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包括各个功能部件,如节流部件、调压部件以及换热部件等,通过各个功能部件的协同作用对系统中的热量进行管理或控制;通常,各个功能部件都是独立设置的,彼此之间需要通过管路进行连接,且每个功能部件都需要单独与外部进行安装,零部件较分散,这样整个系统结构会相对复杂;因此如何简化系统结构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有利于零部件集成,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简化系统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组件,包括阀体、节流部和调压部,所述调压部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集成组件还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中的工作介质和所述第二流道中的工作介质独立流动;所述节流部能够对所述第一流道中的工作介质进行节流,所述调压部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流道中工作介质的流出压力。
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换热器以及集成组件,所述集成组件为上述所述的集成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集成组件的第一流道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集成组件的第二流道的出口连通。
本申请集成组件的技术方案中,集成组件包括阀体、节流部和调压部,调压部与阀体固定连接;集成组件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中的工作介质和第二流道中的工作介质独立流动;节流部能够对第一流道中的工作介质进行节流,调压部能够调节第二流道中工作介质的流出压力;通过以上结构,通过阀体将节流部和调压部集成在一起,这样结构紧凑,有利于简化系统结构。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有利于简化系统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集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集成组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或图2中集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集成组件沿C-C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集成组件沿B-B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的一个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集成组件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第二阀组件的第二驱动部的部分结构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或图2中阀体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或图2中阀体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或图10中阀体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阀体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或图10中阀体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阀体沿B-B方向截面的一个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或图2中盖板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盖板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盖板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集成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集成组件式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或图19中集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集成组件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8或图19中阀体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阀体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阀体沿B-B方向截面的一个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3中阀体沿C-C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集成组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6或图27中集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集成组件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8中集成组件沿B-B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集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集成组件沿B-B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2中集成组件沿C-C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5中集成组件的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5或图36中集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7中集成组件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中集成组件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图39或图40中集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图41中集成组件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图43中集成组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图43或图44中集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图45中集成组件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7是图45中集成组件沿B-B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8是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9是图48中集成组件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0是图49中集成组件沿A-A方向截面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1是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2是图51中集成组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3是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54是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为了便于描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粗虚线即工作介质在第一流道内的流动路径,附图中的粗实线即为工作介质在第二流道内的流动路径。
参见图1至图2,图1和图2为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2,集成组件100包括阀体3、第一阀组件1和第二阀组件2,第一阀组件1和第二阀组件2分别与阀体3固定连接;集成组件100 还包括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第一流道31中工作介质的流通与第二流道32中工作介质的流通互不干涉,第一流道31中的工作介质和第二流道32中的工作介质独立流动,这里“互不干涉”是指第一流道31内的工作介质和第二流道32内的工作介质不会发生窜流的现象,第一阀组件1 能够对第一流道31中的工作介质进行节流,第二阀组件2能够调节第二流道32中工作介质的流出压力;通过以上结构,通过阀体3将第一阀组件1 和第二阀组件2集成组装在一起,这样结构紧凑,有利于简化系统结构。
以下将对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一阀组件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1至图6,集成组件100包括第一阀口101,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口 101成形于阀体3,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具有第一阀口101的零件,然后具有第一阀口101的零件再与阀体3进行组装;参见图4至图6,第一阀组件1包括第一阀芯11和第一驱动部12,第一驱动部12能够使得第一阀芯11朝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运动,具体地,第一阀芯11在靠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运动的过程中,工作介质在第一阀口101处的流通截面积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第一阀口101的开度会发生变化;当第一阀芯11 向靠近第一阀口101运动时,工作介质在第一阀口101处的流通截面积会变小进而使得工作介质能够在第一阀口101处形成节流。
参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11呈球状;第一驱动部12 包括气箱头121和传动杆122,气箱头121位于传动杆122的一侧,第一阀芯11位于传动杆122的另一侧,第一阀芯11与传动杆122接触设置;参见图4和图5,气箱头121包括感温包1211和传动片1222,传动片1222 与传动杆122连接,感温包1211用来感知系统中蒸发器或换热器出口处工作介质的温度,感温包1211会根据工作介质温度的不同会对传动片1222 产生不同的作用力,由于传动片1222与传动杆122连接,传动杆122与第一阀芯11接触设置,这样感温包1211对传动片1222的作用力也会通过传动杆122传递给第一阀芯11,进而使得第一阀芯11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运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阀组件作为节流部从而对第一流道内的工作介质进行节流。
以下将对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二阀组件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图4和图7,阀体3包括球芯安装腔30,第二阀组件2包括球芯21,球芯21位于球芯安装腔30;球芯21包括连通通道211,连通通道211能够连通球芯21两侧的工作介质,本实施例中,连通通道211 构成第二流道32的部分;参见图8,第二阀组件2还包括第二驱动部22,第二驱动部22能够带动球芯21转动,球芯21在转动过程中,工作介质在连通通道211的出口和/或进口处的流通截面积会发生变化,通过工作介质在连通通道211的出口和/或进口处的流通截面积的变化从而能够对第二流道32中的工作介质的流出压力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2 相当于调压部。
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22包括电机部221和连接杆222,电机部221与连接杆222传动连接,具体地,电机部221与连接杆222通过齿轮传动实现传动连接,这里的“齿轮传动”可以是一级传动,也可以是两级或两级以上的传动方式,当然,电机部221与连接杆222也可以通过直接传动的方式实现传动连接;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22与球芯21限位连接,这里的“限位连接”包括固定连接、径向限位连接和轴向限位连接,当然,连接杆222与球芯21也可以一体设置,这里的“一体设置”是指连接杆222和球芯21加工成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零部件;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部221与连接杆222传动连接,连接杆222 与球芯21限位连接,从而使得电机部221能够间接带动球芯21转动。另外,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2的连接杆22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阀组件1的第一阀芯11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具体地,第二阀组件2的连接杆22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阀组件1的第一阀芯11的中心轴线在空间上垂直设置。
参见图1至图5,集成组件100还包括盖板4,盖板4与阀体3固定连接,盖板4位于阀体3的一侧,第一阀组件1的气箱头121位于阀体3的另一侧,盖板4的所在侧与第一阀组件1中的气箱头121的所在侧平行设置;参见图7、图15至图17,盖板4包括连通部41,连通部41沿着盖板 4的轴向方向延伸,连通部41能够与球芯21的连通通道211的出口侧连通,这里的“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间接连通,本实施例中,连通部41的腔构成第二流道32的一部分;参见图9、图10、图15至图 17,盖板4包括凸起部42,凸起部42沿着盖板4的轴向凸起设置,凸起部42伸入阀体3的连接孔道361;这样通过设置盖板有利于防止球芯从连接孔道361脱离出;另外,连接孔道361的直径大于球芯21的直径,这样便于球芯21从连接孔道361装入球芯安装腔30。
以下将对前文所述的阀体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图4、图5、图9和图10,集成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孔口 33、第二孔口34,具体地,第一孔口33和第二孔口34成形于阀体3,第一孔口33和第二孔口34位于图6中第一阀口101的不同侧;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阀口101打开时,第一流道31能够连通第一孔口33和第二孔口34,参见图2、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口33位于第一流道31的进流侧,第二孔口34位于第一流道32的出流侧,当然,第一孔口33也可以位于第一流道31的出流侧,此时,第二孔口34位于第一流道31的进流侧;参见图9和图10,第一孔口33位于阀体3的第一壁面301,第二孔口34 位于阀体3的第二壁面302,第一孔口33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孔口34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阀体3的第一壁面301与阀体3的第二壁面302相垂直。
参见图2和图4,集成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孔口35和第四孔口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三孔口35成形于阀体3,第四孔口36成形于盖板4,第三孔口35和第四孔口36位于球芯21的不同侧,第三孔口35的中心轴线和第四孔口36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当球芯21的连通通道211打开时,第二流道32能够连通第三孔口35和第四孔口36,本实施例中,第三孔口35位于第二流道32的进流侧,第四孔口36位于第二流道32的出流侧,当然,第三孔口35也可以位于第二流道的出流侧,此时第四孔口36位于第二流道的进流侧。
参见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第三孔口35的所在侧和第二孔口34 的所在侧为阀体3的同一侧,具体地,第三孔口35和第二孔口34均位于阀体3的第二壁面302,在阀体3上,第二孔口34和第三孔口35不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口33所在侧的壁面与第二孔口34所在侧的壁面垂直设置;参见图9和图10,阀体3包括连接孔道361,连接孔道361的开口所在侧的壁面303和第一孔口33所在侧的壁面301垂直设置,连接孔道 361的开口所在侧的壁面303与第二孔口34所在侧的壁面302垂直设置,结合参见图4,连接孔道361与第四孔口36通过盖板4的连通部41连通。
通过上述将第一孔口33、第二孔口34、第三孔口35以及第四孔口35 设置在不同位置,使得工作介质在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流动时互不干扰,也就是说,第一流道31中的工作介质和第二流道32中的工作介质独立流动,这样工作介质在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中不会发生窜流的现象;另外,结合参见图1、图2和图7,本实施例中,第四孔口36的所在侧与第一阀组件中气箱头121的所在侧平行设置。
参见图4和图12,本实施例中,以第二壁面302为参照,传动杆122 位于第二壁面302的一侧,部分传动杆122位于第二流道32,部分传动杆 122位于第一流道31,参见图4,第二孔口34和第三孔口35沿着平行于传动杆122的轴向方向分布,第三孔口35比第二孔口34更靠近气箱头121;参见图14,第二流道32还包括第一流通部321和第二流通部322,第一流通部321比第二流通部322更靠近第三孔口35,第一流通部321连通第三孔口35和第二流通部322,第二流通部322的中心轴线L1与第一流通部 321的中心轴线L2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部321和第二流通部 322成形于阀体3,第一流通部321包括两段孔径不同的流道,结合参见图 4和图14,部分传动杆122伸入第一流通部321的腔体内,第二流通部322 和第四孔口36位于球芯21的不同侧,第二流通部322与球芯21的连通通道211能够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通部322与球芯21的连通通道211的入口能够连通。
参见图14,本实施例中,连接孔道36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流通部322 的中心轴线L1重合,当然,连接孔道36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流通部322的中心轴线L1也可以平行设置;另外,参见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阀体3为型材件,这样加工方便。
参见图18,图18为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8至图21,本实施例中,集成组件100a还包括第三阀组件5 和第三阀口61,第一流道31的第一孔口33和第一流道31的第二孔口34 位于第三阀口61的不同侧;第三阀组件5能够截断第一流道31中的工作介质从而使得第一流道31中的工作介质不流通或者使得第一流道内的工作介质截止;本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5相当于截止部。
具体地,参见图20和图21,第三阀组件5包括第三驱动部51和第三阀芯52,这里第三阀芯52是指能够关闭和打开第三阀口61的零部件,第三驱动部51能够使得第三阀芯52朝向或远离第三阀口61运动;当第三阀芯52朝向第三阀口61运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三阀芯52能够堵住第三阀口 61从而能够截断第一流道31中的工作介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部51包括线圈部件511、动铁芯512、静铁芯513以及抵压杆514,线圈部件511套设于动铁芯513的外周,线圈部件511通电后产生激励磁场,动铁芯512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动作,动铁芯512与抵压杆514连接设置,这样使得动铁芯512能够带动抵压杆514动作;当动铁芯512带动抵压杆514朝向第三阀口61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抵压杆514能够对第三阀芯52施加正压力,从而使得第三阀芯52能够截断第一流道31中的工作介质;本实施例中,第三阀芯52的材料为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本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3的结构和功能可参考电磁阀的结构和作用,这里第三阀组件2可以是直动式电磁阀,也可以是先导式电磁阀;参见图21,本实施例中,抵压杆514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阀组件的传动杆122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参见图21至图25,阀体3a包括第一容纳部60,第三阀芯52位于第一容纳部60的腔内,当第三阀口61打开时,第三阀口61能够连通第一流道31的第二孔口34和第一容纳部60的腔体,第一容纳部60的底壁具有连通孔62,当第一阀口101打开时,连通孔62能够连通第一阀口101与第一容纳部60的腔;这样当第一阀口101打开时,工作介质经第一孔口 33流经第一阀口101后,再经连通孔62流入第一容纳部60的腔内,此时若第三阀口61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容纳部60的腔体内的工作介质会从第三阀口61流入第一流道31的第二孔口34;此时若第三阀口61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第一容纳部60腔体的工作介质不流通,从而使得第一流道31 内的工作介质在第三阀口61处被截断;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 60的底壁具有两个连通孔62,当然,也可以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通孔。
与集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集成组件还包括第三阀组件,第三阀组件的作用相当于电磁阀的作用,相较于集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组件功能更多,集成度相对较高,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得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化。
参见图26至图30,图26至图30为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6至图29,集成组件100b包括第一阀口101b,第一阀组件 1b包括阀座54b,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口101b成形于阀座54b,当然,第一阀口101b也可以成形于阀体3b上;参见图26至图29,集成组件100b 还包括第一孔口33b、第二孔口34b,具体地,第一孔口33b和第二孔口 34b成形于阀体3b,第一孔口33b和第二孔口34b位于第一阀口101b的不同侧;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31b连通上述第一孔口33b和上述第二孔口 34b,其中第一孔口33b位于第一流道31b的进流侧,第二孔口34b位于第一流道31b的出流侧;当然,第一孔口33b也可以位于第一流道31b的出流侧,此时第二孔口34b位于第一流道31b的进流侧;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口33b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孔口34b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第三孔口 35b的中心轴线与第四孔口36b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第三孔口35b所在壁面与第一孔口31b所在壁面在阀体3b的同一侧,第四孔口所在壁面与第三孔口所在壁面平行设置。
参见图29,第一阀组件1b还包括第一阀芯11b和第一驱动部12b,第一驱动部12b能够使得第一阀芯11b朝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b运动,当第一阀芯11b朝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b运动至对应的预设位置时,工作介质在第一阀口101b处的流通截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对第一流道31b 中的工作介质进行节流;具体地,参见图26至图30,第一驱动部12b包括转子组件123b和定子组件124b,定子组件124b设置于转子组件123b 的外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11b呈针状,第一阀芯11b与转子组件123b 传动连接,这里的“传动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通过控制通过定子组件124b的绕组中的电流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控制定子组件124b产生变化的激励磁场,转子组件123b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由于转子组件123b与第一阀芯11b传动连接,这样使得转子组件 123b能够带动第一阀芯11b靠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b运动,当第一阀芯 11b靠近或远离第一阀口101b时,通过改变工作介质在第一阀口101b处的流通截面积从而在第一阀口101b处形成节流;与第一种实施方式集成组件中的第一阀组件相比,这种采用控制通过定子组件的电流的方式来控制第一阀芯11b的运动,有利于提高第一阀口101b的开度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阀组件1b对流量的控制精度。
参见图30,第二阀组件2b还包括球芯21b和第二驱动部22b,第二驱动部22b能够带动球芯21b转动,球芯21b在转动过程中,工作介质在连通通道211b的出口和/或进口处的流通截面积会发生变化,通过工作介质在连通通道211b的出口和/或进口处的流通截面积的变化从而能够对第二流道32b中的工作介质的流出压力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2b 的结构特征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二阀组件,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另外,本实施例中,工作介质在第一流道31b内的进流方向与工作介质在第一流道31b内的出流方向垂直设置,工作介质在第二流道32b 内的进流方向和工作介质在第二流道32b内的出流方向重合或平行设置;工作介质在第一流道31b内的出流方向与工作介质在第二流道32b的进流方向平行设置。
参见图31至图34,图31至图34为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31至图34,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口33c、第二孔口34c以及第三孔口35c成形于阀体3c,第四孔口36c成形于盖板4c;第一孔口33c 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孔口34c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第四孔口36c的中心轴线与第三孔口35c的中心轴线重合;当然,第一孔口33c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孔口34c的中心轴线也可以平行设置,第四孔口36c的中心轴线与第三孔口35c的中心轴线也可以平行设置;参见图31至图34,第一孔口33c 所在壁面与第三孔口35c所在壁面在阀体3c的同一侧,集成组件100c包括节流部1c,第一孔口33c位于节流部1c的一侧,第二孔口34c位于节流部1c的另一侧,工作介质在节流部1c处的流通截面积小于工作介质在第一孔口33c处的流通截面积以及工作介质在第二孔口34c处的流通截面积,这样通过工作介质在节流部1c处流通截面积的变化进而使得工作介质能够在节流部1c处进行节流;与第一种实施方式集成组件中的第一阀组件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节流部结构简单,从而使得集成组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另外,本实施例中,是将节流部1c成形于阀体3c,当然,也可以将节流部1c、第一孔口33c以及第二孔口34c直接设置于节流管,节流管再与阀体进行组装;本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2b的结构特征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二阀组件,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35至图38,图35至图38为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35至图38,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口33d、第二孔口34d以及第三孔口35d的结构可分别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一孔口、第二孔口以及第三孔口,第一阀组件1d的结构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一阀组件,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参见图35至图38,本实施例中,第四孔口36d成形于阀体3d,第四孔口36d所在侧与气箱头121d位于同一侧,第四孔口36d的中心轴线与第三孔口35d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参见图35至图38,集成组件100d还包括第二阀口201d,第三孔口 35d和第四孔口36d位于第二阀口201d的不同侧;第二阀组件2d包括第二阀芯23d和第二驱动部22d,第二驱动部22d能够使得第二阀芯23d靠近或远离第二阀口201d运动,当第二阀芯23d靠近或远离第二阀口201d 运动至对应的预设位置时,工作介质第一阀口201d处的流通截面积会发生变化,通过工作介质在第一阀口201d处的流通截面积的变化从而能够对第二流道32d中的工作介质的流出压力进行调节;具体地,第二驱动部22d 包括转子组件223d和定子组件224d,定子组件224d位于转子组件223d 的外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芯23d呈针状,第二阀芯23d与转子组件223d 传动连接,通过控制通过定子组件224d的绕组中的电流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控制定子组件224d产生变化的激励磁场,转子组件223d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由于转子组件223d与第二阀芯23d传动连接,这样使得转子组件223d能够带动第二阀芯23d靠近或远离第二阀口201d运动,当第二阀芯23d靠近或远离第二阀口201d时,通过改变工作介质在第二阀口201d处的流通截面积从而工作介质在第二阀口201d处形成节流降压进而对工作介质的压力进行调节;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组件的传动杆 122d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阀芯23d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也可以说,第一阀组件的传动杆122d与第二阀芯23d并排设置。
参见图39至图42,图39至图42为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39至图42,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口33e、第二孔口34e、第三孔口35e以及第四孔口36e均成形于阀体3e,具体地,第一孔口33e、第二孔口34e、第三孔口35e的结构可分别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一孔口、第二孔口以及第三孔口,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参见图39 至图42,本实施例中,第四孔口36e所在侧与气箱头121e位于同一侧,第四孔口36e的中心轴线与第三孔口35e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参见图39至图42,本实施例中,集成组件100e包括第一阀组件1e、第二阀组件2e以及第三阀组件5e,其中第一阀组件1e的结构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2e的结构可参考第五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二阀组件,第三阀组件5e的结构可参考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三阀组件,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本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组件功能更多,集成度相对较高,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得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化。
参见图43至图47,图43至图47为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43至图47,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口33f、第二孔口34f、第三孔口35f以及第四孔口36f均成形于阀体3f,第一孔口33f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孔口34f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第三孔口35f的中心轴线与第四孔口 36f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第一孔口33f的中心轴线与第四孔口36f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第二孔口34f的中心轴线与第五孔口36f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第一孔口33f与第四孔口36f位于阀体3f的同一侧,第二孔口 34f与第四孔口36f位于阀体的同一侧,第一孔口33f、第四孔口36的所在侧与第二孔口34f、第四孔口36f的所在侧为不同侧。
参见图43至图47,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组件1f的结构可参考第三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2f的结构可参考第五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二阀组件,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组件的阀芯11f与第二阀组件的阀芯21f垂直设置。
参见图48至图50,图48至图50为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中集成组件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48至图50,本实施例中,节流部1g的结构可参考第四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节流部,第二阀组件2g的结构可参考第五种实施方式中集成组件的第二阀组件,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另外,上述八个实施例的集成组件还可以包括换热器,这样系统的集成度更高,结构更加简化;以下将以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组件与换热器集成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组件也可以与换热器集成。
参见图51至图52,本实施例中,集成组件100h包括第一阀组件1b、第二阀组件2b、阀体3b以及换热器6h,第一阀组件1b与阀体3b固定连接,第二阀组件2b与阀体3b固定连接,阀体3b与换热器6h固定连接,当将集成组件100h安装至换热系统中时,换热器6h的一个进流口与第一流道31b的出流口连通,换热器6h的一个出流口与第二流道32b的进流口连通,这里的“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间接连通;通过将换热器6h、第一阀组件1b以及第二阀组件2b集成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提高系统的集成度,使得系统结构能够更加简化;另外,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为板式换热器,当然,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参考直冷板的结构形式。
参见图53,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图53是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53,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电池冷却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2、冷凝器101、节流阀104以及蒸发器103,空调系统工作时,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02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101后成为常温高压的制冷剂,常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节流阀104,进入蒸发器103;由于常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节流阀104后压力减小,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低温的制冷剂,低温的制冷剂经过蒸发器103吸收大量的热量变成制冷剂并回到压缩机102;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102、冷凝器101、集成组件105、换热器106以及电池组,压缩机102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101连通,冷凝器101的出口与集成组件105的第一流道31的进口连通,压缩机102的进口与集成组件105的第二流道32的出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的集成组件即为前述中第一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组件,这样有利于使得系统结构紧凑,从而有利于简化系统结构;以下将针对电池冷却系统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53,电池冷却系统工作时,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02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101后成为常温高压的制冷剂,常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集成组件105的第一流道31,常温高压的制冷剂在流经集成组件105的第一流道时经过集成组件105的节流部的作用后压力减小变成低温的制冷剂,低温的制冷剂进入换热器106并在换热器106内与冷却电池组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经过换热器106换热后的制冷剂再流入集成组件105的第二流道32,经过集成组件105的调压部的作用后压力变小变成低温的制冷剂并回到压缩机 102。
参见图54,图54是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以下将对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热管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54,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电池冷却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2、冷凝器101、节流阀104以及蒸发器103,这里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热管理系统中的空调系统,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102、冷凝器101、集成组件105、换热器 106以及电池组,压缩机102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101连通,冷凝器101 的出口与集成组件105的第一流道31的进口连通,压缩机102的进口与集成组件105的第二流道32的出口连通,本实施例中,集成组件105与换热器106集成组装在一起,这样系统会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简化系统结构,本实施中集成组件105与换热器106集成组装在一起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上文中第九种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组件,当然,上文中第一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组件同样也可以与换热器集成组装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冷却系统,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并非限制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申请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集成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