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

文档序号:5763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50次 英文

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属于建筑雪荷载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全球极端低温冰雪灾害频繁发生的背景下,积雪导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倒塌事故也随之不断增加,建筑结构的抗雪形势十分严峻。大跨空间结构具有屋面结构轻,屋面面积大,雪荷载占总荷载比例大的特点,其设计往往由雪荷载控制,属于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另一方面,大跨空间结构多应用于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和火车站站房等人员十分密集、影响十分重大的公共建筑,因此,大跨空间结构的雪致工程灾害后果往往十分严重,正确掌握其屋面雪荷载的设计方法意义尤为重大。

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建筑雪荷载的研究并渐成体系,逐步形成现场实测、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三种相辅相成的研究技术手段。现场实测研究严重受地域、季节及自然条件的限制,且研究周期长,随机性大,变量不可控,很难用于揭示屋面积雪的多要素全过程演变机理;数值模拟缺少可靠的标准试验用于对数值模拟的模型和结果进行验证,使其应用与推广受到极大限制;基于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方法的上述局限性,借助人工设备,按照一定相似比例关系在实验室里完成的试验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努力发展的对象。试验研究不受自然条件、地域或季节的限制,可根据需要控制各项参数、实现参数分析,还原降雪或积雪的过程,并且可方便的重复试验,成为揭示屋面积雪堆积机理和变化规律的最有效手段。

依据试验对象及设备种类的不同,目前的试验研究方法可划分为3类:基于传统风洞与模拟颗粒的试验方法、基于水槽与模拟颗粒的试验方法、基于低温风洞与自然雪或人造雪的风雪联合试验方法。基于传统风洞与模拟颗粒的试验方法,是通过寻求雪颗粒替代品在传统风洞里开展的风致雪漂移试验研究,一般采用小苏打、细硅砂、工业盐等作为模拟颗粒;基于水槽与模拟颗粒的试验方法,是一种在水槽中利用砂水混合物模拟风致雪漂移的试验方法,因为砂-水的密度比与雪-气的密度比较为接近,因此其相似准则的建立更为便利,该试验方法因水槽设备复杂性较高、数量较少而使其普及度较低;基于低温风洞与自然雪或人造雪的风雪联合试验方法,是利用冬季寒区低温环境,通过振动筛降雪模拟装置将真实雪颗粒或人造雪颗粒播撒落入试验段,以实现稳定降雪的试验环境,还原真实的降雪过程。

屋面积雪的真实堆积和演变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过程,不仅受风致雪漂移现象的影响,也受雨雪联合作用与热力融雪作用等多种自然作用的影响;不仅受单次降雪的影响,更多情况下要受多次降雪的累积影响。然而,目前的国内外相关试验设备几乎还不能实现对这种复杂过程的准确模拟,大多只针对风致雪漂移现象以及单次降雪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正确揭示屋面积雪的堆积与演变机理,必须要考虑自然界中风、雨、热等环境因素的联合影响,对屋面积雪的堆积-消融-结晶-堆积演变全过程进行模拟。因此,必须要利用建筑工程大气边界层低温风洞与人造雪或自然雪进行试验。

目前,公开见于文献的功能类似的试验设施仅有法国南特的Jules Verne(JV)气象风洞(见图1a)以及日本新庄冰冻圈环境模拟实验室(CES)(见图1b)。

法国南特JV气象风洞由内外两个环流风洞组成,外环称之为动力环(dynamiccircuit),具有三个试验段(多环境模拟、低风速与高风速试验段)。多环境模拟试验段主要用于对建筑在风、雨和沙尘暴环境下的响应进行研究,其最大风速可达到90km/h;而其余两个试验段均配置测力天平等,多用于测量建筑结构及交通设施的风振响应(升、阻力系数)与表面风压等,低风速段最大风速为160km/h,而高风速段最大风速可达280km/h。内环又称温控环(thermal circuit),内部设有热交换设备,可控制其环境试验段温度在-32~55℃之间,可用来模拟雨、雪与太阳辐射等大气环境,试验段截面尺寸为10m×7m,长为25m,最大风速可达140km/h。

日本新庄CES实验室设有一座截面为1m×1m、试验段长度为14m的风洞,通过制冷器与风机对流,试验段可维持-10℃的低温环境。CES实验室可人工制造六棱树状雪颗粒与球形雪颗粒,并可通过振动播撒装置模拟降雪过程,同时可采用预铺颗粒法开展风致雪漂移的试验研究。该试验系统的温控方法与法国JV气象风洞类似,两者在预冷过程都是通过空调设备制造低温空气进行风洞试验段的预冷,没有直接利用外部的低温环境,成本过高。

本发明属于建筑雪荷载领域,直接应用于建筑工程大气边界层低温风洞的预冷过程。其目的是因地制宜,利用哈尔滨冬季室外低温环境对风洞整体进行整体预冷,达到人造雪或自然雪试验所需的低温环境,克服现有建筑工程大气边界层低温风洞温控成本过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以解决现有风洞需要在预冷过程中通过空调设备制造低温空气进行风洞试验段的预冷,从而没有直接利用外部的低温环境,耗能成本过高。

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所述风洞预冷装置安装在风洞上,其中,所述风洞预冷装置包括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均一端连通风洞内部,一端连通外界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均包括管道本体与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管道本体中,受风洞的操作间控制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的管道口均安装有自动闭合装置,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的管道口。

本发明的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寒冷地区冬季的室外低温环境,对风洞进行预冷,其成本相比于现有其它类似设备的预冷方式成本大大减低,经初步测算,每次试验可降低用电量约1200Kw·h。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两种风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法国JV气象风洞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日本CES风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的试验开始前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的试验开始后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出风管道、2为进风管道、3为试验段、4为扩散段、5为动力段、6为过渡段、7为第三拐角、8为第四拐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风洞包括试验段3、扩散段4、动力段5、过渡段6、第三拐角7和第四拐角8,试验段3、扩散段4、第三拐角7、第四拐角8、动力段5和过渡段6依次连通,

其中,风洞预冷装置包括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1,进风管道2安装于第三拐角7和第四拐角8之间,出风管道1安装于动力段5和第四拐角8之间,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 1均一端连通风洞内部,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

具体的,风洞是一种产生人造气流的管道,用于研究空气流经物体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常见风洞为垂直单回流闭口型式,由稳定段(含蜂窝器和阻尼网)、收缩段、试验段、第一扩散段、第一、二拐角、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方圆过渡段、动力段、圆方过渡段、第三扩散段、第三拐角、第三过渡段、第四拐角等部分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洞预冷装置可以安装在风洞的任意段,在风洞上的安装处进行开孔,安装管道与风机,连接外部低温环境。管道共计两个,其一为进风管道2,用于引入外部低温空气;其二为出风管道1,用于排出内部室温空气。

进一步的,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1均包括管道本体与风机,风机安装于管道本体中,受风洞的操作间控制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

进一步的,进风管道2和出风管道1的管道口均安装有自动闭合装置,用于封闭和打开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的管道口。

具体的,在冬季进行降雪模拟试验前,开启预冷装置,引入低温空气,排出室温空气,通过对流换热,低成本且快速地降低洞体内部温度,以达到试验要求的-20℃~-5℃温度区间。

图2给出了风洞主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属于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是一种利用室外低温环境的风洞预冷装置,由进风管道2与出风管道1组成。

试验开始前,打开进风管道2与出风管道1,开启风机,引入室外冷空气,排出洞体内室温空气,对风洞进行降温,如图3所示。

待洞体内温度达到试验要求温度时,关闭风机,关闭进出风管道入口,进行试验,如图4所示。

以上实施示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风洞模型形变姿态视觉测量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