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兰炭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背景技术
兰炭利用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精煤块烧制而成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以其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以逐步取代冶金焦而广泛运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炭素材料。兰炭可代替焦炭(冶金焦)而广泛用于化工、冶炼、造气等行业。
兰炭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烘干设置,但是目前现有的兰炭加工用烘干装置常存在烘干效果不好,烘干效率较低的缺陷,同时现有兰炭加工用烘干装置常为滚筒式,而滚筒式的烘干装置常存在体积较大,占用厂房的空间较大的缺陷,难以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对支撑座,一对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烘干滚筒,所述第一烘干滚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烘干滚筒,所述第二烘干滚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三烘干滚筒,所述第一烘干滚筒、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的内壁均固定焊接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烘干滚筒、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水平轴线上,所述第三烘干滚筒的两端均为敞口式,所述第一烘干滚筒和第二烘干滚筒的一端均为敞口式,一端均为密闭式,且所述第二烘干滚筒的敞口端正对第一烘干滚筒的密闭端,所述第一烘干滚筒的敞口端的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排风机,所述固定底板在靠近第一烘干滚筒的敞口端的一侧竖直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排气管,且排气管的一端与排风机排气端相互转动接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内部的螺旋叶片旋向相同,所述第二烘干滚筒内部的螺旋叶片与第一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内部的螺旋叶片旋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的两端外侧均固定套装有固定架,且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的固定架分别与第一烘干滚筒和第二烘干滚筒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烘干滚筒的敞口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固定底板在靠近第一烘干滚筒的出料口的底侧安装有输送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烘干滚筒的外侧两端均套装有齿圈,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均安装有驱动齿轮,且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齿圈相互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均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均安装有若干组支撑轮,所述第一烘干滚筒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槽,所述支撑轮的顶端均卡合安装在限制槽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的筒壁外侧均套装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加热线圈,所述内胆在与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的筒壁之间均填充有填充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烘干滚筒和第二烘干滚筒的密闭端均开设有通气开口,且通气开口的内部均安装有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通过第一烘干滚筒、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的套装结构设计,有效缩短了现有滚筒式的烘干装置的实际长度,进而可有效解决现有滚筒式的烘干装置常存在体积较大,占用厂房的空间较大的缺陷,适用性较高;
2、该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通过第一烘干滚筒、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内部螺旋叶片的设置,实现了对待烘干兰炭的快速翻滚推送,同时在第二烘干滚筒和第三烘干滚筒内部的加热线圈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对待烘干兰炭的加热烘干,烘干效率较高;
3、该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通过排风机与第一烘干滚筒和第二烘干滚筒上的通气开口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筒内高温潮湿气体的快速排出,进而可进一步提高对待烘干兰炭的烘干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烘干效率与烘干质量,同时可有效解决现有滚筒式的烘干装置常存在体积较大,占用厂房的空间较大的缺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的图1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的第三烘干滚筒的筒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板;2、第一烘干滚筒;3、第二烘干滚筒;4、第三烘干滚筒;5、螺旋叶片;6、排风机;7、通气开口;8、出料口;9、排气管;10、支撑架;11、输送带;12、齿圈;13、支撑座;14、驱动齿轮;15、支撑轮;16、限制槽;17、驱动电机;18、加热线圈;19、填充料;20、内胆;2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对支撑座13,一对所述支撑座13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烘干滚筒2,所述第一烘干滚筒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烘干滚筒3,所述第二烘干滚筒3的内部安装有第三烘干滚筒4,所述第一烘干滚筒2、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的内壁均固定焊接有螺旋叶片5,所述第一烘干滚筒2、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水平轴线上,所述第三烘干滚筒4的两端均为敞口式,所述第一烘干滚筒2和第二烘干滚筒3的一端均为敞口式,一端均为密闭式,且所述第二烘干滚筒3的敞口端正对第一烘干滚筒2的密闭端,所述第一烘干滚筒2的敞口端的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排风机6,所述固定底板1在靠近第一烘干滚筒2的敞口端的一侧竖直安装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的顶端安装有排气管9,且排气管9的一端与排风机6排气端相互转动接通。
其中,第一烘干滚筒2和第三烘干滚筒4内部的螺旋叶片5旋向相同,所述第二烘干滚筒3内部的螺旋叶片5与第一烘干滚筒2和第三烘干滚筒4内部的螺旋叶片5旋向相反。
其中,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的两端外侧均固定套装有固定架,且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的固定架分别与第一烘干滚筒2和第二烘干滚筒3内壁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烘干滚筒2的敞口端设置有出料口8,所述固定底板1在靠近第一烘干滚筒2的出料口8的底侧安装有输送带11,通过输送带11,可将烘干后的兰炭进行快速输送,进而可便于装置的持续生产。
其中,第一烘干滚筒2的外侧两端均套装有齿圈12,所述支撑座13的内部均安装有驱动齿轮14,且所述驱动齿轮14分别与齿圈12相互啮合。
其中,支撑座13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7,且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分别与驱动齿轮14传动连接。
其中,支撑座13的顶端均设置有弧形槽21,所述弧形槽21的内部均安装有若干组支撑轮15,所述第一烘干滚筒2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槽16,所述支撑轮15的顶端均卡合安装在限制槽16的内部,通过支撑轮15与限制槽16的配合使用,可有效提高第一烘干滚筒2在转动时的稳定性,进而便于装置的持续稳定工作。
其中,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的筒壁外侧均套装有内胆20,所述内胆20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加热线圈18,所述内胆20在与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的筒壁之间均填充有填充料19,通过在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内部的加热线圈5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对待烘干兰炭的加热烘干,烘干效率较高。
其中,第一烘干滚筒2和第二烘干滚筒3的密闭端均开设有通气开口7,且通气开口7的内部均安装有滤网,通过在通气开口7的内部安装滤网,可有效阻止兰炭和其他杂物在筒内的进出,进而可提高兰炭的加工品质。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外接控制开关与电源,然后将待烘干兰炭通过输送机,输送进第三烘干滚筒4内,之后启动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内部加热线圈18,待其温度到指定温度后,启动驱动电机17,驱动第一烘干滚筒2旋转,于此同时启动排风机6,待烘干的兰炭在螺旋叶片5的作用下,从第一烘干滚筒2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并掉落至第二烘干滚筒3内,之后再从第二烘干滚筒3的另一端掉落至第一烘干滚筒2,由于第一烘干滚筒2内部未设置加热线圈,烘干后的兰炭,便可在第一烘干滚筒2内进行冷却,最后在螺旋叶片5的作用下,从出料口8落至输送带11,如此即为本装置的烘干工作流程。该种兰炭烘干冷却装置,通过第一烘干滚筒2、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的套装结构设计,有效缩短了现有滚筒式的烘干装置的实际长度,进而可有效解决现有滚筒式的烘干装置常存在体积较大,占用厂房的空间较大的缺陷,适用性较高;通过第一烘干滚筒2、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内部螺旋叶片5的设置,实现了对待烘干兰炭的快速翻滚推送,同时在第二烘干滚筒3和第三烘干滚筒4内部的加热线圈5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对待烘干兰炭的加热烘干,烘干效率较高;通过排风机6与第一烘干滚筒2和第二烘干滚筒3上的通气开口8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筒内高温潮湿气体的快速排出,进而可进一步提高对待烘干兰炭的烘干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湿砂烘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