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施工隧道内的粉尘过滤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净化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施工隧道内的粉尘过滤净化装置。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呈稳固增长的趋势。隧道的顺利贯通,对于缩短道路里程,改善机动车的通行环境而言非常重要。对许多隧道、矿洞工程而言,施工环境的安全稳固,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是生产的第一保证。由于隧道的开挖,隧道内存在大量的可吸入粉尘、颗粒,这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是极大的隐患,会造成各类呼吸道疾病。因此改善隧道内的空气,将粉尘颗粒降解就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11437104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吸尘装置,包括进风机构和除尘机构,进风机构包括进风罩、风机管和进风蜗壳,进风罩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倾斜设置,进风罩的尾部固定连通有过渡管,过渡管远离进风罩的一端与风机管固定连通,风机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风机,风机管远离过渡管的一端与进风蜗壳固定连通;除尘机构包括除尘筒、锥筒和出风筒,除尘筒的顶部侧面沿其切线方向与进风蜗壳固定连通,除尘筒的底部与锥筒固定连通,出风筒设置在除尘筒的顶部,出风筒的底端位于除尘筒的内部。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1521482.0的申请案公开了用于隧道半封闭空间的移动式吸尘装置,包括集装箱和用于承载集装箱的轮式车辆底盘,集装箱壳体空间内部被分割为配电室和初级过滤室、活性炭过滤室和水帘过滤室,初级过滤室、活性炭过滤室和水帘过滤室前后依次贯通并根据气流的流动方向在三个室内顺序设置:进风窗口、钢丝过滤网、无纺布过滤网、活性炭滤芯、鼓风机、水帘、风扇和出风口。该申请案进风口设置在侧面,有效面积非常大,能够有效而且快速的对隧道内的扬尘进行快速吸收。
综上,现有技术中关于隧道除尘技术已有大量专利公开,但其实践应用效果良莠不齐,尤其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应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粉尘、空气恶劣的问题,拟提供一种用于施工隧道内的粉尘过滤净化装置,能够对隧道内空气进行净化改善,达到改善隧道内施工人员施工环境的目的。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施工隧道内的粉尘过滤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收集罩、前风道、集合风道和净化风道,其中收集罩的尾端两侧分别分布有前风道,每个前风道入口处均设有前风扇;两侧前风道的末端分别连通至与其呈折弯分布的集合风道上,集合风道中部与净化风道连通,且净化风道内腔中设有至少一组净化层。
更进一步地,集合风道与前风道呈直角折弯分布,集合风道与两侧的前风道形成U形通道结构。
更进一步地,净化风道内设有三组净化层,依次为净化层一、净化层二和净化层三,其中净化层一为纺粘净化层,净化层二为阻隔熔喷层,净化层三为纺粘净化层。
更进一步地,集合风道与前风道的内壁上均粘贴有粘贴吸附层。
更进一步地,粘贴吸附层表面为凹凸不平状。
更进一步地,净化风道的尾端出口处设有后风扇。
更进一步地,净化风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安装放置净化层的开口,内壁上对应设有供净化层嵌合的侧嵌槽和底嵌槽,净化层经开口进入嵌入净化风道内腔中。
更进一步地,净化风道内腔中还设有用于固定净化层的插扭组件,该插扭组件包括位于净化层侧边的锁杆,锁杆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铰接有多个控制杆,每个控制杆中部还分别与净化风道内壁铰接,使得控制杆能够绕净化风道内壁上的铰接点转动,相邻控制杆之间形成的间隔,与净化层侧壁边缘上间隔设置的多组插扭齿对应配合,安装时两者形成嵌入状态。
更进一步地,净化风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锁紧扣,该锁紧扣设于净化风道表面并与净化风道铰接,使其能够绕该铰接点转动,锁杆顶端延伸至净化风道外侧,且锁杆上部间隔开设有多个开口卡槽,锁紧扣能够与开口卡槽对应嵌合。
更进一步地,锁杆与净化风道内壁滑动配合安装,且锁杆底部与净化风道内壁之间设有连接弹簧。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净化装置,利用前风扇将空气吸入净化风道,并利用净化风道内腔中多组净化层进行过滤净化,将净化后空气排出供给给后续施工人员,可以对施工现场空气进行净化改善,改善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
(2)本发明的净化装置,依次设有前风道、集合风道和净化风道,集合风道与前风道呈直角折弯分布,风道形成拐弯区域,能够大面积接触空气,且集合风道与前风道的内壁上均设有粘贴吸附层,能够粘附夹杂在空气中的大型颗粒,进行预净化,进一步增强整体净化过滤效果。
(3)本发明的净化装置,净化风道内腔中多组净化层可以灵活拆装更换,并利用插扭组件能够保障净化层的固定安装,防止位置发生变动,充分保障实践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净化装置的内部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净化风道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插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锁紧扣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收集罩;101、前风道;102、前风扇;103、集合风道;104、净化风道;105、后风扇;106、侧嵌槽;107、底嵌槽;
200、净化层一;201、净化层二;202、净化层三;203、插扭齿;
300、插扭组件;301、锁杆;302、铰接枢轴一;303、控制杆;304、铰接枢纽二;305、开口卡槽;306、铰接枢纽三;307、锁紧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施工隧道内的粉尘过滤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收集罩100、前风道101、集合风道103和净化风道104,其中收集罩100的尾端两侧分别分布有前风道101,每个前风道101入口处均设有前风扇102;两侧前风道101的末端分别连通至与其呈折弯分布的集合风道103上,集合风道103中部与净化风道104连通,且净化风道104内腔中设有至少一组净化层。
本实施例中收集罩100设置为开口向外逐渐外扩形,能够将范围内空气吸入;集合风道103与前风道101呈直角折弯分布,集合风道103与两侧的前风道101形成U形通道结构。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净化风道104的尾端出口处设有后风扇105,前风扇102用于吸入空气,后风扇105用于加速净化后空气排出。前风道101和集合风道103的折弯设计使得风道形成拐弯区域,并最终从两端汇聚,能够大面积接触空气,且集合风道103与前风道101的内壁上均粘贴有可替换的粘贴吸附层,该粘贴吸附层表面可设为凹凸不平状,可进一步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加有效地粘附夹杂在空气中的大型颗粒,进行预净化,然后进入后段的净化层进行进一步净化过滤。
本实施例中净化风道104内设有三组净化层,依次为净化层一200、净化层二201和净化层三202,其中净化层一200为纺粘净化层,净化层二201为阻隔熔喷层,净化层三202为纺粘净化层。具体地,净化层一200主要利用内部的无纺布进行净化过滤,具有直径约20um的微孔洞,主要用于过滤直径大于20um的粉尘颗粒;净化层二201内部设为前后两层,主要材料为聚丙烯定向纤维,具有直径约2μm的微孔洞,主要用于过滤直径大于2μm的粉尘颗粒;净化层三202内部同样主要利用无纺布,具有直径约20um的微孔洞,待整体装置放置时,防止末端灰粉进入净化层二201中。净化层一200、净化层二201和净化层三202中均采用抽拉式安装在净化风道104内,便于安装替换,且可直接冲洗,便于应用。
具体地,如图4所示,净化风道104的外壁面上开设有供安装放置净化层的开口,内壁上对应设有供净化层嵌合的侧嵌槽106和底嵌槽107,净化层经开口进入嵌入净化风道104内腔中,本实施例具体在净化风道104的顶面对应开设多个安装开口,多个净化层逐一对应插入,净化风道104的内壁两侧面和底面上对应开设有与净化层相配合的侧嵌槽106和底嵌槽107,以便准确稳定地将净化层安装在净化风道104内部。
采用本实施例的装置,在目前较为常见的隧道施工等多种施工环境中,可利用车载电源给装置通电使用,前端通过前风扇102转动,加快装置内部空气流动,形成内外气压,可将收集罩100内空气吸入,通过管道内壁的粘贴吸附层首先过滤大粒径粉尘,利用管道的拐弯设置,大面积接触空气,尽可能多地粘贴粉尘,然后气流依次通过多个净化层,随着后风扇105的转动,加速净化后空气排出,经过滤净化后的空气供给给后续施工作业人员。待施工完成后,可以将多个净化层取出并冲洗干净,以便后续继续使用,达到重复使用的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施工隧道内的粉尘过滤净化装置,基本同实施例1,更进一步地,净化风道104内腔中还设有用于固定净化层的插扭组件300,该插扭组件300包括位于净化层侧边的锁杆301,锁杆301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铰接有多个控制杆303,每个控制杆303中部还分别与净化风道104内壁铰接,使得控制杆303能够绕净化风道104内壁上的铰接点转动,相邻控制杆303之间形成的间隔,与净化层侧壁边缘上间隔设置的多组插扭齿203对应配合,安装时两者形成嵌入状态。
如图5所示,净化层可设为硬塑料材质的矩形外壳,内部用于固定放置净化过滤材料,以净化层一200为例,其外壳的前端边缘向外延伸设有锯齿状的插扭齿203,净化风道104内对应滑动配合设有锁杆301,即净化风道104内壁的对应位置亦开设有与锁杆301滑动配合的固定凹槽,锁杆301能够上下滑动,锁杆301上均匀间隔设有多组控制杆303,具体通过铰接枢轴一302铰接有多组控制杆303,使控制杆303能够相对锁杆301转动;进一步地,配合安装锁杆301的固定凹槽的侧边内壁上,沿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铰接位,每个控制杆303中部均通过铰接枢纽二304铰接在侧边内壁上,使控制杆303能够绕该铰接枢纽二304为中心转动,即实现随着锁杆301的上下升降,控制杆303能够绕铰接枢纽二304翻转,相邻控制杆303之间形成的间隙与插扭齿203相配合,安装时直接将净化层一200向下插入,其边缘的插扭齿203即对应嵌入上述间隙中,利用控制杆303形成对净化层一200的稳定卡固,保持其安装位置准确稳定。实践中可在净化层的两侧位置均对应设置插扭组件30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施工隧道内的粉尘过滤净化装置,基本同实施例2,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锁杆301与净化风道104内壁滑动配合安装,且锁杆301底部与净化风道104内壁之间设有连接弹簧,即净化风道104内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与锁杆301滑动配合的固定凹槽,该固定凹槽底部与锁杆301底端之间设有连接弹簧,锁杆301能够上下滑动,位置更加稳定安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施工隧道内的粉尘过滤净化装置,基本同实施例2,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净化风道104的外表面上还设有锁紧扣307,该锁紧扣307设于净化风道104表面并与净化风道104铰接,使其能够绕该铰接点转动,具体可通过铰接枢纽三306铰接在净化风道104的上表面,锁杆301顶端延伸至净化风道104外侧,且锁杆301上部间隔开设有多个开口卡槽305,锁紧扣307能够转动至与开口卡槽305对应嵌合,从而将净化层顶端压紧卡设在净化风道104内部,进一步保障对净化层的稳定安装。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矿用降尘吸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