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预应力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基础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预应力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造阶段可以大幅减少木材模板、保温材料、抹灰水泥砂浆、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消耗,减少碳排放和扬尘、噪声污染。有相关数据显示,装配式建筑节水、节约木模板、减少建筑垃圾均可达8成左右,减少扬尘70%以上。
因此,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均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但随着建筑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大型化,由于传统装配时往往采用现浇基础,这种基础施工速度较慢,而且养护周期较长,难以保证整个基础的整体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预制预应力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以实现施工操作便利、加快施工速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制预应力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包括分段式的端部凹件、标准件、端部凸件、凹形过渡件和凸形过渡件,所述端部凹件、标准件、端部凸件、凹形过渡件和凸形过渡件均为预制构件,所述标准件之间通过预应力相连接,所述标准件与端部凹件、端部凸件、凹形过渡件和凸形过渡件之间分别通过预应力相连接,所述凹形过渡件与端部凹件、端部凸件之间分别通过预应力连接,所述凸形过渡件与端部凹件、端部凸件之间分别通过预应力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凹件的一端为第一平面部,所述端部凹件的另一端为第一凹进部,所述端部凸件的一端为第二平面部,所述端部凸件的另一端为第一凸出部,所述标准件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凹进部和第二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部的一侧与凹形过渡件或凸形过渡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侧与凹形过渡件或凸形过渡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件的横断剖面为倒T型结构,所述倒T型结构的竖向部的顶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预应力筋的第一预留孔,所述倒T型结构的横向部的两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二预应力筋的第二预留孔。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凹件和端部凸件的横断剖面均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竖向部的顶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预应力筋的第三预留孔,所述L型结构的横向部的两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二预应力筋的第四预留孔。
进一步地,所述凹形过渡件和凸形过渡件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横向穿设第三预应力筋的第五预留孔以及用于竖向穿设第四预应力筋的第六预留孔。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凹件和端部凸件的侧面开设有用于横向穿设第三预应力筋的第七预留孔。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竖向穿设第四预应力筋的第八预留孔和第九预留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留孔~第九预留孔内预埋有对应的PVC管,所述PVC管的直径大于对应穿设预应力筋的直径5~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通过设计端部凹件、标准件、端部凸件、凹形过渡件和凸形过渡件共五种预制构件,将这五种预制构件通过预应力相互连接构成整体基础,一方面由于所有预制构件均在工厂预制加工,因此能够大大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方便施工操作,同时分段式的预制构件便于运输,另一方面采用预应力连接方式将预制构件进行连接,能够大大提升整个基础的整体性能。
二、本发明在端部凹件、标准件、端部凸件、凹形过渡件和凸形过渡件分别开设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对应的预留孔,并且将标准件的横断剖面设置为倒T型结构、将端部凹件和端部凸件的横断剖面设置为L型结构,以区别于凹形过渡件和凸形过渡件的横断剖面结构,从而能够给预应力筋提供端部张拉空间,保证预应力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条形基础分段式预制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条形基础预应力连接后形成整体基础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标准件的横断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端部凹件或端部凸件的横断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凹形过渡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凹形过渡件的立面示意图;
图7为标准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标准件的立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端部凹件,2、标准件,3、端部凸件,4、凹形过渡件,5、凸形过渡件,6、第一预留孔,7、第二预留孔,8、第一预应力筋,9、第二预应力筋,10、第五预留孔,11、第三预应力筋,12、第六预留孔,13、第四预应力筋,14、第八预留孔,15、第九预留孔,16、第七预留孔,17、第三预留孔,18、第四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预制预应力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包括端部凹件1、标准件2、端部凸件3、凹形过渡件4和凸形过渡件5共五种分段式的预制构件,其中,标准件2之间通过预应力相连接,标准件2与端部凹件1、端部凸件3、凹形过渡件4和凸形过渡件5之间分别通过预应力相连接,凹形过渡件4与端部凹件1、端部凸件3之间分别通过预应力连接,凸形过渡件5与端部凹件1、端部凸件3之间分别通过预应力连接。
端部凹件1的一端为第一平面部、另一端为第一凹进部;端部凸件3的一端为第二平面部、另一端为第一凸出部;标准件2的两端则分别为第二凹进部和第二凸出部;第一凹进部与第二凸出部相互配合,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凹进部相互配合,两个标准件2之间的第二凹进部与第二凸出部相互配合;第一平面部的一侧与凹形过渡件4或凸形过渡件5相连接,第二平面部的一侧与凹形过渡件4或凸形过渡件5相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标准件2的横断剖面为倒T型结构,倒T型结构的竖向部的顶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预应力筋8的第一预留孔6,倒T型结构的横向部的两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二预应力筋9的第二预留孔7。
如图4所示,端部凹件1和端部凸件3的横断剖面均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竖向部的顶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预应力筋8的第三预留孔17,L型结构的横向部的两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二预应力筋9的第四预留孔18,端部凹件1和端部凸件3的侧面开设有用于横向穿设第三预应力筋11的第七预留孔16。
如图5和图6所示,凹形过渡件4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横向穿设第三预应力筋11的第五预留孔10以及用于竖向穿设第四预应力筋13的第六预留孔12,凸形过渡件5同样在其两端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横向穿设第三预应力筋11的预留孔以及用于竖向穿设第四预应力筋13的预留孔。
如图7和图8所示,标准件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竖向穿设第四预应力筋13的第八预留孔14和第九预留孔15。
由于凹形过渡件4、凸形过渡件5的横断剖面结构与端部凹件1、标准件2和端部凸件3的横断剖面结构均不相同,因此能够给第三预应力筋11提供足够的端部张拉空间,以保证预应力连接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在所有预留孔内预埋有对应的PVC管,PVC管的直径大于对应穿设预应力筋的直径5~8mm,以进一步方便施工操作。
将上述五种预制构件拼装完毕后,对穿相应的预应力筋,并施加预应力,即可完成条形基础的拼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安全屋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