新频率下由于充放电不足所造成的色偏现象,但不以此为限。需说明的是,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波形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显示面板的电阻及电容充放电的不同而变化。
举例而言,如图6A所示,当显示面板的更新频率为60Hz时,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系利用对应于60Hz的Demura补偿数据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对应于图5中的步骤S10)。如图6B所示,当显示面板的更新频率从60Hz增加至90Hz时,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仍会先利用对应于60Hz的Demura补偿数据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偿(对应于图5中的步骤S12),然后再利用边缘亮度补偿技术(例如EBC技术)对显示面板的至少一显示区域进行补偿(对应于图5中的步骤S14)。
于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可量测显示面板于第一更新频率(例如基频60Hz)下的面板特性并据以计算得到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并量测显示面板于第二更新频率(例如90Hz)及其他更新频率下的面板特性并据以产生对应于第二更新频率及其他更新频率的多个补偿参数。接着,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还可根据显示面板的当前更新频率(例如75Hz)产生相对应的补偿数据增益表,并根据第一去亮度不均补偿数据与补偿数据增益表得到显示面板于当前更新频率(例如75Hz)下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由以对显示面板的至少一显示区域所出现的色偏现象进行补偿。
接着,请参照图7A及图7B,图7A为显示面板出现色偏现象的一实施例,而图7B为用以补偿图7A所示的色偏现象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示意图。
如图7A所示,当显示面板PL的左右两侧边缘的亮度较中央区域的亮度来得低时,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会如图7B所示相对应提升水平轴(X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由以提升显示面板PL的左右两侧边缘的亮度,以维持整个显示面板PL的亮度均匀度。
同理,如图8A所示,当显示面板PL的左右两侧边缘的亮度较中央区域的亮度来得高时,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会如图8B所示相对应降低水平轴(X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由以降低显示面板PL的左右两侧边缘的亮度,以维持整个显示面板PL的亮度均匀度。
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当显示面板PL的上下两侧边缘的亮度较中央区域的亮度来得低时,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会如图9B所示相对应提升垂直轴(Y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由以提升显示面板PL的上下两侧边缘的亮度,以维持整个显示面板PL的亮度均匀度。
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A所示,当显示面板PL的上下两侧边缘及左右两侧边缘的亮度均较中央区域的亮度来得低时,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会如图7B与图9B所示同时相对应提升水平轴(X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以及提升垂直轴(Y轴)上的补偿数据增益曲线的双边,由以提升显示面板PL的左右两侧边缘及上下两侧边缘的亮度,以维持整个显示面板PL的亮度均匀度。
于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亦可支援针对不同显示区域处理以及针对不同颜色各别设定,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0B所示,显示面板PL可包括第一显示区域R1及第二显示区域R2,当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改变补偿数据增益曲线时还可支援针对不同显示区域(例如第一显示区域R1及第二显示区域R2)各别处理,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0C所示,显示面板PL的各显示区域可分别显示不同颜色(例如红色R、绿色G、蓝色B),当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改变补偿数据增益曲线时还可支援针对不同颜色各别设定,但不以此为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援显示面板的不同更新频率的亮度补偿方法,其使用边缘亮度补偿技术来解决传统的T1A调光方法在较高更新频率下亮度均匀度变差的问题,且不会如同传统的延伸垂直前沿调光方法及跳帧调光方法在较低更新频率下增加功耗,使得显示面板无论在任何更新频率的应用下均能维持良好的亮度均匀度及功耗。
此外,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无需额外扩增存储器的容量,故可有效节省成本及空间,并且无论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Mura)为线性变化或非线性变化,本发明的亮度补偿方法均可同时适用,故能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仅能补偿线性变化的亮度不均的缺点。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面板边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