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用附件装置及门窗

文档序号:4421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62次 英文

门窗用附件装置及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门窗扇相对于边框体能够以沿上下方向的打开轴为中心开放的门窗作为应用对象的门窗用附件装置及门窗。

背景技术

对于平开窗这类门窗扇被支承为能相对于边框体以沿上下方向的打开轴为中心转动的门窗,从四周的边框朝内周侧设有内周翅部,并且在内周翅部安装有密封部件,关闭门窗扇时使密封部件向门窗扇推压从而确保彼此之间的水密性(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33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上述的门窗在例如设有供人进出之类的开口时,从下边框突出的内周翅部会导致不平,因而在考虑到“无障碍设计”时,并非所期望的,会对设置场所加以限制。虽然也可以采取在内周翅部的两侧设置斜面等对策,但在门窗的入口侧及出口侧双方都需要用于配置斜面的空间,可能会对设置场所加以更大的限制。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不对设置场所加以较大限制的情况下确保水密性的门窗结构的门窗用附件装置及门窗。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门窗用附件装置,门窗扇设置有伴随把手的操作而动作的动作部件,所述动作部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所述门窗用附件装置能够与所述门窗扇一起相对于边框体以沿上下方向的打开轴心为中心开放,所述门窗用附件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其安装于所述门窗扇的下框;输入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移动的方式配设,并与所述动作部件连接;水密保持部件,其以能够沿所述门窗扇的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配设于所述装置主体;以及连接机构,其将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水密保持部件之间相连接,并通过所述输入部件的动作来使所述水密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移动,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使所述水密保持部件下降,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所述水密保持部件上升。

根据本发明,在安装于下框的装置主体设置水密保持部件并使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在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时,即在门窗扇关闭时,能够使水密保持部件下降并使其与下边框压接,而在动作部件配置于打开位置时,即在使门窗扇打开移动时,使水密保持部件上升,因而无需在下边框设置内周翅部等突出物就能够在门窗扇关闭时确保与边框体之间所需要的水密性。因此,也能够应用于考虑到“无障碍设计”的建筑物等,不会对门窗的设置场所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件装置的门窗从室内侧观察时的图。

图2是图1所示门窗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门窗的横剖视图。

图4A至图4C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门窗中门窗扇的动作状态的图,其中,图4A是把手配置于上锁位置时的门窗的立体图,图4B是把手配置于内开位置而门窗扇成为内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C是把手配置于内倒位置而门窗扇成为内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应用于图1所示门窗的附件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附件装置的分解图。

图7A至图7B是表示图5所示附件装置的连接机构的结构要素的图,其中,图7A是配设于装置主体的上方的上方滑块的侧面局部破断图,图7B是配设于装置主体的下方的下方滑块的侧面局部破断图。

图8是图5所示安装有附件装置的门窗的主要部分从室内侧观察时的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门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10A至图10F是表示设于门窗扇的动作部件与装置主体上所设置的上方滑块和输入部件之间的关系的图,其中,图10A是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时的门窗扇从室内侧观察时的主要部分破断图,图10B是表示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时的输入部件的位置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10C是动作部件配置于打开位置时的门窗扇从室内侧观察时的主要部分破断图,图10D是表示动作部件配置于打开位置时的输入部件的位置的主要部分平面图,图10E是动作部件配置于倾倒位置时的门窗扇从室内侧观察时的主要部分破断图,图10F是表示动作部件配置于倾倒位置时的输入部件的位置的主要部分平面图。

图11-1是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时的附件装置从室内侧观察时的纵剖视图。

图11-2是动作部件配置于打开位置时的附件装置从室内侧观察时的纵剖视图。

图11-3是动作部件配置于倾倒位置时的附件装置从室内侧观察时的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门窗的主要部分的、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时的纵剖视图。

图13A至图13B是表示图1所示门窗的主要部分的图,其中,图13A是动作部件配置于打开位置时的纵剖视图,图13B是门窗扇开放后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时的纵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门窗的主要部分的、动作部件配置于倾倒位置而使门窗扇内倒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符号说明

3动作部件、4把手、5连接销、10边框体、13、14纵边框、20门窗扇、23下框、30附件装置、31装置主体、33上方滑块、34下方滑块、36齿条、37锁部件、38连动齿轮、40铰链、50输入部件、52卡合部、60升降驱动部件、60a倾斜驱动孔部、70水密保持部件、71水密部件、72支承轴、73升降引导部、80钩部件、90锁座部件、C1打开轴心、C2倾倒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门窗用附件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起见,使用术语“进深方向”和“主视面方向”进行说明。“进深方向”是指如图中箭头A所示沿门窗纵深的方向。对于沿进深方向的面,有时称之为“进深面”。如果是如下述的上边框或上框等那样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件,则“主视面方向”是指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沿上下的方向。如果是如纵边框或纵框等那样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件,则将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沿水平的方向称为“主视面方向”。对于沿主视面方向的面,有时称之为“主视面”。

图1至图3表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门窗用附件装置的门窗。这里例示的门窗具备边框体10及门窗扇20,通过设于边框体10与门窗扇20之间的下方支承单元1及上方支承单元2,门窗扇2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边框体10开闭。

边框体10是通过将上边框11、下边框12及左右的纵边框13、14组成四边框而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采用具有彼此相同的截面形状的边框作为上边框11及左右的纵边框13、14,各端部分别通过斜角拼接(miter joint)而连接。这些上边框11及左右的纵边框13、14是由树脂成型的挤压型材,构成为各自沿纵长方向的整个长度的部分具有大致均一的截面形状。由图亦清楚可知,上边框11及左右的纵边框13、14中,分别在内周侧进深面11a、13a、14a的位于室外侧的边缘部,设有内周翅部11b、13b、14b。内周翅部11b、13b、14b向内周侧突出,在其面向室内的边缘部分别具备密封部件15。

另一方面,边框体10的下边框12构成为,沿进深方向的尺寸与上边框11等一致,但不具有内周翅部等突出部,内周侧进深面12a为大致平坦。图示的例子中,例示出内部具有排水路径12b的下边框12。排水路径12b构成为,在下边框12的进深面中呈缝隙状开口,使通过该缝隙状的开口渗入的水从排水口(未图示)排出至下边框12的外部。下边框12也是由树脂成型的挤压型材。

门窗扇20是通过在呈矩形形状的面材21的四周安装上框22、下框23及左右的纵框24、25而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四周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的框作为构成门窗扇20的框22、23、24、25,将彼此的端部通过斜角拼接而连接。这些框22、23、24、25是由树脂成型的挤压型材,构成为各自沿纵长方向的整个长度的部分具有大致均一的截面形状。由图亦清楚可知,分别在框22、23、24、25中,在外周侧进深面22a、23a、24a、25a的位于室内侧的边缘部,设有外周翅部22b、23b、24b、25b。外周翅部22b、23b、24b、25b向外周侧突出,在其面向室外的边缘部具备密封部件26。另一方面,框22、23、24、25的内周侧进深面22c、23c、24c、25c在其位于室外侧的边缘部,设有支承翅部22d、23d、24d、25d,并且在其位于室内侧的边缘部安装有压条27。支承翅部22d、23d、24d、25d向内周侧突出,用于支承面材21的面向室外的表面。压条27用于支承面材21的面向室内的表面。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在需要区分左右的纵边框13、14及左右的纵框24、25时,将从室内侧观察时位于右侧的称为右纵边框13及右纵框24,而位于左侧的称为左纵边框14及左纵框25。

下方支承单元1及上方支承单元2用于构成通常所说的内开内倒窗,设于左纵边框14与左纵框25之间。如图4A至图4C示意性所示,下方支承单元1将门窗扇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边框体10以沿上下方向的打开轴心C1为中心开放(内开)成右纵框24向室内侧突出,并且能够以沿下框23的纵长方向的倾倒轴心C2为中心开放(内倒)成上框22向室内侧突出。上方支承单元2通过下述的动作部件3的动作而在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上方支承单元2成为锁定状态时,上框22能够相对于边框体10以打开轴心C1为中心转动。在上方支承单元2成为非锁定状态时,上框22能够在相对于上边框11维持大致平行状态的状态下向室内侧移动。

如图1至图3所示,该门窗扇20在右纵框24设有把手4,并且在作为门窗扇20的周长的部分,配设有动作部件3。把手4作为在开关门窗扇20时进行操作的部分,安装于面向室内的主视面。该把手4能够以沿进深方向的把手轴心为中心转动。本实施方式中,自把手轴心向大致铅直下方延伸的位置为上锁位置,自上锁位置逆时针转动90°从而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位置为内开位置,自内开位置进一步逆时针转动90°从而向大致铅直上方延伸的位置为内倒位置,能够在从上锁位置到内倒位置之间进行操作。

动作部件3为带状部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配设在形成于各框22、23、24、25的外周侧进深面的沿纵长方向的收纳槽22e、23e、24e、25e中。本实施方式中配设成,在横跨上框22、右纵框24、下框23的部分中连成一串,与把手4的操作连动而进退。更具体而言,构成为,伴随把手4自上锁位置向内倒位置逆时针转动,右纵框24的动作部件3向下方移动,上框22的动作部件3向右侧移动,同时下框23的动作部件3向左侧移动。通过使动作部件3伴随把手4从上锁位置到内开位置的操作而向右侧移动,上述的上方支承单元2维持锁定状态。即,上方支承单元2发挥功能,使上框22仅能够相对于上边框11以沿上下方向的打开轴心C1为中心转动,而上框22不能相对于上边框11平行移动。与此相对,若把手4被操作至内倒位置,动作部件3向右侧的移动量增大,则上方支承单元2成为非锁定状态。由此,上方支承单元2发挥功能,使上框22能够相对于上边框11平行移动。

虽然图中未明确示出,但在配设于右纵框24的动作部件3中,在适当的部位设有锁定销。在把手4配置于上锁位置时,锁定销与设于右纵边框13的阻挡用突起(未图示)在室内侧沿进深方向并排设置,彼此抵接从而阻止门窗扇20相对于边框体10开放。与此相对,在把手4配置于内开位置和内倒位置时,锁定销移动至阻挡用突起的下方,从而门窗扇20能够相对于边框体10开放。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配设于下框23的动作部件3中,设有连接销(动作部件)5。连接销5以其构成为细径的前端部从下框23的收纳槽23e向外部突出的状态固定于动作部件3,能够与动作部件3一体地移动。若将把手4配置于上锁位置时的动作部件3的位置作为锁定位置、将把手4配置于内开位置时的动作部件3的位置作为打开位置、且将把手4配置于内倒位置时的动作部件3的位置作为倾倒位置,则从室内侧观察时,伴随动作部件3移动至锁定位置、打开位置、倾倒位置,连接销5相对于下框23逐渐向左侧移动。

由图2及图3亦清楚可知,对于边框体10的上边框11及左右的纵边框13、14与门窗扇20的上框22及左右的纵框24、25之间,以使安装于内周翅部11b、13b、14b的密封部件15能够与门窗扇20接触且安装于外周翅部22b、24b、25b的密封部件26能够与边框体10接触的方式,将门窗扇20经由下方支承单元1及上方支承单元2支承于边框体10,从而在将门窗扇20相对于边框体10关闭时,彼此之间能够确保所需要的水密性。与此相对,对于下边框12与下框23之间,门窗扇20的上下尺寸构成为比边框体10的上下尺寸小,以使在门窗扇20相对于边框体10关闭时,下边框12的内周侧进深面12a与下框23的外周侧进深面23a成为彼此具有间隙地相向的状态,从而能在彼此之间配设附件装置30。

附件装置30具备装置主体31,该装置主体31具有能够填充下边框12与下框23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如图5及图6所示,装置主体31是中间实心的部件,经由铰链40安装于下框23的下表面,其中,其面向室内的主视面31a与面向室外的主视面31b彼此平行,且其位于室外侧的部分向上下突出。铰链40具备沿下框23的纵长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倾倒轴41,将下框23与装置主体31之间,以能够以倾倒轴41的轴心(=倾倒轴心C2)为中心转动的状态彼此相连接。更具体来说,铰链40的一方的要素42固定于下框23的外周翅部23b,且铰链40的另一方的要素43固定于装置主体31的面向室内的主视面31a,在外周翅部23b的外周侧,在倾倒轴41与装置主体31相比位于室内侧的状态下,下框23和装置主体31之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

由图亦清楚可知,在装置主体31的面向室内的主视面31a沿铅直方向配置时(以下,将该状态称为装置主体31的标准位置),成为其上边缘部与安装于下框23的外周翅部23b的密封部件26压接的状态。此外,配置于标准位置的装置主体31的面向室外的主视面31b,与下框23的支承翅部23d的面向室外的主视面23f,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平面上。在装置主体31的位于室外侧的部分,在内周侧进深面31c及外周侧进深面31d分别安装有翅状密封部件32。在装置主体31配置于标准位置时,成为安装于内周侧进深面31c的翅状密封部件32与设于下框23的支承翅部23d的外周侧进深面23g接触的状态。能够使安装于外周侧进深面31d的翅状密封部件32,在门窗扇20相对于边框体10关闭的状态下装置主体31配置于标准位置时,与下边框12的内周侧进深面12a接触。

该装置主体31中,如图2所示,在与下框23的动作部件3相向的区域配设有上方滑块33,并且在处于上方滑块33的铅直下方的部分配设有下方滑块34。如图5、图6、图7A至图7B、图11所示,上方滑块33及下方滑块34分别构成为薄板带状,彼此平行,且以能够沿下框23的纵长方向移动的状态配设于装置主体31。这些滑块33、34的沿纵长方向的尺寸与装置主体31相比稍短。在上方滑块33及下方滑块34的适当的部位设有滑块引导孔33a、34a。滑块引导孔33a、34a沿纵向为长孔状,构成为彼此相同的长度。在滑块引导孔33a、34a中,分别有设于装置主体31的引导销35穿通于其中。引导销35以与滑块引导孔33a、34a相同的间距设置,与滑块引导孔33a、34a的两端部抵接,从而发挥功能以规定各滑块33、34的移动范围。

上方滑块33及下方滑块34中,分别在其中间部设有齿条(连动部件)36,并且在其两端部设有锁部件37。齿条36固定于滑块33、34的彼此相向的面,且在彼此相向的部分以相同间距设有齿。在这些齿条36之间配设有连动齿轮(连动部件)38。连动齿轮38以能够以沿进深方向的轴38a为中心转动的状态配设于装置主体31,与滑块33、34的齿条36分别啮合。本实施方式中,相同的连动齿轮38彼此间隔开地并排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滑块33、34的齿条36啮合。经由齿条36而与连动齿轮38啮合的上方滑块33及下方滑块34,以朝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状态连动。锁部件37呈棱柱状,固定于滑块33、34的端部的彼此相向的面。各锁部件37分别具有凹槽状滑块引导部37a,在使设于装置主体31的导轨39嵌合于滑块引导部37a的状态下,能够与滑块33、34一起相对于装置主体31移动。分别安装于滑块33、34的锁部件37构成为下述尺寸:在处于滑块33、34收纳于装置主体31中的状态时,能够同时收纳于装置主体31的内部。

上方滑块33上连接着输入部件50,下方滑块34上连接着升降驱动部件60。输入部件50具有连接孔51,且与上方滑块33的上表面连接,其中,在装置主体31配置于标准位置时,设于下框23的连接销5能够插入该连接孔51。更具体而言,输入部件50与上方滑块33连接成,在上方滑块33移动至装置主体31的从室内侧观察时的最右侧同时下方滑块34移动至最左侧的状态下,动作部件3配置于锁定位置时,连接销5插入连接孔51中。由图亦清楚可知,输入部件50的连接孔51呈沿进深方向的长孔状,且在连接销5插入了时,能够允许沿进深方向的相对移动,而限制沿上方滑块33的纵长方向的相对移动。即,即使在输入部件50的连接孔51中插入了连接销5的状态下,也能够使装置主体31以铰链40的倾倒轴41为中心相对于下框23转动。另一方面,若在输入部件50的连接孔51中插入了连接销5的状态下,动作部件3移动,则连接销5与输入部件50卡合,从而使上方滑块33与动作部件3连动,进而经由齿条36及连动齿轮38而使下方滑块34与动作部件3连动。

具体来说,如图11-1所示,在动作部件3配置于锁定位置时,成为下述状态:设于上方滑块33的锁部件37从装置主体31的右侧向外部突出,同时设于下方滑块34的锁部件37从装置主体31的左侧向外部突出(锁部件37的伸出位置)。从该状态到动作部件3配置于打开位置时,如图11-2所示,成为下述状态:设于上方滑块33的锁部件37及设于下方滑块34的锁部件37分别收纳于装置主体31的内部(锁部件37的后退位置)。进而,从该状态到动作部件3配置于倾倒位置时,如图11-3所示,成为下述状态:上方滑块33移动至最左侧,锁部件37从装置主体31的左侧向外部突出,同时下方滑块34移动至最右侧,锁部件37从装置主体31的右侧向外部突出(锁部件37的伸出位置)。由图亦清楚可知,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方滑块33的多个部位设有相同形状的输入部件50。各输入部件50分别设有卡合部52。卡合部52在输入部件50的面向室外的部分从上边缘部向室外突出。

升降驱动部件60中,通过使上方部件61与下方部件62连接,在彼此之间构成倾斜驱动孔部60a。从室内侧观察时,倾斜驱动孔部60a为倾斜成两端部低且中央部高的左右对称,且与下方滑块34的下表面连接。在下方滑块34的多个部位也设有相同形状的该升降驱动部件60。

此外,装置主体31中配设有水密保持部件70。水密保持部件70为块状部件,其沿下框23的纵长方向的尺寸构成为与装置主体31大致相同的长度,在其下表面及与装置主体31相向的侧面分别设有水密部件71。水密部件71是在与装置主体31之间以及与下边框12之间确保所需要的水密性的规定形状的部件,配设于水密保持部件70的整个下表面以及整个侧面。在该水密保持部件70的与装置主体31相向的侧面,设有支承轴72。支承轴72呈沿进深方向延伸的圆柱状,设有与上述的升降驱动部件60对应的个数。这些支承轴72经由固定于装置主体31的升降引导部73而插通于升降驱动部件60的倾斜驱动孔部60a。升降引导部73具有沿铅直方向的升降引导孔73a,限制插通于其中的支承轴72相对于装置主体31左右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附件装置30具备:钩部件80,其用于安装于下框23;以及锁座部件90,其用于安装于左右的纵边框13、14。钩部件80固定于下框23的外周侧进深面23a的位于室外侧的边缘部,设有与装置主体31的输入部件50对应的个数。各钩部件80分别向下方突出后向室内侧弯曲。在装置主体31配置于标准位置的状态下,这些钩部件80能够与输入部件50的卡合部52卡合,卡合时能够阻止装置主体31相对于下框23以倾倒轴心C2为中心转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A至图10F所示,在下框23设有钩部件80,使得:在连接销5插入输入部件50的状态下动作部件3配置于锁定位置和打开位置时,钩部件80与输入部件50的卡合部52卡合,而在动作部件3配置于倾倒位置时,与输入部件50的卡合部5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锁座部件90固定于左右的纵边框13、14的与装置主体31的两端部对应的部分,如图8及图9所示,在其与锁部件37的端面相向的部分,分别设有卡合凹部91。卡合凹部91是向室外侧开口而室内侧封闭的凹处,能够收纳从装置主体31突出的锁部件37。

以下,对上述的附件装置30的功能进行说明,且对本申请发明的特征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对于左右,作为从室内侧观察时的方向来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构成的附件装置30中,在门窗扇20关闭的状态下把手4配置于上锁位置时,动作部件3配置于锁定位置,因而成为相对于装置主体31上方滑块33移动至右侧而下方滑块34移动至左侧的状态。因此,成为下述状态:设于上方滑块33的锁部件37与右纵边框13的锁座部件90卡合,同时设于下方滑块34的锁部件37与左纵边框14的锁座部件90卡合。由此,在门窗扇20相对于边框体10上锁的状态下,能够阻止装置主体31向室内侧移动,从而不会有损门窗的防盗性能。

此外,在把手4配置于上锁位置时,与下方滑块34连接的升降驱动部件60也相对于装置主体31移动至左侧,因而水密保持部件70的支承轴72通过倾斜驱动孔部60a而被引导至下方,如图12所示,维持在水密保持部件70相对于装置主体31移动至下方的状态。由此,成为设于水密保持部件70的下表面的水密部件71与下边框12的内周侧进深面压接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动作部件3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输入部件50的卡合部52与钩部件80卡合,装置主体31相对于下框23的转动被阻止从而维持在标准位置,因而成为下述状态:设于下框23的外周翅部22b、23b、24b、25b的密封部件15、26与装置主体31压接,同时安装于内周侧进深面31c的翅状密封部件32与下框23接触,并且安装于外周侧进深面31d的翅状密封部件32与下边框12的内周侧进深面接触。虽然图中未明确示出,但成为下述状态:在装置主体31的两端部,设于纵边框13、14的内周翅部11b、13b、14b的密封部件15、26与面向室外的主视面压接。其结果,在下框23与装置主体31之间、以及装置主体31与下边框12之间,能够在各自之间确保所需要的水密性,雨水等室外的水不会渗入室内侧。

若从上述的状态将把手4操作至内开位置,则动作部件3配置于打开位置,因而锁部件37全部收纳于装置主体31的内部。如上所述,在把手4配置于内开位置时,由于上方支承单元2被维持在锁定状态,所以门窗扇20能够相对于边框体10以打开轴心C1为中心开放。此时,与下方滑块34连接的升降驱动部件60相对于装置主体31移动至右侧,从而使水密保持部件70的支承轴72配置于最上方,因而如图13A所示,维持在水密保持部件70相对于装置主体31移动至上方的状态。其结果,设于水密保持部件70的下表面的水密部件71与下边框12的内周侧进深面被间隔开,从而在以打开轴心C1为中心对门窗扇20进行开闭时,水密部件71不会成为阻碍。

另外,若在门窗扇20打开的状态下使把手4返回至上锁位置,则如图13B所示,水密保持部件70相对于装置主体31移动至下方,因而成为水密部件71的靠打开轴心C1侧的部分与下边框12的内周侧进深面抵接的状态。因此,在门窗扇20打开了的状态下能够暂时固定,能够防止例如门窗扇20不慎关闭的情况。

另一方面,若从门窗扇20关闭的状态将把手4操作至内倒位置,则动作部件3配置于倾倒位置,因而成为相对于装置主体31上方滑块33移动至左侧而下方滑块34移动至右侧的状态。因此,成为设于上方滑块33的锁部件37与左纵边框14的锁座部件90卡合同时设于下方滑块34的锁部件37与右纵边框13的锁座部件90卡合的状态,装置主体31向室内侧的移动被阻止。此时,与下方滑块34连接的升降驱动部件60相对于装置主体31向右侧移动,从而使水密保持部件70的支承轴72在被引导至上方后又被向下方引导,如图14所示,维持在水密保持部件70相对于装置主体31移动至下方的状态。由此,成为设于水密保持部件70的下表面的水密部件71与下边框12的内周侧进深面压接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把手4配置于内倒位置时,上方支承单元2成为非锁定状态,上框22能够相对于上边框11平行移动。此时,附件装置30中输入部件50的卡合部52与钩部件80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因而装置主体31能够相对于下框23以倾倒轴心C2为中心转动。因此,门窗扇20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31以倾倒轴心C2为中心转动,从而能够相对于边框体10对门窗扇20进行内倒操作。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将装置主体31以能够相对于下框23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下框23的,所以能够相对于边框体10对门窗扇20进行内倒操作。然而,并非必须将装置主体31以能够相对于下框23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下框23,也可以直接将装置主体31固定于下框23。此时,输入部件50的卡合部52、钩部件80、锁部件37并非是必须设置的,也可以仅使用铰链来作为边框体10与门窗扇20之间的支承单元。此外,虽然是将输入部件50的移动经由上下的滑块33、34、连动齿轮38传递至升降驱动部件60的,但也可以通过输入部件50的移动来直接使升降驱动部件60动作。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门窗用附件装置,门窗扇设置有伴随把手的操作而动作的动作部件,所述动作部件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所述门窗用附件装置能够与所述门窗扇一起相对于边框体以沿上下方向的打开轴心为中心开放,所述门窗用附件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其安装于所述门窗扇的下框;输入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移动的方式配设,并与所述动作部件连接;水密保持部件,其以能够沿所述门窗扇的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配设于所述装置主体,保持水密部件;以及连接机构,其将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水密保持部件之间相连接,并通过所述输入部件的动作来使所述水密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移动,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使所述水密保持部件下降,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所述水密保持部件上升。

根据该发明,在安装于下框的装置主体设置水密保持部件并使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在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时,即在门窗扇关闭时,能够使水密保持部件下降并使水密部件与下边框压接,而在动作部件配置于打开位置时,即在使门窗扇打开移动时,使水密保持部件上升,因而无需在下边框设置内周翅部等突出物就能够在门窗扇关闭时确保与边框体之间所需要的水密性。因此,也能够应用于考虑到“无障碍设计”的建筑物等,不会对门窗的设置场所加以限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中,具备:钩部件,其固定于所述下框;以及铰链,其以能够以沿所述下框的纵长方向的倾倒轴心为中心转动的状态,将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下框连接,其中,在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连接机构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卡合部,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卡合部通过与所述钩部件卡合,来阻止所述装置主体以所述倾倒轴心为中心转动,而在越过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移动至倾倒位置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钩部件的卡合被解除,从而允许所述装置主体以所述倾倒轴心为中心转动。

根据该发明,由于下框与装置主体之间能够以倾倒轴心为中心转动,所以能够使门窗扇相对于装置主体倾倒。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中,所述装置主体设有与所述输入部件连动的锁部件,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部件配置于从所述装置主体伸出的伸出位置,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锁部件配置于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后退了的后退位置。

根据该发明,在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时,由于锁部件配置于伸出位置,所以通过例如使锁部件与边框体卡合而能够阻止装置主体相对于边框体移动。配置于后退位置的锁部件只需相对于伸出位置后退即可,无需收纳至装置主体中。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中,所述装置主体设有与所述输入部件连动的锁部件,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倾倒位置时,所述锁部件配置于从所述装置主体伸出的伸出位置,在所述动作部件配置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锁部件配置于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后退了的后退位置。

根据该发明,在动作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和倾倒位置时,由于锁部件配置于伸出位置,所以通过例如使锁部件与边框体卡合而能够阻止装置主体相对于边框体移动。配置于后退位置的锁部件只需相对于伸出位置后退即可,无需收纳至装置主体中。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中,具备:锁座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边框体的纵边框,其中,在所述锁部件配置于伸出位置时,使所述锁部件与所述锁座部件卡合。

根据该发明,由于锁部件所卡合的锁座部件与纵边框是分别单独构成的,所以不再需要进行用于将锁部件与纵边框卡合的加工。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中,所述连接机构具备:上下两个滑块,其以能够沿所述下框的纵长方向移动的状态,配设于所述装置主体;连动部件,其使所述上下两个滑块连动;以及升降驱动部件,其与所述水密保持部件连接,其中,所述输入部件与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的滑块连接,而所述升降驱动部件与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的滑块连接。

根据该发明,能够调整输入部件与升降驱动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应用于较多类型的门窗。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中,所述上下两个滑块中的至少一方在端部设有所述锁部件。

根据该发明,通过滑块的移动能够使锁部件与纵边框卡合。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中,所述连动部件具备:连动齿轮,其在所述上下两个滑块之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设;以及齿条,其与所述上下两个滑块分别连接,其中,所述齿条分别与所述连动齿轮啮合。

根据该发明,由于两个滑块彼此向相反方向连动,所以只要各自的端部设置有锁部件,就能够使锁部件同时与两侧的纵边框卡合。另外,作为连动部件,并不限于连动齿轮和齿条的组合,也可以例如通过传动带来使上下的滑块之间连动。此外,两个滑块并非必须彼此向相反方向移动,向同一方向连动亦可。再者,也可以不使用滑块而通过环状传动带将输入部件的移动传递至升降驱动部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中,所述水密保持部件设有支承轴,所述支承轴沿着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地延伸,所述装置主体设有升降引导部,所述升降引导部允许所述支承轴沿上下方向移动,而阻止所述支承轴沿所述下框的纵长方向移动,所述升降驱动部件中形成有倾斜引导孔部,所述倾斜引导孔部沿所述下框的纵长方向而上下地倾斜,且所述支承轴经由所述升降引导部而插通于所述倾斜引导孔部。

根据该发明,通过改变倾斜引导孔部的倾斜角度,能够容易地调整水密保持部件的上下移动。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门窗中,在构成门窗扇的下框的下表面,安装有上述的门窗用附件装置。

根据该发明,在安装于下框的装置主体设置水密保持部件并使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在门窗扇关闭时,能够使水密保持部件下降并使水密部件与下边框压接,而在使门窗扇打开移动时,使水密保持部件上升,因而无需在下边框设置内周翅部等突出物就能够在门窗扇关闭时确保与边框体之间所需要的水密性。因此,也能够应用于考虑到“无障碍设计”的建筑物等,不会对门窗的设置场所加以限制。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一种柔性连接可折叠的金属纱网或遮阳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