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层叠体、包装材料及泡罩包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涉及铝层叠体、包装材料及泡罩包装体。
背景技术
作为医药品等的包装材料,广泛使用泡罩包装体(press through package,以下有时称为PTP)。PTP通常由容器材料和盖材构成,该容器材料包含聚氯乙烯、聚丙烯等树脂,包括收纳医药品等被收纳物(被包装物的一例)的收纳部,该盖材包含铝箔,以覆盖收纳部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容器材料。被密封于收纳部的被收纳物通过从收纳部的外侧施加力将其向盖材侧压入,压破盖材打封PTP而取出。
作为金属的铝箔与一般的树脂制或纸制的包装材料相比,透湿度非常低,是优异的防湿材料。但是,例如在PTP中,在将作为盖材的铝箔上产生的针孔配置于面对收纳部的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了针孔的水分到达被收纳物而使医药品等发生吸湿。通常,在箔厚小于15μm的铝箔中,与箔厚为15μm以上的铝箔相比,针孔的发生频率会大幅提高。另外,对于PTP的盖材,也寻求在避免制造时、运输时的损伤的同时,能够在开封时以适度的按压力断裂。考虑到它们的平衡,PTP的盖材以往使用了箔厚为17μm~20μm左右的铝箔。然而,在该范围的箔厚的铝箔中,不可避免地以一定频率产生针孔。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包含贴合了箔厚更小的两片铝箔的铝层叠体的盖材。认为在这样的铝层叠体中,只要两片铝箔的针孔不重叠地配置,水分就几乎不会通过盖材,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被收纳物的吸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56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9708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相对于铝箔可体现充分的粘接力的粘接剂,以往使用了含有异氰酸酯基的二液固化型粘接剂。但是,如果用这样的异氰酸酯系的二液型粘接剂使铝箔彼此贴合,则在使粘接剂反应固化时,在针孔的产生部位,有时在铝层叠体上产生部分的鼓起(日文原文:ふくれ)。例如,当在作为PTP的盖材使用的铝层叠体上产生部分的鼓起时,在对盖材实施印刷时会造成障碍。因此,铝层叠体尚未被广泛实际使用为作为通常实施印刷而使用的包装材料。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良好的印刷适性和优异的防湿性的铝层叠体、以及包含该铝层叠体的包装材料及泡罩包装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等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经由包含在结构单元中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树脂层将第一铝箔和第二铝箔贴合,能得到不会产生部分的鼓起,具有充分的贴合强度的铝层叠体,从而完成本发明。即,本说明书公开以下<1>~<6>的技术。
<1>一种铝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树脂层;第一铝箔,其贴合于所述树脂层的一面;第二铝箔,其贴合于所述树脂层的另一面,所述树脂层包含在结构单元中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铝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包含五元环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胺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铝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箔及所述第二铝箔中的至少一者以与所述树脂层为相反侧的面成为消光面的方式贴合于所述树脂层。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箔及所述第二铝箔的箔厚均为6μm以上,所述第一铝箔的箔厚和所述第二铝箔的箔厚之和、即合计箔厚为30μm以下。
<5>一种医药品、食品、饮料或工业材料用的包装材料,其包含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层叠体。
<6>一种泡罩包装体,其具备:片状的树脂容器,其包含收纳被收纳物的收纳部;盖材,其以覆盖所述收纳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贴附于所述树脂容器,包含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层叠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和优异的防湿性的铝层叠体、以及包含该铝层叠体的包装材料及泡罩包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铝层叠体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2的PTP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2及比较例2~4的评价试样的突刺强度的图表。
图4是表示实施例1、2及比较例2~4的评价试样的断裂距离的图表。
图5是针孔直径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3~5及比较例5、6的评价试样的每天的透湿度的图表。
图7是表示实施例3~5及比较例5、6的评价试样的累计透湿度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铝层叠体1至少包含树脂层30、贴合于树脂层30的一面的第一铝箔10、贴合于树脂层30的另一面的第二铝箔20。应予说明,图1是只是示意性表示铝层叠体1的截面的图,考虑到说明的便利性,有时一部分的层的厚度以与其它层不同的尺度表示(图2也同样)。
优选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优选箔厚度分别为30μm以下。通常,通过使多片铝箔在层叠的状态下通过辊间并进行轧制,从而制作箔厚为30μm以下的铝箔。此时,一边与其它铝箔接触一边被轧制的面成为无光泽的消光面,配置于外侧且与辊接触的同时被轧制的面成为比较有光泽的光泽面。在对铝箔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消光面比光泽面更适合印刷。这是因为,由于消光面的眩光少,所以实施了印刷时的辨识性优异,能够得到可减轻观察者眼睛的疲劳的印刷物。此外,例如当层叠轧制3片铝箔时,中间的铝箔的箔厚的偏差变大,常常不能使用。因此,通过以往的方法,难以制作面向外侧的两面成为消光面的单层结构的铝箔。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可以使用一面分别为消光面10A、20A,另一面为光泽面的材料。如果以与树脂层30为相反侧的面、即、在铝层叠体1中朝向外侧的两面中的至少一者成为消光面的方式将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贴合,则能够得到具备适于印刷的面的铝层叠体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铝层叠体1将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以将消光面10A、20A配置于朝向外侧的两面的方式贴合。如此,能够得到适于在两面实施印刷的铝层叠体1。
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优选箔厚分别为6μm以上。如果箔厚小于6μm,则铝箔的成形性、处理性降低,针孔PH的发生频率变得极高。另外,铝层叠体1优选第一铝箔10的箔厚和第二铝箔20的箔厚之和、即合计箔厚(不包括树脂层30的厚度)为30μm以下。例如,在将铝层叠体1用作PTP的盖材的情况下,如果合计箔厚大于该盖材,则开封所需的按压力增加,可能不能保证良好的开封性。另外,即使是单层的铝箔,如果箔厚为30μm以上,则能够使针孔PH的产生频率极低,因此,如果铝层叠体1的合计箔厚为30μm以上,则将多片铝箔贴合而制作铝层叠体的优势变小。
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箔厚,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箔厚。另外,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硬度,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硬度。例如,在将铝层叠体1用作PTP的盖材的情况下,如果适当调整并组合各铝箔的硬度及箔厚,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盖材的开封性。
另外,在铝层叠体1中,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贴合于树脂层30。换言之,在铝层叠体1中,在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之间夹杂粘接两者的树脂层30。
树脂层30以相对于铝箔可表现出充分的贴合强度的粘接性树脂形成。此外,在此,所谓充分的贴合强度具体是指对于例如15mm宽度的试验片,以150mm/min的条件进行180°剥离试验而测定的相对于铝箔的剥离强度为3.0N/15mm以上。以往,铝箔的粘接使用了含有异氰酸酯基的二液型粘接剂。可知在这种粘接剂中,通过在异氰酸酯中添加多元醇,如下述反应式(1)那样形成氨基甲酸酯键,由此,例如在以上述条件测定的情况下,表现出至少为4.0N/15mm以上,通常为8.0N/15mm左右的剥离强度。
【化学式1】
在上述反应式(1)中,R及R′相互独立地表示烃基,n表示自然数。
但是,已知水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速度比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速度大,当在进行粘接的环境下存在水分时,下述反应式(2)的反应比上述反应式(1)优先进行。其结果,在粘接时存在水分的情况下,不形成氨基甲酸酯键,不能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
【化学式2】
n(OCN-R-NCO)+2n·H2O→n·H2N-R-NH2+2n·CO2↑ (2)
在上述反应式(2)中,R表示烃基,n表示自然数。
在制作铝层叠体1时,在第一铝箔10或第二铝箔20上涂布粘接剂以将两个铝箔10、20贴合时,如果在任一个铝箔上存在针孔PH,则从针孔PH浸入的水分到达粘接剂,在针孔PH周围不能进行良好的粘接。进而,通过根据上述反应式(2)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针孔PH的周围会产生部分的鼓起。
如果在铝层叠体1上产生部分的鼓起,则在对该面实施印刷时会成为障碍,因此,会损害印刷适性,不能广泛用于实际使用。为了获得实用性高的铝层叠体1,需要选择即使在水分存在下进行粘接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部分的鼓起且可表现出充分的贴合强度的粘接性的树脂来形成树脂层30。例如,作为一液型粘接剂,已知有聚醚系的粘接剂,但聚醚系的一液型粘接剂与异氰酸酯系的二液型粘接剂相比粘接力低,相对于铝箔的剥离强度为2.0N/15mm左右,在用于铝箔的贴合时未表现出充分的贴合强度而容易剥离等,缺乏实用性。另外,也考虑使用高温反应型的粘接剂进行例如200℃以上的基于热层压的贴合,但如果需要高温下的处理,则制造成本会增加,因此,不能广泛用于实际使用。
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包含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一液型粘接剂作为构成树脂层30的粘接性树脂是有用的。在此,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是指在侧链上具有羟基的聚氨酯树脂。此外,这样的树脂有时也被称为羟基聚氨酯树脂,但在本说明书中统一地表现为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使用在结构单元中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例如可以是由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结构。
【化学式3】
在上述化学式(2)中,R1和R2相互独立地表示烃基,n表示1~50的整数。
如上所述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为不含异氰酸酯基的一液型,不与水分发生反应。另外,可以进行较低温度下的基于干式层压的粘接,能够不增加制造成本而将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以充分的强度进行贴合。具体而言,在对于15mm宽度的试验片以150mm/min的条件进行180°剥离试验并测定相对于铝箔的剥离强度的情况下,可以体现至少为4.0N/15mm以上、通常为8.0N/15mm以上、根据条件为10.0N/15mm以上的剥离强度。此外,虽然不清楚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和铝箔的粘接机理,但推测有可能由于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中大量含有的羟基与金属之间形成氢键,从而表现出粘接力。应予说明,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即使在涂布于铝箔的消光面及光泽面中的任一面上进行贴合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充分的强度进行粘合。
如上述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例如可通过使五元环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多官能胺化合物在80℃~200℃的熔融状态下进行反应来制备。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例如可通过在催化剂存在下且0℃~200℃下,在加压至0.1MPa~1MPa左右的二氧化碳气氛中使环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进行反应来制备。即,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是不以使用毒性高的光气制造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原料而是摄入了二氧化碳的树脂,因此,可以说从安全方面、环境方面出发利用该树脂也是优选的。
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涂布量例如能够设为形成0.5g/m2~7.0g/m2的干燥涂膜的量,更优选为2.0g/m2~5.0g/m2。如果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不过度增大进行干式层压时的节拍时间等而表现出充分的粘接力。另外,如果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抑制树脂层30对铝层叠体1的柔软性、强度等的影响,能够得到表示与单层的铝箔类似的物理性质的铝层叠体1,所述单层的铝箔具有与合计箔厚同等的箔厚,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方面也是有利的。
铝层叠体1可以通过将如上述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涂布于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的至少一面上后使其干燥,并重叠压接2片铝箔10、20来制作。这样的干式层压例如可以将干燥条件设为以80℃~120℃进行5秒~30秒,将压接条件设为50℃~80℃、0.3MPa~1.0MPa来实施。另外,推测在上述涂布量的范围内涂布了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情况下形成的树脂层30为1.5μm~6.0μm左右。
本发明的铝层叠体1经由含有不含异氰酸酯基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树脂层30将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贴合。因此,在进行铝箔10、20的粘接时不会受到水分的影响。因此,即使在任一个铝箔10、20上形成针孔PH的情况下,水分也不会影响粘接状态,且也不会产生气体而产生部分的鼓起。因此,能够使以充分的强度贴合2片铝箔10、20而成的铝层叠体1具备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的面。这样的铝层叠体1被要求高的防湿性,并且可以作为实施印刷而使用的包装材料适当使用。具体而言,作为例如因吸湿而失活的医药品、因吸湿而口感或味道发生变化的食品或饮料、以及因吸湿而功能或性质发生变化的工业材料的包装材料特别有用。应予说明,在作为包装材料使用的情况下,大多经过热密封等加热工序,但本发明的铝层叠体1已被确认即使在例如180℃的烘箱中加热一定时间也几乎没有变化,且耐热性也没有问题。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铝层叠体1的特征在于,包含:树脂层30、贴合于树脂层30的一面的第一铝箔10、贴合于树脂层30的另一面的第二铝箔20,树脂层30至少包含在结构单元中至少含有一个羟基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
上述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不含异氰酸酯基,且是一液的常温固化型,并且相对于铝箔能够体现充分的粘接力。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经由包含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树脂层30将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贴合,能够不产生因通过异氰酸酯基和水分的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引起的部分的鼓起而制作具有充分的贴合强度的铝层叠体1。其结果,能够获得具有高的防湿性和良好的印刷适性的铝层叠体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这2片铝箔贴合而制作铝层叠体1,但不用说也可以将3片以上的铝箔贴合而制作铝箔层叠体。随着铝箔的贴合片数增加,可以获得更大的针孔减少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铝层叠体1中,其特征在于,形成树脂层30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包含五元环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和胺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这样的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能够不以使用毒性高的光气制造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原料,而以使用二氧化碳制造的环状聚碳酸酯为原料来制备,因此,在环境方面、安全方面也优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铝层叠体1中,其特征在于,第一铝箔10及上述第二铝箔20中的至少一者以与树脂层30为相反侧的面成为消光面10A、20A的方式贴合于树脂层30。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以与树脂层30为相反侧的面、即面向外侧的面中的至少一者成为消光面10A、20A的方式制作铝层叠体1,能够得到特别适于在该面上进行印刷的铝层叠体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铝层叠体1中,其特征在于,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的箔厚均为6μm以上,第一铝箔10的箔厚和第二铝箔20的箔厚之和、即合计箔厚为30μm以下。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两个铝箔10、20中的针孔PH的发生频率抑制在一定程度,使贯通铝层叠体1整体的孔的发生频率非常小,同时实现整体的薄层化。由此,例如在将铝层叠体用于PTP盖材的情况下,能够兼顾高的防湿性和良好的开封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铝层叠体1可以用作医药品、食品、饮料或工业材料用的包装材料。铝层叠体1由于贯通其的针孔PH的发生频率极低,所以可以适当地用于要求如上述那样的高的防湿性的被包装物的包装。此外,铝层叠体1因为具备不产生部分的鼓起等而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的面,所以可以作为实施印刷而使用的包装材料适当使用。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具有包含铝层叠体的盖材201的PTP 200。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PTP 200的结构的截面图。PTP 200是收纳被收纳物T(片剂、胶囊剂等医药品)的包装材料的一例。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PTP 200具备:片状的树脂容器2,其包含收纳被收纳物T的收纳部2A;以及盖材201,其以覆盖收纳部2A的开口部2B的方式贴附于树脂容器2。
树脂容器2是PTP用的公知的树脂容器,包含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丙烯、非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树脂容器2具备片状的主体部2C和以从主体部2C向外侧膨出的方式形成的收纳部2A。收纳部2A通常针对一个树脂容器2形成多个,但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示出一个收纳部2A。收纳部2A形成在内侧具有用于收纳被收纳物T的空间S的凹部状,在与主体部2C的边界部分具备开口部2B。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收纳部2A在俯视时形成与被收纳物T的形状相仿的形状。树脂容器2例如包含将厚度为60μm~400μm左右的片材加工成规定形状而成的物质。
盖材201包含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第一铝箔10、第二铝箔20、树脂层30。进而,通过印刷在第一铝箔10的消光面10A上施加第一印刷层211,在该第一印刷层211上形成热密封性粘接层212。另外,通过印刷在第二铝箔20的消光面20A上施加第二印刷层221,在该第二印刷层221上形成叠印层222。
第一印刷层211例如显示被收纳物T的信息、其它信息,且使用公知的彩色印刷油墨通过公知的印刷方法来设置。第一印刷层211通常以散布在第一铝箔10的消光面10A上的方式部分地设置。第一印刷层211例如通过凹版印刷法等形成粘合剂树脂中含有炭黑、酞菁蓝、酞菁绿、喹吖啶酮系、偶氮系、二氧化钛等着色剂(颜料)而成的印刷油墨。这样的第一印刷层211能够从树脂容器2侧辨识到。
热密封性粘接层212是用于将盖材201粘接于树脂容器2的主体部2C并将收纳于树脂容器2的收纳部2A的被收纳物T密封的层,包含PTP用的公知的热粘接剂。在热密封性粘接层212中,具体而言,利用聚酯系粘接剂、聚丙烯系粘接剂、氯乙烯系粘接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系粘接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系粘接剂(日文原文:塩酢ビ系接着剤))等热粘接剂。此外,在制造PTP 200时,为了将该热密封性粘接层212粘接于树脂容器2,进行高温下的热粘接,如实施方式1所述,本发明的铝层叠体的树脂层30具备充分的耐热性,即使在高温下实施热粘接也不会产生问题。
第二印刷层221基本上与第一印刷层211同样地,显示被收纳物T的信息及其它信息,使用公知的彩色印刷油墨通过公知的印刷方法设置。第二印刷层221以散布在第二铝箔20的消光面20A上的方式部分或整面地设置。即,在盖材201中,在隔着树脂层30配置的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的朝向外侧的两面上实施印刷。即使在各铝箔10、20中的任一个上形成针孔PH,在本发明的铝层叠体中也不会产生部分的鼓起,而且由于实施印刷的面均为消光面10A、20A,所以能够在具备良好的印刷适性的面上实施辨识性优异的印刷。
叠印层222是公知的透明保护层,形成为覆盖第二印刷层221的整面。作为用于叠印层222的树脂,例如可举出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硝化纤维素树脂、丁缩醛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氨基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酰胺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如上所记载,本实施方式的PTP 200具备:片状的树脂容器2,其包含收纳被收纳物T的收纳部2A;以及盖材201,其以覆盖收纳部2A的开口部2B的方式贴附于树脂容器2,包含铝层叠体。本发明的铝层叠体在具有高的防湿性和良好的印刷适性的同时,实现了薄层化。因此,通过将这样的铝层叠体作为盖材201,能够得到除了防湿性、印刷适性之外还具有优异的开封性的PTP 200。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记载的任何限制。
<1.强度评价试样的准备>
如下述那样准备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4的铝层叠体或铝箔,用于强度评价试验。
[实施例1]
准备合计2片将一面作为光泽面、将另一面作为消光面10A、20A的铝箔(株式会社UACJ制箔制,材质:1N30-H18,箔厚:6.6μm)作为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在第一铝箔10的光泽面上,使用棒涂机以涂布量为3.3g/m2的方式涂布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粘接剂(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HPU C-3002)。将涂布有粘接剂的第一铝箔10在100℃的烘箱中干燥10秒后,在粘接剂的涂布面上,以光泽面与粘接剂接触的方式重叠第二铝箔20,以60℃、0.4MPa进行按压,进行基于干式层压的贴合。由此,得到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的铝层叠体1、即在包含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树脂层30的一面贴合有第一铝箔10、在另一面贴合有第二铝箔20的铝层叠体1。将所获得的铝层叠体1作为实施例1的评价试样。
[实施例2]
使用箔厚均为12μm的铝箔(株式会社UACJ制箔制,材质:1N30-H18)作为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隔着包含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树脂层30贴合了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的铝层叠体1,并将其作为实施例2的评价试样。
[比较例1]
使用箔厚均为12μm的铝箔(株式会社UACJ制箔制,材质:1N30-H18)作为第一铝箔10及第二铝箔20,且在第一铝箔10的光泽面上,以涂布量为4.7g/m2的方式涂布异氰酸酯系二液型粘接剂(大日本油墨株式会社制、LX-500/KW-75=10/1)来代替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粘接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隔着树脂层贴合了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的铝层叠体,并将其作为比较例1的评价试样。
[比较例2~4]
将以一面为光泽面、以另一面为消光面的箔厚为6.6μm的铝箔(株式会社UACJ制箔制,材质:1N30-H18)作为比较例2的评价试样。
另外,将以一面为光泽面、以另一面为消光面的箔厚为12μm的铝箔(株式会社UACJ制箔制,材质:1N30-H18)作为比较例3的评价试样。
另外,将以一面为光泽面、以另一面为消光面的箔厚为25μm的铝箔(株式会社UACJ制箔制,材质:1N30-H18)作为比较例4的评价试样。
表1示出各强度评价试样的概要。
【表1】
*1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液型粘接剂(HPU C-3002)
*2异氰酸酯系二液型粘接剂(LX-500/KW-75)
<2.强度评价试验>
(2-1.剥离强度的评价)
从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的评价试样中各切下5片15mm宽度的试验片。对于各试验片,在1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180°剥离试验,测定剥离强度(N/15mm)。实施例2的试验片(5片)的平均剥离强度为12.0N/15mm,比较例1的试验片的平均剥离强度为8.2N/15mm。
(2-2.突刺强度的评价)
对于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2、3、4的评价试样,以JIS Z1707(2019)为基准测定突刺强度。表2示出突刺强度及断裂距离的测定结果。图3及图4是绘制这些结果的图。
【表2】
<3.强度评价试验结果的考察>
关于剥离强度,实施例2的评价试样显示平均为12.0N/15mm这样的高的值。该值是比使用异氰酸酯系二液型粘接剂制备的具有可承受实际使用的剥离强度的比较例1的评价试样的平均值(8.2N/15mm)高的值。由此,确认了在本发明的铝层叠体1中,第一铝箔10和第二铝箔20隔着包含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树脂层30以可承受实际使用的充分的强度进行贴合。
另外,关于突刺强度及断裂距离,从图3及图4可知,实施例1、2的铝层叠体1均处于与具有与它们的合计箔厚相当的箔厚的单层的铝箔相同水平。本发明的铝层叠体1例如用于PTP的盖材的情况下,显示出与以往使用的包含单层的铝箔的盖材同等的强度及开封性,认为可以充分地代替该盖材。另外,由于观察到铝层叠体1的合计箔厚与单层铝箔的箔厚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认为在使用了铝层叠体1的包装材料的产品设计中,可以活用以往的单层铝箔的知识。
<4.透湿度评价用试样的准备>
如下所述那样准备实施例3~5以及比较例5、6的铝层叠体或铝箔,用于透湿度评价试验。应予说明,各评价试样中包含的针孔PH的大小由通过以下记载算出的“针孔当量直径”表示。
(针孔当量直径的计算)
铝箔上产生的针孔PH的形状根据发生原因而通常是不定形状,但如图5所示,大多形成在单轴方向(图5中的X方向)上长的橄榄球状。使用激光显微镜测定针孔PH的最长直径部位处的长度(X)和与之垂直的宽度(Y),根据以下数学式(1)求出具有与矩形面积(X×Y)相等的面积的圆的直径D,将该直径D定义为“针孔当量直径”。
【数学式1】
[实施例3~5]
作为第一铝箔10,使用具有针孔当量直径为110μm的针孔PH的铝箔,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铝层叠体1,将其作为实施例3的评价试样。
另外,作为第一铝箔10,使用具有针孔当量直径为64μm的针孔PH的铝箔,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铝层叠体1,将其作为实施例4的评价试样。
另外,作为第一铝箔10,使用具有针孔当量直径为24μm的针孔PH的铝箔,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铝层叠体1,将其作为实施例5的评价试样。
[比较例5、6]
准备以一面为光泽面、以另一面为消光面、箔厚为20μm的铝箔(株式会社UACJ制箔制,材质:A1 N30),使用FAYb(镱光纤激光器)式松下设备SUNX株式会社制、LP-Z130装置,在点系70μm、输出功率13W的条件下,将激光照射到上述铝箔上,形成针孔PH,制成比较例5的评价试样。应予说明,比较例5的评价试样中形成的针孔PH的针孔当量直径为89μm。
另外,除了形成针孔当量直径为114μm的针孔PH之外,与比较例5同样地制作了比较例6的评价试样。
表3示出各透湿度评价试样的概要。
【表3】
*1聚羟基氨基甲酸酯树脂-液型粘接剂(HPU C-3002)
<5.透湿度评价试验>
对于实施例3~5以及比较例5、6的评价试样,以JIS Z 0208:1976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式法)为基准,测定透湿度。图6和图7是绘制了每天的透湿度和累计透湿度的图。此外,图中所示的透湿度的值是将28.27cm2的杯面积换算成1m2而得的值,与实际包装中的透湿度不同。
<6.透湿度评价试验结果的考察>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比较例5、6中,始终是一定量的湿度透过,累计透湿度与时间经过成正比地增加,经过6天后的累计透湿度达到约9g/m2或约14g/m2,与此相对,实施例3~5的评价试样都是湿度的透过量以极小的水平推移,经过6天后的累计透湿度停留在低于2g/m2。可知在本发明的铝层叠体1中,即使在一者的铝箔(第一铝箔10)上产生针孔PH,也能够维持良好的防湿性。应予说明,实施例3~5的评价试样均包括存在于第一铝箔10的针孔PH的周围的区域,未观察到部分的鼓起等。
符号说明
1…铝层叠体、
10…第一铝箔、
20…第二铝箔、
10A、20A…消光面、
30…树脂层、
200…PTP、
2…树脂容器、
2A…收纳部、
2B…开口部、
2C…主体部、
201…盖材、
211…第一印刷层、
212…热密封性粘接层、
221…第二印刷层、
222…叠印层、
D…(针孔当量)直径、
T…被收纳物。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夹层玻璃和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