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开合模工具及注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倒扣模具设计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开合模工具及注塑装置。背景技术
倒扣是指从开模方向看零件外表面及从反方向看零件背面,产品上存在无法直接脱模、需要借助抽芯机构实现出模的负角部分称之为倒扣。
在注塑成型产品中,有部分产品的内外侧在开模方向上,同时存在出模倒扣,需要借助抽芯机构实现脱模。例如某产品的特征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1a是产品外观面,在Z向呈凸起状,形成内腔,1b是产品内表面,即产品的内腔表面。产品的Y向外表面1c和1e位置,以及内腔内壁1d和1f位置,在开模方向Z向上,均存在倒扣,脱模时与后模型芯之间存在干涉,无法直接脱模取件。该零件质量要求高,产品顶出时,要求其位置、姿态稳定,不能出现粘模、翻转、掉落、钩挂等情况。
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种开模方向Z向上,Y向的内外侧均存在倒扣的情况,开模时通常需要把Z向凸起侧的模具拆解后,再将Y向的外侧倒扣模具拆解后,最后再将Z向另一侧模具抽芯后,取出Y向的内侧的倒扣模具。这样的方式导致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及维护保养成本高,开模动作多也会导致产品生产周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开合模工具及注塑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及维护保养成本高,和开模动作多导致产品生产周期长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开合模工具,包括:
至少一外侧模固定座,其可侧向移动,用于设在产品的外侧以设置至少一个外侧模具;
至少一内侧抽芯机构,其包括可侧向移动,并从侧向伸入所述产品内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连接至少一个内侧模具;
凸侧模板,其与所述外侧模固定座相对滑动连接,所述凸侧模板用于设在产品的凸出侧,以设置至少一个凸侧模具,当开合模时,所述凸侧模板与所述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可使所述外侧模固定座和连接杆同时侧向移动,带动外侧模具和内侧模具开合模。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外侧模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对侧的内侧模具连接,所述外侧模固定座侧向移动时,可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对侧侧壁的所述内侧模具移动来完成开合模。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连接杆与凸侧模板通过驱动结构连接,当所述凸侧模板与所述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时,同时通过驱动结构带动连接杆侧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内侧模具开合模。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滑座,其固定设置,并设有滑槽;
滑块,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内设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朝凸出侧倾斜向外;
楔块,其与所述凸侧模板连接,并与所述楔形槽匹配,当所述凸侧模板与所述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时,可通过所述楔块带动所述滑块向侧向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外侧模固定座上设有朝凸出侧倾斜向内的导向孔,所述凸侧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匹配的导向柱,当凸侧模板与所述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时,通过所述导向柱带动所述外侧模固定座向侧向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凹侧模板,用于设在产品的凹侧,以设置凹侧模具,并用于安装外侧模固定座。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凹侧模板上设有固定座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外侧模固定座的侧移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注塑装置,包括:
至少一外侧模固定座,其可侧向移动,用于设在产品的外侧,每个所述外侧模固定座至少设有一个外侧模具;
至少一内侧抽芯机构,其包括可沿侧向移动,从侧向伸入所述产品内侧的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至少连接一个内侧模具;
凸侧模板,其与所述外侧模固定座相对滑动连接,所述凸侧模板上设在产品的凸出侧至少设置一个凸侧模具,当开合模时,所述凸侧模板与所述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可使所述外侧模固定座和连接杆同时侧向移动,带动外侧模具和内侧模具开合模。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还包括凹侧模板,其用于设置在产品的凹侧,所述凹侧模板上设有凹侧模具,且所述外侧模固定座可侧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凹侧模板上。
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凹侧模具内设有使所述连接杆和内侧模具可侧向移动的腔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凸侧模板与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时,可使外侧模固定座和连接杆侧向移动,带动外侧模具和内侧模具开合模。这样的设计在开模时,仅仅需要向凸侧方向移动凸侧模板或者向凹侧方向移动外侧模固定座,使凸侧模板与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即可完成开模,无需其他操作,开模完成后即可取出产品,不需要单独取出抽芯结构,即凹侧的模具和抽芯结构都不需要取出,就可以拿出产品。省去了抽芯动作,将结构简化;仅仅向凸侧方向移动凸侧模板或者向凹侧方向移动外侧模固定座即可完成开模简化模具的开合模方式,节省开合模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塑产品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塑产品的A-A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现有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开合模工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4中A-A截面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4中B-B截面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开合模工具开模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开合模工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开合模工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9中A-A截面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9中B-B截面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开合模工具开模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开合模工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注塑产品;101、Y向外侧固定座;102、Y向外侧模具;103、抽芯块;104、Y向内侧模具;105、Z向上模板;106、Z向上侧模具;107、Z向下模板;108、Z向下侧模具;1091、支撑板;1092、Z向面板;1093、基台;10931、下底板;10932、两组撑脚;10933、顶板;10934、顶针;10、产品;1、外侧模固定座;2、外侧模具;3、内侧抽芯机构;31、连接杆;32、驱动结构;321、滑座;322、滑块;323、楔块;324、滑块限位机构;33、搭接块;4、内侧模具;5、凸侧模板;51、导向柱;52、连接螺栓;6、凸侧模具;7、凹侧模板;71、固定座限位机构;72、避空孔;8、凹侧模具;81、通孔;91、上面板;92、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针对这种侧壁有内外倒扣的产品,先给出一种先有技术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若要注塑如图2所示的侧壁内外倒扣的注塑产品100。需要在产品的两侧分别设置Y向外侧模具102和腔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置Y向内侧模具104,以及在产品的上侧设置Z向上侧模具106和在产品的下方设置Z向下侧模具108。
在合模时,需要通过Z向面板1092和Z向上模板105固定住Z向上侧模具106;通过Y向外侧固定座101将Y向外侧模具102固定住;对于Z向下侧模具108通过Z向下模板107上抵持,Y向内侧模具104,通过抽芯块103抵持,抽芯块103穿过Z向下模板107的避空孔设置在支撑板1091上,Z向下模板107设置在基台1093上的支撑板1091上,抽芯块103的侧向设有斜面,抵持在Y向内侧模具104上将其固定,基台1093包括下底板10931、两组撑脚10932、顶板10933和顶针10934,Z向下侧模具108和支撑板1091设有使顶针10934穿过的顶针孔,两组撑脚10932分别设置在下底板10931的两侧,顶针10934设置在顶板10933上,并穿过顶针孔,顶板10933设在下底板10931上方,并位于两组撑脚10932内,并可在两组撑脚10932内侧上下移动,下底板10931上设有用于顶推顶板10933的顶孔。
在开模时,需要将Z向面板1092和Z向上模板105与产品分离后,使Z向上侧模具106脱模,其中,Z向面板1092用来与注塑机连接;将Y向外侧固定座101移动后,可使Y向外侧模具102脱模;对于Z向下侧模具108和Y向内侧模具104,则将基台1093上的支撑板1091上设置的抽芯块103抽出后,解除抽芯块103的斜面对Y向内侧模具104的抵持,将Y向内侧模具104脱模后,至此,产品侧壁上的内外倒扣全部脱离,顶推顶板10933,顶针10934顶推产品,使产品从Z向下侧模具108脱模,才能取出产品。这样会使产品的开合模开模动作多,从而会导致产品生产周期长。
如图4、图5和图9、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开合模工具,包括:至少一外侧模固定座1、至少一内侧抽芯机构3和凸侧模板5。
其中,外侧模固定座1可侧向移动,用于设在产品10的外侧以设置至少一个外侧模具2;内侧抽芯机构3包括可沿侧向移动,并从侧向伸入产品10内侧的连接杆31,连接杆31用于连接至少一个内侧模具4;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相对滑动连接,凸侧模板5用于设在产品10的凸出侧以设置至少一个凸侧模具6,当开合模时,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可使外侧模固定座1和连接杆31同时侧向移动,带动外侧模具2和内侧模具4开合模。
在使用该侧壁内外倒扣产品10开合模工具时,在可侧向移动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置至少一个外侧模具2;可沿侧向移动,并从侧向伸入产品10内侧的连接杆31连接至少一个内侧模具4;并使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相对滑动连接,当开合模时,凸侧模板与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可使外侧模固定座1和连接杆31侧向移动,带动外侧模具2和内侧模具4开合模。这样的设计在开模时,仅仅需要向凸侧方向移动凸侧模板或者向凹侧方向移动外侧模固定座,使凸侧模板与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即可完成开模,无需其他操作,开模完成后即可取出产品10,不需要开单独取出抽芯结构,即凹侧的模具和抽芯结构都不需要移动,就可以拿出产品10。省去了抽芯动作,将结构简化;仅仅使凸侧模板与外侧模固定座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即可完成开模,简化了模具的开合模方式,节省开合模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作业效率。
具体地,开模时,凸侧模板5向凸侧方向移动,或者外侧模固定座1向凹侧方向移动,可同时带动外侧模固定座1向外侧移动,以及连接杆31向开模方向移动。合模时,凸侧模板5向凹侧方向移动,或者外侧模固定座1向凸侧方向移动,带动外侧模固定座1向内侧移动,以及连接杆31向合模方向移动。
其中,凸侧模板5即为产品10凸出一侧的用于设置该侧模具的模板;外侧模固定座1即为用于设置安装侧壁外侧模具的模板;内侧抽芯机构3即为用于设置安装侧壁内侧模具的模板。凸出侧即为凸出的一侧,该工具针对的是有腔体产品10且侧壁内外都有倒扣的开合模工具设计方案,凸出侧即为产品10腔体的封闭端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产品10的侧向内外两侧侧壁都存在倒扣,所以产品的内外两侧侧壁都需要进行侧向脱模。本例中外侧模固定座1和内侧抽芯机构3均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侧壁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只有一侧存在倒扣,可只在一侧设置该外侧模固定座1和/或内侧抽芯机构3,即将外侧模固定座1和内侧抽芯机构3设置在存在倒扣的侧壁上。另外,在本例中,整个工具可以同时对两个相同的产品10进行注塑,每个外侧模固定座1设置有两个外侧模具2,每个内侧抽芯机构3的连接杆31上连接有两个内侧模具4,凸侧模具6上设有两个产品10的注塑槽,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凸侧模具6与凸侧模板5连接,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这样就可以实现同时注塑两个产品10。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根据同时注塑产品的设计需求,以及工具设计的复杂程度,调整每个外侧模固定座1上外侧模具2的个数,以及内侧抽芯机构3的连接杆31上连接的内侧模具4的个数。
如图5-图8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31的一端与外侧模固定座1连接,另一端与对侧的内侧模具4连接,外侧模固定座1侧向移动时,可通过连接杆31带动对侧侧壁的内侧模具4移动完成开合模。
在本实施例中,外侧模固定座1向外侧移动时,是将其连接的外侧模具2脱模,将外侧模固定座1向外侧移动,由于连接杆31的两端是与外侧模固定座1和内侧模具4连接的,所以也可以带动内侧模具4侧向移动。又由于同一侧侧壁内外侧的倒扣脱模方向不同,所以与左侧壁的外侧模固定座1连接的连接杆31,其另一端是与另外一侧壁的内侧模具4连接,这样就可以在外侧模固定座1侧向移动时,将对侧侧壁的内侧模具4进行脱模。本例中,连接杆31是与两个内侧模具4连接,所以两个内侧模具4是通过搭接块33连接后再与连接杆31连接,实现两个内侧模具4与连接杆31同时移动。
当腔体两侧的内壁都有倒扣时,左右两侧的外侧模固定座1都需要设置一根连接杆31与对侧的内侧模具4连接,这时可将连接杆31在Z向上下设置,并且加大其中一个搭接块33的厚度,并在这个较厚的搭接块33上设置一个滑动孔,使端部不与该较厚的搭接块33连接的连接杆31,穿过该较厚的搭接块33的滑动孔后与另一搭接块33连接。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31与凸侧模板5通过驱动结构32连接,当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时,同时通过驱动结构32带动连接杆31侧向移动,以带动内侧模具4开合模。
在本实施例中,凸侧模板5与驱动结构32连接,当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时,可以带动驱动结构32侧向移动,从而带动与驱动结构32连接的连接杆31侧向移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带动内侧模具4开合模。可简化内侧模具4的开合模工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结构32包括:滑座321、滑块322和楔块323。
其中,滑座321固定设置,并设有滑槽;滑块322与连接杆31连接,可滑动地设于滑槽内,滑块322内设有楔形槽,楔形槽朝凸出侧倾斜向外;楔块323,其与凸侧模板5连接,并与楔形槽匹配,当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时,可带动滑块322向侧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22与外侧模固定座1在凹凸侧方向上相对固定设置,即在凹凸侧方向上同时移动,当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时,是将凸侧模板5向图1中的Z向向上移动,或者使外侧模固定座1向凹侧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滑块322内设有朝凸出侧倾斜向外楔形槽,与楔形槽匹配并与凸侧模板5连接的楔块323,也会与滑块322在凹凸侧方向上远离,这时就可以驱动滑块322向内移动,此时,连接杆31的另一端与驱动结构32同侧设置的内侧模具4连接,即可将该内侧模具4脱模。在合模时,将凸侧模板5向图1中的Z向向下移动,或者使外侧模固定座1向凹侧方向移动,与凸侧模板5连接的楔块323,也会与滑块322在凹凸侧方向上靠近,这时就可以驱动滑块322向外移动,落到位后,即可完成内侧模具4的合模。
在本例中,滑座321与外侧模固定座1连接,滑块322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座321上,所以滑块322与外侧模固定座1在凹凸侧方向上相对固定,外侧模固定座1内设有使滑块322可滑动的滑槽,以及连接杆31可滑动的滑孔,连接杆31穿过滑动后从产品的下放穿过,通过搭接块33与内侧模具4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楔形槽朝凸出侧倾斜向内,则此时,滑块322的移动方向就会相反,此时连接杆31的另一端与驱动结构32对侧设置的内侧模具4连接,实现该内侧模具4脱模。
另外,驱动结构32还包括一个固定设置在滑块限位机构324,用于限制滑块322的滑动位置,避免滑块脱落。
再次参见图5和图10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有朝凸出侧倾斜向内的导向孔,凸侧模板5上设有与导向孔匹配的导向柱51,当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时,通过导向柱51带动外侧模固定座1向侧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开模时,由于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有朝凸出侧倾斜向内的导向孔,凸侧模板5上设有与导向孔匹配的导向柱51,凸侧模板5向凸侧或者外侧模固定座1向凹侧移动,导向孔内的导向柱51就会驱动外侧模固定座1向外侧移动,从而使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置的外侧模具2开模。当合模时,凸侧模板5向凹侧,或者外侧模固定座1向凸侧移动,导向孔内的导向柱51就会驱动外侧模固定座1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置的外侧模具2合模。
另外,在本例中,为提高导向孔内的导向柱51就会驱动外侧模固定座1向外侧移动的稳定性和驱动效率,在每一个凸侧模板5上设置两个间隔的导向柱51,可稳定保持凸侧模板5和外侧模固定座1相对位置。导向柱51的上端侧壁上设有连接螺栓52,导向柱51与凸侧模板5通过侧壁上设置的连接螺栓52连接,使导向柱51在凸侧模板5开合模时,与其同时移动。
每个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两个间隔设置的外侧模具2,外侧模具2呈圆台形,横向设置,还可以作为凸侧模具6的支撑,外侧模具2作为凸侧模具6和下文中的凹侧模具8的分界处,呈圆台形的形状可方便脱模。
由于导向柱51和导向孔之间可能存在间隙,只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为了将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置的外侧模具2合模后到位,在凸侧模板5的外侧下方和外侧模固定座1的外侧上方设有相互匹配朝凸出侧倾斜向内的斜面,凸侧模具6合模完成后,可正好挤压在外侧模固定座1的斜面上,使外侧模具2合模到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工具还包括凹侧模板7,其固定设置,用于设在产品10的凹侧,以设置凹侧模具8,并用于安装外侧模固定座1。
在本实施例中,凹侧模板7上设有滑槽,用于设置外侧模固定座1,使外侧模固定座1可在滑槽内侧向移动,并可使外侧模固定座1和凹侧模板7在凹凸方向一起移动,凹侧即该产品10的腔体一侧,图1中的Z向下侧,在开模和合模时,都不必取下,产品10在上侧、外侧和内侧均脱模后即可取出,可提高作业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凹侧模板7上设有固定座限位机构71,用于限制外侧模固定座1的侧移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固定座限位机构71,可防止外侧模固定座1滑落。同样的,在连接杆31与凸侧模板5通过驱动结构32连接的方案中,滑座321和滑块限位机构324也是固定设置在凹侧模板7上,随凹侧模板7在凹凸方向一起移动。
另外,在凹侧模板7上还设有避空孔72,当凸侧模具6合模时,凸侧模板5向下移动,导向柱51穿过导向孔抵持在避空孔72内,可在外侧模固定座1的侧向位移较大时,设计较长的导向柱51,合模时,使导向柱51位于避空孔72内,避免与凹侧模板7相互干涉。
该工具还包括与凸侧模板5连接的上面板91,用于与注塑机连接。还包括与凹侧模板7连接的基座92,基座92与凹侧模板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使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时,可通过注塑机移动凸侧模板5,也可通过移动基座92,带动凹侧模板7移动,从而带动外侧模固定座1移动。当凸侧模具6、外侧模具2和内侧模具4的开模开模完成后,还可以通过基座92上设置的并穿过凹侧模板7和凹侧模具8的顶针,顶开还保持在凹侧模具8,方便取件。本例中的基座92与现有技术中图3的基台1093结构和功能一致,此处不再做赘述。
如图4至图8所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注塑装置,包括:至少一外侧模固定座1,其可侧向移动,用于设在产品10的外侧,每个外侧模固定座1至少设有一个外侧模具2;至少一内侧抽芯机构3,其包括可沿其开合模方向伸入产品10内侧的连接杆31,每个连接杆31至少连接一个内侧模具4;凸侧模板5,其与外侧模固定座1相对滑动连接,凸侧模板5上设在产品10的凸出侧至少设置一个凸侧模具6,当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时,可使外侧模固定座1和连接杆31同时侧向移动,带动外侧模具2和内侧模具4开合模。
在使用侧壁内外倒扣产品注塑装置时,在可侧向移动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置至少一个外侧模具2;可沿侧向移动,并从侧向伸入产品10内侧的连接杆31连接至少一个内侧模具4;并使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相对滑动连接,当凸侧模板5带动凸侧模具6开合模时,可使外侧模固定座1和连接杆31移动,带动外侧模具2和内侧模具4开合模。这样的设计在开模时,仅仅需要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或靠近,即可完成凸侧模具6、外侧模具2和内侧模具4的开模,无需其他操作,开模完成后即可取出产品10,不需要单独取出抽芯结构,即凹侧的模具和抽芯都不需要移动,就可以拿出产品10。简化了模具的开合模方式,节省开合模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凹侧模板7,其用于固定设置在产品10的凹侧,凹侧模板7上设有凹侧模具8,且外侧模固定座1可侧向移动的设置在凹侧模板7。
在本实施例中,凹侧模板7上设有滑槽,用于设置外侧模固定座1,使外侧模固定座1可在滑槽内侧向移动,凹侧即该产品10的腔体一侧,图1中的Z向下侧,在开模和合模时,都不必取下,产品10在上侧、外侧和内侧均脱模后即可取出,可提高作业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凹侧模具8内设有使连接杆31和内侧模具4移动的腔室。
在本实施中,由于内侧模具4和连接杆31需要在产品10的腔体内移动,所以在凹侧模具8需要设计可使连接杆31和内侧模具4移动的腔室。另外还要设计使搭接块33穿过的通孔81,在装配搭接块33时,需要先将凹侧模具8安装到位后,再将连接杆31穿过滑孔至腔体内,以及将内侧模具4安放至凹侧模具8的腔室内,连接内侧模具4和搭接块33,最后将搭接块33穿过凹侧模具8通孔81至腔室内,使连接杆31与搭接块33连接。
如图7和图12所示,综上,当使用该在使用侧壁内外倒扣产品注塑装置时,开模动作为:通过向凸侧方向移动凸侧模板5或者向下移动基座92带动凹侧模板7和外侧模固定座1向凹侧方向移动,使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带动凸侧模具6开模;导向孔内的导向柱51随着凸侧模板5一起向上移动,此时,导向柱51就会驱动外侧模固定座1向外侧移动,从而使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置的外侧模具2开模;两端分别与外侧模固定座1和内侧模具4连接的连接杆31,带动对侧侧壁上的内侧模具4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内侧模具4脱模,或者与楔形槽匹配并与凸侧模板5连接的楔块323向凸侧方向移动,驱动滑块322向内移动,带动连接杆31的另一端连接的并与驱动结构32同侧设置的内侧模具4移动,即可将该内侧模具4脱模;凸侧模具6、内侧模具4和外侧模具2均脱模后,即可取出产品10,不需要开底部模具和卸下底部的支撑,即凹侧的模具和支撑都不需要移动,就可以拿出产品10。省去了抽芯结构,使结构简化;仅仅上移凸侧模板5即可完成开模,简化了模具的开合模方式,节省开合模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例中,导向孔朝凸出侧倾斜向外17°,即与竖直方向呈17°夹角。通过使凸侧模板5与外侧模固定座1之间相互远离至130mm位置即可带动凸侧模具6开模;导向孔内的导向柱51随着凸侧模板5一起移动,导向柱51就会驱动外侧模固定座1向外侧移动40mm,从而使外侧模固定座1上设置的外侧模具2开模;两端分别与外侧模固定座1和内侧模具4连接的连接杆31,带动对侧侧壁上的内侧模具4向内侧移动15mm,从而使内侧模具4脱模,或者与楔形槽匹配并与凸侧模板5连接的楔块323一起移动,驱动滑块322向内移动,带动连接杆31的另一端连接的并与驱动结构32同侧设置的内侧模具4移动15mm,即可将该内侧模具4脱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热量回收功能的节能注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