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90度平开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90度平开门系统。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成为了楼宇间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因此电梯的安全性尤为重要。90度平开门系统,为设置在电梯的每层出入口位置,用来控制层门开启或关闭,在层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存在夹人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90度平开门系统,以规避在层门开启时夹人风险,提高电梯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90度平开门系统,包括门体和90度平开门机构,还包括:
第一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门体上,用于获取门体前的第一图像;
处理器,与图像获取装置通讯连接;
当处理器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关闭门体时,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第一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第一图像;
解析第一图像,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是否异常;
当异常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控制门体停止动作。
优选的,处理器执行解析第一图像,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是否异常,包括:
对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
当存在人员位于门体对应的第一干涉区域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
和/或,
当存在人员进入门体对应的第一干涉区域的趋势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
和/或,
当存在人员距离干涉区域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时,获取人员的肢体的第一位置,并对人员的肢体的第一位置进行追踪;当第一位置位于第一干涉区域内和/或存在进入第一干涉区域的趋势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
优选的,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90度平开门系统,还包括:
第二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内,与处理器通讯连接,用于获取电梯轿厢内的第二图像;
当处理器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关闭门体时,处理器执行如下操作:
解析第二图像,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是否异常;
当异常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动作控制门体停止移动。
优选的,处理器执行解析第二图像,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是否异常,包括:
对第二图像进行图像识别;
获取轿厢内人员的图像信息;
基于图像信息对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当人员的行为为预设行为列表中的行为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
优选的,基于图像信息对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当人员的行为为预设的行为列表中的行为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包括:
解析图像信息,确定人员的第一运动参数及人员肢体的第二运动参数;
基于第一运动参数和第二运动参数,构建运动向量;
获取预设的行为分析库,行为分析库中存储有行为分析向量与行为分析结果;
将运动向量与每个行为分析向量进行比对,确定与运动向量符合的行为分析向量对应的行为分析结果。
优选的,当处理器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关闭门体时,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第一图像,识别图像中的人员的身份信息;
基于身份信息,从大数据获取历史乘梯数据;
基于历史乘梯数据,分析人员是否具有在门体关闭动作时乘梯的倾向的行为;
当人员具有在门体关闭动作时乘梯的倾向的行为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控制门体停止动作。
优选的,将运动向量与每个行为分析向量进行比对,确定与运动向量符合的行为分析向量对应的行为分析结果,包括:
计算运动向量与行为分析向量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表示运动向量与行为分析向量的相似度;xi为运动向量的第i个数据值;yi为分析向量的第i个数据值;n为运动向量的数据总数或分析向量的数据总数;p为预设常数;
当相似度为行为分析库中最大值时,获取行为分析向量对应的行为分析结果。
优选的,第一干涉区域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获取当前90度平开门机构的工作状态;
基于工作状态,确定门体的位置状态;
基于位置状态和工作状态,确定第一干涉区域;
其中,基于位置状态和工作状态,确定第一干涉区域包括:
构建门体安装前后的俯视平面图;
基于位置状态将门体映射至俯视平面图;
确定俯视平面图中门体中心位置,
获取俯视平面图中门体的运动的侧边至门体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两个运动的侧壁之间的第二距离;
解析工作状态,确定门体的运动的侧边的移动速度及方向;
将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移动速度及方向输入预设的第一神经网络模型中获取干涉因子;
基于干涉因子查询预设的干涉区域确定表,确定干涉区域的参数;
基于干涉区域的参数和俯视平面图,确定第一干涉区域。
优选的,当90度平开门机构开启门体时,处理器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第一图像;
确定第二干涉区域是否存在人员;当存在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以预设的最低速度开启门体;
和/或,
确定第二干涉区域内人员的站立位置;
确定站立位置至门体的转动轴的连线与门体的夹角,当夹角小于预设的夹角阈值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控制门体停止运动;
其中,第二干涉区域为门体开启所经过的区域。
优选的,门体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门板;
门板包括:
第一主体,一侧设置有转轴;
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体,连接体设置在第一主体的远离转轴的一侧;
第二主体,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体转动连接;第二主体外侧包覆有缓冲层;
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主体与连接体连接处,用于在第二主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后,当外力消失,对第二主体进行复位;
角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主体与连接体转动连接处,用于检测第二主体转动的角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90度平开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门板的示意图;
图3为对应图2中A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90度平开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门体1和90度平开门机构2,还包括:
第一图像获取装置3,设置在门体1上,用于获取门体1前的第一图像;
处理器4,与图像获取装置通讯连接;
当处理器4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2关闭门体1时,处理器4还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第一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第一图像;
解析第一图像,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是否异常;
当异常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2控制门体1停止动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平开门主要是以90度平开门机构2驱动门体1转动90度实现门体1的打开。90度平开门机构2可以采用转动电机,以转动电机带动门轴转动;也可以采用气动伸缩构件在门体1侧面推动使本体围绕轴转动。在人员乘梯时,当人员进入电梯后,90度平开门机构2将门体1逐渐关闭;在关闭的过程中,处理器4通过第一获取装置获取第一图像;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对第一图像进行解析识别;以确定当前的工作环境是否异常;异常的主要判断为是否会对关闭门体1动作有影响、是否有人员在关闭时需要进入电梯而通过门体1、是否有人员在关闭时需要进入电梯而用手把门等;在异常时,将门体1停止移动;以保证不会夹伤人员,进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其中,第一图像获取装置3包括摄像头,设置在门体1的门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执行解析第一图像,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是否异常,包括:
对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
当存在人员位于门体1对应的第一干涉区域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
和/或,
当存在人员进入门体1对应的第一干涉区域的趋势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
和/或,
当存在人员距离干涉区域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时,获取人员的肢体的第一位置,并对人员的肢体的第一位置进行追踪;当第一位置位于第一干涉区域内和/或存在进入第一干涉区域的趋势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对第一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确定第一图像中是否存在人员,当存在人员时,确定人员是否在第一干涉区域,当人员在第一干涉区域时,即存在夹伤风险,此时需要控制门体1停止,以保证人员的安全。更一进步,可以对人员的趋势进行确定;当人员具有向第一干涉区域移动的趋势时,此时,也存在夹伤风险;移动的趋势主要从人员的移动方向上判断,即通过相邻两个预设采样点的人员的位置变化,确定移动方向向量;该移动方向向量从第一个采样点指向另一个采样点;当该移动方向向量指向第一干涉区域时,确定该人员具有向干涉区域移动的趋势,更一步还可在移动趋势确定基础上结合距离判断,以消除距离门体1大于预设的判断距离的人员移动对于趋势的误判。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人员以手或脚抵门的行为,而对于人员的位置的识别主要以任一的质心即躯干为主体,因此需要对人员的肢体的位置进行识别,以确定是否存在抵门的风险;其中,第一预设距离为经过大量数据采样获得的人体手臂或脚伸长的距离中的较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防夹功能的电梯90度平开门系统,还包括:
第二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内,与处理器4通讯连接,用于获取电梯轿厢内的第二图像;
当处理器4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2关闭门体1时,处理器4执行如下操作:
解析第二图像,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是否异常;
当异常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2动作控制门体1停止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电梯运行时,除了外部人员进入,还有电梯内部人员移动出,因此,在门体1开启时,对于电梯轿厢内也需要确认。开门工作环境为异常的判断为是否有人存在向电梯门移动的趋势。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执行解析第二图像,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是否异常,包括:
对第二图像进行图像识别;
获取轿厢内人员的图像信息;
基于图像信息对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当人员的行为为预设行为列表中的行为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
基于图像信息对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当人员的行为为预设的行为列表中的行为时,确定开关门工作环境异常,包括:
解析图像信息,确定人员的第一运动参数及人员肢体的第二运动参数;
基于第一运动参数和第二运动参数,构建运动向量;
获取预设的行为分析库,行为分析库中存储有行为分析向量与行为分析结果;
将运动向量与每个行为分析向量进行比对,确定与运动向量符合的行为分析向量对应的行为分析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对代表轿厢内的人员移动趋势的第一运动参数和代表轿厢内人员肢体移动的第二运动参数对轿厢内人员进行分析,当分析结果对应的行为为预设的行为列表中的行为时,可以确定开门工作环境异常;主要异常行为包括:存在人员向轿厢的门移动,或手,或脚往轿厢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运动向量与每个行为分析向量进行比对,确定与运动向量符合的行为分析向量对应的行为分析结果,包括:
计算运动向量与行为分析向量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表示运动向量与行为分析向量的相似度;xi为运动向量的第i个数据值;yi为分析向量的第i个数据值;n为运动向量的数据总数或分析向量的数据总数;p为预设常数;
当相似度为行为分析库中最大值时,获取行为分析向量对应的行为分析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基于行为分析库对轿厢内的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运动向量,其中,p的取值可以为1或2。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处理器4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2关闭门体1时,处理器4还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第一图像,识别图像中的人员的身份信息;
基于身份信息,从大数据获取历史乘梯数据;
基于历史乘梯数据,分析人员是否具有在门体1关闭动作时乘梯的倾向的行为;
当人员具有在门体1关闭动作时乘梯的倾向的行为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2控制门体1停止动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图像识别人员的身份,基于该识别人员的历史乘梯数据,分析该人员是否存在在门体1关闭动作时乘梯的倾向的行为;当存在时,需要控制门体1停止工作,防止夹伤该人员。其中,基于历史乘梯数据,分析人员是否具有在门体1关闭动作时乘梯的倾向的行为,具体可以采用提取历史乘梯数据的特征值,将其代入事先训练好的第二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倾向的概率预测;当预测的概率待遇预设的阈值时,确定该人员具有在门体1关闭动作时乘梯的倾向的行为。此外,基于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存在重复性,可以采用本地存储的模式存储历史乘梯数据,基于本地存储的历史乘梯数据进行倾向性分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干涉区域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获取当前90度平开门机构2的工作状态;
基于工作状态,确定门体1的位置状态;
基于位置状态和工作状态,确定第一干涉区域;
其中,基于位置状态和工作状态,确定第一干涉区域包括:
构建门体1安装前后的俯视平面图;
基于位置状态将门体1映射至俯视平面图;
确定俯视平面图中门体1中心位置,
获取俯视平面图中门体1的运动的侧边至门体1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两个运动的侧壁之间的第二距离;
解析工作状态,确定门体1的运动的侧边的移动速度及方向;
将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移动速度及方向输入预设的第一神经网络模型中获取干涉因子;
基于干涉因子查询预设的干涉区域确定表,确定干涉区域的参数;
基于干涉区域的参数和俯视平面图,确定第一干涉区域。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门体1的位置状态和工作状态,实现确定第一干涉区域的范围,门体1越趋近于关闭且工作状态的速度越快,确定的第一干涉区域越小;通过位置状态和工作状态,实现第一干涉区域的动态确定。当门体1将要闭合时,干涉区域为零。其中,位置状态包括:俯视平面图中门体1的运动的侧边至门体1中心位置的第一距离、两个运动的侧壁之间的第二距离等;工作状态包括:转轴转动的速度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90度平开门机构2开启门体1时,处理器4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第一图像;
确定第二干涉区域是否存在人员;当存在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2以预设的最低速度开启门体1;
和/或,
确定第二干涉区域内人员的站立位置;
确定站立位置至门体1的转动轴的连线与门体1的夹角,当夹角小于预设的夹角阈值时,通过90度平开门机构2控制门体1停止运动;
其中,第二干涉区域为门体1开启所经过的区域。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第二干涉区域即门体1开启时经过的区域,在门体1开启时,需要确定是否站立人员;当站立人员位置至门体1的转动轴的连线与门体1的夹角大于等于预设的夹角阈值时,采用预设的最低速度开启门体1,以通知误站立在该区域人员的进行撤离;当人员撤离后,恢复正常开启速度。此外,当门体1周围的墙壁上设置有电箱等,当维修人员在第二干涉区域对其进行维修时,可以将门体1开启到接近维修人员的位置,即站立位置至门体1的转动轴的连线与门体1的夹角小于预设的夹角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门体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门板;
如图2和图3所示,门板包括:
第一主体12,一侧设置有转轴11;
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体13,连接体13设置在第一主体12的远离转轴11的一侧;
第二主体14,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体13转动连接;第二主体14外侧包覆有缓冲层;
复位弹簧15,设置在第二主体14与连接体13连接处,用于在第二主体14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后,当外力消失,对第二主体14进行复位;
角度传感器16,设置在第二主体14与连接体13转动连接处,用于检测第二主体14转动的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门体1开启时,当遇到其他非人体部位的阻挡的情形,关闭时第二主体因外物阻挡,相对于连接体转动一个角度,角度传感器检测到该角度时,90度平开门机构2控制门体1停止动作或回退将外物阻挡位置预留;当预设时间段后,重新进行关闭操作;逐渐延长每次回退等待时间;当进行预设次数回退后,不进行回退,等待工作人员重启。复位弹簧在回退时将第二主体复位;方便下次进行角度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门体1开启后,处理器4还执行如下操作:
解析第一图像,确定门体1前方空地是否堆积货物;
当堆积货物时,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货物数量是否发生变化;
当发生变化时,延长门体1的开启时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常情况下,用户在搬东西进电梯时,因为电梯的程序关系,总会将一个物体遮挡住电梯的门,此种方法及其不安全;通过图像识别进行开门时间的延长,避免用户采用物体进行遮挡操作,提高了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电梯轿厢与对重滞留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