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检测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6195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46次 英文

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检测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螺栓连接结构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土木工程等主承力结构的普遍连接方式,其完整性常常直接影响到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而,螺栓连接在长期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不可避免出现连接状态的改变如螺栓孔边应力集中,使得螺栓连接结构极易出现孔边裂纹进而引起结构功能的丧失。因此,有效监测和预防螺栓连接结构的孔边裂纹、预测其剩余寿命对于确保工程结构可靠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尝试,工程技术人员的定量监测需求与监测技术定量水平不够的矛盾成了制约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进一步应用的主要矛盾。螺栓连接结构孔边裂纹监测的方法主要有属于直接测量方法的真空比较监测法、智能涂层法、光纤传感器应变监测法以及属于间接测量方法的机电阻抗法、声发射法、基于压电传感器的超声导波法和涡流检测法。但是现有技术的检测方法不能做到准确识别裂纹扩展的周向角度以及轴向方向或径向的裂纹扩展。所以,克服线圈监测能力不强的缺陷,增强轴向扩展和径向扩展的识别能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检测装置及方法,提高了轴向扩展和径向扩展的识别能力,对孔边裂纹的周向角度、径向和轴向扩展进行准确定量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包括激励线圈层、接收线圈层、绝缘薄膜层;其中,所述激励线圈层和所述接收线圈层分别在所述绝缘薄膜层的两侧走线并通过盲孔连接,所述接收线圈层由类梯形接收线圈单元阵列而成,每个所述类梯形接收线圈单元由一根导线绕成,所述激励线圈层由类平行四边形激励线圈单元阵列而成,每个所述类平行四边形激励线圈单元由一根导线绕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接收线圈层采用梯形线圈代替三角形线圈,增大了边角处的监测面积,解决了三角形线圈边角无法准确识别裂纹的周向位置和感应电压变化量不随裂纹扩展发生明显变化的缺陷,提高了柔性薄膜的周向识别能力和径向、轴向扩展跟踪能力。激励线圈采用不规则平行四边形线圈代替传统的矩形线圈,解决了由于三角形线圈柔性薄膜中激励线圈单元和接收线圈单元作用范围不一致导致的边角处线圈的监测能力不强的缺陷。

优选的,所述绝缘薄膜层为聚酰亚胺薄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聚酰亚胺薄膜具有突出的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和电绝缘性能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类平行四边形激励线圈单元共有1×n个,其中,n为轴向阵列数;所述类梯形接收线圈单元共有m×n个,其中,m为周向阵列数。

优选的,所述轴向阵列数的数量由待测件的层数或者厚度决定,周向阵列数的数量由所述待测件的孔径决定。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的检测装置,包括传感薄膜、高频交变信号源、开关转换器以及示波器;其中,

所述高频交变信号源与所述传感薄膜的激励线圈层串联,所述传感薄膜的接收线圈层通过所述开关转换器与所述示波器串联。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将传感薄膜卷绕并粘贴在螺栓上,接收线圈层靠近待测件,激励线圈层靠近所述螺栓,高频交变电流源发送交变信号至所述激励线圈层;

所述接收线圈层通过开关转换器连接到示波器,切换所述开关转换器,使得所述接收线圈层的感应电压依次输入所述示波器;

对比交叉区域内所述接收线圈层损伤前后的感应电压变化量大小,判断所述待测件裂纹的轴向或径向扩展情况,计算所述待测件裂纹出现的周向角度。

优选的,所述高频交变电流源发送的交变电流频率设置为100kHz-15MHz。

优选的,所述计算待测件裂纹出现的周向角度的公式为:

其中,k为变化量比值,ΔU1为同一交叉区域内第一线圈的感应电压变化量,ΔU2为同一交叉区域内第二线圈的感应电压变化量;n为裂纹出现位置前交叉区域的个数。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检测装置及方法,克服了三角形线圈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的边角监测能力不强和边角处识别能力弱的缺陷,提高了孔边裂纹周向角度的识别精度以及跟踪径向、轴向裂纹的扩展能力;有效提升螺栓连接结构孔边裂纹定量监测水平,为准确预测螺栓连接结构剩余寿命提供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中的激励线圈层走线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中的1号激励线圈层局部走线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中的2号激励线圈层局部走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中的接收线圈层走线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中的1号接收线圈层局部走线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中的2号接收线圈层局部走线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组成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中现有线圈形状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中梯形线圈形状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使用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监测孔边裂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柔性涡流传感薄膜,2为螺栓,3为待测件,4为高频交变信号源,5为开关转换器,6为示波器,7为1号激励线圈层,8为2号激励线圈层,9为绝缘薄膜,10为1号接收线圈层,11为2号接收线圈层,12为第一盲孔,13为1号激励线圈层中的激励线圈,14为2号激励线圈层的激励线圈,15为第四接收线圈,16为第五盲孔,17为第三接收线圈,18为第四盲孔,19为第二接收线圈,20为第三盲孔,21为第一接收线圈,22为第二盲孔,23为第五接收线圈,24为第六接收线圈,25为第七接收线圈,26为第八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体的传感薄膜的组成分布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9层薄膜组成,包括5层绝缘薄膜,2层激励线圈层,2层接收线圈层,激励线圈层与接收线圈层通过绝缘薄膜层相互隔离。在图6中从上到下依次为:绝缘薄膜9、1号激励线圈层7、绝缘薄膜9、2号激励线圈层8、绝缘薄膜9、1号接收线圈层10、绝缘薄膜9、2号接收线圈层11、绝缘薄膜9。1号激励线圈层7和2号激励线圈层8构成该传感薄膜的激励部分;1号接收线圈层10和2号接收线圈层11构成该传感薄膜的接收部分。

绝缘薄膜9为具有突出的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和电绝缘性能的聚酰亚胺薄膜。

进一步的,接收线圈层由类梯形接收线圈单元阵列而成,同一行的每个接收线圈由一根导线绕成,激励线圈层由类平行四边形激励线圈单元阵列而成,同一行的每个激励线圈由一根导线绕成。

在一个激励线圈层中,轴向阵列有n个平行四边形状线圈,n的数量由所需监测待测件规格决定,本实施例中n=3;对激励线圈而言,每一周向线圈均由一根导线绕成,在一个接收线圈层中,周向阵列有m个梯形线圈,轴向阵列有n个平行四边形状线圈,m的数量由所需监测待测件的孔径大小决定,本实施例中m=n=3;对接收线圈而言,每一个线圈单元由一根导线绕成。

具体的,激励线圈层的走线如图2所示,为更好地说明激励线圈层的走线方式,以图3a中1号激励线圈层局部走线图和图3b中2号激励线圈层局部走线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两层激励线圈层中层叠的绝缘薄膜未画出。激励线圈层和接收线圈层均为双线圈结构。导线由1号激励线圈层中的激励线圈13右侧导入,以顺时针环绕至第一盲孔12,穿过绝缘薄膜至2号激励线圈层的激励线圈14的第一盲孔12,导线以顺时针环绕至激励线圈14外围后,由左侧导出。

激励线圈走线为本实施例中激励部分第1行激励线圈的走线路径,其余行激励线圈的走线路径与第1行激励线圈的走线路径一致。

接收线圈层的走线如图4所示,为更好地说明接收线圈的走线方式,以图5a和图5b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两层接收线圈层中层叠的绝缘薄膜未画出。导线由1号接收线圈层10中第一接收线圈21右侧导入,以顺时针环绕至第二盲孔22,穿过绝缘薄膜至2号接收线圈层11的第五接收线圈23的第二盲孔22,导线以顺时针环绕至该线圈外围后,导线由第五接收线圈23下方走线至左侧导出;又一根导线由1号接收线圈层10中经第一接收线圈21下侧导入第二接收线圈19,以顺时针环绕至第三盲孔20,穿过绝缘薄膜至2号接收线圈层11的第六接收线圈24的第三盲孔20,导线以顺时针环绕至该线圈外围后,由第六接收线圈24下方走线导出;再一根导线由1号接收线圈层10中经第一接收线圈21和第二接收线圈19下侧导入第三接收线圈17,以顺时针环绕至第四盲孔18,穿过绝缘薄膜至2号接收线圈层11的第七接收线圈的第四盲孔18,导线以顺时针环绕至该线圈外围后,由第七接收线圈25下方走线导出;最后一根导线由1号接收线圈层10中经第一接收线圈21、第二接收线圈19和第三接收线圈17下侧导入第四接收线圈15,以顺时针环绕至第五盲孔16,穿过绝缘薄膜至2号接收线圈层11的第八接收线圈26的第五盲孔16,导线以顺时针环绕至该线圈外围后,由第八接收线圈26下方走线导出。

所述接收线圈走线为本实施例中接收部分第1行接收线圈的走线路径,其余行接收线圈的走线路径与所述线圈的走线路径一致。

所述激励、接收线圈走线主要区别在于:同一行的的激励线圈是由同一根导线绕成的,即在本实施例中,激励部分共有3条导线绕成,共3对接口;同一行的每个接收线圈是由一根导线绕成的,即在本实施例中,接收部分共有12条导线绕成,12对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的检测装置,包括传感薄膜1、高频交变信号源4、开关转换器5以及示波器6;其中,

所述高频交变信号源4与所述传感薄膜1的激励线圈层串联,所述传感薄膜1的接收线圈层通过所述开关转换器5与所述示波器6串联。

本发明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形线圈阵列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的使用方法,如图9所示为使用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监测孔边裂纹装置的示意图,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将柔性涡流传感薄膜1卷绕并粘贴在螺栓2上,接收线圈层应靠近待测件3,激励线圈层应靠近螺栓2,柔性涡流传感薄膜1引出15条导线,激励部分3对接口以串联的形式接入高频交变信号源4,交变电流频率设置为100kHz-15MHz,可根据传感薄膜中线圈数量选择合适的频率,接收部分9对引线通过连接开关转换器5接入示波器6中。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涡流传感薄膜的使用方法是基于涡流效应实现的,需待测件具有导电性。

使用流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基准阶段,在孔边无损伤出现时,高频交变信号源4发送交流信号至柔性涡流传感薄膜1的激励部分,由于涡流效应,在接收部分各接收线圈上接收到感应电压,通过控制开关转换器5上各线圈对应的开关,在示波器6得到各接收线圈感应电压值,并记录为基准电压;2、对比阶段,实时监测时,高频交变信号源4发送交流信号至柔性涡流传感薄膜1的激励部分,由于涡流效应,可在接收部分各接收线圈上接收到感应电压,通过控制开关转换器5上各线圈对应的开关,在示波器6得到各接收线圈感应电压值,通过对比基准电压,可初步判断该待测件3是否出现裂纹;根据各交叉区域内接收线圈感应电压变化量大小,通过计算可精确识别裂纹出现的周向角度,判断径向、轴向的扩展程度。

图7为本发明中柔性涡流传感薄膜使用状态周向展开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出传感薄膜被分成了12个交叉区域,由于该图是沿周向展开,每一列交叉区域平分360°,即90°。在本实施例中,将待测件3左侧边界定义为0°,裂纹可在任意周向位置萌生,并沿径向和轴向扩展。

在本实施例中,裂纹所在的交叉区域内相邻线圈感应电压会明显变化,变化量的比值ΔU1为同一交叉区域内第一线圈的感应电压变化量,ΔU2为同一交叉区域内第二线圈的感应电压变化量;以图8中一个交叉区域为例,第一线圈为加粗部分线圈,第二线圈为不加粗部分。通过公式:

其中n为裂纹出现位置前交叉区域个数,可得出裂纹的周向角度;裂纹轴向扩展时,先引起裂纹所在的交叉区域内右侧线圈感应电压变化,后引起左侧线圈感应电压变化,因此进行初步判断裂纹长度,而后根据线圈感应电压变化量随着裂纹在该线圈监测区域内扩展时而线性增大的性质,来进行精确判断长度;裂纹径向扩展时,裂纹所在的交叉区域内线圈的感应电压变化量会随着径向扩展长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对裂纹的径向扩展程度进行判断。

如图8a所示为现有线圈形状示意图,图8b为本发明梯形线圈形状示意图,从图8a与图8b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接收线圈采用梯形线圈代替三角形线圈,增大了边角处的监测面积,解决了三角形线圈边角无法准确识别裂纹的周向位置和感应电压变化量不随裂纹扩展发生明显变化的缺陷,提高了柔性薄膜的周向识别能力和径向、轴向扩展跟踪能力。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差分磁电式涡流检测传感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