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建筑结构。背景技术
在建筑
技术领域
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通常在工厂中制作好预制建筑结构,然后将预制建筑结构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为了保护预制建筑结构的端部,避免预制建筑结构端部的混凝土脱落,常在预制建筑结构的端部设置桩套箍。然而,现有的桩套箍与桩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较差,当桩套箍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与桩体之间分离,导致桩套箍对桩体的保护性能降低;此外,桩套箍的设置仅能够起到较小的保护作用,对桩体端部机械强度的加强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桩体、桩套箍及第一锚固筋,所述桩套箍设置在所述桩体端部的外周壁上;所述桩套箍包括向桩体轴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箍节,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箍节外凸的第二箍节,所述第一箍节与所述第二箍节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箍节与所述第二箍节之间在所述桩套箍的内壁上形成台阶;所述第一锚固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桩套箍相对的所述台阶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固筋为多组,每组包括多根所述第一锚固筋,每组所述第一锚固筋位于所述桩体的同一径向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组的多根所述第一锚固筋之间交叉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固筋包括让位部,所述让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一锚固筋的交叉处让位;及/或,
两根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锚固筋之间固定连接;及/或,
所述第二箍节与所述桩体的外周壁平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锚固筋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让位部,其中两个让位部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让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固筋的端部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向所述桩体的周向方向弯折,且所述弯折部的弯折形状与所述台阶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锚固筋通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桩套箍焊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为扁平状;及/或,
所述台阶在所述桩体径向方向的深度不小于2m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桩套箍为金属件,所述第一锚固筋为材质区别于所述桩套箍的金属件,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焊接片,所述焊接片位于所述第一锚固筋与所述桩套箍之间,且所述第一锚固筋通过所述焊接片焊接固定于所述桩套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预埋连接件,所述预埋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桩体的端部,所述预埋连接件用于两根预制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所述桩套箍包括一体成型的侧面保护部及端面保护部,所述侧面保护部贴合于所述桩体的侧部,所述端面保护部贴合于所述桩体的端部;所述端面保护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预埋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裸露在外;
所述预制建筑结构内还设置有第一轴向筋体及/或第二轴向筋体,所述第一轴向筋体及所述第二轴向筋体均沿所述桩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向筋体位于所述第二轴向筋体的外周,且所述第一轴向筋体及/或所述第二轴向筋体连接于所述预埋连接件;
所述第一轴向筋体及/或所述第二轴向筋体与所述第一锚固筋之间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第二锚固筋,所述第二锚固筋焊接固定于所述端面保护部,所述第二锚固筋向所述桩体内部延伸并锚入所述桩体。
本发明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中,第一锚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桩套箍相对的位置处,不仅使得桩套箍与桩体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延长了预制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一锚固筋的设置提高了桩体端部的配筋率,从而大大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端部的机械强度。桩套箍还能够保护第一锚固筋,防止第一锚固筋裸露在外被腐蚀。此外,桩套箍上设置有内凹的第一箍节以及外凸的第二箍节,第一箍节能够嵌入桩体内,从而提高桩套箍与桩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将第一锚固筋焊接固定于桩套箍上的台阶处,操作者能够将第一锚固筋直接放置在台阶上进行焊接,台阶能够起到支承第一锚固筋的作用,便于操作者焊接;而且将第一锚固筋焊接在桩套箍的台阶处能够增加第一锚固筋与桩套箍之间的焊接面积,提高焊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桩套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桩套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桩套箍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第一锚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锚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桩套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建筑结构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插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环扣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中环扣的截面图。
100、预制建筑结构;101、桩体;111、第一箍节;112、第二箍节;113、台阶;10、空心部;11、芯槽;20、实心部;31、第一轴向筋体;311、镦头;32、第一径向筋体;41、第二轴向筋体;42、第二径向筋体;50、焊接片;60、桩套箍;61、侧面保护部;62、端面保护部;621、第一通孔;70、预埋连接件;71、收缩口;80、第一锚固筋;81、弯折部;82、让位部;83、第二锚固筋;90、捆扎件;200、快速对接组件;210、插台;211、固定部;212、插接部;213、第一凹槽;220、基座;221、第一端面;222、第二端面;230、环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连接于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预制建筑结构100是指预先制作好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桩体。预制建筑结构 100可以在工厂集中生产,也可以在场地四周预制。预制建筑结构100的轴向长度及径向周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制作,并且其配筋率能够根据搬运、吊装和压入桩时的应力设计,灵活性高。此外,预制建筑结构100属于部分挤土桩,不仅有效节省承台截面面积,节省造价,而且有利于土体在破坏后应力释放,减少因土体挤压造成桩体倾斜等现象,有利于附近其他桩体的施工。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中预制建筑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100,应用于建筑技术领域中的基础建筑。本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用于预制竖向受力桩。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100 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工程领域中,如装配式建筑等,也可以用于水平受荷桩或复合受荷桩等。
预制建筑结构100包括桩体101及桩套箍60,桩套箍60设置在桩体101端部的外周壁上,能够防止预制建筑结构100在埋入地下的过程中或在服役过程中,预制建筑结构100端部上的混凝土脱落,内部钢筋裸露在外遭受腐蚀,使得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强度下降。桩套箍60能够包裹住桩体101的端部,不仅使得桩体101表面更光滑整洁,还可以保护桩体101在使用时端部的混凝土不会脱落;此外,由于桩套箍60包裹住了桩体101的端部,在填充混凝土时能够使得振捣更加充分,桩体101的破损率更低,制得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强度高、质量好。
具体的,桩套箍60为碳素结构钢,优选Q235钢;桩套箍60的厚度为0.5mm至12mm,桩套箍60沿预制建筑结构100轴向方向的高度为60mm~500mm。作为优选,桩套箍60的厚度为1mm至8mm,桩套箍60沿预制建筑结构100轴向方向的高度为80mm~200mm。
在本发明中,预制建筑结构100可以是局部空心桩(如图1、图4所示),也可以是空心桩(图未示),还可以是实心桩(如图5所示);可以是方桩,也可以是管桩,还可以是多边形桩或其他异形桩。桩体101的外周壁可以是圆柱形、多边柱形或者异形,桩体101的内部可以是圆柱形孔、多边形孔或者异型孔,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增加桩套箍60与桩体10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桩套箍60上设有至少一个向桩体101 轴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箍节111,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第一箍节111外凸的第二箍节112,第一箍节111与第二箍节112间隔设置,并且第一箍节111与第二箍节112之间在桩套箍60的内壁上会形成一个台阶113。如此设置,生产时能够防止桩套箍60相对于桩体101移位,固定性能好;并且在生产时多余的混凝土余浆能够随着桩套箍60一齐从模具中脱出,便于模具的清理和保养。当预制建筑结构100埋入土体时,内凹的第一箍节111能够增加土体回弹后的包裹力,有利于将预制建筑结构100承载的力传递至土体,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
作为优选,第二箍节与桩体的外周壁平齐。
然而,现有的桩套箍与桩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较差,当桩套箍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与桩体之间分离,导致桩套箍对桩体的保护性能降低;此外,桩套箍的设置仅能够起到较小的保护作用,对桩体端部机械强度的加强效果有限。
基于此,请一并参阅图6,本发明中的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第一锚固筋80,第一锚固筋 80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桩套箍60相对的台阶113处。
如此设置,不仅使得桩套箍60与桩体101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延长了预制建筑结构 100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一锚固筋80的设置提高了桩体101端部的配筋率,从而大大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100端部的机械强度。此外,将第一锚固筋80焊接固定于桩套箍60上的台阶处,操作者能够将第一锚固筋80直接放置在台阶113上进行焊接,台阶113能够起到支承第一锚固筋80的作用,便于操作者焊接;而且将第一锚固筋80焊接在桩套箍60的台阶处能够增加第一锚固筋80与桩套箍60之间的焊接面积,提高焊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台阶113不一定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或异形面,只要能够实现增加焊接面积、便于将第一锚固筋80防止到台阶113上即可。
可以理解,当桩体101为空心桩(例如管桩、空心方桩)时,也可以设置第一锚固筋80。若希望避免第一锚固筋80外露,只需要第一锚固筋80避开桩体101中部的空心即可。
作为优选,台阶113在桩体101径向方向的深度不小于2mm,便于放置第一锚固筋80以及与第一锚固筋80焊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锚固筋80为多组,每组包括多根第一锚固筋80,每组第一锚固筋80位于桩体101的同一径向平面。如此设置,在桩体101内设置多组第一锚固筋80,能够大幅提高桩体101端部的配筋率,并且第一箍节111与第二箍节112之间设置有台阶113,便于多组第一锚固筋80之间定位。
作为优选,同一组的多根第一锚固筋80之间交叉设置,如图6至图13所示。交叉设置能够使得同一组的第一锚固筋80之间便于固定连接,而且第一锚固筋80形成网状结构机械强度更高。当然,同一组的多根第一锚固筋80之间也可以平行设置;或者呈角度设置,例如四根第一锚固筋80拼成“W”形,只要第一锚固筋80能够固定在台阶113处即可。
作为优选,两根相互交叉的第一锚固筋80之间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捆绑连接、卡接或胶接,以提高第一锚固筋80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理解,多根第一锚固筋80在交叉设置时,为了保证同一组第一锚固筋80的端部都能与台阶113接触,同一组第一锚固筋80可以一体成型,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也可以将某一个方向上的第一锚固筋80截断后与另一方向的第一锚固筋80焊接,以保证同一组的第一锚固筋80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2,桩套箍60为金属件,第一锚固筋80为材质区别于桩套箍60的金属件,预制建筑结构100还包括焊接片50,焊接片50位于第一锚固筋80与桩套箍60之间,且第一锚固筋80通过焊接片50焊接固定于桩套箍60。通过焊接片50协助桩套箍60与第一锚固筋80之间的焊接固定,不仅能够提高焊接强度,还能够使得桩套箍60 或第一锚固筋80的材质更加多样化,适用性更加广泛。焊接片50可以预先与第一锚固筋80 或桩套箍60中的一者一体成型,在施工现场再与另一者焊接固定;也可以在现场施工时分别与第一锚固筋80及桩套箍60焊接固定。
可以理解,焊接片50可以是单种材质,也可以由多种不同材质形成。当焊接片50为单种材质时,焊接片50应当既能够与桩套箍60焊接固定,也能够与第一锚固筋80焊接固定;当焊接片50为多种材质时,可以是具有过渡的多层结构,其一侧能够与桩套箍60焊接固定,另一侧能够与第一锚固筋80焊接固定。
在本发明中,桩套箍60采用碳素结构钢,第一锚固筋80采用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钢。
请再次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桩套箍60包括一体成型的侧面保护部61及端面保护部62,侧面保护部61贴合于桩体101的侧部,端面保护部62贴合于桩体101的端部;端面保护部6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621,预埋连接件70通过第一通孔621裸露在外。采用桩套箍60保护桩体101的侧面及端面,桩套箍60的侧面保护部61和端面保护部62一体成型,制作方法简单,并且原料成本低;并且桩套箍60的厚度较小,桩套箍60设置在两个桩体101 之间不会影响桩体101的强度,也不易产生较大的缝隙;预埋连接件70通过第一通孔621裸露在外,便于两个桩体101之间的快速连接。
可以理解,桩套箍60也可以仅设置侧面保护部61,如图6所示;端面保护部62可以覆盖桩体101的整个端面,也可以只覆盖部分端面,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桩套箍60的加工成型,侧面保护部61与端面保护部62均为金属板材,且侧面保护部61与端面保护部62的厚度一致。如此设置,既能够降低桩套箍60的制作成本,又能够保证侧面保护部61与端面保护部62的强度大致相同。
请再次参阅图9至图11,作为优选,第一锚固筋80的端部还包括弯折部81,弯折部81 向桩体101的周向方向弯折,且弯折部81的弯折形状与台阶113的形状相适配,第一锚固筋80通过弯折部81与桩套箍60焊接固定。弯折部81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锚固筋80与桩套箍6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增加焊接面积;而且弯折部81向桩体101的周向方向弯折,便于第一锚固筋80放置在台阶113上,避免圆柱形的第一锚固筋80在台阶113上滚动。可以理解,当桩体101为方桩时,弯折部81可以是直线型或者L形;当桩体101是管桩时,弯折部81可以是弧形,以与台阶113的形状相适配。另外,弯折部81也可以沿桩体101 的轴向方向弯折,使得弯折部81与第一箍节111或第二箍节112的内壁形状相适配,同样能够达到增加焊接面积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当然,弯折部81可以在工厂内加工成型后出厂,也可以在施工场地现场加工后再与桩套箍60焊接成型,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优选,弯折部81为扁平状(图未示)。扁平状的弯折部81能够进一步增加焊接面积,并且能够提高第一锚固筋80在台阶113上的放置稳定性。当然,弯折部81也可以不做扁平处理,仍采用圆柱状的筋体。
进一步的,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一锚固筋80包括让位部82,让位部82用于在第一锚固筋80的交叉处让位。让位部82的设置使得网状第一锚固筋80更容易成型,并且让位部82还可以使得第一锚固筋80进一步嵌入桩体101的混凝土内。
可以理解,图11至图13中的让位部82仅仅是一种示例,让位部8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起到让位作用即可。同一组的第一锚固筋80可以都设置有让位部82以相互配合;也可以部分第一锚固筋80设置让位部82,另一部分第一锚固筋80不设置让位部82,如图13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锚固筋8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让位部82,其中两个让位部82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让位,如图11所示。如此设置,网状的第一锚固筋80结构更加稳固,并且受力更加均匀,不易散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预制建筑结构100还包括第二锚固筋83,第二锚固筋83焊接固定于端面保护部62,第二锚固筋83向桩体101内部延伸并锚入桩体101。在端面保护部62上设置第二锚固筋83,能够增加桩套箍60与桩体101端面之间的结合紧密性,以避免端面保护部62较薄引起的桩套箍60鼓包。
可以理解,第二锚固筋83上也可以设置弯折部81及/或让位部82,在此不做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1,图1所示的预制建筑结构100为局部空心桩。桩体101包括相互连接的空心部10和实心部20,空心部10内开设有芯槽11;桩体101内设有第一笼体(未标号),第一笼体包括第一轴向筋体31及第一径向筋体32,多根第一轴向筋体31形成第一笼体的框架,且第一笼体的框架围设芯槽11;第一径向筋体32螺旋围绕第一笼体的框架,且第一径向筋体32与第一轴向筋体3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第一轴向筋体31,不设置第一径向筋体3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锚固筋80/第二锚固筋83与第一轴向筋体31之间通过捆扎件90 捆绑固定。当然,第一锚固筋80与第一轴向筋体31/第二锚固筋83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如焊接、卡扣连接、胶接等,在此不做限制。捆扎件90优选为钢丝。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锚固筋80与第二锚固筋83之间通过捆扎件90捆绑固定。当然,第一锚固筋80与第二锚固筋83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如焊接、卡扣连接、胶接等,在此不做限制。捆扎件90优选为钢丝。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笼体横截面的外边沿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多边形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此设置,可根据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实际用途及相应的受力情况设计不同形状的第一笼体,以达到不同的承力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笼体由预应力钢筋制成。
如此设置,在预制建筑结构100在使用前,通过先张法或后张法预先对钢筋施加的预应力以形成预应力钢筋,当预制建筑结构100承受由外荷载产生的拉力时,首先抵消混凝土中已有的预压力,然后预应力钢筋受力,最后随荷载增加,才能使混凝土受拉而后出现裂缝,因而延迟了预制建筑结构100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100所能承受的土体挤压、地下水冲刷、地震荷载以及自身重力的载荷等载荷。螺纹钢是表面带肋的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第一笼体由预应力钢筋构成,能够使得实心部20与空心部10均具有较高的竖向受力能力,形成整体受力基础。
作为优选,第一径向筋体32与第一轴向筋体31之间点焊固定。
如此设置,第一笼体的承力强度较高,并且加工简单,仅需在多根第一轴向筋体31进行轴向运输的同时,将第一径向筋体32缠绕至第一轴向筋体31形成的框架上即可,节省了工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受力程度较大的位置增加第一径向筋体32螺旋围绕的圈数和加密长度,如在第一笼体的两端部增加第一径向筋体32螺旋围绕的圈数和加密长度,防止预制建筑结构100在埋入地下时承力过大遭到结构破坏。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桩体101内还设有第二笼体(未标号),第二笼体位于实心部20,第二笼体包括第二轴向筋体41及第二径向筋体42,多根第二轴向筋体41形成第二笼体的框架;第二径向筋体42螺旋围绕第二笼体的框架,且第二径向筋体42与第二轴向筋体41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第二径向筋体42与第二轴向筋体41之间点焊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向筋体32与第一轴向筋体31之间、第二轴向筋体41及第二径向筋体42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捆绑等方式固定,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向筋体31及/或第二轴向筋体41由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PC钢棒)、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中的至少一者制成,及/或,
第一径向筋体32及/或第二径向筋体42由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PC钢棒)、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中的至少一者制成。
优选的,空心部10与实心部20由混凝土材料制成,且空心部10与实心部20外周壁的形状大致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桩套箍60设置在桩体101相对靠近实心部20的一端,及/ 或,桩套箍60设置在桩体101相对靠近空心部10的一端。如此设置,桩体101与土体之间的结合效果好,便于上层建筑向下传递承载力,提高单桩的承力能力和整体性。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轴向筋体31及/或第二轴向筋体 41上设有预埋连接件70,预埋连接件70位于桩体101的端部。
如此设置,在建筑施工时,预制建筑结构100通常需要与另一个预制建筑结构拼合以延长预制建筑结构100的长度,或者在预制建筑结构100的顶部连接钢筋后浇筑承台以承担上层建筑。在第一轴向筋体31及第二轴向筋体41上设置预埋连接件70,能够增加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的结合率;或者提高承台的配筋率,简化预制建筑结构100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方式,减少受力过程中传力环节,提高预制建筑结构100整体竖向受力能力,保障预制建筑结构100与承台连接力学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埋连接件70具有内螺纹,第二轴向筋体41上具有外螺纹,第二轴向筋体41与预埋连接件70通过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埋连接件70具有收缩口71,用于与第二轴向筋体41或第一轴向筋体31连接;第二轴向筋体41或第一轴向筋体31与预埋连接件70连接的一端具有镦头311,收缩口71用于对镦头311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中的预埋连接件70可以是相同型号,也可以是不同型号,可根据工况选择。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锚固筋80还固定连接于第二轴向筋体41。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锚固筋80的牢固性,并且增加了预制建筑结构100的配筋率,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 100的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锚固筋80通过捆绑、焊接、胶接等方式与第二轴向筋体41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锚固筋80的稳定性,并且第一笼体、第二笼体、桩套箍60和第一锚固筋80之间形成了整体的结构,进一步增强了预制建筑结构100的强度。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9,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建筑结构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插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 15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5中环扣的俯视图;图19为图18中环扣的截面图。
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通过快速对接组件200连接,对接速度快,并且对接后机械强度大。
快速对接组件200包括插台210、基座220及环扣230,插台210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部 211及插接部212,插接部21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13;基座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21 及第二端面222;环扣230为C字形(即具有开口)并能够被弹性收缩,环扣230套设插台210并容置于第一凹槽213内;环扣230能够随与插台210的插接部212一同沿插入方向(如图15所示的α方向)插入基座220内,且环扣230能够通过弹性扩展能够抵持基座220的第二端面222,并限制插台210沿插入方向的反向移动。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200将插台210的插接部212插入基座220后,环扣230 能够通过弹性扩展部分弹出第一凹槽213并抵持在基座220的第二端面222上,环扣230与第二端面222之间的抵接面近似于环形,抵接面积大,能够保证两个预埋连接件70之间的接合强度,尤其对竖向受力性能有较大的提升。此外,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200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场景广泛。
可以理解的是,插入方向α可以但不限于上述方向,即使有部分角度的偏移应当也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快速对接组件200仅为示例的一种,两个预制建筑结构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快速对接组件200进行连接,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对接后通过桩套箍60焊接固定,如图14 所示。利用桩套箍60的金属性能直接将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的桩套箍60焊接固定,增加了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的连接强度,使得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具有快速对接组件200 连接和桩套箍60焊接连接双重固定连接,稳定性更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对接后通过钢板(图未示)与桩套箍60焊接固定。如此设置,能够降低焊接难度,增加焊接后两个预制建筑结构100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例如桩体101为方桩时,钢板优选为角钢;桩体101为管桩时,钢板为半圆形或圆弧形。
本发明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100中,第一锚固筋8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桩套箍60相对的位置处,不仅使得桩套箍60与桩体101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延长了预制建筑结构100 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一锚固筋80的设置提高了桩体101端部的配筋率,从而大大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100端部的机械强度。桩套箍60还能够保护第一锚固筋80,防止第一锚固筋80裸露在外被腐蚀。此外,桩套箍60上设置有内凹的第一箍节111以及外凸的第二箍节112,第一箍节111能够嵌入桩体101内,从而提高桩套箍60与桩体101之间的连接强度。将第一锚固筋80焊接固定于桩套箍60上的台阶113处,操作者能够将第一锚固筋80直接放置在台阶113上进行焊接,台阶113能够起到支承第一锚固筋80的作用,便于操作者焊接;而且将第一锚固筋80焊接在桩套箍60的台阶113处能够增加第一锚固筋80与桩套箍60之间的焊接面积,提高焊接强度。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与压桩机配套使用的高压冲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