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在纺织机器上的纺织尘收集器

文档序号:3828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52次 英文

一种装在纺织机器上的纺织尘收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装在纺织机器上的纺织尘收集器。

背景技术

纺织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古代的纺织机是依靠人力带动的织布机。纺织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全称。象纺坠、纺车、锭子、踏板织布机,还有现代机械织布机、现代数控自动织布机等。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

在生产过程中,纺织布料上的纺织尘会因纺织布料的移动传输而被抖落在空气中,纺织尘飘散在空气中会污染工人的工作环境,同时,纺织尘飘散在空气中,一旦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传统的纺织尘收集装置多为固定位置,且收集过滤效率较低,同时传统的收集装置难以对纺织尘实现加湿功能,致使纺织尘被收集后也容易出现泄漏,给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在纺织机器上的纺织尘收集器,具备负压吸附收集、动态收集以及加湿防泄漏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在纺织机器上的纺织尘收集器,包括圆柱壳,所述圆柱壳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吸料筒,两个所述吸料筒的相对面均开设有进气孔,两个所述吸料筒的相对面之间设有由驱动辊带动传输的纺织布料。所述圆柱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

所述电机上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一,所述轴一的表面贯穿圆柱壳的上表面并与圆柱壳限位转动连接,所述轴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板,所述圆柱壳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轴二,所述轴二的表面固定套有两个齿轮,两个所述齿轮上的齿牙交替式的与弧形齿条板上的齿牙啮合,所述圆柱壳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与轴二转动连接,所述圆柱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圆柱壳上靠近右端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导气口,所述导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圆柱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湿装置,所述圆柱壳上正对导气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圆盘壳体,所述圆盘壳体的弧形轮廓与圆柱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二自圆盘壳体右侧圆心处贯穿圆盘壳体并与圆盘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轴二上置于圆盘壳体内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塞板一,所述活塞板一的表面与圆盘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圆盘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被轴二贯穿且与轴二转动连接,所述圆盘壳体的左侧开设有孔一,所述孔一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一,所述单向阀一的左侧与吸料筒的右端贯通连接,所述圆盘壳体上正对孔一的右侧开设有孔二,所述孔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二。

优选的,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一,所述复位弹簧一的右端与圆柱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表面与圆柱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框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二,所述框体的内壁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压块,两个所述活动压块的相背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臂,所述框体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活动通槽,所述转动臂上远离活动压块的一端穿过活动通槽并与圆柱壳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储液壳体,所述储液壳体的上下表面均贯通连接有储液囊,所述储液囊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二,所述储液壳体上靠近左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三,所述储液壳体的左端贯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左端贯穿活塞板二并与活塞板二固定连接,所述储液壳体上靠近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四。

优选的,所述储液壳体的右端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右端贯穿框体的右侧并贯通连接有储液盒体,所述储液盒体的左侧与框体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气弯管,所述导气弯管的一端与圆柱壳上正对导气口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气弯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壁前后限位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三,所述活塞板三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三,所述复位弹簧三的前端与活塞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板三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纺织机架固连的固定杆,所述活塞板三上靠近右端的内壁设有气囊一,所述气囊一的右侧贯通连接有气体传输管,所述气体传输管的右端贯穿框体和单向阀四并贯通连接有气囊二,所述圆柱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一,所述限位环一的内壁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表面固定套有限位环二,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头,两个所述导气弯管中靠上侧的一个其表面开设有与密封头相适配的活塞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活塞板二的左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圆柱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柱壳的下表面开设有微孔并通过微孔固定连接有棉线。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一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复位弹簧一以框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将纺织布料置于两个吸料筒之间,纺织布料由驱动辊带动输送;

使电机接通电源,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的转动,轴一同步带动转盘的转动,转盘下表面的弧形齿条板随之转动;

弧形齿条板转动后,会交替式的与轴二上的两个齿轮啮合,两个齿轮受弧形齿条板的啮合驱动时会带动轴二在收集装置上进行方向相反的转动,由此当转盘带着弧形齿条板进行连续性转动时,会使轴二在收集装置上进行往复转动,通过收集装置与轴二的往复转动配合,可使吸料筒内产生负压,通过吸料筒内的负压,使得纺织布料上飘落的的纺织尘得以通过吸料筒上的进气孔得以进入至吸料筒内,再经过收集装置,最终纺织尘被转移至圆柱壳内。

伴随着外界空气不断的带着纺织尘进入圆柱壳,致使圆柱壳内的气压不断的增加,在高压环境的作用下,会使加湿装置整体右移,在右移过程中,加湿装置内会喷射出水雾,对圆柱壳内的纺织尘进行加湿操作,打湿后的纺织尘会落在圆柱壳内壁的底部上,实现对纺织尘的集中收集;

通过移动装置的设置,能够利用圆柱壳内定期排出的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源为圆柱壳整体的前后移动提供动力,通过圆柱壳整体的前后移动,实现对圆柱壳上纺织尘的动态收集。

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纺织尘收集装置多为固定位置,且收集过滤效率较低,同时传统的收集装置难以对纺织尘实现加湿功能,致使纺织尘被收集后也容易出现泄漏,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圆盘壳体的右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圆盘壳体的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框体的正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导气弯管的正视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活塞筒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转盘的仰视图。

图中:1、圆柱壳;2、吸料筒;3、纺织布料;4、电机;5、轴一;6、转盘;7、弧形齿条板;8、轴二;9、齿轮;10、收集装置;11、固定座;12、滚轮;13、导气口;14、过滤网;15、加湿装置;16、移动装置;17、圆盘壳体;18、活塞板一;19、隔板;20、孔一;21、单向阀一;22、孔二;23、单向阀二;24、框体;241、复位弹簧一;25、活塞板二;26、活动压块;27、转动臂;28、活动通槽;29、储液壳体;30、储液囊;31、复位弹簧二;32、单向阀三;33、雾化喷头;34、单向阀四;35、导液管;36、储液盒体;37、导气弯管;38、活塞筒;39、活塞板三;40、复位弹簧三;41、固定杆;42、气囊一;43、气体传输管;44、气囊二;45、限位环一;46、升降杆;47、限位环二;48、密封头;49、活塞透气孔;50、限位块;51、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在纺织机器上的纺织尘收集器,包括圆柱壳1,圆柱壳1的下表面开设有微孔并通过微孔固定连接有棉线51,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使圆柱壳1内壁的底部积聚大量的液体水,而通过棉线51的毛细作用,能够将该部分聚集的液体水缓慢的导出,且由于圆柱壳1下表面开设的是微孔,不影响圆柱壳1内的进气效率,同时,圆柱壳1内的高压空气也可以通过微孔排出,且在排出的过程中会加速棉线51上水分的蒸发转移。实际使用过程中,圆柱壳1上可以开设出料口以及对应的密封塞,对收集到的纺织尘废料从圆柱壳1定期、集中取出。

圆柱壳1的左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吸料筒2,两个吸料筒2的相对面均开设有进气孔,两个吸料筒2的相对面之间设有由驱动辊带动传输的纺织布料3,将纺织布料置于两个吸料筒2之间,纺织布料由驱动辊带动输送,圆柱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4;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在圆柱壳1内设置密封罩,对转盘6、弧形齿条板7和轴二8等装置进行加密,避免纺织尘粘附在其表面上。

电机4上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一5,使电机4接通电源,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5的转动,轴一5的表面贯穿圆柱壳1的上表面并与圆柱壳1限位转动连接,轴一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盘6,转盘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板7,轴一5同步带动转盘6的转动,转盘6下表面的弧形齿条板7随之转动,圆柱壳1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轴二8,轴二8的表面固定套有两个齿轮9,两个齿轮9上的齿牙交替式的与弧形齿条板7上的齿牙啮合,圆柱壳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集装置10。

收集装置10包括圆盘壳体17,圆盘壳体17的弧形轮廓与圆柱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轴二8自圆盘壳体17右侧圆心处贯穿圆盘壳体17并与圆盘壳体17转动连接,轴二8上置于圆盘壳体17内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塞板一18,活塞板一18的表面与圆盘壳体17的内壁滑动连接,圆盘壳体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9,隔板19被轴二8贯穿且与轴二8转动连接,圆盘壳体17的左侧开设有孔一20,孔一2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一21,单向阀一21的左侧与吸料筒2的右端贯通连接,圆盘壳体17上正对孔一20的右侧开设有孔二22,孔二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二23。

使用时,通过轴二8的往复转动带动活塞板一18的往复转动,如图3所示,当轴二8带着活塞板一18进行顺时针转动时,会使M空间内的容积减小,气压增加,进而使M空间内的空气通过单向阀二23转移至圆柱壳1内,接着轴二8带着活塞板一18进行逆时针转动时,会使M空间内的容积回增至原始大小,此时M空间内的气压较低,会使外界空气经过吸料筒2上的进气孔、单向阀一21最终进入到M空间中,实现对M空间内空气的补充。通过轴一5带着转盘6和弧形齿条板7进行连续性转动,可使外界空气不断的进入至圆柱壳1中。

收集装置10与轴二8转动连接,弧形齿条板7转动后,会交替式的与轴二上的两个齿轮9啮合,两个齿轮9受弧形齿条板7的啮合驱动时会带动轴二8在收集装置10上进行方向相反的转动,由此当转盘6带着弧形齿条板7进行连续性转动时,会使轴二8在收集装置10上进行往复转动,通过收集装置10与轴二8的往复转动配合,可使吸料筒2内产生负压,通过吸料筒2内的负压,使得纺织布料3上飘落的的纺织尘得以通过吸料筒2上的进气孔得以进入至吸料筒2内,再经过收集装置10,最终纺织尘被转移至圆柱壳1内。圆柱壳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滚轮12,圆柱壳1上靠近右端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导气口13,导气口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4,圆柱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湿装置15。

伴随着外界空气不断的带着纺织尘进入圆柱壳1,致使圆柱壳1内的气压不断的增加,在高压环境的作用下,会使加湿装置15整体右移,在右移过程中,加湿装置15内会喷射出水雾,对圆柱壳1内的纺织尘进行加湿操作,打湿后的纺织尘会落在圆柱壳1内壁的底部上,实现对纺织尘的集中收集。

加湿装置15包括框体24,框体2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一241,复位弹簧一241的右端与圆柱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框体24的表面与圆柱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框体2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二25,框体24的内壁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压块26,两个活动压块26的相背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臂27,框体24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活动通槽28,转动臂27上远离活动压块26的一端穿过活动通槽28并与圆柱壳1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框体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储液壳体29,储液壳体29的上下表面均贯通连接有储液囊30,储液囊3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二31,储液壳体29上靠近左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三32,储液壳体29的左端贯通连接有雾化喷头33,雾化喷头33的左端贯穿活塞板二25并与活塞板二25固定连接,储液壳体29上靠近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四34。

使用时,伴随着圆柱壳1内气压的不断增加,会使活塞板二25带着框体24在克服复位弹簧一241的弹力后在圆柱壳1内进行缓慢的右移,在右移过程中,在转动臂27的转动配合下,会使两个活动压块26在框体24内进行相向移动,进而使两个活动压块26对储液囊30进行挤压,经过挤压,可使储液壳体29内的液体水经过单向阀三32、雾化喷头33而被向左喷出,经过雾化喷头33时,液体水会得到雾化,使得小液体在圆柱壳1内飘散,将圆柱壳1内空气中的纺织尘进行打湿操作;到时候的纺织尘会落在圆柱壳1的内壁中,通过单向阀三32的设置,能够避免圆柱壳1内的高压空气进入至储液壳体29内。

复位弹簧一24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复位弹簧一241以框体24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通过两个复位弹簧一241的设置,能够使框体24的右侧受力更加平衡,在左右移动时会更加稳定,同时能够将左右移动过程中产生的细微震动进行过滤和吸收。

活塞板二25的左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50,限位块50的表面与圆柱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限位块50的设置,能够对活塞板二25的左移距离进行限制,避免框体24以及活塞板二25出现左移过量的情况,保证装置整体使用的稳定性。

储液壳体29的右端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导液管35,导液管35的右端贯穿框体24的右侧并贯通连接有储液盒体36,储液盒体36的左侧与框体24的右侧固定连接。

使用时,当活塞板二25右移经过导气口13后,会使圆柱壳1内的空气快速经过过滤网14的过滤而被排出,此时圆柱壳1内的气压迅速降低,在复位弹簧一241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框体24带着活塞板二25在圆柱壳1内快速进行做移,在框体24左移过程中,在转动臂27的转动配合下,会使两个活动压块26在圆柱壳1内进行相背离移动,以及在复位弹簧二31的弹力配合下,可使储液囊30的容积增加,使得储液壳体29内、单向阀三32和单向阀四34相对侧间内的液压减小,使得储液盒体36内的液体水得以通过导液管35和单向阀四34而被抽至储液壳体29的中部空间中,实现对储液壳体29内液体水的补充。

圆柱壳1上正对导气口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16。通过移动装置16的设置,能够利用圆柱壳1内定期排出的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源为圆柱壳1整体的前后移动提供动力,通过圆柱壳整体1的前后移动,实现对圆柱壳1上纺织尘的动态收集

移动装置16包括导气弯管37,导气弯管37的一端与圆柱壳1上正对导气口13的表面固定连接,导气弯管37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活塞筒38,活塞筒38的内壁前后限位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三39,活塞板三39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三40,复位弹簧三40的前端与活塞筒38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塞板三3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纺织机架固连的固定杆41,活塞板三39上靠近右端的内壁设有气囊一42,气囊一42的右侧贯通连接有气体传输管43,气体传输管43的右端贯穿框体24和单向阀四34并贯通连接有气囊二44,圆柱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一45,限位环一45的内壁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有升降杆46,升降杆46的表面固定套有限位环二47,升降杆4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头48,两个导气弯管37中靠上侧的一个其表面开设有与密封头48相适配的活塞透气孔49。

使用时,随着框体24的移动,上述内容已阐述,储液壳体29中部间的液压会增加,进而使该空间内的气囊一42受压,体积减小,迫使气囊一42内的空气经气体传输管43的传输而转移至气囊二44内,气囊二44的体积增加,伴随着气囊二44的右移以及体积增加,会使升降杆46受挤压后带着密封头48进行上移,最终使密封头48与活塞透气孔49卡合,实现导气弯管37与活塞筒38的密封连接。

伴随着活塞板二25的右移,最终活塞板二25会经过导气口13并解除对导气口13的密封,接着圆柱壳1内的高压空气经过导气口13以及过滤网14的过滤,接着经过导气弯管37的传输,使得圆柱壳1内的高压空气最终导入至活塞筒38内,伴随着活塞筒38内气压的增加,在该压强的作用下,会使活塞板三39与活塞筒38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由于固定杆41固定在纺织机架上,则活塞筒38内气压增加后,活塞筒38会相对活塞板三39在克服复位弹簧三40的弹力后进行前移。

最后在复位弹簧一241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框体24左移,储液壳体29内中部空间内的液压减小,气囊二44内的气体会通过气体传输管43转移回至气囊一42内,气囊一42体积增加,气囊二44体积缩小,伴随着气囊二44的左移,会使气囊二44对于升降杆46的挤压逐渐解除,进而使密封头48与活塞透气孔49解除密封状态,最终使活塞筒38内的高压空气会通过活塞透气孔49最终排至外界空气中,最后在复位弹簧三40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活塞筒38相对活塞板三39和固定杆41进行后移,在圆柱壳1上固定座11以及滚轮12的滚动配合下,通过活塞筒38带动圆柱壳1的前后移动,实现对纺织布料3上纺织尘的动态收集。

通过限位环二47对升降杆46的下降距离进行限制,使得气囊二44在右移、膨胀过程中能够顺利的与升降杆46的底部接触并进行挤压。

工作原理:该装在纺织机器上的纺织尘收集器使用时,将纺织布料3置于两个吸料筒2之间,纺织布料3由驱动辊带动输送;使电机4接通电源,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5的转动,轴一5同步带动转盘6的转动,转盘6下表面的弧形齿条板7随之转动;弧形齿条板7转动后,会交替式的与轴二8上的两个齿轮9啮合,两个齿轮9受弧形齿条板7的啮合驱动时会带动轴二8在收集装置10上进行方向相反的转动,由此当转盘6带着弧形齿条板7进行连续性转动时,会使轴二8在收集装置10上进行往复转动,通过收集装置10与轴二8的往复转动配合,可使吸料筒2内产生负压,通过吸料筒2内的负压,使得纺织布料3上飘落的的纺织尘得以通过吸料筒2上的进气孔得以进入至吸料筒2内,再经过收集装置10,最终纺织尘被转移至圆柱壳1内;伴随着外界空气不断的带着纺织尘进入圆柱壳1,致使圆柱壳1内的气压不断的增加,在高压环境的作用下,会使加湿装置15整体右移,在右移过程中,加湿装置15内会喷射出水雾,对圆柱壳1内的纺织尘进行加湿操作,打湿后的纺织尘会落在圆柱壳1内壁的底部上,实现对纺织尘的集中收集;通过移动装置16的设置,能够利用圆柱壳1内定期排出的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源为圆柱壳1整体的前后移动提供动力,通过圆柱壳1整体的前后移动,实现对圆柱壳1上纺织尘的动态收集;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纺织尘收集装置多为固定位置,且收集过滤效率较低,同时传统的收集装置难以对纺织尘实现加湿功能,致使纺织尘被收集后也容易出现泄漏,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纺织用纺织布传送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