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盘绘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盘的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表盘绘制方法。背景技术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的以参照太阳黄经角度为基准测定地球节气变化。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均由整周360度黄经划分,均分24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一个节气再均分3份,每一份为一候。
受古代天文历法应用与制度、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等综合因素影响,在民众理解的普遍认识上,一个节气为15天,一候为5天。但事实并非如此,以2021年为例:大寒仅有14天,清明为16天,立夏为16天,芒种为16天,夏至为16天,大暑为16天,立秋为16天,白露为16天,大雪为14天。每年均有数个不同节气并不是准确的15天,如果采用现有平面15度均分法展现钟表盘面及平面科普设施,以春分0度为基准,将有23个节气全部都无法对准盘面,最大误差将接近5度,也就是5天(120小时)的误差。这就为表盘或平面科普设施带来最大5天的误差,也就是黄经运行5度的差。
目前造成15度均分法普世存在,没有准确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精确表盘与平面准确科普设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地球绕日一周约为365.25个地球日,所以现代公历以四年一闰为基础,也就是约每四年为一个小周期:365\365\365\366。而表盘整周如以回归年的天数刻度与黄道的360度对应,360与365.25、365、366四个数字之间没有公约数。造成每个节气与公历整圆周期未对准整度,并直接影响分体切割的准确性。
实际面对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一个公式:360÷(365+365+365+366)/4≈0.9856<1;
(2)二十四节气以春分为黄经0度起始,如按照节气15度切割,在太阳与地球黄经角度不变,日点角度不变情况下,由于四年一闰的计算周期与以天为单位的误差影响,如按天计算,其每年的节气日期与节气周期长度并不相同,自然也无法对准整度切割。天文立体黄经运行点是准确的,是历法周期与单位造成的结果。这也是立体天文整度黄经与落实到平面表盘上,无恰当的转换方式造成无法对应的原因;
(3)中国历法的基础为干支,可计年、计月、计日、计时辰、计方向、计五行、计阴阳等,而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为四时与八风逐步演化完整,进而涉及五运六气之天地人的综合关系,单独以二十四节气独立存在,春分0度黄经线无法准确参照,并无法体现全局的基本关系;
(4)黄经角度为天球立体角度,展现在平面需要校准。而钟表与测量科普盘面通行为12点位为刻度回转重叠位,这涉及到历法、文化等多信息层次的盘面实施、组合与校准;
(5)准确盘面科普与表盘,需要依托准确计时技术达成。
综上所述,为了普及天干地支与二十四节气的综合应用,传播中华文化。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黄帝内经人体时辰十二经与公历做准确综合校准在盘面上以万年历的方式展现出来,体现天、地、人之间的中华哲学与科学智慧变得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盘绘制方法,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绘制圆形表盘盘面,在盘面上确定3点位、6点位、9点位和12点位;
b.确定历法:以太阳历作为盘面的历法刻度基准;
c.绘制盘面的标准刻度数:
将盘面平均分割为365个刻度,12点位为整刻度,3点位与9点位为0.25刻度;或者,
将盘面平均分割为366个刻度,12点位为整刻度,6点位为整刻度,3点位与9点位为半刻度;
d.在盘面上确定天干地支、四时八风的关系和位置;
e.确定春分起始点,并以春分起始点顺时针推算日期并标注节气发生点;
f.绘制准确的节气角度线:连接圆心与盘面上的节气发生点,形成“单位由黄经角度转换到天”的盘面节气角度线;
g.以春分起始点为0度起始点绘制15度均分天文黄经线和转换盘面刻度的差值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步骤h,在盘面上标注二十节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e中,以圆心为基准沿水平绘制第一水平线,第一水平线为平面O度线,连接圆心与最接近第一水平线的顺时针刻度,形成第二水平线,以最接近第一水平线的顺时针刻度确定为春分起始点,即3月20日,第一水平线与第二水平线之间形成黄经校准角,365个刻度的盘面黄经盘面校准角为0.25度,366个刻度的盘面黄经盘面校准角为0.5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d中,八风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以12点位设置为南方对应夏至,6点位设置为北方对应冬至,9点位设置东方对应春分,3点位设置为西方对应秋分,立夏对应东南方,立秋对应西南方,立冬对应西北方,立春对应东北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绘制大小月:以圆心为基准,连接盘面上1-12月份每月的1日、10日、20日、30日以及小月的28日、大月的31日形成饼图并可对应黄经,并在盘面内绘制五个同心辅助线圈,截取月份图形曲线形成大小月曲线,标注数字1、2、3……12以表示月份,然后去掉辅助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h中,在盘面内绘制四个辅助同心线圈,从外至内依次为辅助线圈A、辅助线圈B、辅助线圈C、辅助线圈D,将节气角度线位于辅助线圈B以内的部分删除,余下部分作为节气角度线盘面显示,截取经过盘面角度校准的15度均分天文黄经线位于辅助线圈C与辅助线圈D之间的部分作为天文黄经线的盘面显示并在辅助线圈B与辅助线圈C之间与余下节气角度线连接形成差值线,然后去掉辅助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盘面上标注15度均分天文黄经校准角数值,并分别在对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差值线位置处分别标注黄经0、90、180、270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绘制人的时辰十二经:以圆心为基准,绘制圆,将圆整切12份,每一份再整切5份,将时辰十二经对应至盘面,其中,心经对应午时11-13点,小肠经对应未时13-15点,膀胱经对应申时15-17点,肾经对应酉时17-19点,心包经对应戍时19-21点,三焦经对应亥时21-23点,胆经对应子时23-1点,肝经对应丑时1-3点,肺经对应寅时3-5点,大肠经对应卯时5-7点,胃经对应辰时7-9点,脾经对应巳时9-11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绘制七十二候盘:以圆心为基准,绘制圆,按照节气黄经转换盘面刻度角度切割,每一个节气使用竖线均分三份,每一份对应一个候,将每个候填充至各个节气所对应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天干地支在所述盘面上的位置:将全年365天或366天刻度盘面外延设置为以午为上的布局,地支对应60甲子天干,按照午上子下,卯左酉右,卯东酉西的格局绘制,当地支对应至天干盘“甲子、万年”格子时,转动外围天干圈,使天干盘面逆时针转动两格,也就是每十年逆时针转动两格,以对应60甲子的甲子万年盘。
本发明公开的表盘绘制方法误差小、准确率高、表达历法及文化层次清晰,展现了中华天地人哲学与智慧,解决了目前现有的15度均分法不准确以及实用价值低的问题,天文黄经在表盘或及科普设施的平面上得到了“单位由黄经角度到天的转换”与精确到每一天的盘面校准,指针运行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都将准确的对准公历日期,并同时拥有地支和天干60甲子计年,计时,观看黄经运行角度,十二时辰人体关系等系列功能。综合全面且准确的展现了中华传统天文历法及文化,体现了天、地、人之间的中华哲学与科学智慧。无论在广大农村、城市、个人的实际应用与计时要求,还是增加民族自信、传播中国文化都有特殊且深远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表盘绘制前绘制的总参考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确定表盘盘面刻度基准;
图3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中绘制的盘面;
图4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中将盘面平均分割为365个刻度;
图5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中将盘面平均分割为366个刻度;
图6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个刻度的盘面上确定天干地支、七十二候、四时八风的关系和位置;
图7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6个刻度的盘面上确定天干地支、七十二候、四时八风的关系和位置;
图8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个刻度的盘面上确定春分起始点;
图8a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6个刻度的盘面上确定春分起始点;
图9a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个刻度的盘面上标注日期和节气发生点;
图11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6个刻度的盘面上标注日期和节气发生点;
图12-图14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或366个刻度的盘面上绘制大小月曲线;
图15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个刻度的盘面上绘制节气发生角度线;
图16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6个刻度的盘面上绘制节气发生角度线;
图17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个刻度的盘面上绘制黄经线;
图18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6个刻度的盘面上绘制黄经线;
图19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个刻度的盘面上黄经转换差值显示;
图20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6个刻度的盘面上黄经转换差值显示;
图21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个刻度的盘面上绘制差值线;
图22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6个刻度的盘面上绘制差值线;
图23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5个刻度的盘面上标注二十四节气、黄经角度;
图24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在366个刻度的盘面上标注二十四节气、黄经角度;
图25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小时、分、秒及黄帝内经时辰十二经盘面;
图26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365天七十二候盘;
图27为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366天七十二候盘;
图28为本发明绘制完成后的365个刻度表盘的全局显示;
图29为本发明绘制完成后的366个刻度表盘的全局显示;
图30为对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表盘进行准确性检验;
图31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5天大面积表盘盘面的全局显示;
图32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6天大面积表盘盘面的全局显示;
图33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5天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节气、黄经校准与公历;
图34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6天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节气、黄经校准与公历;
图35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5天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节气、黄经校准与、公历以及时间;
图36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6天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节气、黄经校准、公历以及时间;
图37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5天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节气、黄经校准、公历以及24时;
图38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6天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节气、黄经校准、公历以及24时;
图39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5天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节气、黄经校准、公历、人体时辰十二经以及时间;
图40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366天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节气、黄经校准、公历、人体时辰十二经以及时间;
图41-图44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小面积表盘盘面多信息显示;
图45为通过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绘制的小面积表盘盘面显示时辰24-12小时以及人体时辰十二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表盘绘制之前,如图1所示,绘制9个同心圆圈,圈层逐次增大,中心十字作为指针定位点,将每一层进行标注,作为表盘绘制的总参考,指导以下表盘绘制的具体步骤。其中,第9层为天干结构层:对应土星,于太阳系在木星、地球、太阳的外围,天干圈可以转动,每十年一次逆时针进两位,与地支组合计算60甲子干支纪年;第8层地支结构层:对应木星,于太阳系在土星内围、地球与太阳外围,地支圈为固定,有显示阴阳、月份、时辰的作用;第7层为地球七十二候结构层;第6层为地球二十四节气结构层;第5层为黄经数据结构层:24节气在天文360度黄经的角度标注,与转换成地球“天”单位的差值层,也就是天文15度黄经运行与平面15度均分黄经差值显示与节气以“天”为单位所占经度的差值显示层;第4层为公历日历结构层:经过校准的24节气盘面与公历和黄经之间的关系;第3层为地球上的人结构层:黄帝内经人体十二经;第2层为指针结构层:日针/年圈,十二时辰24小时整周针,12小时24小时双周针,60分钟分针,60秒秒针共计5针,代表着五行与道之刚健;第1层为中心轴心结构层:代表着太阳与中央的道,第二层指针层中的5针同轴同心于此。
本发明的表盘绘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绘制圆形表盘盘面
如图2和图3所示,绘制圆形表盘盘面,在盘面上确定3点位、6点位、9点位和12点位,并将盘面12点位标注为必须存在的中置标准刻度。12点位必须为一个整刻度,以此作为盘面对准刻度的基准。根据行业标准与具体标准例《指针式石英钟标准GB/T 6046-2007》中4.3.12所叙述含义,盘面针重叠校准,均以12点位为主,也就是12点位(圆形表盘的最顶部)为整圈的绘制基本回归位。
b.确定历法
中国历法中,有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太阳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以太阳黄经标准度为基准,作为盘面单位基准准确度极高,与现代公历认知精度等同,所以采用太阳历回归年之天数与二十四节气,与公历盘对准,作为本盘面的历法刻度基准。
c.确定盘面运行标准刻度数
根据《黄帝内经》六节脏象论篇第九,所诉:“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绘,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与“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又王冰(唐)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地六气也,初之气,起于立春前十五日,余二三四五终气次至,而分治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意思为一年如以天计算为365天,多余的为计闰;一年有六气,每气为60.875天,一个回归年约为60.865X6=365.25天。所以确定360度盘面刻度为均分365刻度与366刻度均可,365刻度为不计闰刻度,4年润一天,也就是误差4年调整一次,366刻度为计闰刻度,4年调整3次,均在公历的2月末,公历2月有29日的为闰日。使用365刻度盘,在平年时无需校准,在闰年时,于表盘指向3月1日回调一天。使用366刻度盘,在平年时于表盘指向2月28日向前调一天至2月29日校准,在闰年时无需校准。365刻度盘与366刻度盘,盘面在平闰年的校准在任何日期以此类推。发明将用一种绘制方法,绘制两种不同刻度的盘面。如图4所示,将整盘面平均分割为365个刻度;或者,如图5所示,将整盘面平均分割为366个刻度。盘面12点位必须为一个完整刻度,作为盘面刻度回归标准。绘制完成后,365天盘面,在12点位为整刻度时,6点位为半刻度,3点位与9点位为0.25刻度。366天盘面,在12点位为整刻度时,6点位为整刻度,3点位与9点位为半刻度。两种刻度的设置与绘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绝对黄经角度转换为以天为单位时(将黄经角度360度的每一个节气15度转换为回归年365天的具体日期,并在盘面上准确显示)在平面上的角度偏转。
d.在盘面上确定天干地支、七十二候、四时八风的关系和位置。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五行大义》(隋萧吉)述:“本乎阴阳,散呼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冥。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为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意思为子午代表北南与下上,为垂直线,对应盘面6点位、12点位,卯酉对应东西为水平线,对应盘面9点位、3点位,这是世界的经纬,经纬为基本点,要融合八风与六率,在黄经上每运行5度,大地就会有相应的象,世界经纬以5度为基本,每5度一个象,也就是每5度为一候,一个回归年为72个5度,也就是72候。每3X5=15度为一个节气,每3个节气15X3=45度为一风。每4个节气为一气,每6个节气为一季,也就是四时的春夏秋冬。又《周易》、《淮南子》、《五行大义》述,四时的均分点节气作为黄经上重要天文节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与代表四时四季开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为八风,占在八卦的八个方位。西北方:立冬、西方:秋分、南方:夏至、东方:春分、东南:立夏、北方:冬至、东北:立春、西南、立秋。与八卦对应为夏至为上,对应地支午上子下,卯左酉右,午南子北,卯东酉西之格局。将全年365天或366天刻度盘面外延设置为以午为上的布局,地支对应目前60甲子天干,12点位设置为南方对应夏至,6点位设置为北方对应冬至,9点位设置东方对应春分,3点位设置为西方对应秋分,立夏对应东南方,立秋对应西南方,立冬对应西北方,立春对应东北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代表着黄经的四个重要节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代表着四季的开始,八个点合为四季八风,与地支子午卯酉对应,协调指针顺时针运行,犹如人面南背北,观看太阳犹如指针顺时针从9点位升起,至12点位为午时,至西方酉位落下,一个和谐统一的顺时针循环。
e.确定春分起始点,并以春分起始点顺时针推算日期并标注节气发生点
如图8、图8a、图9和图9a所示,以圆心为基准绘制第一水平线B为平面0度线,以圆心连接第一水平线B最接近的顺时针刻度,形成第二水平线,其中最接近刻度为春分点,也就是3月20日(根据天文台数据2021年-2121年,100年中,春分发生在3月19日为4天,占4%;发生在3月20日为74天,占74%;发生在3月21日为22天,占22%。其中3月20日为自0时起全天均有时段发生,所以春分日黄经0度线以3月20日整刻度为准)。365天刻度盘面第一水平线B与第二水平线A之间的夹角为0.25度,这是由于365刻度不能被整除,于12点位为整刻度时,盘面3点位、6点位、9点位的刻度均不对应整刻度,366刻度盘由于可以整除,3点位、9点位刻度为半刻度,6点位为整刻度。因为此,与现有15度均分法盘面不同,本绘制方法更具备科学性,春分起始点与平面0度线存在角差,分别为365天刻度盘为0.25度,366天刻度盘为0.5度,这是天文黄经360度转换为回归年365-366天,单位转换的第一次校准差。
在上述步骤中,确定了3月20日为春分起始点,春分起始点对应的刻度也就是黄经0度起始刻度,以此顺时针逐日计算出每月、每天在盘面上显示准确刻度。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3月20日刻度为基准,分别在365天刻度盘面与366天刻度盘面上顺时针标注每个刻度所对应的准确日期,主要标注月头,月尾,每月10日、20日、30日及有31日月份之标注,并标注2021-2121所有节气的发生点,以备后续绘制公历月历及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的准确刻度与角度。然后,如图12-14所示,以圆心为基准,连接表盘周圈刻度上面的1月份-12月份的1号、10号、20号、30号以及小月28号和大月31号,形成了12个月份的饼图可以对应黄经与节气、干支。在盘面内绘制5个同心辅助线圈,从外至内依次为A、B、C、D、E,用于截取月份图形曲线。A-C之间将负责公历大月曲线截取,C-E之间将作为小月曲线截取,B线为大月10天标记长度界限,D线为小月10天标记长度界限。365天刻度盘面2月28日-3月1日之间用三角标注,表示闰日调时。366天刻度盘面2月28日-2月29日之间用三角标注,表示闰日调时。在外周刻度盘,以圈点在元旦1月1日、立春3月20日、国庆10月1日标注。春分位作为黄经0度起始线占位,并标注平面0度校准角度代表着天文的均分15度黄经在表盘上需要相应角度校准。
f.绘制准确的盘面节气角度线
如图15和图16所示,以圆心为基准,连接表盘周圈刻度上面的节气发生点,这是盘面准确的重要环节,重点在于“单位由黄经角度到天的转换”与精确到每一天的盘面校准。连接节气发生点有三种划分逻辑:
第一种逻辑为:当节气在2021-2121年,100年之间有3天发生时,取最大比例发生天刻度。如盘面日期参考标注立春,100年内发生在2月3日有38次、2月4日有58次、2月5日有4次,其中2月4日占发生率58%,并在整天都有全时段发生,这时立春标注以2月4日盘面整度为准;
第二种逻辑为:当节气在2021-2121年,100年之间有2天发生时,取最大比例与小比例发生日的两个整刻度之间的3/4处标注。如盘面日期参考标注雨水,100年内发生在2月18日有51次,2月19日有49次,2月18日发生率占51%,且多发生在一天的后半段,这时整日刻度之间将具备跨日意义,为了准确标注角度所以不标注整刻度;
第三种逻辑为:当节气在2021-2121年,100年之间有2天发生时,前一日多发生在下午,后一日大几率发生,并全天时段均有发生,比如秋分,100年内9月22日发生有42次,9月23日发生有58次。9月22日多发生在午后,9月23日全天均有发生,本情况时以9月23日整刻度为准。
以圆点大小标注节气发生日期作为快速查看,圆点越大发生日期概率越大,圆点越小发生概率越小,100年内发生日期均使用圆点标注,以区分普通日期。
g.以春分起始点为0度起始点绘制15度均分天文黄经线和盘面节气对应差值线
如图17、图18、图21以及图22所示,以春分起始点为0度起始点绘制15度均分天文黄经线并在盘面内绘制辅助线圈A、B、C、D。将节气角度线位于辅助线圈B以内的部分删除,余下部分作为节气角度线盘面显示。截取经过盘面角度校准的15度均分天文黄经线位于辅助线圈C与辅助线圈D之间的部分作为天文黄经线的盘面显示,删除其余部分,并在辅助线圈B与辅助线圈C之间与余下节气角度线连接形成差值线,然后去掉辅助线。辅助线圈A为二十四节气文字盘面界限位,辅助线圈B为节气角度线的盘面显示边界,辅助线圈C与辅助线圈D之间为校准平面角度后的15度黄经线,辅助线圈B与辅助线圈C之间为节气转换日期刻度的角度线与天文黄经15度均分线的差值显示。本差值线也代表着本表盘并非无实用价值的15度均分节气盘,而是经过角度与天单位转换的准确节气与日历表盘。
如图19-20所示,节气转换日期刻度的角度线与天文黄经15度均分线的差值总结如下:
(1)以圆心为测量角圆点,总结365天刻度盘的转换数值与黄经差值为:当黄经为0度春分时,盘面春分起始线需要0.25度校准。当黄经为15度清明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5.51度;当黄经为30度谷雨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0.58度;当黄经为45度立夏时转换盘面数值为45.37度;当黄经数值为60度小满时转换盘面数值为61.15度;当黄经数值为75度芒种时转换盘面数值为75.95度;当黄经数值为90度夏至时转换盘面数值为91.73度;当黄经数值为105度小暑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07.51度;当黄经数值为120度大暑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23.05度;当黄经数值为135度立秋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38.08度;当黄经数值为150度处暑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53.86度;当黄经数值为165度白露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68.66度;当黄经数值为180度秋分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84.44度;当黄经数值为195度寒露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99.23度;当黄经数值为210度霜降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14.02度;当黄经数值为225度立冬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28.82度;当黄经数值为240度小雪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43.61度;当黄经数值为255度大雪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58.41度;当黄经数值为270度冬至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72.95度;当黄经数值为285度小寒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87.01度;当黄经数值为300度大寒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01.8度;当黄经数值为315度立春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16.6度;当黄经数值为330度雨水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31.13度;当黄经数值为345度惊蛰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45.2度。
(2)以圆心为测量角圆点,总结366天刻度盘的转换数值与黄经差值为:当黄经为0度春分时,盘面春分起始线需要0.5度校准;当黄经为15度清明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5.42度;当黄经为30度谷雨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0.49度;当黄经为45度立夏时转换盘面数值为45.25度;当黄经数值为60度小满时转换盘面数值为60.98度;当黄经数值为75度芒种时转换盘面数值为75.74度;当黄经数值为90度夏至时转换盘面数值为91.47度;当黄经数值为105度小暑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07.21度;当黄经数值为120度大暑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22.62度;当黄经数值为135度立秋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37.71度;当黄经数值为150度处暑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53.45度;当黄经数值为165度白露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68.2度;当黄经数值为180度秋分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83.94度;当黄经数值为195度寒露时转换盘面数值为198.7度;当黄经数值为210度霜降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13.45度;当黄经数值为225度立冬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28.21度;当黄经数值为240度小雪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42.96度;当黄经数值为255度大雪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57.71度;当黄经数值为270度冬至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72.17度;当黄经数值为285度小寒时转换盘面数值为286.24度;当黄经数值为300度大寒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00.99度;当黄经数值为315度立春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15.74度;当黄经数值为330度雨水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30.26度;当黄经数值为345度惊蛰时转换盘面数值为345.25度。
h:在所述盘面上标注二十四节气
如图23和图24所示,将盘面对应节气,标注二十四节气、黄经角度等信息,完善盘面天文黄经角度与天刻度的转换部分。将节气按照日期居中且向心围绕盘面布局,标注盘面15度均分天文黄经校准角数值,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节气黄经盘面差值线位置,分别标注黄经0、90、180、270度,并绘制标注逆旋旋涡纹路,代表虽然在地球上日出日落是正旋,而在太阳系视角,地球自转与公转均为逆时针,一正一反是为道,也可快速读取天文黄经四个重要节点。然后去掉辅助线及辅助日期等标注。
如图25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绘制小时、分、秒及黄帝内经时辰十二经盘面:秒、分、小时、天是逐次驱动历法盘的运作核心,秒、分、小时将作为表盘最内显示,逐圈放大至天与回归年,将人体十二经对准十二时辰。具体绘制方法如下:
绘制一个正圆,整切12份,每一份再整切5份,作为秒、分、小时回归盘。12份分隔线,代表着两个含义,第一个为十二时辰的每个时辰中部,可以表达周圈24小时表盘读数;第二个为标准盘面的12点位,可以用来快速读数和表达普通12时表盘与读数。内圈设置12个线标表示11、13、15、17、19、21、23、1、3、5、7、9点位。最内横竖经纬四个点位分别标注外圈60、15、30、45代表着分秒标记,内圈标注12、3、6、9或6、12、18、24,分别代表在不同应用中的时间显示,前者为常规12小时显示,后者为24小时显示,这代表着点位与小时标记。将黄帝内经内记录的时辰十二经对应至盘面:心经对应午时11-13点,小肠经对应未时13-15点,膀胱经对应申时15-17点,肾经对应酉时17-19点,心包经对应戍时19-21点,三焦经对应亥时21-23点,胆经对应子时23-1点,肝经对应丑时1-3点,肺经对应寅时3-5点,大肠经对应卯时5-7点,胃经对应辰时7-9点,脾经对应巳时9-11点。
如图26和图27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按照节气黄经转换盘面刻度角度绘制七十二候盘,具体绘制方法如下:
绘制一个正圆,按照节气黄经转换盘面刻度角度切割,每一个节气使用竖线标注均分三份,每一份对应一个候,将七十二候垂直线环绕连于圆点,将每个候填充至各个节气所对应位置。
综上,各部分绘制完毕之后,按照图1所示的参考图,组合表盘盘面所有信息,并按照步骤d中所述定位实施。
图28和图29分别为本发明绘制的365个刻度的表盘的全局显示和366个刻度的表盘的全局显示。
完成表盘的绘制后,本发明还对表盘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如图30所示,以365天刻度盘为例,目前盘面天干运行为甲午位,2021年是辛丑年,2022年是壬寅年,2023年是癸卯,2024年天干圈需要逆时针转两格对应甲辰年,以此类推十年逆时针近两位。地支间隔均标注二十四小时单数时间,拥有对应看时辰功能,并显示盘面阴阳属性。地支也对应阴历与二十四节气与72候,比如寅月为农历一月,此时的节气为立春与雨水,以此类推,寅字双边加注两个黑点,代表农历起始。比如年针指向10月1日,此时为秋分第九天,秋分节气第二候。以此类推准确对应。比如短针A 24小时针指向巳位,长针B指向6点位30,此时代表为上午9点30分,巳时,人体运行至脾经。以此类推。整个盘面从天干地支、节气、农历、公历、时间都和谐统一运行在一起。本发明绘制的表盘可应用在不同设备,比如手表、台面钟、挂钟、楼钟,亦或者教学与科普设备等。
如图31-45所示,由于盘面限制,表盘显示实时受到限制,可以在本绘制方式下采用不同的组合结构体现所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