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奶加工用牛奶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牛奶生产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牛奶加工用牛奶泵。
背景技术
牛奶泵是在牛奶生产加工过程中用于将牛奶输送至加工线的动力设备,通常由电机、泵盒和扇叶等组成。
相关技术中,牛奶泵使用后泵盒内会有部分牛奶残余,不及时清理泵盒会导致泵盒内残余的牛奶变质、发酵,进而影响后续牛奶的生产,牛奶泵的泵盒和输送电机之间一般通过螺栓栓接固定,拆卸清洁比较耗费时间,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拆卸泵盒进行清洁比较麻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牛奶加工用牛奶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牛奶加工用牛奶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牛奶加工用牛奶泵,包括电机和泵盒,所述泵盒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泵盒上还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泵盒上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机的驱动轴驱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泵盒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最低端,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泵盒使用过后需要清洁时,打开控制阀,将水从出料口或进料口通入容纳腔内,水流将容纳腔内壁上残余的牛奶冲走并从排水口流出,多次重复冲洗,即可将容纳腔内壁上残余的牛奶清理干净,无需拆卸泵盒对其进行清洁,使得清洁泵盒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叶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泵盒上的转动座和设置于所述转动座上的若干扇叶,每个所述扇叶上均设置有刮面,所述刮面位于所述扇叶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并抵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刮面,当清理容纳腔时,控制电机使驱动轴转动,驱动轴驱动转动座转动,转动座带动若干扇叶一起转动,扇叶带动其上刮面转动,刮面抵触容纳腔的内壁并将容纳腔的内壁上残余的一些杂质或者牛奶刮落下来,随水流一起流出排水口,减少了一些粘附性较强的杂质黏连在容纳腔的内壁上难以被水流冲走的情况,使得容纳腔的清理更加彻底。
可选的,所述刮面位于所述扇叶沿所述转动座的转动方向位于前方的一侧,所述刮面上设置有导向端和弧形端,所述导向端位于所述刮面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并内凹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呈扩口设置,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所述导向槽沿所述转动座转动轴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扇叶沿转动座转动轴线的相对两端重合,所述弧形端位于所述刮面靠近所述转动座的一端,且所述弧形端的开口朝向所述导向端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端和弧形端,当清洁牛奶泵时,转动座带动扇叶转动,导向端抵接于容纳腔的内壁进而将内壁上沉积的污垢刮下,刮下的污垢随扇叶的转动顺着导向槽的内壁逐渐聚集至导向槽的槽底处,在扇叶经过排水口时,聚集在导向槽槽底处的污垢通过排水口排出,减少了污垢被推至排水口两边的情况,有利于污垢的排出,部分刮下的污垢在扇叶的转动过程中顺着刮面位于弧形端和导向端之间的部分进入刮面内,减少了污垢在扇叶上逐渐堆积的过程中进入扇叶和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的情况,使得污垢的清理效果更佳。
可选的,每个所述扇叶上还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扇叶沿所述转动座的转动方向位于后方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板,增大扇叶与容纳腔内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得叶轮转动引起的吸力更大,有利于使牛奶从进料口被吸入容纳腔内,并通过转动时的离心力使牛奶从出料口排出,使得输送牛奶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扇叶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穿孔靠近所述转动座的一侧,所述导向板用于将流过所述穿孔的液体导向至相邻所述刮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清洁牛奶泵时,在转动座带动扇叶转动的过程中,水穿过穿孔并顺着导向板发生流动,进而冲击刮面,有利于将刮面上积聚的刮下的污垢冲下刮面,使得污垢的清理效果更佳。
可选的,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通孔,容纳腔内的部分牛奶通过叶轮与泵盒之间的缝隙进入驱动轴与泵盒之间的缝隙内,当叶轮转动时,叶轮转动产生的吸力将进入驱动轴与泵盒之间的缝隙处的牛奶通过通孔吸入容纳腔内,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出料口排出,减少了牛奶积聚在驱动轴与泵盒之间的缝隙处导致驱动轴损坏或被腐蚀的情况,使得驱动轴更加耐用。
可选的,所述驱动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轴穿设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卡入的卡槽;所述驱动轴上螺纹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转动座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且所述固定件抵紧所述转动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轴转动时,驱动轴上的限位块抵触卡槽的内壁从而带动转动座一起转动,使得转动座转动更加方便,减少了驱动轴和转动座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情况,从而减少了驱动轴和转动座之间的磨损,同时,固定件抵紧转动座远离电机的一侧,减少了转动座转动过程中发生轴向移动的情况,使得转动座在泵盒上转动的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所述泵盒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泵体和设置于所述泵体上的泵壳,所述泵体位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泵壳位于所述泵体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泵壳和所述泵体拼接形成,所述泵体上设置有弹性密封环,所述弹性密封环位于所述泵壳和所述泵体的连接处并抵紧所述泵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密封环,增加了容纳腔的密封性,减少了牛奶泵在输送牛奶的过程中,牛奶从泵体和泵壳的连接缝隙处漏出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对牛奶输送的影响,使得牛奶泵输送牛奶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可选的,所述泵体包括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拼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支架设置;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缺口缝,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穿设所述缺口缝并使所述缺口缝的大小可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泵体时,调节锁紧件使缺口缝变大,移动连接部使其卡入安装孔内,再调节锁紧件使缺口缝变小,且安装孔的内壁抵紧连接部的外侧壁即可实现泵体在支架上的定位;当拆卸泵体时,调节锁紧件使缺口缝变大,且安装孔的内壁与连接部的外侧壁分离即可将连接部从安装孔内取出,使得安装和拆卸泵体更加方便。
可选的,还包括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包括固定部和升降滑移于所述固定部上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固定部并定位所述固定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调节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部和调节部,可根据实际需要,移动调节部,使与电机连接的泵盒上的进料口移动至相应位置,再通过定位件实现调节部的定位,即可使用牛奶泵对牛奶进行输送,无需通过其他物体对牛奶泵进行支撑和高度改变,提高了牛奶泵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排水阀,当泵盒使用过后需要清洁时,打开控制阀,将水从出料口或进料口通入容纳腔内,水流将容纳腔内壁上残余的牛奶冲走并从排水口流出,多次重复冲洗,即可将容纳腔内壁上残余的牛奶清理干净,无需拆卸泵盒对其进行清洁,使得清洁泵盒更加方便;
2.通过设置刮面,扇叶转动带动刮面转动,刮面抵触容纳腔的内壁并将容纳腔的内壁上残余的一些杂质或者牛奶刮落下来,随水流一起流出排水口,减少了杂质黏连在容纳腔的内壁上难以被水流冲走的情况,使得容纳腔的清理更加彻底;
3.通过设置通孔,叶轮转动产生的吸力将进入驱动轴与泵盒之间的缝隙处的牛奶通过通孔吸入容纳腔内,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出料口排出,减少了牛奶积聚在驱动轴与泵盒之间的缝隙处导致驱动轴损坏或被腐蚀的情况,使得驱动轴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电机的结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驱动轴和限位块的结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局部的爆炸结构图,主要展示泵盒的结构;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在泵盒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容纳腔的结构;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叶轮的结构;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固定件的结构;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2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进料口的结构;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叶轮的结构;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2局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刮面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1、调节座;11、固定部;111、第一长条孔;12、调节部;121、第二长条孔;1211、定位件;2、电机;21、驱动轴;3、泵盒;31、支架;311、安装孔;32、泵体;321、连接部;322、拼接部;33、泵壳;331、进料口;4、限位块;5、固定件;6、缺口缝;61、锁紧件;7、出料口;8、排水口;81、控制阀;9、容纳腔;10、弹性密封环;13、叶轮;131、转动座;1312、通孔;132、扇叶;1321、穿孔;14、卡槽;15、刮面;151、导向端;1511、导向槽;152、弧形端;16、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牛奶加工用牛奶泵。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牛奶加工用牛奶泵包括调节座1、电机2和泵盒3,电机2位于调节座1的上方,泵盒3位于电机2的一侧。
参见图2,调节座1呈水平设置,调节座1包括固定部11和调节部12,固定部1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长条孔111,若干第一长条孔111的长度方向均呈竖直设置。若干第一长条孔111平均分布于固定部11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两侧的第一长条孔111一一对齐设置。
参见图2,调节部12位于固定部11的上方,调节部1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长条孔121,若干第二长条孔121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第一长条孔11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若干第二长条孔121的数量和位置对应第一长条孔111的位置和数量设置。
参见图2,调节部12上设置有若干定位件1211,若干定位件1211的位置和数量对应第二长条孔121设置,且每个定位件1211均位于对应第二长条孔121内。本实施例中,每个定位件1211均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穿设于对应第二长条孔121和对应第一长条孔111,螺母螺纹连接于对应螺栓上,固定部11和调节部12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实现固定。调节部12通过若干定位件1211和对应第一长条孔111以及对应第二长条孔121的配合升降滑移于固定部11上。
参见图3,电机2固定于调节部12的上端面,电机2的驱动轴21位于电机2沿固定部11长度方向的一端,且驱动轴2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固定部11的长度方向设置。驱动轴2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4,限位块4靠近驱动轴21远离电机2的端部设置。驱动轴21上还螺纹连接有固定件5,固定件5位于驱动轴21远离电机2的一端。
参见图2和图4,泵盒3位于电机2设置有驱动轴21的一侧,泵盒3包括支架31、泵体32和泵壳33,支架31靠近电机2并与电机2固定连接。支架31远离电机2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311,安装孔311的内壁上开设有缺口缝6,缺口缝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驱动轴21的转动轴线设置,且缺口缝6远离电机2的端部贯穿支架31设置。
参见图4,支架31上设置有锁紧件61,本实施例中,锁紧件61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穿设缺口缝6的相对两个侧壁设置,螺母螺纹连接于螺栓上,螺母抵紧支架31的对应外侧壁并带动缺口缝6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变大或变小,从而实现对缺口缝6的大小调节,并对安装孔311孔口的大小进行调节。
参见图2和图4,泵体32位于支架31远离电机2的一侧,泵体32包括连接部321和拼接部322,连接部321靠近支架31设置,连接部321位于安装孔311内,且连接部321的外侧壁抵紧安装孔311的内壁设置。拼接部322位于连接部321远离支架31的一侧,拼接部322靠近连接部321的端部与连接部321固定连接。拼接部322的上端面开设有出料口7,拼接部322的下端面开设有排水口8,排水口8上固定有控制阀81。在实际使用中,泵体32通过CNC加工形成,且拼接部322和连接部321呈一体设置。
参见图5,泵壳33位于泵体32远离支架31的一侧,泵壳33与泵体32固定连接,且泵壳33远离泵体32的端面开设有进料口331。泵壳33和泵体32拼接形成有容纳腔9,容纳腔9和出料口7以及进料口331连通,且容纳腔9的最低端与排水口8连通。
参见图5,泵体32内固定有弹性密封环10,弹性密封环10位于容纳腔9内,并位于泵壳33和泵体32的连接处。弹性密封环10的外侧壁贴合容纳腔9的内壁设置,弹性密封环10远离支架31的端面抵紧泵壳33设置。本实施例中,弹性密封环10的材质为橡胶。
参见图4和图6,泵体32上转动连接有叶轮13,叶轮13位于容纳腔9(参见图4)内,叶轮13包括转动座131和若干扇叶132,转动座131转动连接于泵体32上,转动座131的转动轴线与驱动轴21的转动轴线重合设置。转动座131远离支架31的端面上开设有穿孔1321,穿孔1321与安装孔311连通,穿孔1321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14。转动座131远离支架31的端面上还开设有两个通孔1312,两个通孔1312分别位于穿孔1321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相对两侧,且两个通孔1312均与安装孔311连通。
参见图5和图6,若干扇叶132沿转动座131的外周壁呈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扇叶132的外侧壁上均固定有刮面15,刮面15位于对应扇叶132远离转动座131的一端,且刮面15贴合容纳腔9的内壁设置。
参见图7,每个扇叶132上还固定有导向板16,导向板16位于对应扇叶132远离支架31的一侧,且若干导向板16均位于对应扇叶132沿转动座131的转动方向位于后方的一侧。导向板16沿对应扇叶132的边缘朝远离转动座131的方向延伸,且导向板16远离转动座131的端部与对应扇叶132上的刮面15平齐。
驱动轴21穿设支架31上的安装孔311、泵体32、转动座131上的穿孔1321和泵壳33设置,且驱动轴21上的限位块4卡入卡槽14内。驱动轴21上的固定件5抵紧转动座131远离支架31的端面实现转动座131在驱动轴21上的定位,当电机2控制驱动轴21转动时,驱动轴21通过限位块4抵触卡槽14的内壁带动转动座131一起转动。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
当泵盒3使用过后需要清洁时,打开控制阀81,将水从出料口7或进料口331通入容纳腔9内,水流将容纳腔9内壁上残余的牛奶冲走,控制电机2使驱动轴21转动,驱动轴21带动转动座131转动,转动座131带动若干扇叶132一起转动,扇叶132上的刮面15抵触容纳腔9的内壁将容纳腔9内壁上的牛奶和杂质刮落随水流一起冲走,混合了牛奶和杂质的水流从排水口8流出,重复多次对容纳腔9内壁进行冲洗,即可将容纳腔9内残余的牛奶和杂质清理干净,无需拆卸泵盒3对其进行清洁,使得清洁泵盒3更加方便。
实施例2
参见图3和图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料口331开设于拼接部322上,进料口331位于拼接部322沿水平方向的一侧并位于驱动轴21的转动轴线的上方,且进料口331朝远离拼接部322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参见图9和图10,每个扇叶132上远离转动座131的端部均抵接于容纳腔9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分布的相对两个内壁,且每个扇叶132上远离转动座131的端部均抵接于容纳腔9远离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内壁。刮面15位于扇叶132沿转动座131的转动方向位于前方的一侧,且刮面15位于扇叶132远离转动座131的一端,每个刮面15上均设有导向端151和弧形端152,导向端151位于刮面15远离转动座131的一端并贴合容纳腔9的内壁设置,且导向端151内凹形成有导向槽1511,导向槽1511朝靠近槽口的方向呈外扩设置,排水口8位于导向槽1511的槽底处。导向端151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扇叶132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相对两端重合。
参见图10,弧形端152位于刮面15靠近转动座131的一端,弧形端152的开口朝向导向端151设置,且弧形端152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导向端151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相对两端重合。刮面15位于弧形端152与导向端151之间的部分呈过渡连接。
参见图10,导向板16位于扇叶132沿转动座131的转动方向位于后方的一侧,且导向板16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径向朝远离对应扇叶132的方向呈倾斜设置。每个扇叶132上均开设有穿孔1321,穿孔1321沿转动座131的转动方向贯穿于扇叶132,导向板16靠近扇叶132的一端位于穿孔1321靠近转动座131的一侧并与转动座131固定连接,且导向板16远离扇叶132的一端的位置对应相邻扇叶132上的刮面15的弧形端152靠近转动座131的一端的位置设置,导向板16用于将流过穿孔1321的液体导向至相邻刮面15上。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
当泵盒3使用过后需要清洁时,打开控制阀81,将水从进料口331通入容纳腔9内,同时控制电机2使驱动轴21转动,驱动轴21带动转动座131转动,转动座131带动若干扇叶132一起转动,水顺着进料口331的倾斜方向流入并冲击扇叶132,有利于推动扇叶132转动,减少电机2的能耗。
扇叶132转动过程中,导向端151抵接于容纳腔9的内壁进而将内壁上沉积的污垢刮下,同时导向端151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相对两端可将容纳腔9内沿转动座131转动轴线的两个拐角处的污垢刮下,刮下的污垢随扇叶132的转动顺着导向槽1511的内壁逐渐聚集至导向槽1511的槽底处,在扇叶132经过排水口8时,聚集在导向槽1511槽底处的污垢随水流冲出排水口8。
部分刮下的污垢在扇叶132的转动过程中逐渐堆积并顺着刮面15位于弧形端152和导向端151之间的部分进入刮面15内,水穿过穿孔1321并顺着导向板16发生流动,进而冲击刮面15,有利于将刮面15上积聚的刮下的污垢冲下刮面15,使得污垢的清理效果更佳。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