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5-19384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在该汽车车身中,前围横梁与前柱之间经由加强板相连结。说明了: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在侧面碰撞中抑制前柱朝向车厢变形。
发明内容
汽车车身需要优异的碰撞安全性能,要求在各种各样的碰撞试验中满足一定的水准(安全标准)。其中,在碰撞载荷集中于汽车车身的一部分这一点上,一般认为偏置(SOL)碰撞试验是最严格的碰撞试验之一。本说明书提供能够提高包括偏置碰撞试验在内的汽车车身碰撞安全性能的技术。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具体化为至少划定车厢的汽车车身。该汽车车身具备:前围横梁,其沿着车厢的前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门槛,其沿着车厢的侧部从前围横梁的一端向后方延伸;前柱,其沿着车厢的侧部从门槛向上方延伸;以及加强板,其一端与前围横梁结合,另一端与前柱结合。前围横梁的位于车厢侧的内壁具有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弯曲部的非平坦的形状。并且,加强板的一端至少局部地具有与前围横梁的非平坦的形状相应地弯曲的形状。
在上述的构造中,前围横梁的非平坦的内壁沿着左右方向形成至少一个弯曲部,与该内壁结合的加强板的一端至少局部地具有沿着该非平坦的内壁而弯曲的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前围横梁与加强板的结合部分,各自的刚性提高,并且,两者被坚固地结合。其结果,前围横梁与前柱之间经由加强板坚固地相连结,能够由门槛和前柱强力地支承受到碰撞载荷的前围横梁。由此,例如在偏置碰撞试验中,也能够有意地抑制前围横梁向车厢变形。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例的汽车车身10的外观。
图2是表示包括前围横梁18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安装了加强板30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在卸下了加强板30的状态下表示图3所示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加强板30的立体图。
图6是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剖视图,表示前围横梁18的截面。
图7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剖视图,表示安装了加强板30的部分。
图8是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剖视图,表示将前柱26的开口50覆盖的加强板30和盖板32。
图9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剖视图,表示将前柱26的开口50覆盖的加强板30和盖板32。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9中,方向FR表示前后方向上的前方,其相反方向表示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另外,方向RH表示左右方向上的右方,其相反方向表示左右方向上的左方。并且,方向UP表示上下方向上的上方,其相反方向表示上下方向上的下方。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强板也可以具有形成从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至少一个弯曲部的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进一步提高加强板的刚性,前围横梁与前柱之间通过加强板进一步坚固地结合。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强板的另一端也可以结合于门槛。根据这样的结构,前围横梁与门槛之间通过加强板进一步坚固地连结。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前柱的位于车厢侧的内壁形成有开口。在该情况下,加强板也可以将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覆盖。通过加强板将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能够抑制异物通过开口向车厢内侵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加强板安装有将开口封闭的盖板。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分开设计加强板和盖板,不对加强板的机械强度产生影响就能够将前柱的开口封闭。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盖板与前柱之间插入有环状的密封部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微小的异物、雨水向车厢侵入。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围横梁也可以包括第1前围横梁和位于比第1前围横梁靠更上方的位置的第2前围横梁。在该情况下,门槛的前端也可以与第1前围横梁的一端连接。并且,加强板的一端也可以与第2前围横梁结合。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汽车车身也可以还具有从前围横梁向前方延伸的前纵梁。在该情况下,前纵梁的前端例如也可以经由防撞盒与保险杠加强件(bumperreinforcement)连接。
在本说明书中,仅记载为前后方向是指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同样地,仅记载为左右方向是指汽车车身的左右方向,仅记载为上下方向是指汽车车身的上下方向。例如,在汽车配置在水平面上时,汽车车身的上下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另外,汽车车身的左右方向是与汽车的车轴平行的方向,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为与水平面平行且与汽车的车轴垂直的方向。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代表性且非限定性的具体例进行详细的说明。该详细的说明单纯地意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示出用于实施本公开的优选例的详细结构,并不是意在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另外,以下所公开的附加特征和公开能够为了提供进一步改善后的汽车车身而与其他特征、技术分开或者共同地加以使用。
另外,以下的详细说明中所公开的特征、工序的组合并不是在最广义上实施本公开时所必需的,仅是为了特别地对本公开的代表性的具体例进行说明而记载的。进一步讲,上述和下述的代表性的具体例的各种各样的特征、以及独立技术方案和从属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在提供本公开的附加且有用的实施方式时并不是必须如在此所记载的具体例那样、或者如所列举的顺序那样进行组合。
与实施例以及/或者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特征构成不同,本说明书以及/或者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全部特征是意在作为对于申请原始公开和要求保护的特定事项的限定来分别且相互独立进行公开。进一步,全部的与数值范围以及分组或者类群有关的记载是意在作为对于申请原始公开和要求保护的特定事项的限定来公开它们的中间的构成。
【实施例】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汽车车身1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10不被特别地限定,但例如可以采用于电动汽车。在此所说的电动汽车广义地指通过马达对一个或者多个车轮进行驱动的车辆,例如包括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充电的再充电式的电动汽车、将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燃料电池车以及还具有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等。但是,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10不限于电动汽车,例如也可以采用于发动机车这样的其他种类的汽车。另外,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10由金属构成,但构成汽车车身10的材料不限定于金属。
在此,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10具有大体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左右对称的构造标记同一标号,主要对右侧的构造进行说明,而对左侧的构造省略重复的说明。即,只要没有特别地提及,下述所说明的特征就不仅适用于右侧的构造,也适用于左侧的构造。
如图1-图3所示,汽车车身10划定车厢12和位于车厢12的前方的发动机舱(frontcompartment)14。汽车车身10具备前围挡板(dash panel)16和前围横梁(dashcrossmember)18。前围挡板16是对车厢12与发动机舱14进行区分的隔壁。前围挡板16沿着车厢12的前部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扩展。前围横梁18是汽车车身10的骨架部分之一。前围横梁18沿着前围挡板16设置,沿着车厢12的前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本实施例中的前围横梁18包括第1前围横梁20和第2前围横梁22。第1前围横梁20和第2前围横梁22分别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形成封闭空间的筒状形状(参照图6)。第2前围横梁22位于第1前围横梁20的上方,两个前围横梁20、22相互相邻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虽不被特别地限定,但两个前围横梁20、22具有互不相同的截面形状,第1前围横梁20的截面积比第2前围横梁22的截面积大。
汽车车身10还具备一对前纵梁40。一对前纵梁40在汽车车身10中设置为左右对称。各个前纵梁40是汽车车身10的骨架部分之一,位于发动机舱14。各个前纵梁40从前围横梁18向前方延伸。各个前纵梁40的前端例如经由防撞盒与保险杠加强件42连接。
汽车车身10还具备一对门槛24。一对门槛24在汽车车身10中设置为左右对称。各个门槛24是汽车车身10的骨架部分之一,也被称为门框下边梁。在一对门槛24之间设置有划定车厢12的地板的地板底盘(floor pan)28。右侧的门槛24沿着车厢12的右侧部从前围横梁18的右端(详细而言为第1前围横梁20的右端)向后方延伸。左侧的门槛24沿着车厢12的左侧部从前围横梁18的左端(详细而言为第1前围横梁20的左端)向后方延伸。各个门槛24不被特别地限定,但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封闭空间的筒状形状(参照图8)。
汽车车身10还具备一对前柱26。一对前柱26在汽车车身10中设置为左右对称。各个前柱26是汽车车身10的骨架部分之一,也被称为A柱。右侧的前柱26沿着车厢12的右侧部从右侧的门槛24向上方延伸。同样地,左侧的前柱26沿着车厢12的左侧部从左侧的门槛24向上方延伸。虽不被特别地限定,但各个前柱26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封闭空间的筒状形状(参照图7)。
汽车车身10还具备一对加强板30。一对加强板30在汽车车身10中设置为左右对称。各个加强板30与前围横梁18、门槛24以及前柱26结合。详细而言,加强板30的一端30a通过连结部件36a、36b与前围横梁18(详细而言为第2前围横梁22)结合。加强板30的另一端30b通过连结部件36c与前柱26结合,并且,通过连结部件36d与门槛24结合。加强板30通过多个连结部件36a-36d来安装,例如能够在保养、修理时取下。但是,关于将加强板30结合的构造,不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加强板30也可以焊接于前围横梁18、前柱26。
如图3-图5所示,前围横梁18(详细而言为第2前围横梁22)的位于车厢12侧的内壁23局部地向车厢12侧鼓出,具有非平坦的形状。由此,在前围横梁18的内壁23沿着左右方向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曲部23X(例如是峰折部或者谷折部)。并且,在加强板30的与该内壁23结合的一端30a,至少局部地被赋予与前围横梁18的非平坦的形状相应地弯曲的形状。同样地,前柱26的位于车厢12的内壁27局部地向车厢12侧鼓出,具有非平坦的形状。由此,在前柱26的内壁27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曲部27X。并且,在加强板30的与该内壁27结合的另一端30b,至少局部地被赋予与前柱26的非平坦的形状相应地弯曲的形状。但是,前柱26的内壁27也可以是没有弯曲部27X的平坦面。与此相应,关于加强板30的另一端30b,也可以具有平坦的形状。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10中,加强板30与前围横梁18和前柱26分别结合,将两者相互连结。在前围横梁18与加强板30的结合部分,前围横梁18的非平坦的内壁23沿着左右方向形成至少一个弯曲部23X,加强板30的一端30a至少局部地具有沿着该非平坦的内壁23弯曲的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前围横梁18与加强板30的结合部分,各自的刚性提高,并且,两者坚固地结合。其结果,前围横梁18与前柱26之间经由加强板30坚固地连结。由此,在汽车发生了前面碰撞时,能够由门槛24和前柱26强力地支承受到碰撞载荷的前围横梁18。因此,例如在偏置碰撞试验中,也能够有意地抑制前围横梁18向车厢12变形。
虽不被特别地限定,但在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中,在前柱26与加强板30的结合部分,也是前柱26的非平坦的内壁27沿着前后方向形成至少一个弯曲部27X,并且,加强板30的另一端30b也至少局部地具有沿着该非平坦的内壁27弯曲的形状。由此,在前柱26与加强板30的结合部分,各自的刚性也提高,并且,两者也相互坚固地结合。
加强板30的具体形状不被特别地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板30具有所谓的带檐帽子(hat)形状(在沟槽形状的两端具有凸缘的形状),从一端30a到另一端30b,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连续地鼓出。由此,在加强板30形成有多个弯曲部30X。这样,当加强板30形成从一端30a延伸到另一端30b的至少一个弯曲部30X时,加强板30的刚性有意地提高。并且,由于加强板30的刚性提高,因此前围横梁18与前柱26之间通过加强板30进一步坚固地结合。
如图4所示,在前柱26的内壁27也可以形成有开口50。在该情况下,加强板30也可以配置为将开口5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通过加强板30将开口5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能够抑制异物经过开口50向车厢12内侵入。此外,如图5、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板30安装有将开口50封闭的盖板32。当加强板30和盖板32是相互独立的部件时,能够分别设计加强板30和盖板32,不对加强板30的机械强度产生影响就能够将前柱26的开口50切实地封闭。另外,在盖板32与前柱26之间插入有环状的密封部件34。密封部件34包围开口50,抑制微小的异物、雨水向车厢12侵入。
如前述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10中,前围横梁18包括第1前围横梁20、和位于比第1前围横梁20靠上方的位置的第2前围横梁22。并且,门槛24的前端与第1前围横梁20连接。另一方面,加强板30与第2前围横梁22结合。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前围横梁18既可以是单个的构件,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的前围横梁的集合构成。
- 上一篇:石墨接头机器人自动装卡簧、装栓机
- 下一篇:车辆