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及扫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疏浚工程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及扫浅方法。背景技术
目前,耙吸挖泥船在疏浚工程质量层施工中,虽采用“s”型走线法,已尽量减少浅点的存在,但由于其施工时耙头柔性连接,使得水下进度控制难以精确,不可避免的出现浅点、浅埂等,需进行扫浅作业。当面对土质松散、浅点面积广的工况时,双耙施工覆盖面积有限,所到之处越是到最后,上浅难度越大,而且整体施工效率很慢,给疏浚过程带来很多的困难和麻烦,影响有效施工进度,不仅耽误了节点工期,还会造成巨大亏损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及扫浅方法,增大了耙头作业横向作业面积,提高了扫浅效率;通过可拆卸和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其刚度的条件下,合理利用耙头自重,提高对地作用力,增强扫浅效果,同时其具有便携性,易于装配于船舶,占用空间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由侧板、后钢梁、刮板和支架组成,所述侧板分为主侧板和副侧板,所述主侧板、副侧板分别位于后钢梁和刮板的两侧,后钢梁、主侧板、刮板和副侧板组成封闭的长方形结构,所述支架位于封闭的长方形结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主侧板形状与耙头本体侧板形状相同,所述副侧板形状与主侧板形状相同,主侧板或副侧板与耙头本体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固定,以保证连接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后钢梁为Φ219mm无缝钢管,管壁厚2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刮板下端为刮刃,耙头桁架安装时,刮刃需凸出于耙头本体侧板下沿,以起到刮削泥土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刮板为弧状板,刮板弯曲弧度为π/3弧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刮板的材质为Q345钢材,刮板厚度为2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架分为筋板和斜板,所述筋板将封闭的长方形结构内部空间等分成若干个腔室,所述筋板两端连接后钢梁和刮板,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斜板呈十字交叉形式,焊接于筋板分割的各个腔室内,起到支撑加强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耙头桁架整体焊接而成。
采用可拆卸耙头桁架进行挖泥船扫浅作业时,所述耙头桁架分别安装在耙头本体左右两侧,即近船侧和远船侧,设置耙头本体近船侧与船体的报警距离为≤2m(施工边坡或垄沟时防止加长结构碰触船体);
挖泥船转向时,避免瞬时大角度转向,控制船舶舵角在15°以内,每次以5-10°多次调整,避免突出部分瞬时转向后集中受力而损坏;
挖泥船调头时,耙头提升至距离船底3m的位置,严禁带耙调头。
优选的,所述耙头桁架的主侧板或副侧板与耙头本体用螺栓连接,刮板下端的刮刃需凸出于耙头本体侧板下沿,以起到刮削泥土的作用;近船侧耙头桁架结构宽度控制在1m以内,远船侧耙头桁架结构宽度控制在2m以内。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耙头桁架自重轻、横向宽度大、刚性满足使用要求,在不破坏原有耙头本体结构的基础上,增大了耙头作业横向作业面积,提高了耙吸船扫浅效率;通过可拆卸和轻量化设计,在疏浚工程扫浅阶段,安装于耙头本体,合理利用耙头自重保证其对地压力及足够的切削力,增强扫浅效果,双耙同时安装保证其有效作业宽度,可更有利于受力平衡,提高扫浅质量;在非扫浅施工期间,拆卸下来,操作简便,易于置于船舶空闲位置,具有便携性,整体占用空间小。本发明应用到施工生产中,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的立体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后钢梁;2、刮板;3、副侧板;4、主侧板;5、斜板;6、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耙头桁架整体焊接而成,由后钢梁1、刮板2、副侧板3、主侧板4、斜板5、筋板6组合而成,所述主侧板4、副侧板3分别位于后钢梁1和刮板2的两侧,后钢梁1、主侧板4、刮板2和副侧板3组成封闭的长方形结构。封闭的长方形结构内部由筋板6将其分隔为若干个腔室,筋板6两端连接后钢梁1和刮板2,起到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采用3条筋板6将封闭的长方形结构内部空间等分成4个腔室,每个腔室内由呈十字交叉形式的斜板5焊接其中,起到减重、支撑加强、提高刚性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主侧板4形状与耙头本体侧板形状相同,所述副侧板3形状与主侧板4形状相同,便于耙头桁架与耙头本体连接,使用时,主侧板4或副侧板3与耙头本体采用不锈钢螺栓连接固定,以保证连接强度,加大耙头作业宽度,耙头本体两侧同时设置,可更有利于受力平衡,提高扫浅质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钢梁1为Φ219mm无缝钢管,管壁厚20mm,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耙头桁架自重。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刮板2下端为刮刃,耙头桁架安装时,刮刃需凸出于耙头本体侧板下沿,以起到刮削泥土的作用。所述刮板2的材质为Q345钢材,保证强度,刮板2厚度为20mm。所述刮板2为弧状板,刮板2弯曲弧度为π/3弧度。
本发明通过优化结构形式,该可拆卸耙头桁架自重轻、强度大,横向宽度大,具有较大宽度的扫浅作业面积。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缩减了工期,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疏浚工程扫浅阶段,安装于耙头本体两侧,受耙头本体自重保证了足够的切削力。
耙头桁架为了降低其自重,采用桁架结构,在不破坏原有耙头本体结构的基础上,起到大面积扫浅的功能;本发明专为挖泥船在质量层大面积扫浅施工所设计,通过增大耙头扫浅覆盖面积,提高了扫浅效果和效率。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
耙头桁架分别安装在耙头本体左右两侧,即近船侧和远船侧,耙头桁架的主侧板或副侧板与耙头本体用螺栓连接,刮板下端的刮刃需凸出于耙头本体侧板下沿,以起到刮削泥土的作用;加大耙头作业宽度,耙头本体两侧同时设置,可更有利于受力平衡,提高扫浅质量。在非扫浅施工期间,拆卸下来,置于船舶空闲位置,整体占用空间小。
挖泥船进行扫浅施工作业时,设置耙头本体近船侧与船体的报警距离为≤2m(施工边坡或垄沟时防止加长结构碰触船体),近船侧耙头桁架结构宽度控制在1m以内,远船侧耙头桁架结构宽度控制在2m以内。
挖泥船转向时,避免瞬时大角度转向,控制船舶舵角在15°以内,每次以5-10°多次调整,避免突出部分瞬时转向后集中受力而损坏;挖泥船调头时,耙头提升至距离船底3m左右的位置,严禁带耙调头。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挖泥船扫浅用可拆卸耙头桁架,加大耙头扫浅作业面积,提高耙吸船扫浅效率;通过结构优化,提高了耙头桁架的刚性,减轻了重量,同时拆卸方便,储存方便,使用时受力平均,作用效果好,缩减了工期,节约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