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钢管自动化加工的对钢管内外壁同时打磨的装置

文档序号:118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64次 英文

一种基于钢管自动化加工的对钢管内外壁同时打磨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打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钢管自动化加工的对钢管内外壁同时打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管打磨装置,在建筑施工中,由于钢管散乱,大都是采取人工用手磨轮进行打磨,而在钢管批量生产的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往复式打磨装置,需要来回对钢管进行装夹,操作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并且有些特殊钢管由于使用用途的不同,需要对内壁进行也进行打磨工作,这样采用保证钢管的正常运用,但现有的装置在进行内壁打磨时,需要另外专用的内壁打磨装置,增加了经济成本,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简化装夹过程且连续性对钢管内壁与外壁进行打磨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钢管自动化加工的对钢管内外壁同时打磨的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钢管自动化加工的对钢管内外壁同时打磨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一角处固定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顶端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底座顶端一侧设置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U型架内设置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的两端分别伸入U型架两侧内壁内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伸入U型架内与驱动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的底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顶杆,每个顶杆的正下方均设置有弹簧筒,每个弹簧筒底端均与底座顶端固定连接,每个弹簧筒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每个弹簧筒内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每个压缩弹簧的顶端均与限位块底端固定连接,每个压缩弹簧的底端均与弹簧筒内底面固定连接,每个顶杆的底端均伸入相对应的弹簧筒内并与相对应的限位块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支撑板,两个L型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罩,所述弧形罩内设置有稳定柱,所述稳定柱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上均套有螺纹套筒,两个螺纹套筒螺纹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嵌入有轴承,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入轴承内并与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柱的外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多个通槽,每个通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打磨片,每个螺纹套筒的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铰接结构,所述铰接结构采用合页结构,所述合页结构主体包括合页片与合页轴,所述合页片分为子页片和母页片,所述子页片与母页片均装在合页轴上且形成铰链连接,每个螺纹套筒的外壁上均通过铰接结构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每个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均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打磨片侧壁铰接,所述中心杆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每个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每个第一滑槽内均设置有第一弹簧,每的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内两个第一滑块的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滑槽内两个第一滑块的顶端均通过铰接结构铰接有第二铰接杆,每个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均通过铰接结构与相对应的第一打磨片侧壁铰接,所述稳定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橡胶圈,每个橡胶圈外均套接有伸缩软管,每个伸缩软管的一端均与稳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为方形杆,每个滑动杆均设置在橡胶圈内,所述稳定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每个橡胶圈的另一端均与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每个伸缩软管的另一端均与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每个连接块内均插入有锁紧块,每个连接块的外壁环形均匀螺接有多个锁紧螺栓,多个锁紧螺栓伸入连接块的一端分别与锁紧块螺接,每个连接块内均设置有第二空腔,每个第二空腔内均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每个连接块内均设置有凹槽,每个凹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每个凹槽内均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一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动杆分别穿过相对应的锁紧块并伸入相对应的凹槽内与相对应的第二滑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为圆形,所述滑动杆与锁紧块贴合滑动连接且存在形状上的卡合,其中一个连接块的外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一红外线接收器,另一个连接块的凹槽内滑动的第二滑块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震动器,两个连接块的另外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每个固定柱外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滑槽,每个第二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每个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三弹簧,每个第三弹簧的一端分别与第三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滑槽内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每个第三滑块的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块,每个第一铰接块内均设置有第一活动杆,每个第一铰接块均通过铰接销与第一活动杆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块呈U型状,每个固定柱的外壁上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铰接块,每个第二铰接块内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整体呈L型状,所述第二活动杆的横杆处设置有弧形卡槽,每个第二活动杆均通过铰接销与第二铰接块铰接,每个固定柱外均套接有限位环,每个限位环的一侧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槽,多个第二活动杆的一侧分别伸入相对应的限位槽内并与其贴合滑动连接,每个限位环的一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环,每个第一安装环内环壁上环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电动伸缩杆,每个限位环的一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环,每个第二安装环设置在均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安装环内,每个第二安装环的外环壁上环形均匀插入有多个T型杆,每个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对应的T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T型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每个插块的另一端均呈弧形状,且每个插块的弧形状一端均与相对应的第二活动杆的横杆处设置的弧形卡槽卡合,其中一个限位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另一端与弧形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器与第一红外线接收器正对设置,另一个限位环的外环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截面呈U型状,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一侧环形内壁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一端与弧形罩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有连接架的限位环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设置在第二固定环处的固定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定位筒,所述锥形定位筒的外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器与第二红外线发射器正对设置,设置在第一固定环处的固定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在驱动辊正上方,所述底座顶端中央处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顶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每个定位杆上均套接有滑动连接的定位套筒,每个定位套筒的底端均与底座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传动皮带,每个传动皮带均倾斜设置,两个L型支撑板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U型支撑架,每个U型支撑架上均套有多个滑动连接的滑动套筒,每个U型支撑架上均套有多个第四弹簧,多个第四弹簧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滑动套筒之间和滑动套筒与U型支撑架一端之间,所述弧形罩顶端贴合设置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截面呈倒置的U型状,所述滑动架顶端弧面上均匀插入有三个T型杆,每个T型杆上均套有第五弹簧,每个第五弹簧均设置在滑动架内,每个T型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挡块,每个第五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滑动架内顶面固定连接,每个第五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挡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每个挡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打磨片,所述弧形罩顶端弧面上开设有三个活动槽,每个第二打磨片的底端均穿过活动槽伸入弧形罩内,所述滑动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U型支撑架上滑动的多个滑动套筒外壁固定连接,每个弧形板的外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震动器,所述稳定柱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弧形刮片,所述弧形刮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铰接块,所述第四铰接块内设置有压片,所述压片通过铰接销与第四铰接块铰接,所述压片呈倾斜设置,所述压片的顶端斜面上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呈三角形,所述压片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的另一端与插板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打磨片的一侧设置有插槽,每个插槽的内顶面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插槽与卡槽相通,所述插板的一端伸入位于最下方第一打磨片内设置的插槽内,且卡块伸入卡槽内与其卡合,所述弧形刮片的底端与最下方第一打磨片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通过线路分别与第一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二红外线发射器通过线路电性连接,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线路与其中一个蓄电池电性连接,第一震动器通过线路与另一个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震动器和多个传动皮带均通过线路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液压缸通过管路与外界液压站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均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且表面均为光滑状。

优选的,所述弧形刮片的轴心与稳定柱的轴心重合,且弧形刮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弧形刮片的底端呈光滑状。

优选的,所述滑动架的厚度在20-30cm之间,且第二打磨片的数量不低于三个,活动槽的长度大于第二打磨片79宽度8-9cm。

优选的,所述传动皮带的外表面上安装有摩擦层,且传动皮带的两侧均呈弧形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稳定柱和固定柱等结构的设置,这样实现钢管的连续性打磨,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同时能够对钢管的内外壁同时进行打磨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的成本投入,同时第二驱动电机的设置,这样保证装置能够对多种不同的钢管进行打磨,保证装置的实用性,具有广泛使用的功能,并且设置有弧形刮片,这样可以使得钢管内壁处的碎屑进行简单的清除,操作简单方便,拆卸安装都相对容易,间接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结构俯视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驱动辊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传动皮带的皮带形状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U型支撑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第一安装环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第一固定环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第二固定环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7中限位环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弧形刮片的右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弧形刮片与第一打磨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D-D的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钢管接触传动皮带的运动示意图。

图中:底座1、控制台2、PLC控制器3、U型架4、第一驱动电机5、驱动辊6、顶杆7、弹簧筒8、限位块9、压缩弹簧10、L型支撑板11、弧形罩12、稳定柱13、第一空腔14、第二驱动电机15、第一螺纹杆16、螺纹套筒17、第二螺纹杆18、轴承19、通槽20、第一打磨片21、铰接结构22、第一铰接杆23、中心杆24、第一滑槽25、第一滑块26、第一弹簧27、第二铰接杆28、橡胶圈29、伸缩软管30、滑动杆31、连接块32、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3、锁紧螺栓34、锁紧块35、蓄电池36、第二空腔37、凹槽38、第二弹簧39、第二滑块40、第一震动器41、固定柱42、导向柱43、第二滑槽44、第三弹簧45、第三滑块46、第一铰接块47、第一活动杆48、第二活动杆49、第一固定环50、第一红外线发射器51、第一安装环52、电动伸缩杆53、限位环54、第二安装环55、T型杆56、插块57、第二铰接块58、第三铰接块59、第二固定环60、连接架61、第二红外线发射器62、锥形定位筒63、第二红外线接收器64、传动皮带65、定位套筒66、定位杆67、液压缸68、承载板69、U型支撑架70、滑动套筒71、第四弹簧72、弧形板73、第二震动器74、滑动架75、T型杆76、挡块77、第五弹簧78、第二打磨片79、活动槽80、弧形刮片81、插板82、第四铰接块83、压片84、卡块85、第六弹簧86、插槽87、卡槽88、限位槽8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一种基于钢管自动化加工的对钢管内外壁同时打磨的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一角处固定安装有控制台2,所述控制台2顶端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3,所述底座1顶端一侧设置有U型架4,所述U型架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5,所述U型架4内设置有驱动辊6,所述驱动辊6的两端分别伸入U型架4两侧内壁内并与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伸入U型架4内与驱动辊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4的底端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顶杆7,每个顶杆7的正下方均设置有弹簧筒8,每个弹簧筒8底端均与底座1顶端固定连接,每个弹簧筒8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9,每个弹簧筒8内均设置有压缩弹簧10,每个压缩弹簧10的顶端均与限位块9底端固定连接,每个压缩弹簧10的底端均与弹簧筒8内底面固定连接,每个顶杆7的底端均伸入相对应的弹簧筒8内并与相对应的限位块9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支撑板11,两个L型支撑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罩12,所述弧形罩12内设置有稳定柱13,所述稳定柱13内设置有第一空腔14,所述第一空腔14的一侧内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1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6,所述第一螺纹杆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中心杆24,所述中心杆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8,所述第一螺纹杆16与第二螺纹杆18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螺纹杆16和第二螺纹杆18上均套有螺纹套筒17,两个螺纹套筒17螺纹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空腔14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嵌入有轴承19,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另一端伸入轴承19内并与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柱13的外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多个通槽20,每个通槽20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打磨片21,每个螺纹套筒17的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铰接结构22,所述铰接结构22采用合页结构,所述合页结构主体包括合页片与合页轴,所述合页片分为子页片和母页片,所述子页片与母页片均装在合页轴上且形成铰链连接,每个螺纹套筒17的外壁上均通过铰接结构22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3,每个第一铰接杆23的另一端均通过铰接结构22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打磨片21侧壁铰接,所述中心杆24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25,每个第一滑槽25内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26,每个第一滑槽25内均设置有第一弹簧27,每的第一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25内两个第一滑块26的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滑槽25内两个第一滑块26的顶端均通过铰接结构22铰接有第二铰接杆28,每个第二铰接杆28的另一端均通过铰接结构22与相对应的第一打磨片21侧壁铰接,所述稳定柱1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橡胶圈29,每个橡胶圈29外均套接有伸缩软管30,每个伸缩软管30的一端均与稳定柱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柱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杆31,所述滑动杆31为方形杆,每个滑动杆31均设置在橡胶圈29内,所述稳定柱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32,每个橡胶圈29的另一端均与连接块32的一侧固定连接,每个伸缩软管30的另一端均与连接块32的一侧固定连接,每个连接块32内均插入有锁紧块35,每个连接块32的外壁环形均匀螺接有多个锁紧螺栓34,多个锁紧螺栓34伸入连接块32的一端分别与锁紧块35螺接,每个连接块32内均设置有第二空腔37,每个第二空腔37内均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6,每个连接块32内均设置有凹槽38,每个凹槽38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0,每个凹槽38内均设置有第二弹簧39,所述第二弹簧39的一端与第二滑块40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9的另一端与凹槽38一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滑动杆31分别穿过相对应的锁紧块35并伸入相对应的凹槽38内与相对应的第二滑块40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0为圆形,所述滑动杆31与锁紧块35贴合滑动连接且存在形状上的卡合,其中一个连接块32的外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3,另一个连接块32的凹槽38内滑动的第二滑块40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震动器41,两个连接块32的另外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柱42,每个固定柱42外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滑槽44,每个第二滑槽44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46,每个第二滑槽44内设置有第三弹簧45,每个第三弹簧45的一端分别与第三滑块46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第三弹簧4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滑槽44内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每个第三滑块46的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铰接块47,每个第一铰接块47内均设置有第一活动杆48,每个第一铰接块47均通过铰接销与第一活动杆48铰接,所述第一铰接块47呈U型状,每个固定柱42的外壁上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铰接块58,每个第二铰接块58内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杆49,所述第二活动杆49整体呈L型状,所述第二活动杆49的横杆处设置有弧形卡槽,每个第二活动杆49均通过铰接销与第二铰接块58铰接,每个固定柱42外均套接有限位环54,每个限位环54的一侧壁上环形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槽89,多个第二活动杆49的一侧分别伸入相对应的限位槽89内并与其贴合滑动连接,每个限位环54的一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环52,每个第一安装环52内环壁上环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电动伸缩杆53,每个限位环54的一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环55,每个第二安装环55设置在均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安装环52内,每个第二安装环55的外环壁上环形均匀插入有多个T型杆56,每个电动伸缩杆53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对应的T型杆56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T型杆56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57,每个插块57的另一端均呈弧形状,且每个插块57的弧形状一端均与相对应的第二活动杆49的横杆处设置的弧形卡槽卡合,其中一个限位环5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50,所述第一固定环50的另一端与弧形罩1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50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51,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射器51与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3正对设置,另一个限位环54的外环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架61,所述连接架61截面呈U型状,所述连接架61的另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60,所述第二固定环60的一侧环形内壁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环60的一端与弧形罩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有连接架61的限位环54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62,设置在第二固定环60处的固定柱4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定位筒63,所述锥形定位筒63的外壁上固定嵌入有第二红外线接收器64,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器64与第二红外线发射器62正对设置,设置在第一固定环50处的固定柱4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柱43,所述导向柱43设置在驱动辊6正上方,所述底座1顶端中央处固定安装有液压缸68,所述液压缸68顶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69,所述承载板69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杆67,每个定位杆67上均套接有滑动连接的定位套筒66,每个定位套筒66的底端均与底座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69的顶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传动皮带65,每个传动皮带65均倾斜设置,两个L型支撑板11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U型支撑架70,每个U型支撑架70上均套有多个滑动连接的滑动套筒71,每个U型支撑架70上均套有多个第四弹簧72,多个第四弹簧72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滑动套筒71之间和滑动套筒71与U型支撑架70一端之间,所述弧形罩12顶端贴合设置有滑动架75,所述滑动架75的截面呈倒置的U型状,所述滑动架75顶端弧面上均匀插入有三个T型杆76,每个T型杆76上均套有第五弹簧78,每个第五弹簧78均设置在滑动架75内,每个T型杆76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挡块77,每个第五弹簧78的一端分别与滑动架75内顶面固定连接,每个第五弹簧78的另一端分别与挡块77的顶端固定连接,每个挡块77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打磨片79,所述弧形罩12顶端弧面上开设有三个活动槽80,每个第二打磨片79的底端均穿过活动槽80伸入弧形罩12内,所述滑动架7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板73,两个弧形板73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U型支撑架70上滑动的多个滑动套筒71外壁固定连接,每个弧形板73的外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震动器74,所述稳定柱1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弧形刮片81,所述弧形刮片8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82,所述插板82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铰接块83,所述第四铰接块83内设置有压片84,所述压片84通过铰接销与第四铰接块83铰接,所述压片84呈倾斜设置,所述压片84的顶端斜面上固定安装有卡块85,所述卡块85呈三角形,所述压片84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86,所述第六弹簧86的另一端与插板82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打磨片21的一侧设置有插槽87,每个插槽87的内顶面上均设置有卡槽88,所述插槽87与卡槽88相通,所述插板82的一端伸入位于最下方第一打磨片21内设置的插槽87内,且卡块85伸入卡槽88内与其卡合,所述弧形刮片81的底端与最下方第一打磨片21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PLC控制器3通过线路分别与第一红外线发射器51和第二红外线发射器62通过线路电性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5通过线路与其中一个蓄电池36电性连接,第一震动器41通过线路与另一个蓄电池36电性连接。

所述电动伸缩杆53、第一驱动电机5、第二震动器74和多个传动皮带65均通过线路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液压缸68通过管路与外界液压站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铰接杆23、第二铰接杆28、第一活动杆48和第二活动杆49均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且表面均为光滑状。

所述弧形刮片81的轴心与稳定柱13的轴心重合,且弧形刮片8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弧形刮片81的底端呈光滑状。

所述滑动架75的厚度在20-30cm之间,且第二打磨片79的数量不低于三个,活动槽80的长度大于第二打磨片79宽度8-9cm。

所述传动皮带65的外表面上安装有摩擦层,且传动皮带65的两侧均呈弧形状。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区域,然后接通装置中各驱动的电源,使其处于待机状态,这样装置即可正常进行使用(参考附图1,附图1为结构的俯视剖视图),当装置进行使用时,首先钢管在右侧通过输送带进入,当钢管的一端伸入锥形定位筒63后,锥形定位筒63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钢管能够顺利的被套在上面,随着钢管的前进,当钢管的起始端遮挡住第二红外线接收器64后,使得第二红外线发射器62处发射的红外线无法进行反射,从而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台2处的PLC控制器3,这样PLC控制器3使得右侧的多个电动伸缩杆53缩回,这样通过T型杆56将插块57缩回,使得插块57不再与右侧的第二活动杆49卡合,这样在钢管的推动下,使得多个第二活动杆49开始产生位移,这样就会使得多个第二活动杆49像雨伞一样向右侧的固定柱42收紧(设置有第一铰接块47、第二铰接块58、第三铰接块59,使得第二活动杆49形成铰接结构,这样保证工作的正常完成),从而使得钢管能够顺着的被插入在右侧的固定柱42上,然后钢管慢慢的套在稳定柱13上,当钢管与稳定柱13的一端开始重合时,因为设置有多个传动皮带65,这样钢管的起始端就会与位于右侧的传动皮带65开始接触,并且传动皮带65的传动带两侧设置为弧形状,这样避免钢管产生卡顿,从而使得钢管能够顺利的被套在稳定柱13,并且由于多个传动皮带65呈倾斜设置,这样带动钢管一边移动一边旋转,在移动时,由于稳定柱13的限位,避免产生便宜,而钢管在旋转时(参考附图15,图中虚线表示为钢管,附图15为附图1的截面图,设置有液压缸68,使得液压缸68带动承载板69上升,从而使得多个传动皮带65紧紧贴住钢管的底端,并且传动皮带65的皮带外表面安装有摩擦层,从而能够增加摩擦力,带动钢管进行旋转,此时继续上升液压缸68,使得钢管的顶端与多个第二打磨片79接触,并且使得挡块77压缩第五弹簧78,直至钢管的内表面与位于最底端的第一打磨片21接触,这样停止上升,保持不动),就会被第一打磨片21和第二打磨片79进行打磨,这样完成内壁与外壁在移动的过程中同时被打磨,与此同时,一方面,在稳定柱13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块32(稳定柱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滑动杆31,而滑动杆31通过第二滑块40在凹槽38内滑动连接,设置有橡胶圈29和伸缩软管30,起到缓冲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异物造成滑动杆31的滑动卡顿,滑动杆31为方形杆,因此只能与连接块32滑动,并不能产生旋转,而连接块32是固定的,因此稳定柱13也为固定的,避免造成因为钢管在打磨时,带动稳定柱13进行旋转的问题),而在连接块32内设置有第二空腔37,第二空腔37内设置有蓄电池36,并且其中一个第二滑块40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震动器41,这样使得稳定柱13能够左右横向的进行快速位移,通过来回位移与钢管的内壁进行摩擦,从而保证钢管能够进行打磨工作,另一方面在弧形罩12上贴合设置有滑动架75,而滑动架75通过两个弧形板73与多个滑动套筒71固定连接,在弧形板73上设置有第二震动器74,启动后,使得滑动架75来回的进行快速移动这样带动多个第二打磨片79在活动槽80内也能快速的进行移动,从而与钢管的外壁进行磨擦,保证钢管的外壁能够进行打磨工作,这样钢管就会边打磨边移动(因为钢管在多个传动皮带65的传动下是边旋转边进行移动的),当钢管的起始端来到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3平齐的地方时,此时第二红外线发射器62因为能够正常的与第二红外线接收器64进行反射工作,因此,右侧的多个第二活动杆49已经进行了复位(在第二滑槽44内设置有第三弹簧45,从而使得第一活动杆48发生位移,推动第二活动杆49进行复位,而电动伸缩杆53也在第二红外线发射器62与第二红外线接收器64进行反射工作的一秒后,启动伸展,这样再次进行开合,设置有延时1秒,这样避免因为第二活动杆49复位较慢而导致的复位不正常的情况发生),这样右侧的重新进行连接,而左侧的开始上述伞状收缩工作,从而保证钢管能够准确的排出,当钢管的起始端到达导向柱43处后,设置有驱动辊6,而驱动辊6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进行驱动,并且在U型架4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弹簧筒8,这样使得钢管的最底端能够与驱动辊6顶端贴合,而驱动辊6的顶端是与传动皮带65顶端在同一水平面,这样在驱动辊6的带动下,能够辅助钢管进行移动,从而将钢管排出,顺利的到达左侧的输送带上,进行传送,当钢管全部排出后,此时左侧的第二活动杆49也进行复位,这样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钢管的打磨工作了(相邻两个钢管在打磨时,应错开一个钢管打磨的时间,避免两侧的第二活动杆49同时张开,使得稳定柱13脱离弧形罩12),这样实现钢管的连续性打磨,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同时能够对钢管的内外壁同时进行打磨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的成本投入。

并且在稳定柱13内设置有第一空腔14,当钢管的内壁不需要进行打磨时,此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5,使得第一螺纹杆16和第二螺纹杆18进行旋转,这样两个螺纹套筒17向两侧移动,这样使得多个第一打磨片21缩回通槽20内,这样即可不再打磨钢管的内壁,等同的,当钢管的批次不同时,钢管的厚度与直径也不相同,可以通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5对第一打磨片21伸出的长度进行调节,这样保证装置能够对多种不同的钢管进行打磨,保证装置的实用性,具有广泛使用的功能,并且在最下方的第一打磨片21一侧处设置有弧形刮片81(弧形刮片81的型号根据钢管的批次进行调整),这样通过插板82、第四铰接块83、压片84、卡块85和第六弹簧86等卡接件与最下方的第一打磨片21一侧设置的插槽87和卡槽88进行卡接,这样可以使得钢管内壁处的碎屑进行简单的清除(弧形刮片8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不会损伤钢管的内壁,并且材料相较于第一打磨片21较软,因此会随着第一打磨片21进行磨损,避免产生卡顿的现象),操作简单方便,拆卸安装都相对容易,不会影响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五金板材打磨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