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关联赋值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7165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38次 英文

模块关联赋值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关联赋值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软件控制逻辑设计中,会定义带赋值参数的各种功能模块,这类功能模块带属性参数,属性参数主要体现该功能模块的特征和属性,属性参数归属于不同的功能模块。

在传统方式中,各模块通常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赋值,或者是基于预先配置的基本属性参数进行赋值。而对于不同的模块之间,即便其存在相同的特征和属性,也需要分别进行赋值,而不能同时进行赋值。从而对功能模块进行赋值时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模块赋值效率的模块关联赋值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模块关联赋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赋值指令,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

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

根据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

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包括:

判断功能模块和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的模块类型是否一致;

当模块类型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前后逻辑关系,并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当模块类型不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则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块连接线通过以下方式建立:

获取模块创建指令,模块创建指令为文本句指令或模块选择指令;

基于模块创建指令,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以及关联模块,并建立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当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的功能模块为至少两个时,则基于各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各包含关系的建立时间,确定建立时间最新的包含关系对应的功能模块为对应关联模块的目标功能模块;

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包括:

通过目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之前,还包括:

获取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

判断属性数据中是否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

当属性数据中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继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当属性数据中不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不对关联模块进行赋值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

获取与关联模块存在对应关系的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

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

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之前,还包括:

判断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为空;

当第二赋值参数为空时,则保留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

当第二赋值参数为非空时,则继续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并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一种模块关联赋值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赋值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赋值指令,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

第一赋值模块,用于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

关联模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

第二赋值模块,用于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模块关联赋值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接收赋值指令,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然后基于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进一步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从而,在接收到赋值指令时,可以直接对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赋值,并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对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型进行赋值,解决了传统方式中仅能人工逐个进行模块赋值的问题,提升了对软件控制逻辑设计中各不同模块进行赋值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块关联赋值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块关联赋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块的属性数据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块之间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模块之间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模块之间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模块关联赋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块关联赋值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模块关联赋值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终端102可以基于用户的触发,生成赋值指令,并发送至服务器104,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服务器104接收到赋值指令后,可以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进一步,服务器104可以根据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并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模块关联赋值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赋值指令,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

其中,赋值指令是指请求对逻辑控制图中绘制的各模块进行赋值的指令,赋值指令中可以包括赋值信息以及对应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赋值参数可以包括对应参数属性的属性数据,例如,参考图3所示,图纸系统“EVR”,图纸页码“1101”,功能分类“FC3/NC”,REPL“last valid value”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赋值参数还可以包括更多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模块信息可以用户表示模块的唯一性,可以是模块编码或者是模块ID等。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终端生成赋值指令,并发送至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进行后续的处理。

步骤S204,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

具体地,服务器可以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然后将赋值指令中携带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对应的参数属性中,例如,继续参考图3,将赋值参数“EVR”赋值至参数属性“图纸系统”中,将赋值参数“1101”赋值至参数属性“图纸页码”中。

步骤S206,根据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

其中,关联关系是指绘制的逻辑控制图中绘制的模块之间所建立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逻辑控制图中绘制各模块的同时,即可建立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于后续进行关联属性的赋值。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确定功能模块之后,可以对应查看功能模块是否与其他模块之间存在关联,并基于关联关系,获取到对应的关联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各功能模块,其对应的关联模块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即一个功能模块可以与一个或者是多个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关联,各关联模块与功能模块之间分别通过关联关系进行关联。

步骤S208,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确定与功能模块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之后,可以基于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中对应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功能模块对应多个关联模块时,可以基于对应的各关联关系,对各关联模块进行赋值。

上述模块关联赋值方法中,通过接收赋值指令,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然后基于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进一步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从而,在接收到赋值指令时,可以直接对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赋值,并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对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型进行赋值,解决了传统方式中仅能人工逐个进行模块赋值的问题,提升了对软件控制逻辑设计中各不同模块进行赋值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可以包括:判断功能模块和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的模块类型是否一致;当模块类型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前后逻辑关系,并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当模块类型不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则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逻辑控制图中绘制的模块可以包括逻辑算法类模块以及注释类模块。

其中,算法类模块是控制逻辑图中重要的表达逻辑关系和信号处理的功能模块,比如“阈值比较模块”、“开关量采集模块”;该类模块间的关系是前后逻辑关系,例如,模块1执行完成之后才能执行模块2。

注释类模块是用于定义逻辑算法类模块的一些注释类信息,辅助解释其控制逻辑表达含义,比如,标识逻辑算法类模块的安全分级和列别信息。注释类模块的同类模块间是分层叠加覆盖关系(前端/后端图层)。注释类模块与逻辑算法类模块是包含关系(逻辑算法类模块被注释类模块包含在内)。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判断功能模块和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的模块类型是否一致,即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是否同为逻辑算法类模块,或者是否功能模块为注释类模块,而关联模块为逻辑算法类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确定功能模块和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的模块类型一致时,即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是否同为逻辑算法类模块时,则服务器可以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前后逻辑关系,此时,服务器可以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例如,参考图4,模块1和模块2同为逻辑算法类模块,模块1和模块2之间通过模块连接线连接,服务器可以将模块1中赋值参数(即属性数据)“information1”复制至模块2中对应的属性数据“information1”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确定功能模块和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的模块类型不一致时,则服务器可以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则服务器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例如,继续参考图4,模块3为注释类模块,模块1与模块2为逻辑算法类模块,模块3与模块1和模块2之间存在包含关系,服务器可以将模块3中赋值参数(即属性数据)“information2”复制至模块1和模块2中对应的属性数据“information2”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模块之间同时存在包含关系以及前后逻辑关系时,基于各不同对应关系进行的参数赋值可以同时进行,即模块1可以基于模块连接线对模块2进行赋值,模块3可以根据包含关系,对模块1和模块2进行赋值,且赋值是并行同时进行的。

在本实施例中,当模块之间同时存在包含关系以及前后逻辑关系时,服务器可以根据参数赋值的参数类型,确定基于前后逻辑关系进行赋值或者是基于包含关系进行赋值。例如,继续参考图4,模块1和模块2之间通过模块连接线连接,存在前后逻辑关系,模块3与模块1和模块2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对于模块2的属性数据“information2”,当其为注释类参数时,可以通过模块3的包含关系进行赋值,当其为逻辑算法类参数时,可以根据模块1与模块2之间的模块连接线进行赋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块连接线通过以下方式建立:获取模块创建指令,模块创建指令为文本句指令或模块选择指令;基于模块创建指令,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以及关联模块,并建立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

其中,模块创建指令是指在逻辑控制图中绘制的模块的指令。指令中可以携带有待绘制的模块的模块信息。模块创建指令可以是文本句指令或者是模块选择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基于模块创建指令,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以及关联模块,并建立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例如,用户通过终端输入文本句指令“流量计仪表****MD信号输入后需要增加2秒滤波,并开方后显示”,服务器可以基于该文本句指令,自动识别仪表(圆圈仪表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A_Input)、滤波模块FI(滤波时间2s)、开方模块、显示模块ANA_INF,然后建立自动连接,具体可以参见图5所示。

同理,服务器也可以终端发送的对功能模块进行选择以及对关联模块进行选择的模块选择指令时,服务器可以自动建立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例如,继续参考图5,当出现MD模块,并选择了对应的模拟量输入模块(A_Input)、滤波模块FI(滤波时间2s)、开方模块、显示模块ANA_INF后,可以自动建立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种方式建立模块连接线为基于模板样例建立的模块连接线,即服务器预先设定了模块之间的关系,在绘制过程中选择了对应的模块之后,可以自动连接,无需再通过人工进行连接,可以减少连接处理过程,提升处理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当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的功能模块为至少两个时,则基于各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各包含关系的建立时间,确定建立时间最新的包含关系对应的功能模块为对应关联模块的目标功能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可以包括:通过目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具体地,参考图6,对于模块2,其与模块3之间存在包含关系,与模块4之间也存在包含关系。当服务器确定对模块2中赋值参数“information2”进行赋值的时候,可以基于模块3与模块2之间包含关系与模块4与模块2之间包含关系的建立的先后顺序,即建立时间,确定是基于模块3与模块2之间包含关系或者是基于模块4与模块2之间包含关系,对模块2中赋值参数“information2”进行赋值。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按照最新添加的包含关系,对存在包含关系的模块进行赋值,即图6中,模块3与模块2之间包含关系的建立时间早于模块4与模块2之间包含关系的建立时间,因此,确定基于模块4与模块2之间包含关系,通过模块4中赋值参数“information2”对模块2中赋值参数“information2”进行赋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之前,还可以包括:获取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判断属性数据中是否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当属性数据中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继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当属性数据中不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不对关联模块进行赋值处理。

具体地,服务器可以基于赋值指令中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以及取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判断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中是否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当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中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继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当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中不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不对关联模块进行赋值处理。

继续参考图4,关联模块(模块2)的属性数据中存在对应功能模块(模块1)的属性数据“information1”,则服务器可以基于模块1的属性数据“information1”对模块2的属性数据“information1”进行赋值,对于模块1的属性数据“information3”,模块2中并不存在对应的属性数据,则并不进行赋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获取与关联模块存在对应关系的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基于终端发送的修改指令,功能模块对应的关联模块的赋值参数进行修改,例如,继续参考图4,服务器可以对模块2的属性数据“information1”进行修改。

进一步,服务器可以定期获取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以及获取与关联模块存在对应关系的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并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一直时,此处服务器可以确定不进行赋值处理,保留关联模块中的第一赋值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服务器可以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将对关联模块修改后的赋值参数调整为对应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可以避免因为误操作等原因造成赋值参数不一致,可以维持数据的一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之前,还可以包括:判断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为空;当第二赋值参数为空时,则保留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当第二赋值参数为非空时,则继续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并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对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与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进行一致性判断之前,还可以对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为空进行判断。

在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确定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为空时,则确定还未对功能模块进行赋值,此处服务器可以保留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确定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为非空时,此时,服务器可以继续判断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与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并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中另一个模块关联赋值的流程图,一下结合图7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7,服务器再确定“开始”进行控制逻辑图设计工作之后,可以执行步骤2和步骤3,即在控制逻辑图中拖放逻辑算法类“模块”。具体可以包括分别拖放逻辑算法类“模块1”和“模块2”。

进一步,服务器可以执行步骤4,使用“模块连接线”将“模块1”和“模块2”的对应输入和输出相连接,组合为一固定的逻辑关系,例如,可以是图5中所示的接入信号后进行滤波等逻辑关系。

进一步,服务器可以执行步骤5,自动将模块1的关联属性数据1赋值给模块2的属性数据1。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执行步骤6,自动定期检查/手动触发,检查逻辑算法类模块(例如,“模块1”和“模块2”)中关联属性1数据是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若步骤6判断为“是”,则服务器可以执行步骤12,结束。若步骤6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5,继续执行步骤5,即继续自动将模块1的属性数据1赋值给模块2的属性数据1。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执行步骤7,即在控制逻辑图中拖放注释类“模块3”,并框选包含其他逻辑控制类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7的执行可以早于步骤2,也可晚于步骤2,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步骤7创建的关联注释参数可以赋值给X1。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执行步骤71,在控制逻辑图中拖放其他注释类“模块4”,并框选包含逻辑计算类模块,并将“模块4”的图层较“模块3”的图层更上一层或较晚拖放。

进一步,服务器可以基于步骤71创建的关联注释参数赋值给X2。

进一步,服务器可以执行步骤8,根据规定规则判断哪个关联注释参数(X1或X2)作为输出Y并赋值给模块1和/或模块2。具体地,可以按照模块3和模块4创建的先后顺序,或者是框选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对应的输出Y。

进一步,服务器可以执行步骤9,自动将注释类功能模块的关联属性数据2(即“Y”)赋值给“模块1”或“模块2”的属性数据2。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执行步骤10,自动定期检查/手动触发检查注释类模块与各关联的逻辑算法类模块的关联属性数据2是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若步骤10中判断结果为“是”,则服务器可以执行步骤12,结束。若步骤10判断结果为“否”,则服务器可以返回执行步骤9,自动将注释类功能模块的关联属性数据2(即“Y”)赋值给“模块1”或“模块2”的属性数据2。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执行步骤11,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对模块进行填写/生成/修改某个属性数据时,都可以执行对应的流程,并开展一致性判断,最终保持信息一致。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模块关联赋值装置,包括:赋值指令接收模块100、第一赋值模块200、关联模块确定模块300以及第二赋值模块400,其中:

赋值指令接收模块100,用于接收赋值指令,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

第一赋值模块200,用于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

关联模块确定模块300,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

第二赋值模块400,用于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赋值模块400,可以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功能模块和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的模块类型是否一致。

第一赋值子模块,用于当模块类型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前后逻辑关系,并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第二赋值子模块,用于当模块类型不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则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模块创建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模块创建指令,模块创建指令为文本句指令或模块选择指令。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模块创建指令,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以及关联模块,并建立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目标功能模块确定模块,用于当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的功能模块为至少两个时,则基于各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各包含关系的建立时间,确定建立时间最新的包含关系对应的功能模块为对应关联模块的目标功能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赋值模块400用于通过目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属性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之前,获取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属性数据中是否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当属性数据中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继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当属性数据中不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不对关联模块进行赋值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赋值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

第二赋值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关联模块存在对应关系的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之前,判断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为空;当第二赋值参数为空时,则保留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当第二赋值参数为非空时,则继续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并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关于模块关联赋值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模块关联赋值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模块关联赋值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赋值指令以及赋值信息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模块关联赋值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接收赋值指令,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根据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可以包括:判断功能模块和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的模块类型是否一致;当模块类型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前后逻辑关系,并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当模块类型不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则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模块连接线通过以下方式建立:获取模块创建指令,模块创建指令为文本句指令或模块选择指令;基于模块创建指令,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以及关联模块,并建立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当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分层叠加覆盖包含关系的功能模块为至少两个时,则基于各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各包含关系的建立时间,确定建立时间最新的包含关系对应的功能模块为对应关联模块的目标功能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可以包括:通过目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之前,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判断属性数据中是否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当属性数据中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继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当属性数据中不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不对关联模块进行赋值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获取与关联模块存在对应关系的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之前,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判断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为空;当第二赋值参数为空时,则保留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当第二赋值参数为非空时,则继续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并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接收赋值指令,赋值指令中携带有被赋值的功能模块的模块信息以及赋值参数;基于模块信息,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将赋值参数赋值至功能模块;根据预先建立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功能模块存在对应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可以包括:判断功能模块和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模块的模块类型是否一致;当模块类型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前后逻辑关系,并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当模块类型不一致时,则确定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则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模块连接线通过以下方式建立:获取模块创建指令,模块创建指令为文本句指令或模块选择指令;基于模块创建指令,确定对应的功能模块以及关联模块,并建立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模块连接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当与关联模块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的功能模块为至少两个时,则基于各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各包含关系的建立时间,确定建立时间最新的包含关系对应的功能模块为对应关联模块的目标功能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通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可以包括:通过目标功能模块与关联模块之间的包含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之前,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关联模块的属性数据;判断属性数据中是否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当属性数据中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继续基于关联关系,将功能模块的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当属性数据中不包含赋值参数的参数属性时,则不对关联模块进行赋值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获取与关联模块存在对应关系的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之前,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判断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为空;当第二赋值参数为空时,则保留关联模块的第一赋值参数;当第二赋值参数为非空时,则继续判断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是否一致,并当第一赋值参数与第二赋值参数不一致时,则将功能模块的第二赋值参数赋值至关联模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基于思维导图和树状结构技术软件代码生成方法及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