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水泵控制器,在其壳体上都设计有散热结构,通过与空气传热的形式达到自然散热的目的,然而水泵控制器中发热源都比较集中,如晶体管安装紧密的位置,在自然散热条件下,一般会出现局部高温。
现有水泵控制器自然散热的解决方案中,为了能满足散热要求,解决局部过热问题,最常用方法是加厚散热结构所在壳体的厚度来提高散热效率,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产品笨重,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质量轻、成本低的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它包括盒体、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等间距排列并竖立在盒体底部外侧,在盒体底部外侧还设有凸起的辐射筋,所述辐射筋包括导热筋和散热筋,所述盒体底部内侧设有元件固定位,所述导热筋设置在与元件固定位相对应的盒体底部外侧,所述散热筋连接在导热筋之间,同时所述散热筋从导热筋处向盒体边缘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呈矩形,所述元件固定位包括第一固定位、第二固定位及第三固定位,所述元件固定位在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在盒体内侧,沿盒体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三固定位与第二固定位沿盒体宽度方向分布,所述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是为了便于描述而采用的表达方式,在矩形中,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指沿矩形上两条相互垂直的较长边和较短边的方向,所述导热筋在盒体底部外侧与第一固定位、第二固定位及第三固定位对应布置有第一导热筋、第二导热筋及第三导热筋,所述第一导热筋和第二导热筋通过散热筋连接,所述散热筋还第一导热筋和第二导热筋处向第三导热筋一侧的盒体边缘延伸出三条散热筋分支,其中一条分支与第三导热筋连通。
本发明得到的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通过设置辐射筋,使电路元器件的热量传递至盒体底部后聚集到厚度较大的辐射筋处,并在辐射筋的引导下向盒体边缘传递,通过这种热量传递,提高散热板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大散热效率,在此过程中,相比现有技术,辐射筋导热更集中,且无需加厚整个壳体,因此能够达到散热快、产品轻、成本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实施例2的正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后视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加热仿真图;
图6是现有散热结构的加热仿真图。
图中:盒体1、散热板2、导热筋3、散热筋4。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的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盒体1、散热板2,所述散热板2等间距排列并竖立在盒体1底部外侧,在盒体1底部外侧还设有凸起的辐射筋,所述辐射筋包括导热筋3和散热筋4,所述盒体1底部内侧设有元件固定位5,所述导热筋3设置在与元件固定位5相对应的盒体1底部外侧,所述散热筋4连接在导热筋3之间,同时所述散热筋4从导热筋3处向盒体1边缘延伸。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控制器中的电路板上装有各类作为热源的元器件,电路板固定在元件固定位5上,其上元器件散发的热量通过接触传热,将热量传导至导热筋3,所述导热筋3和散热筋4相互传热,使热量沿着散热筋4在盒体1底部扩散,在扩散过程中,热量由散热板2进行散发。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通过设置辐射筋,使电路元器件的热量传递至盒体1底部后聚集到厚度较大的辐射筋处,并在辐射筋的引导下向盒体1边缘传递,通过这种热量传递,提高散热板2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大散热效率,达到散热快、产品轻、成本低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描述的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如图4、图5所示,除实施例1所述特征外,所述盒体1呈矩形,所述元件固定位5包括第一固定位51、第二固定位52及第三固定位53,所述元件固定位5在第一固定位51和第二固定位52在盒体1内侧,沿盒体1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三固定位53与第二固定位52沿盒体1宽度方向分布,所述导热筋3在盒体1底部外侧与第一固定位51、第二固定位52及第三固定位53对应布置有第一导热筋31、第二导热筋32及第三导热筋33,所述第一导热筋31和第二导热筋32通过散热筋4连接,所述散热筋4还第一导热筋31和第二导热筋32处向第三导热筋33一侧的盒体1边缘延伸出三条散热筋4的分支,其中一条分支与第三导热筋33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结构,其散热效率与现有散热结构的差异如图5、图6所示,从左侧温度数值和图上温度分布可以看出,添加辐射筋后,散热效果大幅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乳化液泵液力端和乳化液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