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临边装配式防护栏

文档序号:4379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87次 英文

一种基坑临边装配式防护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坑临边装配式防护栏。

背景技术

施工现场开挖深基坑时需要设置临时防护来保护人员避免跌入,一般采用的做法是用钢管采用扣件进行搭设,采用钢管构件进行搭设时,操作繁琐,而且由于基坑临边为土质,长时间使用存在松动或者脱落的安全隐患,无法长期有效且稳定的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也有采用定制型成品防护架作为基坑防护的,具有拆装便捷的优点,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法有效配合且稳定性安全性欠佳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临边装配式防护栏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临边装配式防护栏,能够稳定的设置在基坑临边上,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坑临边装配式防护栏,设在基坑临边上,由护栏单元相互连接组成,所述护栏单元包括底板、栏杆和固定钉,所述底板通过固定钉设在基坑的临边上,所述栏杆设在底板上,相邻的护栏单元通过栏杆连接形成连续的防护栏;

所述底板包括基板和套筒,所述套筒成对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固定钉位于套筒中,并插入基坑边地面中,所述栏杆的底端设在套筒中,并与固定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钉包括锥形外筒、插杆和斜插钉,所述锥形外筒位于套筒中,锥形外筒的下部插入基坑边地面中,所述斜插钉间隔设置在锥形外筒的筒壁上,所述插杆位于锥形外筒的内腔中,并与斜插钉的内端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设有侧裙边和对接槽,所述侧裙边设在基板的内侧,并与基坑边坡平行,所述对接槽设在基板的左右侧边,并延伸至侧裙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槽包括对接槽一和对接槽二,所述对接槽一和对接槽二分别设在基板的左右侧边,相邻底板上的对接槽一和对接槽二相互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栏杆包括立柱、固定栏杆和连接栏杆,所述立柱设在套筒中,所述固定栏杆和连接栏杆均连接在立柱上,所述固定栏杆设在同一底板上,所述连接栏杆设在相邻的底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栏杆和连接栏杆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卡,所述立柱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固定栏杆和连接栏杆的连接卡卡入卡槽中,将固定栏杆和连接栏杆连接在立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栏杆为固定格栅,所述连接栏杆为伸缩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插杆的顶端露出套筒顶端,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在插杆的顶端,并位于套筒的内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外筒上设有相应的斜孔,所述斜插钉设在斜孔中;所述斜孔内设有环槽,所述斜插钉的尾部设有环台,所述斜插钉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斜孔内的环槽内,弹簧的外端连接在环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底部设有承接坡面,所述锥形外筒的外壁上设有相对应的对接坡面。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防护栏由护栏单元装配式连接形成连续的防护栏,能够长期稳定安全的设置在基坑临边上,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并且具有结构稳定、拆装方便和调整灵活的优点;

设置固定钉将底板固定在基坑临边,能够有效保证底板固定的稳定性,加强防护栏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与基坑临边地面的结合强度,进而保证防护栏的防护作用;

设置固定栏杆和连接栏杆两种类型的格栅,使得防护栏适应基坑的形状形成连续的防护栏,适应性强,使用灵活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护栏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固定钉整体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固定钉连接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11-基板,111-侧裙边,112-对接槽,12-套筒,2-栏杆,21-立柱,22-固定栏杆,23-连接栏杆,3-固定钉,31-锥形外筒,32-插杆,33-斜插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2、5所示,一种基坑临边装配式防护栏,设在基坑临边上,由护栏单元相互连接组成,所述护栏单元包括底板1、栏杆2和固定钉3,所述底板1通过固定钉3设在基坑的临边上,所述栏杆2设在底板1上,相邻的护栏单元通过栏杆2连接形成连续的防护栏。

本发明通过设置单个的护栏单元并将相邻的护栏单元连接起来形成连续且稳固的基坑防护栏,保证了防护栏稳定安全的设定在基坑临边上,对人员进行保护;同时护栏单元的放置及相互连接的操作简单,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通过固定钉对安防效果进行加固,使得整个防护栏能够稳定的立在基坑临边不易出现松动脱落或倾倒的问题。

如图2、3所示,所述底板1包括基板11和套筒12,所述套筒12成对设置在基板11上,所述固定钉3位于套筒12中,并插入基坑边地面中,所述栏杆2的底端设在套筒12中,并与固定钉3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12的底端与基板11底面平齐,不影响基板11的放置,套筒12的顶端伸出基板11顶面,作为安放固定钉3的放置孔以及栏杆2的插入固定套筒。

如图4、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钉3包括锥形外筒31、插杆32和斜插钉33,所述锥形外筒31位于套筒12中,锥形外筒31的下部插入基坑边地面中,所述斜插钉33间隔设置在锥形外筒31的筒壁上,所述插杆32位于锥形外筒31的内腔中,并与斜插钉33的内端接触。

如图5所示,固定钉3的固定原理如下:固定钉3放置在套筒12中,锥形外筒31的底端从套筒12底端伸出并插入基坑边的土体中,作为竖向加固钉对底板1的放置进行固定,避免底板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锥形外筒31插入到位后,将插杆32向下推动,使得插杆32的底部与斜插钉33接触,在插杆32向下运动的时候,推动斜插钉33向外伸出并插入土体中,设在锥形外筒31外周的斜插钉33完全伸出后,起到抗拔及抗旋转的作用,进而保证底板1稳定的固定在基坑连边上。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1上设有侧裙边111和对接槽112,所述侧裙边111设在基板11的内侧,并与基坑边坡平行,所述对接槽112设在基板11的左右侧边,并延伸至侧裙边111上。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槽112包括对接槽一和对接槽二,所述对接槽一和对接槽二分别设在基板11的左右侧边,相邻底板1上的对接槽一和对接槽二相互对接。

优选的,所述对接槽112为半圆型槽或V型槽。

优选的,所述基板1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套筒12为预埋设置的钢管。

如图1所示,设在平直的基坑临边时,相邻的底板1连续连接,并通过对接槽112进行相互卡扣连接,相邻的底板1之间采用固定栏杆22或连接栏杆23进行连接;设在弯曲的基坑临边或者拐角处时,底板1间隔设置,相邻的底板1通过连接栏杆23进行连接。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栏杆2包括立柱21、固定栏杆22和连接栏杆23,所述立柱21设在套筒12中,所述固定栏杆22和连接栏杆23均连接在立柱21上,所述固定栏杆22设在同一底板1上,所述连接栏杆23设在相邻的底板1之间。立柱21作为固定栏杆22和连接栏杆23连接杆,在放置栏杆2时,先将立柱21放置在套筒12中,在单个底板1上的两个立柱32之间放置上固定栏杆22,然后再根据相邻底板1的距离,选择固定栏杆22和连接栏杆23将相邻的底板1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栏杆22和连接栏杆2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卡,所述立柱21的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固定栏杆22和连接栏杆23的连接卡卡入卡槽中,将固定栏杆22和连接栏杆23连接在立柱21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栏杆23的连接卡卡入立柱21的卡槽中后,可以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在底板1位于弯曲处或拐角处时实现连接栏杆23的灵活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栏杆22为固定格栅,所述连接栏杆23为伸缩格栅。连接栏杆23采用伸缩格栅,可以灵活适用不同间距设置的底板1。

进一步地,所述插杆32的顶端露出套筒12顶端,所述立柱21的底端连接在插杆32的顶端,并位于套筒12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锥形外筒31的顶端与套筒12的顶端平齐,所述锥形外筒31的中上部为阶梯台设置,所述锥形外筒31的顶部外径小于套筒12的内径。立柱21的底端套设在插杆32及锥形外筒31的顶端,立柱21底端的外壁与套筒12的内腔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外筒31的内腔中设有环槽,所述插杆32中部设有环台。插杆32插入到最底端时,插杆32上的环台位于锥形外筒31环槽底端。

优选的,所述插杆32上设有刻度线,插杆32插入到最底端时,其上刻度线与锥形外筒31顶端平齐。

如图4、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外筒31上设有相应的斜孔,所述斜插钉33设在斜孔中;所述斜孔内设有环槽,所述斜插钉33的尾部设有环台,所述斜插钉33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斜孔内的环槽内,弹簧的外端连接在环台上。插杆32向下推动时,插杆32的底部挤压斜插钉33,使其克服弹簧的弹力向外运动插入土体中;在固定钉3拔出时,先向上拔出插杆32,然后斜插钉33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内回退至锥形外筒31中,然后操作人员再将锥形外筒31拔出。

优选的,所述斜插钉33的底部为锥形,所述斜插钉33的尾端为半球形。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12底部设有承接坡面,所述锥形外筒31的外壁上设有相对应的对接坡面。当锥形外筒31的顶端与套筒12平齐时,锥形外筒31外壁上的对接坡面与套筒12底部的承接坡面贴合,此时锥形外筒31插入就位。

固定钉3的拆装方法如下:安装时,先将锥形外筒31放入套筒12中,操作人员利用重物敲击锥形外筒31的顶端,将锥形外筒31插入土体中,直至锥形外筒31的顶端与套筒12的顶端平齐;然后将插杆32插入锥形外筒31中,利用重物敲击插杆32直至完全插入,然后进行立柱21的安置。拆下时,先将栏杆2拆除,然后将插杆32拔出,之后可以将锥形外筒31拔出后再进行底板1的拆除,也可以将底板1和锥形外筒31一同从土体中拆除后,再将锥形外筒31从套筒12中拔出。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如下:

一,划线定位:根据基坑的形状,进行护栏单元放置位置的划线定位;

二,放置底板1:根据划线位置,逐个进行底板1的放置;

三,固定底板1:由前到后逐个使用固定钉3将底板1固定在基坑临边上,并在固定过程中灵活调整底板1的位置;

四,安装栏杆2:由前到后逐个进行栏杆2的安装,先安装立柱21,然后将固定栏杆22或连接栏杆23连接到立柱21上形成连续的护栏,直至完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完整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下一篇:电力安全围栏的工作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