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背景技术
目前大尺寸显示屏通常由多个拼接单元相互拼接而成,但是各个拼接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有限,很难保证整个显示屏的拼接可靠性。
对于此问题,业界日前的解决方法包括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用于支撑拼接单元的支撑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在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上调节各显示屏单元的显示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显示屏单元;
多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屏单元;
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连的两个所述支撑单元,可以所述第二方向为转轴方向,相对转动,且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连的两个所述支撑单元,可以所述第一方向为转轴方向,相对转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屏单元和多个支撑单元。一个支撑单元支撑一个显示屏单元,或者,一个支撑单元支撑多个显示屏单元。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邻两个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相连接。两个支撑单元以第二方向为转轴方向转动后,可以使至少一个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不再沿第一方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交叉,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在方向可以调节各显示屏单元的显示角度。相邻两个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方向相连接。两个支撑单元以第一方向为转轴方向转动后,可以使至少一个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不再沿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交叉,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在方向可以调节各显示屏单元的显示角度。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在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上调节各显示屏单元的显示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正面倾斜视角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背面倾斜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正面倾斜视角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方向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以第二方向为转轴方向转动后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二方向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以第一方向为转轴方向转动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正面倾斜视角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中延长部相对于支撑部滑动后的示意图;
图12为图8所示显示装置中延长部相对于支撑部滑动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一定位柱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长部与支撑部滑动连接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背面倾斜视角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紧螺钉与第一螺纹孔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插头相对于定位槽转动后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22为图20所示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正面倾斜视角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背面倾斜视角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正面倾斜视角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背面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参考图1-图7,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屏单元1和多个支撑单元2。显示屏单元1用于显示图像,显示屏单元1例如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或者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支撑单元2用于支撑显示屏单元1。其中,支撑单元2包括支撑部21,支撑部21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第一支撑部21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支撑部21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可以相互垂直。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可以不垂直,并呈大于0°且小于90°的夹角。
图8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沿第一方向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以第二方向为转轴方向转动后的示意图,参考图1-图8,沿第一方向X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可以以第二方向Y为转轴方向,相对转动。图9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二方向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以第一方向为转轴方向转动后的示意图,参考图9,沿第二方向Y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可以以第一方向X为转轴方向,相对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沿第一方向X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可以相对转动,在以第二方向Y为转轴方向转动之后,原本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可以发生变化,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1沿第一方向X指的是,各显示屏单元1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一支撑部211沿第一方向X。类似的,由于沿第二方向Y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可以相对转动,在以第一方向X为转轴方向转动之后,原本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支撑部212的延伸方向可以发生变化,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12沿第二方向Y指的是,各显示屏单元1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二支撑部212沿第二方向Y。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显示屏单元1和多个支撑单元2。一个支撑单元2支撑一个显示屏单元1,或者,一个支撑单元2支撑多个显示屏单元1。支撑部21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的第一支撑部211沿第一方向X相连接。两个支撑单元2以第二方向Y为转轴方向转动后,可以使至少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不再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的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交叉,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在X方向可以调节各显示屏单元1的显示角度。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的第二支撑部212沿第二方向Y相连接。两个支撑单元2以第一方向X为转轴方向转动后,可以使至少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二支撑部212的延伸方向不再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的第二支撑部212的延伸方向交叉,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在Y方向可以调节各显示屏单元1的显示角度。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在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上调节各显示屏单元1的显示角度。
可选地,参考图1-图7,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对于沿第一方向X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其中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一支撑部211通过第一连接件31和另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一支撑部211连接。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的第一支撑部211通过第一连接件31相连接。至少一个支撑单元2可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1转动。在一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连接件31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均与第一连接件31转动连接,与第一连接件31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均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1转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连接件31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中的一者与第一连接件31转动连接,与第一连接件31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中的另一者与第一连接件31固定连接,该支撑单元2与第一连接件31保持固定,不能相对转动。对于沿第二方向Y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其中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二支撑部212通过第二连接件32和另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二支撑部212连接。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的第二支撑部212通过第二连接件32相连接。至少一个支撑单元2可相对于第二连接件32转动。在一实施方式中,与第二连接件32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均与第二连接件32转动连接,与第二连接件32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均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件32转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与第二连接件32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中的一者与第二连接件32转动连接,与第二连接件32相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2中的另一者与第二连接件32固定连接,该支撑单元2与第二连接件32保持固定,不能相对转动。
可选地,参考图4,连接件3包括定位孔33。支撑单元2还包括第一定位柱24,第一定位柱24套接于定位孔33内。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4套接于定位孔33内,定位孔33套接于第一定位柱24的外表面,从而通过第一定位柱24在定位孔33中的转动,实现连接件3与支撑单元2之间的相对转动。定位孔33的位置限定了转轴的位置。如果定位孔33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则第一方向X为转轴方向。如果定位孔33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则第二方向Y为转轴方向。
示例性地,参考图4,定位孔33为通孔,即,定位孔33为贯穿连接件3的侧壁的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孔33还可以为盲孔,即,定位孔33为未贯穿连接件3的侧壁的孔。
可选地,参考图4,连接件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301、第二侧壁302和第三侧壁303,第一侧壁301与第三侧壁303相对。第一侧壁301与第三侧壁303通过第二侧壁302相连接。在第二侧壁302的对面未设置连接第一侧壁301与第三侧壁303的侧壁。第一侧壁301、第二侧壁302与第三侧壁303连接为C字形。连接件3的开口朝向第二侧壁302背离显示屏单元1的方向。定位孔33设置于第一侧壁301和第三侧壁303。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侧壁301、第二侧壁302与第三侧壁303形成C字形开口,连接件3的开口朝向第二侧壁302背离显示屏单元1的方向。支撑单元2与连接件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支撑单元2可以围绕第一定位柱24朝向背离显示屏单元1的方向旋转,即,支撑单元2可以围绕定位孔33朝向背离显示屏单元1的方向旋转。连接件3的开口不仅限定了支撑单元2围绕第一定位柱24的旋转方向,还限定了支撑单元2相对于连接件3可转动的角度范围。
可选地,参考图1-图7,支撑单元2还包括延长部22,延长部22包括第一延长部221和第二延长部222。第一延长部221与第一支撑部211滑动连接,且可沿第一方向X相对滑动。由于沿第一方向X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可以相对转动,在以第二方向Y为转轴方向转动之后,原本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可以发生变化,但无论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如何变化,第一延长部221与第一支撑部211均沿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第二延长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12滑动连接,且可沿第二方向Y相对滑动。由于沿第二方向Y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可以相对转动,在以第一方向X为转轴方向转动之后,原本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支撑部212的延伸方向可以发生变化,但无论第二支撑部212的延伸方向如何变化,第二延长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12均沿第二支撑部212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单元2还包括延长部22,延长部22包括第一延长部221和第二延长部222,第一延长部221与第一支撑部211沿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从而第一延长部221可以延长第一支撑部211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第二延长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12沿第二支撑部212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从而第二延长部222可以延长第二支撑部212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延长部的使用方式可以包括:其一,在将相邻的支撑单元2组装在一起的过程中,相邻两个显示屏单元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零,从而有利于支撑单元2的组装。在完成支撑单元2的组装之后,可以通过延长部22调节相邻显示屏单元1之间的距离,使得相邻显示屏单元1之间的距离为零;其二,延长部22也可以用于调节相邻两显示屏单元1之间的距离,以实现显示屏的不同的摆放位置关系;其三,在相邻显示屏单元发生相对转动后,可以通过调节延长部与支撑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实现具有夹角位置关系的显示屏的拼接位置。
可选地,参考图1-图7,延长部22与支撑部21套接。支撑部21可以插接于延长部22中,并可以沿支撑部21的延伸方向与延长部22相对滑动,从而改变臂长。或者,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延长部22可以插接于支撑部21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延长部221与第一支撑部211套接,第一延长部221与第一支撑部211沿第一支撑部211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从而第一延长部221可以延长第一支撑部211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第二延长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12套接,第二延长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12沿第二支撑部212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从而第二延长部222可以延长第二支撑部212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延长部22与支撑部21还可以采用除了套接之外的方式进行滑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参考图1-图7,延长部22包括内腔和连通内腔与外部的长条孔223,长条孔223的延伸方向与延长部22相对于支撑部21的滑动方向相同。第一延长部221上的长条孔2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延长部22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1的滑动方向相同。第二延长部222上的长条孔2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延长部222相对于第二支撑部212的滑动方向相同。支撑部2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13和第二定位柱214,支撑杆213插接于延长部22的内腔,第二定位柱214插入延长部22的长条孔223。在延长部22相对于支撑部21滑动时,第二定位柱214在长条孔223内移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1的第一支撑杆213插接于第一延长部221的内腔,第一支撑部211的第二定位柱214插入第一延长部221的长条孔223。在第一延长部22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1滑动时,第一支撑部211的第二定位柱214在第一延长部221的长条孔223内移动。第二支撑部212的第一支撑杆213插接于第二延长部222的内腔,第二支撑部212的第二定位柱214插入第二延长部222的长条孔223。在第二延长部222相对于第二支撑部212滑动时,第二支撑部212的第二定位柱214在第二延长部222的长条孔223内移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延长部222上的长条孔223为支撑部21的第二定位柱214提供移动空间,支撑部21的第二定位柱214可以在第二延长部222上的长条孔223中沿着长条孔223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限定了延长部22相对于支撑部21的滑动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延长部22可以插接于支撑部21中,支撑部21包括内腔和连通内腔与外部的长条孔223,长条孔223的延伸方向与延长部22相对于支撑部21的滑动方向相同。延长部22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213和第二定位柱214,延长部22的支撑杆213插接于支撑部21的内腔,延长部22的第二定位柱214插入支撑部21的长条孔223。在延长部22相对于支撑部21滑动时,第二定位柱214在长条孔223内移动。
可选地,延长部22上设置的长条孔2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可选地,参考图1-图7,延长部22包括的长条孔2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长条孔223沿延长部22的周向排列。也就是说,每一个延长部22在其侧壁开设的长条孔223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支撑部21包括的第二定位柱2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214与长条孔223一一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延长部221在其侧壁开设的长条孔223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第一支撑部211中第二定位柱214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第一支撑部211中第二定位柱214的数量和与之套接的第一延长部221中长条孔223的数量相等,第一支撑部211中第二定位柱214的位置与之套接的第一延长部221中长条孔223的位置相配合,第二定位柱214插入延长部22的长条孔223。第二延长部222在其侧壁开设的长条孔223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第二支撑部212中第二定位柱214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2个,第二支撑部212中第二定位柱214的数量和与之套接的第二延长部222中长条孔223的数量相等,第二支撑部212中第二定位柱214的位置与之套接的第二延长部222中长条孔223的位置相配合,第二定位柱214插入延长部22的长条孔223。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沿延长部22的周向排列的至少两个长条孔223与支撑部21中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214的配合,使延长部22相对于支撑部21沿着支撑部21的延伸方向滑动。
示例性地,参考图4,第一延长部221包括的长条孔223的数量为4个,4个长条孔223沿第一延长部221的周向排列。第一支撑部211包括的第二定位柱214的数量为4个,第二定位柱214与长条孔223一一对应。第二延长部222包括的长条孔223的数量为4个,4个长条孔223沿第二延长部222的周向排列。第二支撑部212包括的第二定位柱214的数量为4个,第二定位柱214与长条孔223一一对应。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1中第二定位柱214的数量可以大于与之套接的延长部22中长条孔223的数量。延长部22中的一个长条孔223还可以与支撑部21中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214相配合,从而使延长部22相对于支撑部21沿着支撑部21的延伸方向滑动。
如图1-图9所示,显示装置中包括4个支撑单元2和4个显示屏单元1,但并不以此为限,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单元2可以沿着第一方向X和/或第二方向Y进行无限扩展。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正面倾斜视角示意图,参考图10,为了便于观察支撑单元2的结构,图10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省略了显示屏单元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0所示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方向X进行了扩展,通过增加第一方向X上的支撑单元2,对应地增加支撑单元2所固定的显示屏单元1,通过第一连接件31连接原有的支撑单元2中第一支撑部211与新增加支撑单元2中第一支撑部211,将第一方向X上支撑单元2由2个扩展为5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显示装置进行第二方向Y的扩展,通过增加第二方向Y上的支撑单元2,对应地增加支撑单元2所固定的显示屏单元1,通过第二连接件32连接原有的支撑单元2中第二支撑部212与新增加支撑单元2中第二支撑部212,将第二方向Y上支撑单元2由2个扩展为大于2个。
图11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中延长部相对于支撑部滑动后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6和图11,如图6所示,第二定位柱214位于长条孔223中。沿第二方向Y,第二定位柱214位于长条孔223临近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此时,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相接触,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拼接为大尺寸显示屏。如图11所示,其中的一个第二定位柱214朝向远离第二连接件32的方向移动,该第二定位柱214所对应的第二延长部222和第二支撑部212的长度之和增加,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相分离。如此,可以通过第二延长部222相对于第二支撑部212的滑动调节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之间的距离。类似的,也可以通过第一延长部22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1的滑动调节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之间的距离。
示例性地,参考图6和图11,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柱214位于长条孔223临近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相接触,此时第二定位柱214的位置可以作为第二定位柱214的初始位置,即零点。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柱214位于长条孔223远离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此时第二定位柱214的位置可以作为第二定位柱214的初始位置。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长条孔223两个端之间的任一位置作为第二定位柱214的初始位置。
图12为图8所示显示装置中延长部相对于支撑部滑动后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8和图12,如图8所示,沿第一方向X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可以以第二方向Y为转轴方向,相对转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之间存在缝隙。由于可以通过第一延长部22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1的滑动调节臂长,从而调节显示屏单元1的位置。故而,在将沿第一方向X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相对转动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一延长部22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1的滑动,使得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相接触,形成如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即实现无缝拼接。类似的,在将沿第二方向Y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相对转动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二延长部222相对于第二支撑部212的滑动,使得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显示屏单元1相接触,实现无缝拼接。
进一步地,将沿第一方向X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相对转动,并将相邻两个显示屏单元1无缝拼接后,多个显示屏单元1可以共同形成曲面的大尺寸显示屏。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参考图13,沿沿第一方向X排列成一行的多个显示屏单元1中,存在相邻两个显示屏单元1共面拼接,也存在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以第二方向Y为转轴方向相对转动,相邻两个显示屏单元1不共面,即相邻两个显示屏单元1具有不同朝向。由此,转动之后不共面的显示屏单元1提供了不同的观看视角。相邻两个支撑单元2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14,支撑单元2还包括延长部22,延长部22包括第一延长部221和第二延长部222。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对于沿第一方向X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其中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一延长部221通过第一连接件31和另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一延长部221连接。对于沿第二方向Y相连的两个支撑单元2,其中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二延长部222通过第二连接件32和另一个支撑单元2的第二延长部222连接。支撑单元2还包括第一定位柱24,第一定位柱24可以设置于延长部22(包括第一延长部221和第二延长部222)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设置延长部22时,第一定位柱24可以设置于支撑部21的端部,一个支撑单元2的支撑部21可以通过连接件3和另一个支撑单元2的支撑部21连接。
如图1-图14所示,第一定位柱24套接于定位孔33内,从而通过第一定位柱24在定位孔33中的转动,实现连接件3与支撑单元2之间的相对转动。在转动至预设角度之后,还可以将连接件3与支撑单元2进行固定。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紧螺母与第一定位柱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参考图1-图15,第一定位柱24的端部设置外螺纹。连接件3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母34,第一锁紧螺母34与第一定位柱24螺纹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4可以穿过定位孔33,并由第一侧壁301与第三侧壁303之间延伸至第一侧壁301远离第三侧壁303一侧,或者由第一侧壁301与第三侧壁303之间延伸至第三侧壁303远离第一侧壁301一侧。也就是说,第一定位柱24可以由连接件3的开口内延伸至连接件3的开口外,第一定位柱24延伸至连接件3的开口外的部分与第一锁紧螺母34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连接件3与支撑单元2的固定。
可选地,支撑单元2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图1-图15中未示出),第二固定件用于使延长部22相对于支撑部21的位置固定。
示例性地,参考图1-图15,第二定位柱214可以穿过长条孔223,并由延长部22的内腔延伸至延长部22外,第二定位柱214延伸至延长部22外的部分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锁紧螺母相连接,从而实现延长部22与支撑部21的固定。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长部与支撑部滑动连接的示意图,参考图16,支撑部21与延长部22可以通过滑轨与滑道配合的方式进行滑动连接。支撑部21包括滑块215,延长部22包括滑轨225,支撑部21的滑块215嵌入延长部22的滑轨225内,支撑部21的滑块215可以沿支撑部21的延伸方向与延长部22的滑轨225相对滑动,从而实现支撑部21沿支撑部21的延伸方向与延长部22相对滑动,从而改变臂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1包括滑轨225,延长部22包括滑块215,延长部22的滑块215嵌入支撑部21的滑轨225内。
可选地,参考图1-图7,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调节各显示屏单元1的显示角度。
可选地,参考图1-图7,支撑部21还包括第三支撑部216,第三支撑部216沿第三方向Z延伸。第三支撑部216与显示屏单元1连接。支撑单元2通过第三支撑部216为显示屏单元1提供支撑。其中,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限定的平面。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垂直,第三方向Z与第二方向Y垂直。
图17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背面倾斜视角拆解示意图,参考图1-图7,以及图17,支撑单元2还包括底座23,底座23包括固定板231和固定于固定板231一侧的定位槽232。固定板231与显示屏单元1固定连接。显示屏单元1固定于固定板231远离定位槽232一侧,定位槽232与显示屏单元1固定于固定板231的相对两侧。第三支撑部216包括插头2161,插头2161嵌合插入定位槽232中,插头2161可相对于定位槽232转动。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2161可相对于定位槽232转动,从而显示屏单元1可以相对于第三支撑部216转动,显示屏单元1可以相对于支撑单元2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头2161嵌合插入定位槽232中,插头2161可相对于定位槽232固定,插头2161无法相对于定位槽232转动。
可选地,参考图1-图7,以及图17,插头2161呈球状。定位槽232远离固定板231一侧开口的半径小于插头2161的半径。定位槽232将球状的插头2161包裹固定,球状的插头2161无法从定位槽232中脱离,保证了插头2161和定位槽232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2161呈球状,插头2161可以相对于定位槽232在360°的范围内转动,转动角度的范围比较宽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头2161还可以呈球状之外的其他形状,并可以通过定位销或者铰链等方式与定位槽232转动连接。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示意图,参考图17和图18,第三支撑部216还包括支撑本体2162,定位槽232的表面开设至少一个限位槽2320,限位槽2320的宽度大于支撑本体2162的宽度。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槽2320的宽度大于支撑本体2162的宽度,插头2161相对于定位槽232转动,支撑本体2162嵌入限位槽2320后,在平行于固定板231的平面内,限位槽2320限制了支撑本体2162的移动,从而,限位槽2320可以固定插头2161与定位槽232在平行于固定板231的平面内的相对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球状的插头2161与定位槽232还可以存在其他固定方式。例如,第三支撑部216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套设于定位槽232外并与定位槽232螺纹连接,通过旋转固定环,调节定位槽232与插头2161之间的贴紧程度,从而实现插头2161与定位槽23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可选地,参考图17和图18,至少一个限位槽2320包括第一限位槽2321、第二限位槽2322、第三限位槽2323和第四限位槽2324,第一限位槽2321与第三限位槽2323相对,第二限位槽2322与第四限位槽2324相对。沿定位槽232周向,第一限位槽2321、第二限位槽2322、第三限位槽2323和第四限位槽2324依次排列。第一限位槽2321与第三限位槽2323的连线方向垂直于第二限位槽2322与第四限位槽2324的连线方向。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槽232的表面开设4个限位槽2320,分别为第一限位槽2321、第二限位槽2322、第三限位槽2323和第四限位槽2324,从而插头2161相对于定位槽232转动,支撑本体2162可以嵌入第一限位槽2321、第二限位槽2322、第三限位槽2323和第四限位槽2324中的任意一者。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紧螺钉与第一螺纹孔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参考图17-图19,定位槽232的表面还开设第一螺纹孔233,第一螺纹孔233与定位槽232的内腔连通。支撑单元2还包括第一锁紧螺钉15,第一锁紧螺钉15与第一螺纹孔233螺纹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头2161相对于定位槽232转动,无论是在定位槽232的表面开设限位槽2320,均可以通过将第一锁紧螺钉15旋进第一螺纹孔233的方式,使得第一锁紧螺钉15抵接插头2161,从而将插头2161和定位槽232相固定。
进一步地,参考图17-图19,定位槽232的表面可以开设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233,以增强插头2161和定位槽232在固定时的稳固程度。示例性地,定位槽232的表面可以开设4个第一螺纹孔233,当然,定位槽232的表面还可以开设3个或者大于4个的第一螺纹孔233。
图20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插头相对于定位槽转动后的示意图,图21为图20所示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22为图20所示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1-图7,以及图20-图22,第三支撑部216的插头2161嵌合插入定位槽232中,插头2161相对于定位槽232转动,定位槽232带动固定板231上的显示屏单元1相对于第三支撑部216转动,进而显示屏单元1相对于支撑单元2转动。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图7,支撑单元2还包括延长部22,延长部22包括第三延长部(图1-图7中未示出),第三延长部与第三支撑部216滑动连接,且可沿第三方向Z相对滑动。第一延长部221与第一支撑部211的设置方式可以应用于第三延长部的设计上,或者,第二延长部222与第二支撑部212的设置方式可以应用于第三延长部的设计上,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图7,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和第三支撑部216为一体结构。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和第三支撑部216可以采用同种材料,并在同一个制程或者同一个模具中形成。由于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和第三支撑部216为一体结构,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和第三支撑部216为一体成型,增加了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和第三支撑部216中任意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从而提高了支撑部21的牢固性,提高了支撑部21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智能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