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通信方法、装置、服务端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通信方法、装置、服务端及介质。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推广需求的例如餐饮、零售的企业,其员工使用企业分配的社交软件或者建立企业的社交软件用户群组等渠道对象,来引入消费用户。具体的,员工通过企业分配给他的社交软件账号与消费用户的社交软件账号添加好友而建立关系,或者,将消费用户的社交软件账号引入至企业的社交软件用户群组等。
但是,往往会由于员工的社交软件账号或社交软件用户群组所能添加的用户数量皆有上限,一旦达到上限则无法再添加有意向的消费用户,造成流量损失。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更完善高效引入消费用户的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及存储介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引流对象的客户端发送的引流标识码生成请求,获取所述引流对象的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端存储有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响应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读取所述引流标识码后发送的渠道加入请求,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并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随机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以及/或者,排除达到预设限制条件的渠道对象后,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随机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端与为所述消费用户的客户端提供通信管理服务的第二服务端耦接;所述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包括:向所述第二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消费用户的通信权限请求,以使所述第二服务端接收到所述消费用户的客户端发送的授权指示后,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所述第二服务端存储有消费用户的消费用户标识,以供所述第一服务端建立消费用户标识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关联关系。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客户端搭载了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端信息交互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所述消费用户的客户端搭载了用于与所述第二服务端信息交互的第二通信应用程序;所述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包括:建立所述消费用户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应用程序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应用程序通信的通信权限。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根据每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所各自关联的消费用户标识,统计与上述渠道对象关联的消费用户的数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包括: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建立通过引流标识码与目标渠道对象建立通信权限的消费用户的标识信息同所述引流标识码相关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统计与上述引流对象关联的消费用户的数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引流对象具有对应关系的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作为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基于预设的触发条件,更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包括:预设的更新周期;或者,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渠道对象被增加、删除、或修改。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端中分别存储有所述多个渠道对象的服务地理信息;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获取所述消费用户的客户端的目标地理位置,基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的服务地理信息,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的目标地理位置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应用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读取引流标识码,以发送渠道加入请求;其中,所述引流标识码基于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目标组织管理多个渠道对象;所述渠道加入请求用于触发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获得所述消费用户与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随机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以及/或者,排除达到预设限制条件的渠道对象后,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随机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端由第二服务端提供通信管理服务;所述第二服务端与第一服务端耦接;所述获得所述消费用户与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包括:接收关于所述通信权限的授权请求;响应于消费用户的授权操作,生成授权指示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端,以供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其中,所述第二服务端存储有消费用户的消费用户标识,以供所述第一服务端建立消费用户标识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关联关系。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客户端搭载了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端信息交互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所述消费用户的客户端搭载了用于与所述第二服务端信息交互的第二通信应用程序;所述获得所述消费用户与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包括:获得所述消费用户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应用程序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应用程序通信的通信权限。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费用户标识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关联关系,用于供统计与所述渠道对象关联的消费用户的数量。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标识码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生成。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引流对象具有对应关系的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作为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在预设触发条件下获得更新;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包括:预设的更新周期;或者,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渠道对象被增加、删除、或修改。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包括:发送所消费客户端所在的目标地理位置,以供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服务地理信息与所述消费用户的目标地理位置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服务端;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引流对象的客户端发送的引流标识码生成请求,获取所述引流对象的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端存储有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标识码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渠道匹配模块,用于响应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读取所述引流标识码后发送的渠道加入请求,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并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渠道对象的通信装置,应用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渠道请求模块,用于读取引流标识码,以发送渠道加入请求;其中,所述引流标识码基于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目标组织管理多个渠道对象;所述渠道加入请求用于触发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渠道通信模块,用于获得所述消费用户与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申请第五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服务端,包括:通信器、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通信器用于与外部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执行,以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申请第六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通信器、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通信器用于与外部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执行,以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申请第七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通信方法、装置、服务端及介质,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第一服务端响应于引流对象的客户端发送的引流标识码生成请求,获取所述引流对象的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端存储有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响应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读取所述引流标识码后发送的渠道加入请求,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并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目标组织与其管理的各个渠道对象的组织关系来生成目标组织的引流标识码,在被消费用户的客户端读取后形成渠道加入请求,而对应为消费用户选择多个渠道对象中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避免单个目标渠道对象达到限制的问题,此外还能对应组织关系自动生成目标组织的引流标识码,提升引流标识码的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地理服务来为消费用户选择匹配的渠道对象的流程示意图。
图5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中进行引流对象的引流统计的流程示意图。
图6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展示本申请一具体实例中消费用户和渠道对象之间的通信权限建立的原理示意图。
图8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9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渠道对象的通信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系统,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系统,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以附图为参考,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为了明确说明本申请,省略与说明无关的器件,对于通篇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通篇说明书中,当说某器件与另一器件“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把其它元件置于其间而“间接连接”的情形。另外,当说某种器件“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并非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在外,而是意味着可以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当说某器件在另一器件“之上”时,这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器件之上,但也可以在其之间伴随着其它器件。当对照地说某器件“直接”在另一器件“之上”时,其之间不伴随其它器件。
虽然在一些实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等描述。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此处使用的专业术语只用于言及特定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定本申请。此处使用的单数形态,只要语句未明确表示出与之相反的意义,那么还包括复数形态。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意义是把特定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具体化,并非排除其它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的存在或附加。
表示“下”、“上”等相对空间的术语可以为了更容易地说明在附图中图示的一器件相对于另一器件的关系而使用。这种术语是指,不仅是在附图中所指的意义,还包括使用中的装置的其它意义或作业。例如,如果翻转附图中的装置,曾说明为在其它器件“下”的某器件则说明为在其它器件“上”。因此,所谓“下”的示例性术语,全部包括上与下方。装置可以旋转90°或其它角度,代表相对空间的术语也据此来解释。
虽然未不同地定义,但包括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所有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普通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追加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当前提示的内容相符的意义,只要未进行定义,不得过度解释为理想的或非常公式性的意义。
目前,各种餐饮企业、零售企业的商户,会通过社交软件来建立与消费用户的通信,从而引入客户流量。但是,如之前所描述的,由于每个社交软件账号、社交软件用户群组存在用户上限的问题,会导致会导致消费用户添加失败而造成流量损失。并且,由于餐饮、零售行业的门店众多,则企业分配给员工的社交软件账号或者建立的社交软件用户群组也很多,在相应的管理效率上会有所降低。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如图1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所展示的通信系统中,包括:通过网络106通信的引流对象的第一客户端101、渠道对象的第二客户端102、及消费用户的第三客户端103、第一服务端104以及第二服务端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服务端104可以提供与引流对象相关的目标组织的引流标识码。所述引流标识码是包含配置信息(可以包含例如网络链接及相应参数)的图案码,具体可实现为二维码、条形码或其它类型图案码。
在第一服务端104可以存储目标组织和其所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比如员工、社交软件用户群组等)关系的数据,相应可以生成目标组织的引流标识码并提供给引流对象的第一客户端101。
所述第一服务端104与第二服务端105耦接。在具体实例中,所述第二服务端105为消费用户的第三客户端103提供通信服务,比如管理消费用户在通信中表示其身份的消费用户标识。所述第一服务端104可从第二服务端105或第三客户端103获得消费用户的消费用户标识,所述第一服务端104可通过第二服务端105向第三客户端103获得消费用户授权指示,例如关于消费用户的标识、或其它用户信息等。所述第一服务端104可以从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中选择匹配与存在渠道加入请求的消费用户的目标渠道对象建立通信权限。例如,目标渠道对象为员工时,建立消费用户和渠道对象的社交软件账户之间的好友关系,使消费用户可以通过第三客户端103和渠道对象的第二客户端102之间进行通信交流;又例如,目标渠道对象为社交软件用户群组时,可以将消费用户的社交软件账户加入到社交软件用户群组中以进行通信交流。
举例说明应用过程,引流对象通过其第一客户端101与第一服务端104通信,以由第一服务端104生成对应目标组织的引流标识码并提供给引流对象的第一客户端101。在一些场景中,引流对象可以通过其第一客户端101向消费用户展示或传输所持有的引流标识码,例如通过第一客户端101显示或发送单独的引流标识码,或者将含有引流标识码的载体(如海报)显示或发送给消费用户等。消费用户可以通过其第三客户端103读取所述引流标识码(比如扫描二维码)而产生渠道加入请求并通过网络106发送,第一服务端104通过与第二服务端105通信交互,响应于渠道加入请求获得目标渠道对象(比如渠道加入请求经第二服务端105传递内容给第一服务端104,或者第一服务端104从网络106获取渠道加入请求的内容),从而可以建立消费用户和目标渠道对象之间的通信权限,实现消费用户的引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客户端101、第二客户端102和第三客户端103可以是例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它智能终端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端104和第二服务端105可以实现在不同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组,或者,第一服务端104和第二服务端105可以是服务器或服务器群组上运行的两个虚拟主机。在可能示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端104和第二服务端105的服务类型可以是以下中的任意一种: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信息即服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106可以是有线和/或无线的互联网络,比如通过光纤或网线连接网络设备形成的有线网络,比如基于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LTE+)、5G、WiMax、WiFi、蓝牙等网络制式的无线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客户端搭载了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端104信息交互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例如,第一社交软件程序;所述消费用户的客户端搭载了用于与所述第二服务端105信息交互的第二通信应用程序,例如第二社交软件程序。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服务端104可以对应第一通信应用程序安装有相应第一服务端104程序,以与组织相关的例如引流对象、渠道对象等客户端搭载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相交互以提供相应服务并进行用户管理。第二服务端105可以对应第二通信应用程序安装有第二服务端105程序,以与例如消费用户的客户端搭载的第二通信应用程序相交互以提供相应服务并进行用户管理。示例性地,上述第三客户端103可以通过第一通信应用程序来读取所述引流标识码并解码得到其中的内容。
进一步的,第一服务端104通过与第二服务端105交互来建立消费用户和目标渠道对象之间的通信权限,可以示例性地表现为,建立消费用户和所述渠道对象在第一社交软件程序的社交账号同消费用户在第二社交软件程序中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权限。
请参阅2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第三客户端、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中皆可具备此计算机装置的架构,以用于实现各自的功能。
所述计算机装置200包括总线201、处理器202、通信器203和存储器204。处理器202、存储器204和通信器2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201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程序执行来实现功能,比如上述实施例中分别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第三客户端、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的功能。
总线201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虽然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2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单元(MCU)、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等实现。存储器2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以用于运行程序时的数据暂存使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204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以用于数据存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盘(Solid-State Disk,SSD)。
通信器203用于与外部通信。在具体实例中,所述通信器2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电路模块。举例来说,所述有线通信电路模块可以包括例如有线网卡、USB模块、串行接口模块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电路模块可以包括: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LTE+)、5G、WiMax、WiFi、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通信制式的电路模块。
另外,在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第三客户端中还包括显示屏和图像传感器(可装载于摄像部件中),所述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并在图形用户界面中展示所述引流标识码或含有引流标识码的海报等;所述图像传感器可用于采集引流标识码的图像,以供处理器识别其包含的配置信息。
如图3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所述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应用于第一服务端,例如图1示例中的第一服务端。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301:响应于引流对象的客户端发送的引流标识码生成请求,获取所述引流对象的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端存储有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组织可能是商户或其分支机构。其中,所述分支机构可以是商户的总店、分店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对象与目标组织之间的关系,可以呈现为例如引流对象是目标组织的员工,目标组织的客户,也可能是与目标组织的员工或客户存在社会关系的人员。其中,当所述目标组织为商户时,所述客户可能是在所述目标组织有消费过的消费用户;或者,所述客户也可能是目标组织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的人员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渠道对象是为组织获取客户流量的渠道。渠道对象可以是例如组织(比如商户或其下属门店)的员工或社交软件用户群组,以用于与消费用户之间通过社交软件建立通信联系,从而将消费用户转化为流量。在具体实例中,当渠道对象为员工时,所述第一服务端可以关联存储目标组织管理的标识信息以及由其所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示例性地,在这种情形下可以人事数据(例如描述商户的每个门店下属的各个员工的数据)来建立这样的关联关系。另外,若渠道对象为社交软件用户群组时,每个目标组织管理的标识信息同其社交软件用户群组的标识信息也可以关联存储。其中,每个组织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其身份,可以是各种语言或数字的字符串形式的ID,也可能是图案码(例如条形码或二维码等)。示例性地,所述社交软件用户群组可以是基于第一社交软件程序所创建,所述群组可以是由组织员工在第一社交软件的社交账号为创建者所创建。
例如,下表1用于描述组织的标识信息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组织1的标识信息为A,其所管理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为A1、A2、A3、A4;组织2的标识信息为B,其所管理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为B1、B2、B3。其中,A1~A4,B1~B3中可能全部对应员工,可能全部对应社交软件用户群组,也可能部分对应员工而另外部分对应社交软件群组。
步骤S302: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
鉴于每个渠道对象会存在限制问题,如员工的社交软件账号存在好友上限,社交软件用户群组存在用户上限,会导致消费用户的损失。通过基于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在其被消费用户读取时,会在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中选择目标渠道对象来与消费用户通信。如此,实现灵活地可选择目标渠道对象的引流标识码就可以解决单一渠道对象受到限制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2指的是生成关联于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的所述引流标识码。所述引流标识码可以例如为二维码等。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引流标识码中可包含网络链接,所述网络链接可以指向第一服务端。
步骤S303:响应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读取所述引流标识码后发送的渠道加入请求,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并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费用户的第三客户端可以通过读取引流标识码,比如通过第三客户端的摄像头采集引流标识码(如二维码)图像并识别,以获取引流识别码中内容,如网络链接,从而生成渠道加入请求而向网络链接指向的第一服务端发送,例如将渠道加入请求传递给第二服务端,并由第二服务端通过与第一服务端的通信交互以传递内容给第一服务端。
在步骤S303中,第一服务端会为消费用户匹配到合适的目标渠道对象,并建立他们之间的通信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权限需要消费用户提供表示其同意的授权情况下才能建立。故而,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步骤S303可进一步可包括:第一服务端向所述第二服务端发送针对所述消费用户的通信权限请求。
所述通信权限请求是用于向消费用户的第三客户端请求消费用户对所述通信权限的授权。进一步的,当消费用户在其第三客户端进行授权操作时,产生相应授权指示并向所述第二服务端发送,以在第二服务端接收到所述授权指示后,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其中,所述第二服务端存储有消费用户的消费用户标识,以供所述第一服务端建立消费用户标识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消费用户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之间的匹配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配合实现。
例如,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随机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可选的,可预先设置各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被匹配到的概率,比如设置渠道对象X1、X2、X3的概率相同,即赋予X1、X2、X3相同权重;或者,希望对应不同渠道对象有所偏向,则可以设置不同的概率,例如渠道对象X1、X2、X3的概率分别为30%、40%及30%等。
又例如,排除达到预设限制条件的渠道对象后,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随机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比如,将已达到社交好友上限的员工、已达到成员上限的社交用户群组加以排除,从剩余目标渠道对象中选择(比如随机选择)目标渠道对象。
再例如图4所示,也可以通过基于地理服务(LBS)来为消费用户选择匹配的渠道对象。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端中可分别存储有所述多个渠道对象的服务地理信息。步骤S303中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
步骤S401:获取所述消费用户的客户端的目标地理位置。
在具体实例中,所述目标地理位置可以通过消费用户的终端设备中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模块来获得。当搭载在消费用户的第三客户端的第二通信应用程序获得消费用户对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权限时,第二通信应用程序即可从第三客户端获取到消费用户所在的目标地理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服务端需要通过第二服务端来获得消费用户关于其目标地理位置的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从第三客户端获得所述目标地理位置。
步骤S402:基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的服务地理信息,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的目标地理位置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具体实例中,所述服务地理信息可以包含目标渠道对象所对应组织的位置信息,例如如渠道对象所属门店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所述匹配即可以是例如为消费用户匹配属于离他最近的门店的渠道对象作为目标渠道对象;可选的,当该门店的渠道对象有多个时,可以通过前述的随机、规避达到限制的渠道对象中的一种或组合的规则来选取唯一的目标渠道对象。
或者,当渠道对象是员工时,所述服务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是员工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未必与其所属组织的地理位置信息一致,则所述匹配也可以是匹配距离消费用户最近的员工,以作为所述目标渠道对象。可选的,当最近的渠道对象有多个时,可以通过前述的随机、规避达到限制的渠道对象中的一种或组合的规则来选取唯一的目标渠道对象。
由于每个组织所管理的渠道对象可能发生变化,比如门店员工的入职、离职或调岗,或者社交软件用户群组的解散或新建等,可能造成目标渠道对象的变化。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预设的触发条件,以更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具体实例中,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例如预设的更新周期,即每隔预设周期时间(如一天、一周、一个月等)进行更新,对员工发生关系变化的、社交软件用户群组新建或解散的对应标识进行更新。
又例如,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渠道对象被增加、删除、或修改。
以表1为例,A1对应的渠道对象(设员工小张)离职,则可以将A关联于A1的关系删除或者将A1替换为接替小张的员工小王的标识信息A5等。相应的,在为通过组织1的引流标识码接入的消费用户在A2、A3、A4中匹配,或者A2、A3、A4、A5中匹配目标渠道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建立的每个组织的每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所关联的消费用户标识,就可以轻松统计出所述渠道对象关联的消费用户的数量,即相当于渠道对象所引入的客户数量,由此可以统计并比较渠道对象的效果。当渠道对象为员工时,也即统计员工的引流绩效。
举例来说,设企业Q具有三个门店Q1、Q2、Q3。
门店1(标识信息为Q1)的员工有3位,标识信息分别为Q11、Q12、Q13,社交软件用户群组有2个,标识信息分别为Q14,Q15。
门店2(标识信息为Q2)的门店员工有2位,标识信息分别为Q21、Q22;门店Q2的社交软件用户群组有1个,标识信息为Q23。
门店3(标识信息为Q3)的门店员工有2位,标识信息分别为Q31、Q32;门店Q3的社交软件用户群组有2个,标识信息为Q33,Q34。
假设统计引流情况如以下表2所示:
一方面,可以根据以上表2中数据,得到每个渠道对象的引流情况。进一步可选的,还可以进行不同渠道对象之间、或相同或不同类型(如员工或社交软件用户群组)渠道对象之间的引流情况的对比分析,比如门店1中,各员工中Q12绩效最高,员工Q11绩效最低;比如门店1中,员工引流总量75个,低于社交软件用户群组Q14和Q15的引流总量90个。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以上表2中数据,得到各个组织的引流情况。进一步可选的,还可以进行组织之间引流情况的对比分析。比如门店1的总引流量为165个,门店2的总引流量40个,门店3的总引流量140个,则可得到引流量上,门店1大于门店3大于门店2。
再一方面,也可以结合上述方面,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不同渠道对象之间、或相同或不同类型渠道对象之间的横向的引流情况的对比分析,此处不作进一步展开。
以上列举的统计方式、分析方式皆只是举例而已,在实际场景中可以加以变化、丰富,此处不做进一步展开。
在具体场景中,引流对象所引入的流量也应获得统计,用于量化引流对象的贡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02生成引流标识码中,可以包括: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相应的,所生成引流标识码所包含的配置信息中,会包含所述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当引流标识码被读取时,该标识信息也可以被读取出,而包含在例如所述渠道加入请求或其它消息中而被第一服务端所获取到。从而,在建立相匹配的消费用户和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关联关系时,也将此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一并关联,进而统计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步骤S302之后,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501:建立通过引流标识码与目标渠道对象建立通信权限的消费用户的标识信息同所述引流标识码相关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举例来说,当标识信息为P1的消费用户,通过扫描门店1的引流标识码而产生渠道加入请求,其中包含了引流对象S1的信息;第一服务端基于渠道加入请求为P1匹配目标渠道对象A3,建立关联关系为“P1-A3-S1”。
步骤S502:统计与上述引流对象关联的消费用户的数量。
举例来说,可以推知,通过统计引流对象S1所关联的各个消费用户的标识信息的数量,即可得到引流对象S1所引入的消费用户的数量,即引流对象S1的贡献,也可以进一步统计其绩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对象与渠道对象也可能存在对应关系,例如渠道对象和引流对象属于同一个员工,该员工作为引流对象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为同一个。则在进行对应消费用户的目标渠道对象的匹配时,可以考虑引流对象此对应关系,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引流对象具有对应关系的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作为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例如,员工1具有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A1,并且,在员工1所属组织的引流标识码生成时,A1作为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被加入。当所述引流标识码被消费用户(标识信息为Q1)读取时,第一服务端A1可以找到对应的标识信息A1。若员工1仍然是在职正常工作的状态,则可选的可以跳过之前的匹配规则,而将A1对应的渠道对象(员工1)作为目标渠道对象,进而可建立员工1和该消费用户之间的通信权限。
如图6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例如图1中的第三客户端。本实施例中涉及第一服务端、第二服务端等的内容,可以参考之前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实施例中不作重复描述。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601:读取引流标识码,以发送渠道加入请求。
其中,所述引流标识码基于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目标组织管理多个渠道对象;所述渠道加入请求用于触发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步骤S602:获得所述消费用户与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随机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以及/或者,排除达到预设限制条件的渠道对象后,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随机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客户端由第二服务端提供通信管理服务;所述第二服务端与第一服务端耦接;所述获得所述消费用户与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包括:接收关于所述通信权限的授权请求;响应于消费用户的授权操作,生成授权指示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端,以供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其中,所述第二服务端存储有消费用户的消费用户标识,以供所述第一服务端建立消费用户标识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客户端搭载了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端信息交互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所述消费用户的客户端搭载了用于与所述第二服务端信息交互的第二通信应用程序;所述获得所述消费用户与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包括:获得所述消费用户基于所述第二通信应用程序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应用程序通信的通信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费用户标识和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的关联关系,用于供统计与所述渠道对象关联的消费用户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标识码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引流对象的标识信息生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包括: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引流对象具有对应关系的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作为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在预设触发条件下获得更新;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包括:预设的更新周期;或者,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渠道对象被增加、删除、或修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包括:发送所消费客户端所在的目标地理位置,以供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服务地理信息与所述消费用户的目标地理位置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为更直观清楚地说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实施,请参阅图7,通过具体场景示例来说明消费用户和渠道对象之间的通信权限的建立的流程。图7中的虚线箭头表示关联关系,实线箭头表示各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关系。
组织1的标识信息为A,组织2的标识信息为B。
第一服务端响应于引流对象1和引流对象2的引流标识码生成请求,对应组织1生成与其标识信息A关联的引流标识码X提供给引流对象1,对应组织2生成与其标识信息B关联的引流标识码Y提供给引流对象2。
引流对象1将X提供给消费用户C(比如展示或通过海报为载体展示,或者转发),消费用户C对X扫码,以产生向第一服务端的渠道加入请求;引流对象2将Y提供给消费用户D,消费用户D对Y扫码,以产生向第一服务端发送的渠道加入请求。上述渠道加入请求可以经由第二服务端传递给第一服务端。
第一服务端可以通过第二服务端向C获得其授权指示(例如授权标识消费用户C身份的标识信息“C”、或其它用户信息等),并根据C的渠道加入请求为消费用户C在A1~A4中匹配到目标渠道对象A1,建立A1和C的通信权限,C和A1分别利用各自客户端搭载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如第一社交软件)和第二通信应用程序(如第二社交软件),经第一服务端和第二服务端进行通信交互,如消息会话等。同理,第一服务端可以通过第二服务端向D获得其授权指示(例如授权标识消费用户D身份的标识信息“D”、或其它用户信息等),并根据D的渠道加入请求为消费用户D在B1~B3中匹配到目标渠道对象B1,建立D和B3的通信权限,D和B3之间分别利用各自客户端搭载的第一通信应用程序和第二通信应用程序,经第一服务端和第二服务端进行通信交互。
如图8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模块示意图。所述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之前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对相同技术细节进行重复赘述。
如图所示,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装置800,可以应用于第一服务端,例如图1中的第一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
标识获取模块801,用于响应于引流对象的客户端发送的引流标识码生成请求,获取所述引流对象的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端存储有所述目标组织管理的多个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标识码生成模块80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引流标识码;
渠道匹配模块803,用于响应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读取所述引流标识码后发送的渠道加入请求,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并建立所述消费用户与所述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
如图9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渠道对象的通信装置的模块示意图。所述渠道对象的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之前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对相同技术细节进行重复赘述。
如图所示,渠道对象的通信装置900,可以应用于消费用户的客户端,例如图1中的第三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渠道请求模块901,用于读取引流标识码,以发送渠道加入请求;其中,所述引流标识码基于目标组织的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目标组织管理多个渠道对象;所述渠道加入请求用于触发从所述多个渠道对象中获取与所述消费用户匹配的目标渠道对象的标识信息;
渠道通信模块902,用于获得所述消费用户与目标渠道对象的通信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运行时执行前述渠道对象的数据处理方法、渠道对象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中的流程步骤。
即上述方法步骤被实现为可存储在记录介质(诸如CD ROM、RAM、软盘、硬盘或磁光盘)中的软件或程序指令,或者被实现通过网络下载的原始存储在远程记录介质或非暂时机器可读介质中并将被存储在本地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指令,从而在此描述的方法可被存储在使用通用计算机、专用处理器或者可编程或专用硬件(诸如ASIC或FPGA)的记录介质上的这样的软件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程序指令产品的形式实现。程序指令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程序指令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程序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
例如,图8、图9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可以是软件实现;或者也可以是软硬件配合实现,例如通过计算机设备实施例中的处理器运行存储器的程序指令实现;或者,也可以是通过硬件电路实现。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动态在一个处理部件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动态在一个部件中。上述动态的部件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动态的部件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例如,图8、图9实施例中各个功能模块可以是独立、单一的程序实现,也可以是一程序中的不同程序段分别实现,在某些实施场景中,这些功能模块可以位于一个物理设备,也可以位于不同的物理设备但相互通信耦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
例如,之前方法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顺序可能可以在具体场景中加以变化,并非以上述描述为限。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动态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融合节点属性的深度社团发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