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移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薄移载机,属于移载机领域。
背景技术
移载机,是运用到物流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输送宽度是影响移载机现场占地面积以及布局的重要因素,输送宽度越大,移载机厚度越大,面积占用越大,输送宽度越小,移载机厚度越小,面积占用越小,由此可见,输送宽度薄型化是现场场地较小时的设计主选。
然而,目前的超薄型移载机{厚度一般为25cm以下,输送宽度在20cm以下}在现场组装后,其输送宽度难以进行调整,对尺寸较大的输送物件而言,较小的输送宽度难以承载较大的输送物件,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按需调大输送宽度以确保够移载输送物件的超薄移载机是本申请的重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移载机,在以主输送辊的宽度作为移载机的输送宽度时,移载机的宽度较小,移载机为超薄状态,此状态下的移载机能够达到降低面积占用的目的,并且,移载机在输送物件的宽度大于主输送辊的宽度时还能够按需调大输送宽度。
超薄移载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由输送带驱动的多个主输送辊,机架包括多个支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上的可用于增大输送宽度的两个副输送装置;
所述副输送装置包括辊架、铰接在所述支脚上的和所述辊架相连接的转动臂,辊架上设置有延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副输送辊;所述转动臂为直角弯折结构,且转动臂在绕转动臂的回转中心转动时能够使副输送辊从自然下垂状态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
该移载机还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当副输送辊从自然下垂状态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时将辊架固定住。
本技术方案中的移载机,当副输送辊处在自然下垂状态时,此移载机以主输送辊的宽度作为移载机的输送宽度时,移载机的宽度较小,移载机为超薄状态,此状态下的移载机能够达到降低面积占用的目的,并且,移载机在输送物件的宽度大于主输送辊的宽度时,通过辊架的转动使得副输送辊从自然下垂状态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从而实现增大移载机的输送宽度,即达到了按需调大输送宽度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杆、和所述连杆一端相铰接的滑动块、设置在滑动块上的螺纹柱、设置在所述螺纹柱上的锁紧螺母,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辊架相铰接,所述支脚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滑动块的滑槽,所述螺纹柱穿过所述滑槽。该固定结构,当副输送辊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时,通过旋紧锁紧螺母使其压紧在支脚上来实现将转动后的辊架固定住,并且,当固定结构固定住辊架后,固定结构中的连杆支撑住辊架,对辊架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当移载机需要切换到超薄状态时,只需松开锁紧螺母,辊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摆动并复位,副输送辊重新回到自然下垂状态,操作上,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转动臂包括和所述支脚相连接的转动部、和所述转动部相垂直连接的辊架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支脚上还设置有用于辅助确定转动臂转动角度的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辊架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辊架对应设置有支脚,每个辊架通过转动臂与所述支脚相连接;所述辊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副输送辊的安装槽,安装槽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副输送辊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且顶部高出于所述辊架的上表面。一般而言,移载机中,副输送装置的输送长度与多个主输送辊组成的输送长度相当,当输送路径较长时,在输送方向上仅设置一个与输送长度一致的辊架,极大增加了辊架的转动难度,为此,本技术方案中,副输送装置利用多个辊架上的副输送辊来配合主输送辊完成输送,每个辊架可独立转动并固定,所以,在实际调大移载机输送宽度时,完全可以由单人完成操作,简单方便,而副输送辊在安装到所述安装槽中后,其顶部高出于所述辊架的上表面,确保输送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所述辊架为方框结构。
优选的,所述副输送辊为空心结构,具有轴向中心通孔。
优选的,所述轴向中心通孔中设置有对接杆,对接杆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副输送辊两侧的限位块,所述主输送辊的端部设置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杆的端部设置有和所述对接槽相对接的对接头。通过对接头与对接槽相对接,使得副输送辊获得与主输送辊相同的转速,顺利输送物件。
优选的,所述对接槽与对接头均为十字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以主输送辊的宽度作为移载机的输送宽度时,移载机的宽度较小,移载机为超薄状态,此状态下的移载机能够达到降低面积占用的目的,并且,移载机在输送物件的宽度大于主输送辊的宽度时还能够按需调大宽度;
2:固定结构在起到固定转动臂的同时,还对辊架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并且,只需松开锁紧螺母,辊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摆动并复位,操作简单方便;
3:通过对接头与对接槽相对接,使得副输送辊获得与主输送辊相同的转速,顺利输送物件。
附图说明
图1 为移载机在副输送装置起到增加输送宽度时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转动臂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为移载机在副输送装置处于自然下垂状态下时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5为副输送辊在辊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副输送辊在辊架上局部剖视安装图;
图7为对接杆与主输送辊之间的对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超薄移载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由输送带11驱动的多个主输送辊12,多个主输送辊12呈线性分布,主输送辊12的输送宽度在20cm以下,机架1上设置有多个支脚13,与现有技术相区别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移载机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机架1上的可用于增大输送宽度的两个副输送装置2;
具体地,副输送装置2包括辊架21、和所述辊架21相连接的转动臂22,辊架21上设置有延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副输送辊23,转动臂22的一端铰接在支脚13上,转动臂22与支脚13之间的铰接点位于所述主输送辊12的下方,所述转动臂22为直角弯折结构,其包括和所述支脚13相连接的转动部221、和转动部221相垂直连接的辊架连接部222,辊架连接部222与辊架21之靠近转动臂22回转中心的部位处相连接,该直角弯折结构的转动臂22在绕转动臂22的回转中心转动时能够使副输送辊23从自然下垂状态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12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本实施例,辊架21可以方框结构,由前框架梁211、后框架梁212以及将前框架梁211、后框架梁212连接起来的侧粱213组成,每个辊架21对应设置有两个转动臂22,两个转动臂22对称分布在辊架21的前框架梁211、后框架梁212上。该副输送装置2,在未受到人为施加力的作用下时,副输送装置2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副输送装置2中的副输送辊23亦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移载机以主输送辊12的宽度作为移载机的输送宽度,移载机的宽度与主输送辊12的输送宽度基本相当,移载机的宽度较小,移载机为超薄状态,此状态下的移载机能够达到降低面积占用的目的,而想到达到“移载机的宽度与主输送辊12的输送宽度基本相当”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将辊架连接部222设计地尽可能短的这种方式实现;当输送物件的宽度大于主输送辊12的宽度而导致主输送辊12的宽度难以满足承载要求时,此时,可以施加外力让转动臂22绕转动臂22的回转中心转动,并使得副输送辊23从自然下垂状态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12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这样,增大了移载机的输送宽度,实现了按需调大输送宽度的目的;
该移载机还包括固定结构3,用于当副输送辊23从自然下垂状态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12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时将辊架21固定住,其中,固定结构3可以为穿过所述转动臂22将转动臂22固定在支脚13上的销钉,实现间接固定住辊架21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连杆31、和所述连杆31一端相铰接的滑动块32、设置在滑动块32上的螺纹柱33、设置在所述螺纹柱33上的锁紧螺母34,所述连杆31的另一端和所述辊架21相铰接,所述支脚1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滑动块32的滑槽14,所述螺纹柱33穿过所述滑槽14。当辊架21绕转动臂22的回转中心转动时,滑动块32在滑槽14滑动,连杆31做回转运动,当副输送辊23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12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时,通过旋紧锁紧螺母34使其压紧在支脚13上来实现将转动后的辊架21固定住,并且,当固定结构3固定住辊架21 后,固定结构3中的连杆31支撑住辊架21,对辊架21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当移载机需要切换到超薄状态时,只需松开锁紧螺母34,辊架2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摆动并复位,副输送辊23重新回到自然下垂状态,操作上,简单方便。
所述支脚13上还设置有用于辅助确定转动臂22转动角度的定位块15,当副输送辊23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12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时,所述转动臂22与定位块15相撞,定位块15可以辅助确定副输送辊23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12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
一般而言,移载机中,副输送装置2的输送长度与多个主输送辊12组成的输送长度相当,当输送路径较长时,在输送方向上仅设置一个与输送长度一致的辊架21,辊架21重量大,极大增加了辊架21的转动难度,故,本实施例中,所述辊架21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辊架21对应设置有支脚13,每个辊架21通过转动臂22与所述支脚13相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辊架2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副输送辊23的安装槽210,安装槽210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副输送辊23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10中且顶部高出于所述辊架21的上表面。本技术方案中,副输送装置2利用多个辊架21上的副输送辊23来配合主输送辊12完成输送,每个辊架21可独立转动并固定,所以,在实际调大移载机输送宽度时,完全可以由单人完成操作,简单方便,而副输送辊23在安装到所述安装槽210中后,其顶部高出于所述辊架21的上表面,摒除了辊架21对处于输送过程中的物件的影响,确保输送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所述副输送辊23为空心结构,具有轴向中心通孔,如图1、图5,所述轴向中心通孔中设置有对接杆24,对接杆24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副输送辊23两侧的限位块241,限位块241将对接杆24限制在所述副输送辊23中,如图7所示,所述主输送辊12的端部设置有对接槽121,所述对接杆24的端部设置有和所述对接槽121相对接的对接头242,所述对接槽121与对接头242均为十字结构,即截面呈“十”字型,当副输送辊23转动至与所述主输送辊12相齐平且同轴的状态并利用固定结构3将辊架21固定后,轴向移动对接杆24,使得对接头242与对接槽121相对接,让副输送辊23获得与主输送辊12相同的转速,进一步确保顺利输送物件。
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一种折叠收缩定位传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