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梭供油系统、下机头以及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旋梭供油系统、下机头以及缝纫机。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常用的缝纫设备,在缝纫行业应用广泛;目前,缝纫机的种类多样(例如,包括机头可360度旋转的电脑缝纫机(或称为360度旋转完美线迹缝纫机、电脑花样模板缝纫机)),但各种结构的缝纫机通常都包括上机头、及与所述上机头相互配合的下机头以及用于平放缝料的缝纫平台,其中,上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通常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以及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上机头通常设置于缝纫平台的上方;所述下机头通常包括旋梭机构,且旋梭机构通常设置于缝纫平台的下方并对应所述上机头的位置处,旋梭机构与上机头相配合(具体与上机头的机针配合),以顺利的完成缝纫工作。
旋梭机构是缝纫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旋梭机构通常包括电机、旋梭轴和旋梭,其中,旋梭通常固定于旋梭轴的一端,并设置于对应机针的位置处,以便与机针相互配合;电机用于驱动旋梭轴转动,以带动旋梭旋转,旋梭通过旋转与上下往复运动的机针相配合,达到勾线并引导缝纫线形成线迹的目的。
在实际缝纫过程中,由于机针上下往复运动一次,旋梭需转动两次,故旋梭通常具有较高的转速,转速越高,摩擦力越大,尤其是在高速缝纫机中,旋梭的转速更高,存在很大的摩擦力、且容易发热,因此,通常需要对旋梭供给润滑油来润滑旋梭,以保证缝纫机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主动供油的方式对旋梭输送润滑油,但这种供油方式通常需要安装专门的动力部件来提供供油动力,如需要安装供油泵、柱塞等部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中国专利CN 2020220050714公开的一种旋梭供油机构,虽然可以实现对旋梭的润滑功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不能实现主动供油,且润滑油的输出量不可控,不满足旋梭转速越大、所需润滑油油量越大的旋梭润滑需求,不利于实现更好的润滑效果,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要解决现有缝纫机中,为实现主动供油,必须安装专门的动力部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弊端,而不安装专门的动力部件则不能实现主动供油,且供油量不符合旋梭润滑需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旋梭供油系统,在不设置额外动力部件的情况下,不仅可以简单、低成本的实现主动供油,而且供油量可以根据旋梭的转速实现自动调节,符合旋梭的润滑需求,主要构思为:
一种旋梭供油系统,包括可转动安装的旋梭轴,所述旋梭轴内构造有内部油道,且所述内部油道倾斜于旋梭轴的回转中心轴线,内部油道的一端贯穿旋梭轴的端部并形成出口;
旋梭轴还构造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与内部油道相连通,且过油孔的至少一端贯穿旋梭轴的侧壁并形成进口,进口用于连通油箱;
还包括导油线,所述导油线设置于所述内部油道中。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旋梭轴内构造内部油道,且内部油道的一端贯穿旋梭轴的端部并形成出口,通过构造过油孔,过油孔与内部油道相连通,且过油孔的至少一端贯穿旋梭轴的侧壁并形成进口,在装配完毕后,进口与油箱相连通,从而可以形成完整的供油路径,使得油箱内的润滑油可以经由进口、过油孔、内部油道,从旋梭轴一端的出口流出,以便直接作用在安装于该端的旋梭,达到为旋梭润滑、降温的目的;通过将内部油道构造为倾斜于旋梭轴的回转中心轴线,一方面,使得内部油道内的润滑油不处于旋梭轴的旋梭轴的回转中心,当旋梭轴旋转时,会对内部油道内的润滑油产生离心力,由于内部油道的侧壁是倾斜的,该离心力驱动润滑油压紧内部油道侧壁的同时,还会产生沿内部油道长度方向的应力分量,该应力分量可以驱动润滑油沿内部油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利用旋梭轴自身的旋转为润滑油提供输出动力,而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部件,解决低成本主动供油的问题;且旋梭轴的转速与离心力成正比,还可以解决旋梭轴转速越大、润滑油输出量越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内部油道的倾斜角度越大、供油量越大,可以通过控制内部油道的倾斜角度来解决精确控制润滑油输出量的问题,有利于满足不同的润滑需求,通用性更强;通过在内部油道中设置导油线,一方面,导油线可以起到吸油、导油的作用,当旋梭轴处于静止状态时,导油线可以有效防止内部油道中的润滑油流出内部油道,可以解决旋梭静止状态下润滑油的泄漏问题;另一方面,当旋梭轴处于旋转状态时,导油线跟随旋梭轴一起转动的同时,还会在内部油道内形成甩动的效果,通过与倾斜设置的内部油道相配合,可以起到甩油的效果,使得润滑油可以沿导油线顺利、高效的流出内部油道,不仅可以解决在无额外动力部件的情况下实现自动、主动供油的问题,使得润滑油可以顺利输出出口,而且旋梭轴的转速越大、甩力越大,出油量越多,解决满足缝纫机旋梭在不同转速下有不同润滑需求的问题,此外,在内部油道中设置导油线后,还可以解决旋梭轴低转速下润滑油动力不足、不能输出内部油道的问题,使得在任何转速下本旋梭供油系统都能实现主动供油,且转速越大、供油量越大,相比于现有的旋梭润滑系统/机构,本旋梭供油系统,可以简单、低成本的实现主动供油,而且供油量可以根据旋梭的转速实现自动调节,满足旋梭不同转速下的润滑需求,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为解决利用旋梭轴自身的旋转就可以为润滑油提供沿出口方向的输出动力的问题,优选的,沿润滑油进入内部油道到离开内部油道的方向,内部油道偏离旋梭轴的回转中心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加。即,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内部油道与旋梭轴的回转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使得旋梭轴旋转时,会产生沿内部油道长度方向并与润滑油的流动方向一致的应力分量,该应力分量可以起到输送润滑油的目的,且转速越大,该应力分量越大,更有利于实现自动、主动供油;同时,配合导油线,可以实现更好的供油效果和润滑效果。
为解决便于加工内部油道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内部油道为圆柱形通道。便于加工成型。
为使得旋转状态下,润滑油可以更顺利的进入内部油道,优选的,在内部油道与过油孔相连通的部位处,旋梭轴的回转中心位于内部油道内。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旋转状态下,该位置处润滑油所受的离心力,有利于润滑油更顺畅的经由过油孔进入内部油道。
本发明第二方面要解决约束导油线,防止导油线脱落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导油线的一端约束于内部油道或卡在过油孔中,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出口处。既便于装配导油线,又可以有效约束导油线,防止导油线脱落。
优选的,所述导油线上远离出口的一端通过打结的方式卡在过油孔与内部油道相连通的位置处。既可以有效约束导油线,又无需设置额外的零部件,可以低成本的解决防止导油线脱落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导油线为棉线。更有利于起到吸油、导油的作用。
为便于过油孔的加工成型,优选的,所过油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旋梭轴的侧壁;和/或,所述过油孔为圆柱孔;和/或,过油孔的长度方向与旋梭轴的回转中心轴线垂直。便于一次加工成型所述过油孔,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
优选的,所述过油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内部油道的内径。既便于设置导油线,又可以形成更大的空腔,更有利于将润滑油流入过油孔中。
本发明第三方面要解决旋梭轴旋转过程中实现连续供油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安装的油箱,所述油箱构造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内部油腔;
所述旋梭轴的至少部分轴段位于所述内部油腔中,且所述过油孔构造于该部分轴段。通过设置油箱,并油箱内构造内部油腔,既可以解决润滑油的存储问题,又可以为内部油道与内部油腔的连通提供条件;通过将过油孔构造在位于内部油腔中的旋梭轴轴段上,使得所形成进口位于内部油腔中,使得在旋梭轴的旋转过程中,过油孔跟随旋梭轴一起旋转的同时,过油孔一直处于内部油腔中,使得过油孔与内部油腔可以一直保持连通状态,由于过油孔与内部油道相连通,使得在旋梭轴旋转的过程中,内部油道可以通过过油孔与内部油道一直保持连通状态,既可以解决内部油道与内部油腔相连通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旋梭轴旋转过程中连续、不间断供油的问题;此外,在实际应用时,油箱的内部油腔可以保持真空状态,在没有外部吸力的作用下,内部的润滑油不会流出,具有防止漏油的作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要解决克服旋梭轴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利用旋梭轴的旋转实现主动输出油箱内润滑油的问题,方案一中,所述旋梭轴还构造有与所述过油孔相配合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与过油孔相连通,并在过油孔的一侧形成导流缺口,在过油孔的另一侧、对应所述导流缺口的位置处形成阻挡面。在本方案中,由于导流部构造于旋梭轴并与过油孔相连通,使得导流部可以在过油孔的一侧形成导流缺口,导流缺口用于容纳润滑油,使得内部油腔中的润滑油可以顺利进入导流缺口内,可以解决旋梭轴旋转过程所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内部油腔中的润滑油不能顺利进入旋梭轴内的问题;同时,导流部在过油孔的另一侧、对应导流缺口的位置处还形成了阻挡面,阻挡面用于阻挡导流缺口内的润滑油,在旋梭轴旋转过程中,阻挡面既可以防止导流缺口内的润滑油流出导流缺口,又可以为导流缺口内的润滑油施加推力,通过阻挡面、导流缺口以及旋梭轴的旋转配合,可以形成类似向心涡轮的效果,可以在旋梭转动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将旋梭附近的润滑油打入过油孔中,实现利用旋梭的旋转将内部油腔中的润滑油主动供入旋梭轴内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旋梭轴旋转过程所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内部油腔中的润滑油不能顺利进入过油孔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利用旋梭轴的旋转实现主动输出油箱内润滑油的问题;而且由于旋梭轴转速越大、打入旋梭轴内的润滑油越多,还可以解决通过控制旋转轴的转速自动控制输出油量多少的问题,更满足不同转速下旋梭的润滑需求。
优选的,所述导流部构造于过油孔的一侧,且导流部为导流槽或导流孔。
优选的,所述导流部沿旋梭轴的圆周方向布置。以便与旋梭轴的转动相配合,使得润滑油更容易在旋梭轴转动的过程中被打入导流部内。
优选的,所述导流部为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与过油孔的内壁面相连的底面、构造于底面两侧并与过油孔的内壁面相连的侧面,所述阻挡面为过油孔上对应所述导流缺口处的内壁面;
和/或,所述过油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旋梭轴的侧壁并分别形成两个进口,两个所述进口处分别构造有所述导流部,且两个导流部成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底面为平面,且底面与过油孔的中心轴线垂直;和/或,所述侧面分别与所述底面垂直。便于加工成型。
方案二中,所述旋梭轴还构造有与所述过油孔相配合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构造于进口的一侧,并外凸于旋梭轴的侧壁,用于在旋梭轴旋转的过程中,将进口外的润滑油打入进口内。在本方案中,由于阻挡部外凸于旋梭轴的侧壁,使得在旋梭轴旋转的过程中,阻挡部与旋梭轴的侧壁可以产生类似向心涡轮的效果,使得沿转动的方向,阻挡部与旋梭轴的侧壁之间始终存在润滑油,而阻挡部构造于进口的一侧,使得在旋梭轴旋转的过程中,位于阻挡部与旋梭轴的侧壁之间的润滑油可以在旋转过程中被源源不断的打入进口内,从而有效解决旋梭轴旋转过程所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内部油腔中的润滑油不能顺利进入过油孔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阻挡部为板状结构。以便起到导流叶片的作用。
本发明第五方面要解决控制油箱中润滑油输出量的问题,还包括固定安装的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构造有用于穿过旋梭轴的中心孔,且约束部件的侧壁构造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中心孔相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油箱,
所述约束部件套设于旋梭轴,且过油孔可通过旋梭轴的转动与所述连通孔相连通。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约束部件,使得约束部件与旋梭轴可以构成转动副,可以约束和支撑旋梭轴,便于旋梭轴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达到运动分离的目的;由于在旋梭轴转动时会带动过油孔同步转动,使得过油孔可以相对于连通孔转动,并实现周期性的连通,不仅可以通过周期性连通的方式精确控制油箱中润滑油的输出量,而且由于旋梭轴的内部设置有过油孔和内部油道,可以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利用旋梭轴的转动,在过油孔与连通孔相连通时,润滑油可以进入旋梭轴内,在过油孔与连通孔不连通的间隙,进入旋梭轴内的润滑油可以被旋梭轴强制出口的方向输送,以便为后续进入的润滑油提供空间,并可以形成负压,使得在过油孔与连通孔再次连通时,该负压更有利于外界的润滑油进入旋梭轴内,如此循环,可以实现主动输出润滑油的效果;此外,当旋梭轴转动到所设定的位置时,构造于旋梭轴的导流部先与约束部件中的连通孔相连通,使得内部油腔中的润滑油可以经由连通孔进入导流部内,由于导流部的特性,随着旋梭轴的继续转动,导流部内的润滑油可以源源不断的打入过油孔中,而内部油腔中的润滑油也可以不断进入导流部内,直到导流部与连通孔不再连通,可见,通过构造导流部,不仅延长了过油孔与连通孔的连通时长,更有利于在高转速情况下使润滑油顺利进入过油孔,达到高转速自动供油的目的,而且,通过导流部与连通孔的间歇性配合,更有利于利用旋梭轴的旋转将内部油腔中的润滑油源源吸入旋梭轴内,既可以实现主动供油,又可以利用旋梭轴的旋转自动控制输出油量的多少,以便在不同转速下都能实现良好的润滑效果。
优选的,所述约束部件为轴套或套筒。以便与旋梭轴构成转动副。
优选的,所述连通孔为两个,且两个连通孔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约束部件。
为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优选的,所述约束部件固定安装于油箱内,且连通孔与油箱内的内部油腔相连通。即,可以将约束部件直接设置于油箱,使得约束部件与油箱之间可以不用额外的管道进行连通。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下机头,包括所述旋梭供油系统,
还包括座体,所述油箱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旋梭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油箱和/或所述座体,
旋梭,所述旋梭安装于旋梭轴的出口一端,
电机,安装于所述座体,用于驱动旋梭轴转动。在工作时,电机可以驱动旋梭转动,以便与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相配合,并进行勾线、引导线形成线迹,在这个过程中,旋梭供油系统可以根据旋梭轴的旋转实现自动供油,达到润滑旋梭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座体,或,所述油箱与座体为一体成型构件。尤其是采用一体成型构件时,有利于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一种缝纫机,包括所述旋梭供油系统或所述下机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旋梭供油系统、下机头以及缝纫机,可以简单、低成本的实现主动供油,而且供油量可以根据旋梭的转速实现自动调节,满足旋梭不同转速下的润滑需求,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尤其适用于高速缝纫机、电脑花样缝纫机等缝纫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旋梭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旋梭供油系统中,在旋梭轴内设置导油线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旋梭供油系统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约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旋梭供油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C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旋梭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D-D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旋梭轴,在旋转过程中引导润滑油进入内部油道的示意图,其中,带箭头的虚线是润滑油的流动路径,带箭头的实线是旋梭轴的旋转方向。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旋梭供油系统的局部剖视图之一。
图14为图13中E-E处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旋梭供油系统的局部剖视图之二。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提供的一种旋梭轴的局部俯视图。
图17为图16中F-F处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提供的另一种旋梭轴的局部俯视图。
图19为图18中G-G处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提供的一种下机头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旋梭轴100、内部油道101、回转中心轴线102、出口103、过油孔104、进口105、旋梭轴的侧壁106、导流缺口107、阻挡面108、过油孔的内壁面109、底面110、侧面111、阻挡部112、侧壁113
邮箱200、内部油腔201、座体202、导油线300
约束部件400、中心孔401、连通孔402、密封圈403
从动带轮501、传动带502、轴承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5,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旋梭供油系统,包括旋梭轴100、导油线300、可转动安装的旋梭轴100以及固定安装的油箱200,其中,
如图1-图5所示,旋梭轴100内构造有内部油道101,且内部油道101倾斜于旋梭轴100的回转中心轴线102,内部油道101的一端贯穿旋梭轴100的端部并形成出口103,以便流出润滑油;通过将内部油道101构造为倾斜于旋梭轴100的回转中心轴线102,一方面,使得内部油道101内的润滑油不处于旋梭轴 100的旋梭轴100的回转中心,当旋梭轴100旋转时,会对内部油道101内的润滑油产生离心力,由于内部油道101的侧壁是倾斜的,该离心力驱动润滑油压紧内部油道101侧壁的同时,还会产生沿内部油道101长度方向的应力分量,该应力分量可以驱动润滑油沿内部油道10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利用旋梭轴100自身的旋转为润滑油提供输出动力,而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部件,解决低成本主动供油的问题;且旋梭轴100的转速与离心力成正比,还可以解决旋梭轴100转速越大、润滑油输出量越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内部油道101的倾斜角度越大、供油量越大,在具体实施时,内部油道101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以便通过控制内部油道101的倾斜角度来解决精确控制润滑油输出量的问题,有利于满足不同的润滑需求,通用性更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所示,沿润滑油进入内部油道101到离开内部油道101(即,出口103)的方向,内部油道101偏离旋梭轴100的回转中心轴线102的距离逐渐增加,如图3及图4所示,即,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内部油道101与旋梭轴100的回转中心轴线10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使得旋梭轴100旋转时,会产生沿内部油道101长度方向并与润滑油的流动方向一致的应力分量,该应力分量可以起到输送润滑油的目的,且转速越大,该应力分量越大,更有利于实现自动、主动供油;同时,配合导油线300,可以实现更好的供油效果和润滑效果。
内部油道1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内部油道101可以优先采用圆柱形通道,如图3及图4所示,便于内部油道101 的加工成型。
如图1-图5所示,旋梭轴100还构造有过油孔104,过油孔104与内部油道101相连通,且过油孔104的至少一端贯穿旋梭轴的侧壁106并形成进口105,进口105用于连通油箱200,从而可以形成完整的供油路径,使得油箱200内的润滑油可以经由进口105、过油孔104、内部油道101,从旋梭轴100一端的出口103流出,以便直接作用在安装于该端的旋梭,达到为旋梭润滑、降温的目的;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过油孔104的两端分别贯穿旋梭轴的侧壁106,如图3及图4所示,而为便于加工成型,过油孔104可以优先采用圆柱孔(当然,过油孔104也可以是方孔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且过油孔104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旋梭轴100的回转中心轴线102垂直,如图3所示;过油孔104 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举例,如图3所示,过油孔104的内径大于内部油道101的内径,既便于设置导油线300,又可以形成更大的空腔,更有利于将润滑油流入过油孔104中。
在具体实施时,过油孔104可以在任意位置处与内部油道101相连通,即,过油孔104与所述出口103之间的间距可以人为控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内部油道101与过油孔104相连通的部位处,旋梭轴100的回转中心位于内部油道101内,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特殊的实施方式,在内部油道101与过油孔104相连通的部位处,旋梭轴100的回转中心、过油孔104的几何中心以及旋梭轴100横截面的几何中心三者重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旋转状态下该位置处润滑油所受的离心力,有利于润滑油更顺畅的经由过油孔104进入内部油道10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内部油道101中还设置有导油线300,通过在内部油道101中设置导油线300,一方面,导油线300可以起到吸油、导油的作用,当旋梭轴100处于静止状态时,导油线300可以有效防止内部油道101中的润滑油流出内部油道101,可以解决旋梭静止状态下润滑油的泄漏问题;另一方面,当旋梭轴100处于旋转状态时,导油线300跟随旋梭轴100一起转动的同时,还会在内部油道101内形成甩动的效果,通过与倾斜设置的内部油道101相配合,可以起到甩油的效果,使得润滑油可以沿导油线 300顺利、高效的流出内部油道101,不仅可以解决在无额外动力部件的情况下实现自动、主动供油的问题,使得润滑油可以顺利输出出口103,而且旋梭轴 100的转速越大、甩力越大,出油量越多,解决满足缝纫机旋梭在不同转速下有不同润滑需求的问题。
为约束导油线300、防止导油线300脱落,需要对导油线300远离出口103 的一端进行单向约束,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油线300的一端可以约束于内部油道101内,又可以卡在过油孔104(即卡在内部油道101与过油孔104 相交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中,另一端延伸到出口103处,既可以延伸出出口103,也可以不用延伸出出口103;而为将导油线300的一端卡在过油孔104 中,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举例,导油线300上远离出口103的一端可以通过打结的方式卡在过油孔104与内部油道101相连通的位置处,既可以有效约束导油线300,又无需设置额外的零部件,可以低成本的解决防止导油线 300脱落的问题。
导油线3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线,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导油线300优先采用棉线,更有利于起到吸油、导油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油箱200构造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内部油腔201,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油箱200,并油箱200内构造内部油腔201,既可以解决润滑油的存储问题,又可以为内部油道101与内部油腔201的连通提供条件;为在旋梭轴100的旋转过程中实现连续供油,旋梭轴100的至少部分轴段位于内部油腔 201中,且过油孔104构造于该部分轴段,作为举例,如图5所示,旋梭轴100 中间部分的轴段正好位于内部油腔201中,而过油孔104正好构造于该轴段,如图5所示,使得所形成的进口105正好位于内部油腔201中,在旋梭轴100 的旋转过程中,过油孔104跟随旋梭轴100一起旋转的同时,过油孔104一直处于内部油腔201中,使得过油孔104与内部油腔201可以一直保持连通状态,由于过油孔104与内部油道101相连通,使得在旋梭轴100旋转的过程中,内部油道101可以通过过油孔104与内部油道101一直保持连通状态,既可以解决内部油道101与内部油腔201相连通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旋梭轴100旋转过程中连续、不间断供油的问题;此外,在实际应用时,油箱200的内部油腔201 可以保持真空状态,在没有外部吸力的作用下,内部的润滑油不会流出,具有防止漏油的作用。
油箱200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只要能容纳和存储润滑油即可。而为实现旋梭轴100的可转动安装,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举例,旋梭轴100可以通过轴承600可转动的安装于油箱200,并利用密封圈403进行密封,防止漏油,如图5所示,且旋梭轴100 的两端分别位于油箱200之外,以便在旋梭轴100具有出口103的一端安装旋梭,并利用旋梭轴100的另一端连接电机,以便利用电机驱动旋梭轴100转动。
为了便于添加润滑油,油箱200还构造有用于加油的注油孔、及用于封闭注油孔的密封盖;为便于查看油箱200内润滑油的量,油箱200还构造有用于查看油量的油窗,油窗可以优先采用塑料、玻璃等透光材料制成。
实施例2
为解决控制油箱200中润滑油输出量的问题,本实施例2所提供的旋梭供油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的约束部件400,如图6所示,所述约束部件400构造有用于穿过旋梭轴100的中心孔401,且约束部件400的侧壁构造有至少一个与中心孔401相连通的连通孔402,连通孔402用于连通油箱200;而约束部件400 套设于旋梭轴100,并使得过油孔104可以通过旋梭轴100的转动与连通孔402 相连通,如图6-图8所示,使得约束部件400与旋梭轴100可以构成转动副,可以约束和支撑旋梭轴100,便于旋梭轴100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达到运动分离的目的;由于在旋梭轴100转动时会带动过油孔104同步转动,使得过油孔 104可以相对于连通孔402转动,并实现周期性的连通,不仅可以通过周期性连通的方式精确控制油箱200中润滑油的输出量,而且由于旋梭轴100的内部设置有过油孔104和内部油道101,可以形成一个空腔结构,利用旋梭轴100的转动,在过油孔104与连通孔402相连通时,润滑油可以进入旋梭轴100内,在过油孔104与连通孔402不连通的间隙,进入旋梭轴100内的润滑油可以被旋梭轴100强制出口103的方向输送,以便为后续进入的润滑油提供空间,并可以形成负压,使得在过油孔104与连通孔402再次连通时,该负压更有利于将油箱200内的润滑油吸入旋梭轴100内,如此循环,可以利用旋梭轴100的旋转实现主动输出油箱200内润滑油的效果,达到主动供油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约束部件400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优选,所述约束部件400可以优先采用轴套或套筒,以便与旋梭轴100构成转动副;例如,如图6 所示,约束部件400采用的是轴套,通过与旋梭轴100相配合,可以显著降低约束部件400与旋梭轴100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降低功耗。
连通孔40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可以优先采用与过油孔104适配的圆孔或方孔,连通孔402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作为举例,如图6-图8所示,连通孔402为两个,且两个连通孔402分别对称设置于约束部件400,便于分别从约束部件400的两侧进油,有利于获得更大的出油量,更有利于润滑,尤其适用于高速旋梭装置;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合理的设置连通孔402、过油孔104的数目及大小,可以进一步控制润滑油的出油量;在具体实施时,连通孔402可以通过管道与油箱200相连通,也可以直接与油箱200相连通,作为举例,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约束部件400可以固定安装于油箱200内,在约束部件400的两端利用密封圈403进行密封,防止漏油,如图6-图8所示,且连通孔402与油箱200内的内部油腔201相连通,即,可以将约束部件400直接设置于油箱200,使得约束部件400与油箱200之间可以不用额外的管道进行连通。
实施例3
为解决旋梭轴100旋转过程所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即旋梭轴100附近的润滑油)不仅不容易在旋梭轴100的旋转状态通过进口105进入过油孔104,而且容易被甩离旋梭轴100的问题,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梭供油系统中,所述旋梭轴100还构造有与过油孔104相配合的导流部,导流部与过油孔104相连通,并在过油孔104的一侧形成导流缺口107,如图9-图12所示,同时,可以在过油孔104的另一侧、并对应导流缺口107的位置处形成一阻挡面108,如图11所示,由于导流部构造于旋梭轴100并与过油孔104相连通,使得导流部可以在过油孔104的一侧形成导流缺口107,导流缺口107用于容纳润滑油,使得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可以顺利进入导流缺口107内,可以解决旋梭轴100 旋转过程所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不能顺利进入旋梭轴100 内的问题;同时,导流部在过油孔104的另一侧、对应导流缺口107的位置处还形成了阻挡面108,阻挡面108用于阻挡导流缺口107内的润滑油,在旋梭轴 100旋转过程中,阻挡面108既可以防止导流缺口107内的润滑油流出导流缺口107,又可以为导流缺口107内的润滑油施加推力,通过阻挡面108、导流缺口 107以及旋梭轴100的旋转配合,可以形成类似向心涡轮的效果,可以在旋梭转动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将旋梭附近的润滑油打入过油孔104中,实现利用旋梭的旋转将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主动打入旋梭轴100内的效果,解决利用旋梭轴100的旋转实现主动输出油箱200内润滑油的问题;而且由于旋梭轴100 转速越大、打入旋梭轴100内的润滑油越多,还可以解决通过控制旋转轴的转速自动控制输出油量多少的问题,更满足不同转速下旋梭的润滑需求。
具体而言,如图9-图15所示,导流部构造于过油孔104的一侧,以便与过油孔104的内侧壁相配合,实现类似向心涡轮的效果。导流部的数目可以与进口105的数目相匹配,当旋梭轴100构造有一个进口105时,导流部可以设置于该进口105的一侧,当旋梭轴100构造有两个进口105时,至少有一个进口 105处构造有所述导流部即可,作为举例,如图13及图15所示,过油孔104的两端分别贯穿旋梭轴的侧壁106并分别形成两个进口105,且两个进口105处分别构造有所述导流部,且两个导流部成中心对称分布,如图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可以优先采用导流槽或导流孔,且导流部优先沿旋梭轴100的圆周方向布置,如图9-图12所示,以便与旋梭轴100的转动相配合,使得润滑油更容易在旋梭轴100转动的过程中被打入导流部内,作为举例,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流部优先采用的是导流槽,导流槽沿旋梭轴100的圆周方向布置,所述导流槽包括与过油孔的内壁面109相连的底面110、构造于底面110两侧并与过油孔的内壁面109相连的侧面111,如图9-图12所示,此时,所述阻挡面108可以为过油孔104上对应所述导流缺口107处的内壁面,如图9-图12所示,作为举例,所述底面110可以为平面,且底面110与过油孔 104的中心轴线垂直,此时,所述侧面111分别与所述底面110垂直,如图11 所示,便于导流槽的低成本加工和成型;当然,还有其余的实施方式,例如,所述底面110可以为弧形面、底面110也可以不垂直于过油孔104的中心轴线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梭供油系统还包括实施例2中所述的约束部件400时,如图13-图15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提供的导流部是内凹于旋梭轴的侧壁106的,不仅不会影响旋梭轴100与约束部件400的配合,而且还能产生额外的技术效果,具体而言,当旋梭轴100转动到所设定的位置时,构造于旋梭轴100的导流部会先与约束部件400中的连通孔402相连通,使得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可以经由连通孔402进入导流部内,由于导流部的特性,随着旋梭轴100的继续转动,导流部内的润滑油可以源源不断的打入过油孔104中,而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也可以不断进入导流部内,直到导流部与连通孔402不再连通,可见,通过构造导流部,不仅延长了过油孔104 与连通孔402的连通时长,更有利于在高转速情况下使润滑油顺利进入过油孔 104,达到高转速自动供油的目的,而且,通过导流部与连通孔402的间歇性配合,更有利于利用旋梭轴100的旋转将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源源吸入旋梭轴100内,既可以实现主动供油,又可以利用旋梭轴100的旋转自动控制输出油量的多少,以便在不同转速下都能实现良好的润滑效果。
实施例4
为解决旋梭轴100旋转过程所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即旋梭轴100附近的润滑油)不仅不容易在旋梭轴100的旋转状态通过进口105进入过油孔104,而且容易被甩离旋梭轴100的问题,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比,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梭供油系统中,旋梭轴100还构造有与过油孔104相配合的阻挡部112,阻挡部112构造于进口105的一侧,并外凸于旋梭轴的侧壁106,如图16及图17所示,阻挡部 112用于在旋梭轴100旋转的过程中,将进口105外的润滑油打入进口105内;原理是:由于阻挡部112外凸于旋梭轴的侧壁106,使得在旋梭轴100旋转的过程中,阻挡部112与旋梭轴的侧壁106可以产生类似向心涡轮的效果,使得沿转动的方向,阻挡部112与旋梭轴的侧壁106之间始终存在润滑油,而阻挡部 112构造于进口105的一侧,使得在旋梭轴100旋转的过程中,位于阻挡部112 与旋梭轴的侧壁106之间的润滑油可以在旋转过程中被源源不断的打入进口105 内,从而有效解决旋梭轴100旋转过程所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内部油腔201中的润滑油不能顺利进入过油孔104的问题。
为便于低成本的实施,阻挡部112可以优先采用板状结构,以便起到导流叶片的作用;作为优选,阻挡部112可以为平板或与进口105形状适配的弧形板,如图16及图17所示,阻挡部112采用的是与进口105形状适配的弧形板;在具体实施时,阻挡部112可以优先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旋梭轴的侧壁106。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阻挡部112外凸于旋梭轴的侧壁106,可以不设置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约束部件400,但在某些场合,需要设置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约束部件400时,为便于与所述约束部件400相配合,此时,所述约束部件400 中的中心孔401可以优先构造为阶梯孔,以便为阻挡部112提供空间,使得约束部件400依旧可以套设于旋梭轴100,且旋梭轴100可以带动阻挡部112相对于约束部件400转动。
可以理解,旋梭轴100还可以同时构造有所述导流部和阻挡部112,如图 18及图19所示,且导流部和阻挡部112分别位于进口105的两侧,使得阻挡部 112可以配合导流部,并可以有效增加所述阻挡面108的面积,例如,阻挡部 112的一个侧壁113可以与所述阻挡面108相连,使得在旋梭轴100旋转的过程中,阻挡部112、阻挡面108、旋梭轴的侧壁106以及导流缺口107可以共同产生类似向心涡轮的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下机头,包括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中所述的旋梭供油系统;如图20所示,本下机头还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座体202,所述油箱200可以设置于所述座体202,所述旋梭轴10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油箱200和/或所述座体202,在具体实施时,旋梭轴100可以通过轴承600安装于座体202,油箱200既可以可拆卸的安装于座体202,也可以与座体202为一体成型构件,尤其当油箱200与座体202为一体成型构件时,有利于整个下机头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巧;
本下机头还包括与机针相配合的旋梭,所述旋梭安装于旋梭轴100的出口 103一端;本下机头还包括电机,电机可以安装于座体202,电机用于驱动旋梭轴100转动;在工作时,电机可以驱动旋梭转动,以便与机针的上下往复运动相配合,并进行勾线、引导线形成线迹,在这个过程中,旋梭供油系统可以根据旋梭轴100的旋转实现自动供油,达到润滑旋梭的目的。
可以理解,电机可以优先通过减速器、连接器、带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连接旋梭轴100,以便利用电机精确控制旋梭的转速;作为举例,如图20所示,旋梭轴100设置有从动带轮501,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501之间张紧有传动带502,以便实现带传动。
本下机头可以优先作为可360转旋转的机头,以便与机针相配合,实现完美线迹;此时,本下机头包括基座和第二电机,座体202可转动的安装于基座,第二电机用于驱动座体202相对于基座转动,以便在360度范围内调节旋梭的方位,实现可360转旋转的机头,这里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 4中所述的旋梭供油系统及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下机头,所述旋梭供油系统安装于所述下机头,以便通过主动供油的方式润滑旋梭。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实施例5中所述下机头,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机架,所述下机头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机架的上表面通常为平面,以便平放待缝纫的物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功能棉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