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结构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摇头风扇。背景技术
风扇一般通过电机驱动风叶转动,实现送风的目的。而对于能够实现摇头的风扇,一般将风扇设置于底座上,并在风扇上设置有摇头机构,利用摇头机构实现风扇相对于底座的摇头,进而增大出风范围。然而传统的摇头风扇,由于风扇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导致风扇的结构不紧凑,且影响风扇摇头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风扇结构不紧凑且摇头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摇头风扇,该摇头风扇可以达到提高结构紧凑性且保证摇头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一种摇头风扇,所述摇头风扇包括出风组件、支撑组件及摇头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风壳、风机及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风壳内,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位于所述风壳内;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部、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均设置于所述风壳内,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安装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转动轴线同轴;所述摇头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支架带动所述风机绕所述转动轴线摆动;所述风壳上开设有摆动避让槽,所述安装部穿过所述摆动避让槽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避让槽为条形槽,所述摆动避让槽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安装支架绕所述转动轴线的摆动方向,所述安装支架能够带动所述风壳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摇头风扇还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安装于所述风壳内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所述加湿组件上开设有通水孔,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开设有走管孔,所述走管孔通过管道能够与所述通水孔连通,且所述走管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支架的转动轴线同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的底壁上形成有排水孔,所述支撑座上形成有接水槽,所述排水孔沿竖直方向能够对准所述接水槽并与所述接水槽连通;所述接水槽的底壁上形成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上,且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并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安装槽,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相背对的两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摇头风扇还包括水管转接头,所述水管转接头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水管转接头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摆动避让槽,所述水管转接头内形成有走水通道,连接于所述通水孔处的管道能够穿过所述走管孔连接于所述水管转接头,以使所述走水通道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通水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摇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转动轴线同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摇头风扇还包括导线保护套,所述导线保护套内形成有保护槽,所述导线保护套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导线保护套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摆动避让槽,且所述保护槽能够与所述走线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部上。
上述摇头风扇,由于支撑件的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分别与安装支架转动连接,安装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的转动轴线与安装支架相对于第二支撑部的转动轴线同轴,进而通过摇头组件驱动安装支架带动风机相对于支撑座进行摆动摇头时,利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同时支撑安装支架,能够有效提高安装支架带动风机相对于支撑座摇头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均设置于风壳内,并通过安装部穿过风壳的摆动避让槽安装于支撑座上,避免将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设置于风壳外增加摇头风扇整体的体积,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仅通过安装部穿过风壳,只需在风壳开设一个摆动避让槽,降低风壳的结构复杂度。而支撑座也仅需提供安装部的安装位置即可,能够降低安装部在支撑座上的安装位置的占用,进一步有利于摇头风扇整体结构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摇头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摇头风扇省略支撑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的风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支撑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摇头风扇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8中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摇头风扇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摇头风扇在一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摇头风扇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的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摇头风扇,100、出风组件,110、风壳,112、摆动避让槽,113、进风孔,114、出风孔,115、排水通道,120、风机,130、安装支架,132、第二转动结构,134、第二连通孔,140、风道件,200、支撑组件,210、支撑座,211、接水槽,212、漏水孔,213、第一安装孔,214、第二安装孔,220、支撑件,221、安装部,222、第一支撑部,223、第二支撑部,224、走管孔,225、走线孔,230、安装凸台,232、装配槽,240、连接件,242、连接板,250、转动套,300、摇头组件,310、驱动源,320、联动件,321、主动齿轮,322、从动齿轮,400、加湿组件,410、排水孔,420、湿帘,430、接水件,440、排水部,450、通水孔,460、分水件,462、分水孔,500、水管转接头,600、导线保护套,7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摇头风扇10,至少能够实现对空气的加湿制冷,保证使用的稳定性。具体地,摇头风扇10包括出风组件100、支撑组件200及摇头组件300(如图11所示),支撑组件200用于支撑出风组件100,且出风组件100能够相对于支撑组件200转动,摇头组件300用于驱动出风组件100相对于支撑组件200以出风组件100相对于支撑组件200的转动轴线摆动,实现出风方向的调整。
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100包括风壳110、风机120及安装支架130,所述安装支架130安装于所述风壳110内,所述风机120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30上并位于所述风壳110内;所述风壳110上开设有摆动避让槽112。
参阅图2至图4,所述支撑组件200包括支撑座210及支撑件220,所述支撑件220包括安装部221、第一支撑部222及第二支撑部223,所述第一支撑部22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23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部221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2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23均设置于所述风壳110内,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130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2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3的转动轴线同轴。所述摇头组件300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支架130带动所述风机120绕所述转动轴线摆动;所述安装部221穿过所述摆动避让槽112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上。
上述摇头风扇10,由于支撑件220的第一支撑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23分别与安装支架130转动连接,安装支架130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22的转动轴线与安装支架130相对于第二支撑部223的转动轴线同轴,进而通过摇头组件300驱动安装支架130带动风机120相对于支撑座210进行摆动摇头时,利用第一支撑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23同时支撑安装支架130,能够有效提高安装支架130带动风机120相对于支撑座210摇头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支撑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23均设置于风壳110内,并通过安装部221穿过风壳110的摆动避让槽112安装于支撑座210上,避免将第一支撑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23设置于风壳110外增加摇头风扇10整体的体积,且第一支撑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23仅通过安装部221穿过风壳110,只需在在风壳110开设一个摆动避让槽112,降低风壳110的结构复杂度。而支撑座210也仅需提供安装部221的安装位置即可,能够降低安装部221在支撑座210上的安装位置的占用,进一步有利于摇头风扇10整体结构的紧凑化。
一实施例中,所述摆动避让槽112为条形槽,所述摆动避让槽112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安装支架130绕所述转动轴线的摆动方向,所述安装支架130能够带动所述风壳110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20摆动。其中安装支架130与风壳110连接,通过驱动安装支架130带动风壳110同步摆动。通过条形的摆动避让槽112能够避免摆动过程中支撑件220的安装部221对风壳110的干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安装支架130带动风机120摆动,风壳110相对于支撑座210的位置固定,进而摆动避让槽112仅需安装部221能够穿设即可。
参阅图1、图2及图7,一实施例中,摇头风扇10还包括加湿组件400,所述加湿组件400安装于所述风壳110内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130的一侧。具体地,所述风壳110上开设有进风孔113及出风孔114,所述加湿组件400位于所述风机120与所述进风孔113之间。以便于使得通过进风孔113进来的风经过加湿组件400的加湿降温后能够由出风孔114吹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加湿组件400还可以位于风机120与出风孔114之间。
参阅图5至图7,一实施例中,加湿组件400的底壁上形成有排水孔410,所述支撑座210上形成有接水槽211,所述排水孔410沿竖直方向能够对准所述接水槽211并与所述接水槽211连通。当摇头组件300驱动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支撑座210摆动时,能够同时带动加湿组件400与安装支架130同步摆动。而在摇头的过程中,且排水孔410沿竖直方向能够对准接水槽211并与接水槽211连通,使得加湿组件400通过排水孔410排出的水能够始终落入到接水槽211内,实现对加湿组件400排出的水的收集,降低摇头风扇10在摇头的过程中漏水的可能性。且避免在排水孔410处设置排水管道,不仅增加结构的复杂度,同时排水管道会跟随加湿组件400摆动,进而不仅影响排水管道与排水口处连接的稳定性,影响排水的稳定性;同时排水管道也会对出风组件100及加湿组件400的摆动造成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400包括湿帘420及接水件430,所述湿帘420位于所述安装支架130的一侧,所述接水件430设置于所述湿帘420的下方,且所述接水件430朝向所述湿帘420的一侧上形成有储水槽,所述排水孔410开设于所储水槽的底壁上。通过接水件430上的储水槽便于收集湿帘420流下的水,进而便于水能够由排水孔410排出。
一并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所述风壳110上形成有排水通道115,所述排水孔410与所述排水通道115对接连通,所述排水通道115跟随风壳110摆动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能够对准所述接水槽211并与所述接水槽211连通。由于加湿组件400设置于风壳110内,通过风壳110上的排水通道115,进一步便于提高排水孔410与接水槽211在摆动的过程中对准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加湿组件400上形成有排水部440,排水孔410开设于排水部440上,排水部440能够穿设于风壳110的排水通道115内。通过排水部440在排水通道115内的穿设,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的稳定性,避免由排水孔410流出的流入到风壳110内。另一实施例中,排水部440还可以直接抵接于风壳110形成有排水通道115的部分上,以使排水孔410与排水通道115连通。
参阅图4至图6,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211的底壁上形成有安装凸台230,所述安装部221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230上。通过在接水槽211内设置安装凸台230便于实现对支撑件220的安装部221的安装,为安装部221安装位置。具体地,加湿组件400的排水孔410对位安装部221的一侧,进而便于实现排水孔410与接水槽211的稳定连通。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200还包括连接件240,所述连接件240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230上,且所述连接件240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部221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并安装于所述连接件240上。通过设置连接件240,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部221在支撑座210上安装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安装部221通过连接件240安装于支撑座210上,便于降低安装部221的结构复杂度。
进一步地,安装凸台230上形成有装配槽232,所述连接件24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装配槽232,并固定于装配槽232内。另一端与安装部221安装连接。可选地,连接件240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安装部221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240的另一端还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其他方式与安装部2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40包括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连接板242,两个所述连接板242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安装槽,两个所述连接板242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221相背对的两侧壁上。在安装时,只需将两个连接板242分别安装于安装部221相背对的两侧壁上,便于夹紧安装部221,且便于进一步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连接件240上直接开设形成安装槽,安装部221穿设于安装槽内。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40还可以省略,安装部221直接安装于安装台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22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23均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部221上。通过一体成型能够提高支撑件22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对出风组件100支撑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22还可以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设置于安装部221上。第二支撑部223还可以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设置于安装部221上。
参阅图5至图7,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400上开设有通水孔450,所述第二支撑部223上开设有走管孔224,所述走管孔224通过管道能够与所述通水孔450连通,且所述走管孔224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支架130的转动轴线同轴。由于走管孔224的轴线与安装支架130的转动轴线同轴,使得穿设于走管孔224内的管道仅在走管孔224内转动,而不会发生位置变化。利用走管孔224不仅能够支撑管道,同时保证管道设置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通过管道向加湿组件400输水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通水孔450开设于加湿组件400的顶壁或靠近顶壁位置上,以保证水能够淋湿加湿组件4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400还包括分水件460,所述分水件460设置于所述湿帘420的上方,所述分水件460内形成有分水空间,所述分水件460朝向所述湿帘420的一侧上开设有与所述分水空间相连通的分水孔462,所述分水件460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分水空间相连通的通水孔450。进一步地,所述分水孔462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水孔462沿着所述湿帘420与所述分水件460连接的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管道穿过走管孔224能够与分水件460上的通水孔450连通,进而便于通过分水件460的分水孔462将水淋在湿帘420上。
一实施例中,摇头风扇10还包括储水件,所述储水件内形成有蓄水腔,所述支撑座210安装于所述储水件上,安装部221安装于支撑座210被相对于储水件的一侧。且所述支撑座210上开设有与所述接水槽211连通的漏水孔212,以使所述接水槽211能够通过所述漏水孔212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具体地,所述漏水孔212开设于所述接水槽211的底壁上。通过设置储水件便于接水槽211内水能够有效排入到蓄水腔内,避免水在接水槽211内堆积,而导致出风组件100相对于支撑组件200摆动的过程中接水槽211内的水飞溅。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20的走管孔224能够与蓄水腔连通,便于管道穿过走管孔224连通加湿组件400的通水孔450与蓄水腔。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水件还可以省略。
参阅图4及图8,一实施例中,摇头风扇10还包括水管转接头500,所述水管转接头50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上,所述水管转接头500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摆动避让槽112,所述水管转接头500内形成有走水通道,连接于所述通水孔450处的管道能够穿过所述走管孔224连接于所述水管转接头500,以使所述走水通道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通水孔450连通。通过设置水管转接头500,避免管道穿设于摆动避让槽112,导致风壳110在摆动的过程中对管道造成磨损。通过水管转接头500有效保护管道,进而保证水路流通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水管转接头500远离所述管道的一端能够连接至所述储水件的蓄水腔,以使所述走水通道与所述蓄水腔连通。蓄水腔内的水能够通过水管转接头500的走水通道流入到连通管道内,并通过管道输送至加湿组件400。
一实施例中,所述水管转接头500包括第一转接部及与第一转接部相连接的第二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内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转接部内形成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形成所述走水通道;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结构,所述支撑座210上开设有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孔213,所述第一转接部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213,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3处,所述第二转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转接部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摆动避让槽112与穿设于所述走管孔224内的管道连接。具体地,第一安装孔213开设于安装凸台230上。通过第二转接部便于实现与管道的连接,通过第一安装结构便于实现在支撑座210上的安装,通过第一转接部穿过第一安装孔213,便于实现走水通道与蓄水腔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水管转接头500由耐磨材料制成。例如,水管转接头50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水管转接头500可以由塑料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水管转接头500还可以有其他耐磨材料制成。
参阅图5及图9,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130上形成有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穿设于所述走管孔224内并能够在所述走管孔224内转动;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上开设有与所述走管孔224同轴的第一连通孔,连接于通水孔450处的管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通过第一转动结构便于实现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支撑件220的转动配合。通过第一连通孔便于实现管道的穿设。
具体地,第一转动结构与走管孔224之间还可以设置转动套250,以保护第一转动结构的外壁和/或保护走管孔224的内壁。例如,转动套250包括两个,一转动套250穿设于走管孔224,另一转动套250设置于第一转动结构上,另一转动套250穿设于一转动套250内并能够相对转动。
参阅图5、图6和图8,一实施例中,所述摇头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2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22上开设有走线孔225,所述走线孔225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2的转动轴线同轴。具体地,所述走线孔225的轴线与走管孔224的轴线同轴。通过设置走线孔225能够避免安装支架130在转动的过程中,穿设于走线孔225的导线发生位置变化,进而影响摇头组件300的电性连接。通过将摇头组件30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22上,避免摇头组件300与走管孔224内的管道在摆动的过程中造成干扰。
一实施例中,摇头风扇10还包括导线保护套600,所述导线保护套600内形成有保护槽,所述导线保护套60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10上,所述导线保护套600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摆动避让槽112,且所述保护槽能够与所述走线孔225连通。当风壳110摆动时,由于导线位于导线保护套600的保护槽,避免了导线与摆动避让槽112内壁的摩擦,保证了导线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导线保护套60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安装结构,所述支撑座2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4,所述导线保护套60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14内,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14处。具体地,第二安装孔214开设于安装台上。通过第二安装结构便于实现导线保护套600在支撑座210上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槽沿着所述摆动避让槽112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导线保护套600的一侧形成卡入口,以便于导线能够由卡入口有效卡入到保护槽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入口还可以省略。
参阅图5、图9及图10,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130上形成有第二转动结构132,第二转动结构132可以与第一支撑部222转动配合。具体地,所述第二转动结构132穿设于所述走线孔225内并能够在所述走线孔225内转动;所述第二转动结构132上开设有与所述走线孔225同轴的第二连通孔134。导线能够穿过第二连通孔134,实现与摇头组件300的电性连接。
参阅图2、图5及图9,一实施例中,所述摇头组件300包括驱动源310及联动件320,所述联动件32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30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2上,所述驱动源310用于通过所述联动件320驱动所述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20摆动。
具体地,所述联动件320包括主动齿轮321及与所述主动齿轮321相啮合的从动齿轮322,所述从动齿轮32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2上,且所述从动齿轮322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2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驱动源310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130上,驱动源310用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321转动。进一步地,从动齿轮322固定于第一支撑部222上。从动齿轮322上开设有与走线孔225连通的穿孔,便于导线能够有效穿过穿孔并穿设于走线孔225。在本实施例中,从动齿轮322的轴线与走线孔225的轴线同轴,同时与安装支架130的转动轴线一致。
参阅图11至图14,在摇头的过程中,由于从动齿轮322相对于支撑件220的位置固定,进而当驱动源310驱动主动齿轮321转动时,主动齿轮321相对于从动齿轮322转动,以使主动齿轮321围绕从动齿轮322的轴线转动的作用。进而摆动驱动源310及与驱动源310安装连接的安装支架130围绕上从动齿轮322的轴线转动,实现出风组件100由图11至图14的摇头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摇头组件300还可以仅包括驱动源310,通过驱动源310直接驱动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支撑件220摆动。或者摇头组件300包括驱动源310及连杆组件,驱动源310通过连杆组件驱动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支撑件220沿第一方向摆动,或者摇头组件300还可以通过其他驱动结构驱动安装支架130,只要能够实现安装支架130相对于支撑件220摆动即可。
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摇头风扇10还包括控制器700,所述控制器700设置于所述风壳110内,所述摇头组件300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700和/或所述风机120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700。具体地,驱动源310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700。通过控制器700便于实现对摇头组件300和/或风机120的控制,进而便于实现摇头和/或出风效果的控制。
具体地,所述出风组件100还包括风道件140,所述风道件140设置于风壳110内,且所述风机120设置于所述风道件140内,所述安装支架130安装于所述风道件140的一侧,所述控制器700设置于所述风道件140背向于所述支撑座210的一侧,并位于所述风壳110的内壁与所述风道件140的外壁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风壳110的进风孔113与出风孔114通过风道件140内的通道连通。通过风道件140一方面提高风机120出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便于支撑控制器700,以使控制器700远离支撑组件200,进而远离接水槽211,避免水飞溅或泄露对控制器700的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700还可以设置于安装支架130上,只要能够实现对控制器700的安装支撑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智能家居用自动隐蔽式台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