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车辆通行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文档序号:9504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118次 英文

控制车辆通行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服务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驾驶车辆进入停车场时,需要先录入车辆的车牌信息和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在用户驾驶车辆离开停车场时,根据车牌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进行验证,在验证一致时,允许该用户驾驶车辆离开。但这种情况下,还是会存在车辆被非正常转移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可以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用于停放真实车辆的目标场所之前,获取包括所述载体的第一车牌信息的第一目标图像;

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所述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车身信息,对所述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若验证所述载体为真实车辆,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从所述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的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车牌信息均用于所述真实车辆离开所述目标场所时,对所述真实车辆进行验证,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真实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场所之前,所述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真实车辆的第一车牌信息;

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真实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场所时,所述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将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车牌信息用于在所述真实车辆离开所述目标场所时,对所述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用于停放真实车辆的目标场所之前,获取包括所述载体的第一车牌信息的第一目标图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所述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

验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车身信息,对所述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发送模块,用于若验证所述载体为真实车辆,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从所述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的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车牌信息均用于所述真实车辆离开所述目标场所时,对所述真实车辆进行验证,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真实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场所之前,所述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真实车辆的第一车牌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为所述真实车辆进入所述目标场所时,所述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车牌信息用于在所述真实车辆离开所述目标场所时,对所述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为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为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拍摄设备和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服务器。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服务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目标场所之前,确定该载体的车身信息,根据该车身信息对该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若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由于离开目标场所的车辆一般为真实车辆,而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可能为非真实车辆,该方法在验证载体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才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并将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发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从所述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的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从而后续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可以用该真实车辆的车牌信息和该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进行验证,可以减少特定人员以非真实车辆进入停车场,在离场验证信息中对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录入,以及非正常转移真实车辆离开停车场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设备验证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实施环境图,该实施环境包括:拍摄设备101、服务器102、道闸设备103和采集设备104,道闸设备103、拍摄设备101和采集设备104均与服务器102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拍摄设备101可以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目标场所之前,拍摄目标图像,根据该目标图像验证该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然后向服务器102发送验证结果。该目标场所为停放真实车辆的场所,该场所可以为停车场。采集设备104用于录入驾驶车辆的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向服务器 102发送该生物特征信息。服务器102用于根据该验证结果和生物特征信息,确定是否允许车辆进入目标场所,若允许车辆进入目标场所,向道闸设备103发送开启指令。道闸设备103用于接收服务器102的开启指令,开启道闸,从而允许车辆进入目标场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拍摄设备101可以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目标场所之前,拍摄目标图像,向服务器102发送目标图像,服务器102根据该目标图像验证该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若该载体为真实车辆,服务器102向道闸设备103发送开启指令,道闸设备103接收该开启指令,开启道闸。并且,在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时,服务器102还获取采集设备104发送的驾驶该车辆的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用于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中。例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固定停放车辆的场景和临时停放车辆的场景,其中,固定停放车辆的场景可以为车辆固定停放在居住社区的停车场的场景,临时停放车辆的场景可以为车辆临时停放在商场、超市的停车场的场景。并且,该临时停放车辆的场景可以为收费场景,也可以为免费场景。若该临时停放车辆的场景为收费场景,则服务器102在确认该车辆支付停车费用后,才向道闸发送开启指令。

拍摄设备101可以为LPR(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车牌识别)相机,采集设备104可以为人脸采集设备104、指纹采集设备104或虹膜采集设备104,道闸设备103可以为翼闸、摆闸、三辊闸或者一字闸,服务器102可以为一台服务器、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云服务器、云计算平台和虚拟化中心中的至少一种。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用于停放真实车辆的目标场所之前,获取包括载体的第一车牌信息的第一目标图像。

步骤202:从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

步骤203: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步骤204:若验证载体为真实车辆,向服务器发送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以使服务器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从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的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均用于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真实车辆进行验证,第一目标对象为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之前,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包括:

确定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

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和第二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包括:基于第一目标图像,对载体的车型和/或厂商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后的信息;获取与识别后的信息匹配的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车身信息包括第一车身尺寸,第二车身信息包括第二车身尺寸;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和第二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包括:确定第一车身尺寸与第二车身尺寸之间的尺寸误差;若尺寸误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确定载体为真实车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包括:

获取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拍摄设备为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设备;

确定载体在第一目标图像中的第三车身信息;

基于拍摄参数,调整第三车身信息,得到第一车身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载体的情况下,确定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与载体之间的第一距离,拍摄设备为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设备;

若第一距离超过第一距离阈值,执行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目标场所之前,确定该载体的车身信息,根据该车身信息对该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若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由于离开目标场所的车辆一般为真实车辆,而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可能为非真实车辆,该方法在验证载体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才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并将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发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从所述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的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从而后续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可以用该真实车辆的车牌信息和该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进行验证,可以减少特定人员以非真实车辆进入停车场,在离场验证信息中对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录入,以及非正常转移真实车辆离开停车场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确定真实车辆的第一车牌信息。

步骤302: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第一目标对象为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时,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步骤303: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用于在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确定真实车辆的第一目标图像;

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包括:

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第一目标图像用于在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与当前所获取真实车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相似度,对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将该真实车辆中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和该真实车辆的车牌信息关联存储,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根据该生物特征信息和车牌信息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才允许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该方法可以减少特定人员以非真实车辆进入停车场,在离场验证信息中对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录入,以及非正常转移真实车辆离开停车场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用于停放真实车辆的目标场所时,可以由拍摄设备验证该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也可以由服务器验证该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还可以是与服务器和拍摄设备连接的其他电子设备验证该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以拍摄设备验证该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用于停放真实车辆的目标场所之前,拍摄设备获取包括该载体的第一车牌信息的第一目标图像。

本步骤中,拍摄设备可以实时或周期性进行检测,在检测到载体的情况下,拍摄图像,得到第一目标图像。

其中,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设备的位置或拍摄角度,以使拍摄设备在检测到载体时,拍摄包括该载体的第一车牌信息的目标图像。或者,拍摄设备拍摄多张目标图像,对该目标图像进行车牌识别,在从目标图像中识别到车牌时,将该目标图像作为第一目标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拍摄设备可以先通过发射红外线确定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与载体之间的第一距离,若该第一距离超过第一距离阈值,则拍摄设备执行步骤401。若该第一距离不超过第一距离阈值,则结束操作,该过程可以参见图5。其中,拍摄设备可以确定拍摄镜头与载体的预设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该预设位置可以为载体的车牌所在位置,或者载体的任一前车胎所在位置。图5中仅以该预设位置为车牌所在位置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距离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例如,第一距离阈值为50cm。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拍摄设备也可以先拍摄第一目标图像,根据第一目标图像的图像大小以及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确定该第一距离。若该第一距离超过第一距离阈值,则拍摄设备执行步骤402。其中,该拍摄参数为拍摄设备拍摄物体时,将物体缩小的比例。拍摄设备可以预先建立图像大小与第一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后续在拍摄第一目标图像后,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第一距离。第一目标图像越大,第一距离越小,第一目标图像越小,第一距离越大。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相较于非真实车辆,真实车辆的体积较为庞大,移动受限,因此,真实车辆在停靠时,与拍摄设备之间的距离一般较大,而非真实车辆,例如玩具车或者终端存储的图像中的车辆,则可以灵活移动。此外,真实车辆一般体积大于非真实车辆(如玩具车等),因此,拍摄设备在首次检测到真实车辆时与真实车辆的距离应大于在首次检测到非真实车辆时与非真实车辆的距离。基于此,可以初步判断该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若判断该载体为非真实车辆,则无需进行后续判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拍摄设备的负担。

步骤402:拍摄设备从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该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

该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可以为第一车身尺寸,也可以为该载体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至(3)实现,包括:

(1)拍摄设备获取该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

该拍摄设备为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设备。该拍摄参数为拍摄设备拍摄物体时,将物体缩小的比例。例如,该物体的真实尺寸为第一尺寸,拍摄设备拍摄该物体得到的图像中该物体的尺寸为第二尺寸,则拍摄参数为第一尺寸与第二尺寸的比值。

(2)拍摄设备确定该载体在第一目标图像中的第三车身信息。

本步骤中,第三车身信息可以为第三车身尺寸,也可以为该载体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例如,该第三车身信息为该载体的前车窗的宽度,或者两个后视镜之间的距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若第三车身信息为第三车身尺寸,本步骤可以为:拍摄设备确定该载体在第一目标图像中的第三车身尺寸。其中,第三车身尺寸可以为车身宽度,也可以为车身长度,可以既包括车身宽度又包括车身长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该第三车身尺寸为车身宽度为例进行说明。

若第三车身信息为该载体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则本步骤可以为:拍摄设备确定该载体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

(3)拍摄设备基于拍摄参数,调整第三车身信息,得到第一车身信息。

若第三车身信息为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车身尺寸,则第一车身信息为该载体真实的车身尺寸。若第三车身尺寸为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车身宽度,则第一车身尺寸为载体真实的车身宽度。若第三车身尺寸为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车身长度,则第一车身尺寸为载体真实的车身长度。若第三车身尺寸既包括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车身宽度又包括车身长度,则第一车身尺寸既包括载体真实的车身宽度,又包括载体真实的车身长度。相应的,本步骤可以为:拍摄设备确定第三车身尺寸与拍摄参数的乘积,将该乘积作为第一车身尺寸,也即第一车身信息。

若第三车身信息为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则第一车身信息为该载体真实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三车身信息为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前车窗的宽度,则第一车身信息为该载体真实的前车窗的宽度。相应的,本步骤可以为:拍摄设备确定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与拍摄参数的乘积,将该乘积作为第一车身信息。

步骤403:拍摄设备确定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

本步骤中,目标参照车辆为真实车辆,拍摄设备可以通过以下实现方式确定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拍摄设备基于第一目标图像,对载体的车型和/或厂商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后的信息;获取与该识别后的信息匹配的目标参照车辆;获取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

该实现方式中,若拍摄设备对载体的车型进行识别,该过程可以为:拍摄设备对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车型,也即车辆类型进行识别,确定该车型为客车、轿车或者货车,得到识别后的信息。根据预先建立的车型信息与参照车辆的对应关系,确定该识别后的信息对应的目标参照车辆,然后获取该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例如,载体的车型为轿车,则拍摄设备根据车型信息与参照车辆的对应关系,确定该车型对应的参照车辆为轿车,然后获取轿车的第二车身信息。

若拍摄设备对载体的厂商进行识别,该过程可以为:拍摄设备对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厂商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后的信息;根据预先建立的厂商信息与参照车辆的对应关系,确定该识别后的信息对应的目标参照车辆,然后获取该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例如,载体的厂商可以为车辆标志,拍摄设备可以对第一目标图像中载体的车辆标志进行识别,确定该载体所属厂商,得到识别后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同的厂商对应的车辆标志不同,例如,大众厂商对应的车辆标志为“W”,比亚迪厂商对应的车辆标志为“BYD”。若识别出该载体的车辆标志为“W”,拍摄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建立的厂商信息与参照车辆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厂商对应的参照车辆为大众厂商的参照车辆,然后获取大众厂商的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

若拍摄设备对载体的车型和厂商进行识别,该过程可以分别参见上述拍摄设备对载体的车型进行识别以及对载体的厂商进行识别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4:拍摄设备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和第二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车身信息为第一车身尺寸,第二车身信息为第二车身尺寸,则本步骤可以为:拍摄设备确定第一车身尺寸与第二车身尺寸之间的尺寸误差;若该尺寸误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确定该载体为真实车辆;若该尺寸误差不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确定该载体为非真实车辆。

该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车身尺寸和第二车身尺寸均为车身宽度,则拍摄设备确定载体的车身宽度与目标参照车辆的车身宽度之间的尺寸误差。若第一车身尺寸和第二车身尺寸均为车身长度,则拍摄设备确定载体的车身长度与目标参照车辆的车身长度之间的尺寸误差。若第一车身尺寸和第二车身尺寸均既包括车身宽度又包括车身长度,则拍摄设备分别确定载体的车身宽度与目标参照车辆的车身宽度之间的尺寸误差以及载体的车身长度与目标参照车辆的车身长度之间的尺寸误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车型的目标参照车辆,不同厂商的目标参照车辆,或者同一厂商不同车型的目标参照车辆,可以对应不同的预设误差范围。拍摄设备可以预先建立目标参照车辆与预设误差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该目标参照车辆对应的预设误差范围,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例如,目标参照车辆为轿车,其对应的预设误差范围为第一误差范围;目标参照车辆为货车,其对应的预设误差范围为第二误差范围。或者,目标参照车辆为大众厂商,其对应的预设误差范围为第三误差范围,目标参照车辆为奥迪厂商,其对应的预设误差范围为第四误差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车身信息为载体真实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第二车身信息为目标参照车辆的两个固定位置或固定物体之间的距离,以载体的两个固定位置为例进行说明,则本步骤可以为:拍摄设备确定载体真实的两个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与目标参照车辆的两个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差值,若该差值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确定该载体为真实车辆,若该差值不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确定该载体为非真实车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拍摄设备确定第一车身信息后,也即执行完步骤402 后,可以执行步骤403和404,以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为参考,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或者,拍摄设备在执行完步骤402后,也可以以预设车身信息为参考,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以第一车身信息为第一车身尺寸,预设车身信息为预设车身尺寸为例进行说明,该过程可以为:拍摄设备确定第一车身尺寸与预设车身尺寸之间的尺寸误差,若该尺寸误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确定该载体为真实车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若目标场所为固定停放车辆的场所,例如,目标场所为居住社区的停车场。由于进出居住社区的停车场的车辆一般为轿车,且不同轿车的尺寸相差不大,因此,拍摄设备可以以预先设定的车身信息为参考,直接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从而提高验证效率。若目标场所为临时停放车辆的场所,例如,目标场所为户外临时停车场。由于该停车场可能停放轿车、客车或者货车,因此,拍摄设备可以根据目标参照车辆的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或预设的车身信息,可以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进一步判断,提高了车辆真实性判断的准确性。

参见图5,拍摄设备检测到车牌时,确定车牌到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之间的第一距离,确定该第一距离是否超过第一距离阈值,若该第一距离超过第一距离阈值,则从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第一车牌信息所在载体的第一车身宽度,然后确定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宽度,确定第一车身宽度与第二车身宽度之间的尺寸误差,确定该尺寸误差是否在预设误差范围内,若该尺寸误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确定该载体为真实车辆。若该尺寸误差不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则确定该载体为非真实车辆。

步骤405:若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拍摄设备向服务器发送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以使服务器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从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的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均用于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该第一目标对象为该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之前,该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本步骤中,若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拍摄设备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该第一车辆信息可以仅包括第一车牌信息,或者仅包括第一目标图像,第一目标图像中包括第一车牌信息,或者同时包括第一车牌信息和第一目标图像。

服务器接收拍摄设备发送的第一车辆信息,从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第一车牌信息。同时,服务器可以向采集设备发送采集指令,采集设备接收采集指令,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向服务器发送该第一生物特征信息。服务器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其中,第一目标对象为该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之前,该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该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人脸信息、虹膜信息、卡号信息和指纹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目标场所之前,由拍摄设备对该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若为非真实车辆,则拍摄设备不会向服务器上报,则服务器不需要录入信息,这样可以减少服务器的存储和计算量,从而减少服务器的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拍摄设备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目标场所之前,确定该载体的车身信息,根据该车身信息对该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若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向服务器发送该真实车辆的车辆信息,以使服务器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由于离开目标场所的车辆一般为真实车辆,而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可能为非真实车辆,该方法在验证载体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才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并将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发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从所述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的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从而后续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可以用该真实车辆的车牌信息和该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进行验证。相较于只在车辆进入停车场时录入车主生物特征信息和车牌对应关系,在车辆离场时基于该对应关系验证的方案,有可能存在特定人员将车牌装在非真实车辆中,从而成功录入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与该车牌信息的对应关系,后续在停车场内将该车牌安装到真实车辆后,通过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与该车牌信息的对应关系,非正常转移该真实车辆,本方案可以减少特定人员以非真实车辆进入停车场,在离场验证信息中对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录入,以及非正常转移真实车辆离开停车场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以服务器验证该载体是否为真实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用于停放真实车辆的目标场所之前,服务器获取包括该载体的第一车牌信息的第一目标图像。

本步骤中,服务器可以获取拍摄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图像,其中拍摄设备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过程可以参见步骤401,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服务器执行完步骤601后,可以直接执行步骤602,也可以在执行完步骤601后,根据第一目标图像,确定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与载体之间的第一距离,若该第一距离超过第一距离阈值,再执行步骤602,若该第一距离不超过第一距离阈值,则结束操作。其中,服务器根据第一目标图像,确定第一距离的过程可以参见步骤401中拍摄设备根据第一目标图像确定第一距离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2:服务器从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该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

本步骤中,服务器确定第一车身信息的过程与步骤402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然后,服务器可以基于该第一车身信息,对该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具体可以通过步骤603和604来执行。

步骤603:服务器确定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

本步骤中,服务器确定第二车身信息的过程与步骤403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4:服务器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和第二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本步骤中,服务器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过程与步骤404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若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则确定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牌信息;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第一目标对象为该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时,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将该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该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该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用于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服务器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目标场所之前,确定该载体的车身信息,根据该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若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才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并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从而后续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可以用该真实车辆的车牌信息和该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进行验证。由于离开目标场所的车辆一般为真实车辆,而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可能为非真实车辆,该方法在验证载体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才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并录入车主生物特征信息和车牌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减少特定人员以非真实车辆进入停车场,在离场验证信息中对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录入,以及非正常转移真实车辆离开停车场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服务器执行,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服务器确定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牌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由拍摄设备确定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是否为真实车辆,也可以由服务器确定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是否为真实车辆,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若由拍摄设备确定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是否为真实车辆,则拍摄设备拍摄包括第一车牌信息的第一目标图像,基于该第一目标图像确定该车辆为真实车辆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服务器从该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第一车牌信息。

其中,第一车辆信息可以仅包括第一车牌信息,也可以仅包括第一目标图像,也可以包括第一车牌信息和第一目标图像。若第一车辆信息仅包括第一车牌信息,则服务器直接获取第一车牌信息。若第一车辆信息仅包括第一目标图像,则服务器可以对第一目标图像进行车牌识别,得到第一车牌信息。若第一车辆信息包括第一车牌信息和第一目标图像,则服务器可以从第一车辆信息中获取第一车牌信息。

若由服务器确定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是否为真实车辆,则服务器在基于拍摄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图像,确定该车辆为真实车辆后,可以对该第一目标图像进行车牌识别,得到第一车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服务器还可以确定该真实车辆的第一目标图像。相应的,本步骤可以为: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服务器确定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牌信息和第一目标图像。

该实现方式中,若由拍摄设备确定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是否为真实车辆,则拍摄设备确定该车辆为真实车辆后,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车辆信息中可以仅包括第一目标图像,也可以包括第一车牌信息和第一目标图像。若由服务器确定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是否为真实车辆,由于服务器是基于拍摄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图像,确定该车辆为真实车辆,则服务器已获取到第一目标图像,服务器还可以对该第一目标图像进行车牌识别,得到第一车牌信息,从而得到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一车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可以在执行完步骤701后,从预先存储的车辆白名单中查询第一车牌信息,该车辆白名单用于存储允许通行车辆的车牌信息,若该车辆白名单中包括第一车牌信息,则服务器向道闸设备发送开启指令,道闸设备接收开启指令,开启道闸,从而该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若该车辆白名单中不包括第一车牌信息,服务器可以执行步骤702和703,在执行完步骤703后,向道闸设备发送开启指令,道闸设备接收开启指令,开启道闸,从而该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

步骤702:服务器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

服务器可以向采集设备发送采集指令,采集设备接收该采集指令,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向服务器发送该第一生物特征信息。

其中,第一目标对象为该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之前,该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该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人脸信息、虹膜信息、卡号信息和指纹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703:服务器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

服务器可以建立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

若步骤701中服务器确定该真实车辆的第一车牌信息和第一目标图像,则本步骤可以为:服务器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第一车牌信息和第一目标图像关联存储。

步骤704: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服务器基于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服务器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则在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服务器基于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该过程可以参见图8,从图8中可以看出:拍摄设备拍摄包括该真实车辆的第二车牌信息的第二目标图像,向服务器发送第二目标图像。服务器接收第二目标图像,对第二目标图像进行车牌识别,得到第二车牌信息。服务器可以查询车辆白名单,若车辆白名单中包括与该第二车牌信息相同的第一车牌信息,则服务器向采集设备发送采集指令,采集设备获取该真实车辆中第二目标对象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向服务器发送第二生物特征信息。服务器接收第二生物特征信息,获取与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若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之间的第一相似度大于第一相似度阈值,确定对该真实车辆的验证通过,则服务器向道闸设备发送开启指令,道闸设备开启道闸,从而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

若服务器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第一车牌信息和第一目标图像关联存储,则在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服务器除了基于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外,还确定第一目标图像与第二目标图像之间的第二相似度,继续参见图8,若该第二相似度大于第二相似度阈值,服务器才向道闸设备发送开启指令,道闸设备开启道闸,从而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目标场所为临时停放真实车辆且收取停车费用的场所,服务器在验证第一目标图像与第二目标图像之间的第二相似度大于第二相似度阈值时,还可以确定该真实车辆的停放时间,根据该停放时间收取停车费用,在确定收取到停车费用时,才允许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相应的,该过程可以为:服务器确定该真实车辆的停放时间,基于该停放时间确定目标账户上增加与停放时间对应的资源数值时,向道闸设备发送开启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方法,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服务器将该真实车辆的车牌信息和该真实车辆中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关联存储,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根据该车牌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才允许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该方法可以减少特定人员以非真实车辆进入停车场,在离场验证信息中对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录入,以及非正常转移真实车辆离开停车场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901,用于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用于停放真实车辆的目标场所之前,获取包括载体的第一车牌信息的第一目标图像;

第一确定模块902,用于从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

验证模块903,用于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发送模块904,用于若验证载体为真实车辆,向服务器发送真实车辆的第一车辆信息,以使服务器将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与从第一车辆信息中确定的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均用于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真实车辆进行验证,第一目标对象为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之前,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验证模块904,用于确定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和第二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验证模块904,用于基于第一目标图像,对载体的车型和/或厂商进行识别,得到识别后的信息;获取与识别后的信息匹配的目标参照车辆的第二车身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车身信息包括第一车身尺寸,第二车身信息包括第二车身尺寸;验证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车身尺寸与第二车身尺寸之间的尺寸误差;若尺寸误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确定载体为真实车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902,用于获取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拍摄设备为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设备;确定载体在第一目标图像中的第三车身信息;基于拍摄参数,调整第三车身信息,得到第一车身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载体的情况下,确定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与载体之间的第一距离,拍摄设备为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设备;

验证模块904,用于若第一距离超过第一距离阈值,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装置,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目标场所之前,确定该载体的车身信息,根据该车身信息对该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若验证该载体为真实车辆,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由于离开目标场所的车辆一般为真实车辆,而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可能为非真实车辆,该装置在验证载体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才允许其进入目标场所,可以减少特定人员以非真实车辆进入停车场,在离场验证信息中对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录入,以及非正常转移真实车辆离开停车场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通行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1001,用于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确定真实车辆的第一车牌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1002,用于获取第一目标对象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第一目标对象为真实车辆进入目标场所时,真实车辆中的目标对象;

存储模块1003,用于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第一车牌信息用于在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对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确定模块1001,还用于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确定真实车辆的第一目标图像,第一目标图像为真实车辆对应的图像;

存储模块1003,用于将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一车牌信息关联存储;第一目标图像用于在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基于第一目标图像与当前所获取真实车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相似度,对真实车辆进行验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待验证载体进入用于停放真实车辆的目标场所之前,获取包括载体的第一车牌信息的第一目标图像;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从第一目标图像中确定载体的第一车身信息;

验证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获取模块具体说明与前述图9对应的装置中的第一获取模块的具体介绍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确定模块具体说明与前述图9对应的装置中的第一确定模块的具体介绍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验证模块具体说明与前述图9对应的装置中的验证模块的具体介绍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载体的情况下,确定拍摄设备的拍摄镜头与载体之间的第一距离,拍摄设备为拍摄第一目标图像的设备;

验证模块,用于若第一距离超过第一距离阈值,基于第一车身信息,对载体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装置,在进入目标场所的车辆为真实车辆的情况下,将该真实车辆中目标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和该真实车辆的车牌信息关联存储,在该真实车辆离开目标场所时,根据该生物特征信息和车牌信息对该真实车辆进行验证,该装置可以减少特定人员以非真实车辆进入停车场,在离场验证信息中对特定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录入,以及非正常转移真实车辆离开停车场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1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s,CPU)11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1102,其中,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11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控制车辆通行方法中拍摄设备或服务器执行的操作。当然,该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服务器1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通行系统,该系统包括拍摄设备和服务器,该拍摄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步骤201~204,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步骤 301~303。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至少一条程序代码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车辆通行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器。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电子设备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车辆通行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可被部署在一个计算机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机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机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机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电子货架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